业绩巨亏又深陷司法纠纷的大智慧(601519.SH)为紧缺的流动资金伤透了脑筋。
眼看着出售子公司的三成预付款迟迟未到账,无奈之下,公司控股股东张长虹只能先拿出1亿元救救急。
大智慧12月14日晚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张长虹拟向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总额不超过1亿元的财务资助,该项财务资助资金使用期限为不超过12个月。该项财务资助到期后,经双方协商可以展期。
本次财务资助张长虹不向公司收取利息和其他任何额外费用,也无需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向其提供抵押或担保。
自从陷入财务造假丑闻,并在7月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后,大智慧就百事缠身。
大量投资者提起诉讼,从8月5日至今,大智慧已发布了《应诉通知书》公告多达十八份,最近的一份发布时间在12月10日。
公司近两年的财务数据也十分难看。2015年全年净亏损4.56亿元,2016年业绩进一步恶化,前三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又亏损了7.4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亏损高达5.18亿元。
上市后的大肆收购、扩张,也影响了大智慧的现金流。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已连续5年为负,今年前三季度已攀升至-5.26亿元。这一指标通常是初创期和衰退期的公司才为负数,但显然大智慧早已过了初创时光。
为了缓解糟糕的现金流,今年10月起,大智慧使出了浑身解数。
首先,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公司将原拟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DZH投资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的资金改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目前已完成变更,大智慧获永久补充流动资金7324.18万元。
其次,出售子公司获得一次性股权转让收益。10月29日大智慧披露了13.98亿元转让上海大智慧财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智慧财汇)70%股权。若在今年大智慧能顺利获得这近14亿元的转让收益,那么公司不仅手持大量现金,更能让公司在今年实现财务扭亏而不被ST。
不过,这次子公司股权转让曾因转让原因、转让估值高企、受让者履约能力等而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过。
大智慧财汇近7000万元的净资产,却卖出了近20亿元的估值,增值率高达27.5倍,增值理由何在。交易对方华信资本目前资产净额为负,且其母公司华信证券总资产为9.05亿元,如何支付这笔近14亿元的交易。
事实也证明,上交所的顾虑不是多余的。
大智慧与受让方华信资本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于11月14日生效,根据协议,华信资本应在股权转让协议生效之日起三日内向大智慧预付30%股权转让款,即4.19亿元。然而,截至12月10日,公司仍公告未收到相关款项。公司与华信资本正沟通,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次股权转让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眼看“卖子”之路行不通,解决当下的现金流难题又是燃眉之急,大智慧控股股东张长虹不得已先拿出1亿元来救急。
公司控股股东张长虹,原大智慧董事长、总经理,也是大智慧的创办者,在证监会处罚下达的第二天,张长虹火速辞去在大智慧担任的所有职务。
这样一家亏损数亿元很差钱的公司,但公司老板却一点也不差钱。截至目前,张长虹持有大智慧11.0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55.58%,以当前股价来看,其身价超过80亿元。
目前,司法纠纷仍在,投资者巨额索赔还未定,公司主业无起色,这区区1亿元,显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大智慧还得再想想办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