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中国很多城市新的出行选项,而且眼下他们正在加紧跑马圈地,扩张到更多的城市。甚至来不及先布局完中国,就开始跳到海外。摩拜、ofo、小蓝近期都在加紧组建海外运营团队,看起来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它们在海外真正投放。
“我们有了原创想法,这是一个中国原创的东西,硅谷现在没有人做无桩自行车,不抄袭(硅谷)这个事儿挺爽的。”摩拜CEO王晓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相比传统的公共自行车,新型共享单车加入了新的技术,尤其包括物联网和GPS,运营模式上采取“无桩”式管理。然而,这些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只发生在中国吗?界面找了几家国外的共享单车初创团队,对比他们和国内的共享单车有哪些不同。界面之前介绍了一家来自自行车王国哥本哈根的Donkey Republic,第二家是同样诞生于欧洲的Dropbyke。
Dropbyke可以通过app查找最近的自行车,而且可以以几种方式解锁,直接从列表中选择,扫描二维码,以及,发送PIN码。
运营管理上,Dropbyke也是不需要固定桩,而且提供可以中途在任意地点锁车暂停行程的选项,就像用户自己的单车一样可以随意停靠。但是Dropbyke要求用户在结束整个行程后,将单车停到公共自行车停车位;以及,拍照上传照片,以确定车被锁好,而且没有干扰公共秩序。
如果用户无法停回公共自行车位,也并不是无法结束行程,只是需要额外付调度费,这种方式被Dropbyke称为“flex-drop”。目前Dropbyke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租金为每小时5欧元,调度费则为每千米3欧元。
“我们认为Dropbyke是在全球第一个正式将无桩单车进行商业化运营的,”Dropbyke联合创始人Alexander Shvetsov对界面介绍,Dropbyke的想法最初始于2014年,他们在美国迈阿密和新加坡进行了试运营;2015年,最先在立陶宛首都Vilnius正式运营;2016年,Dropbyke扩张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但如果你现在下载Dropbyke,只能看到在巴塞罗那有车提供。“立陶宛会在冬季暂停运营,主要是天气原因,常常出现零下20度的天气,而且伴随积雪,”Shvetsov解释说。立陶宛首都Vilnius是一个人口刚刚超过50万的欧洲城市,大概只有上海的30分之一。
但即使是在巴塞罗那,截止2016年底,Dropbyke投放的单车数量也只有150辆。而摩拜单车目前在上海的投放数量已经超过10万量。巴塞罗那市区人口约160万,大概是上海的10分之一,同时城市面积约为上海的30分之一。
“我们规模化之前,专注于模式的可持续性建设。不过今年我们会启动增长,在新的一年里,巴塞罗那的目标是1000辆单车。扩张到至少10个欧洲城市和1个美国城市。”Shvetsov表示,截止2016年,Dropbyke总计拥有8000个用户。
“为了支持我们的扩张计划,我们目前正在进行新的融资,大概100万欧元的规模。相比摩拜、ofo,这可能算是很小规模的融资。”摩拜最近的D轮融资是2亿美元,ofo的C轮是1.3亿美元。
“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野心比他们小,而是因为我们的商业模式不太一样。我们自己并不投资单车,以及当地基础设施和运营团队,而是为当地租赁团队提供技术平台解决方案。依靠现有的当地运营资源,我们可以以较少的时间和资金开始运营。”Shvetsov说,“在巴塞罗那,我们2个人团队在1周之内即完成了Dropbyke的运营落地,我们在巴塞罗那的合作伙伴是当地最大的自行车租赁团队,拥有超过1000辆单车。按照这样的合作模式,我们已经和其他欧洲城市确立了合作。”
这是Dropbyke和摩拜以及ofo等国内共享单车最大的区别,虽然都是B端供车的方式,然而国内共享单车是自己亲自参与运营,而Dropbyke则侧重于输出技术和建立平台。
界面记者告诉Shvetsov,摩拜、ofo以及小蓝单车正在计划海外扩张,他表示“竞争是好事,因为市场真的很大,而且增长快速。”
但他同时认为,中国的共享单车们恐怕无法在欧美像在中国那样投放单车,“在我们看来,摩拜、ofo的单车数量听起来很疯狂,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城市管理相当严格,不太可能立刻投放1000辆甚至10000辆车,而不遇到什么麻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