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日本作家都对披头士很迷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日本作家都对披头士很迷恋?

可以说,1960s的日本都受到了Beatles强大的影响,而那个年代正当年轻的,后来成为作家的那群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影响。

说来最近看得几本书里,很巧地都提到了“披头士”这个元素。

一本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一本是伊坂幸太郎《金色梦乡》,还有一本是岛田庄司的《螺丝人》。

除了上面三位作家,村上春树,本人也是披头士忠实粉丝。

为什么许多日本作家对披头士都很迷恋?

今天嘿哟音乐就为大家推荐几本书,也许看过这些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答案。

01

《解忧杂货店》

僻静的街道旁一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杂货店,其中一个主角少年浩介,他的表哥,他的好友,他本人都是披头士的铁粉。

我爸的口头禅就是,在艺术上不能省钱。既然听音乐,就要听最好的音质,不然就没意义了。

家境优渥的少年经常购买披头士的黑胶唱片,但却突然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而此时,披头士也面临着解散,少年去看了电影《顺其自然》,首先浮现在屏幕上的就是“ THE BEATLES”这行字。

这是一部由披头士演唱会彩排和现场演出摄像组成的纪录片。(可以去B站上看~高清资源)

影片最后,披头士成员来到了苹果公司大楼的屋顶平台上,他们开始演唱,激昂的演唱,引发市民骚动,但因为没有提交演出申请,惊动警察。

就这样电影结束了,传闻说,看了这部电影的人,会明白解散的原因。

而此时,少年似乎也暗暗下定了决心。

关于对披头士的情结及乐队解散的理解,东野圭吾如书中所写。

很多时候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大多都是心境使然…

02

《金色梦乡》

小说以作者生活了18年的家乡为舞台,围绕暗杀首相事件,演绎了一出惊悚的逃亡剧。

《Golden Slumbers》(金色梦乡),是披头士正式解散前麦卡特尼创作的一个组曲,是《Abbey road》专辑的重头戏,据说该书名也来源于这首歌。

主人公青柳雅春被诬陷为杀害首相的凶手,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有一个大圆满结局?

——逃跑,一直一直跑下去。

而这些信任和帮助就如夕阳的光芒,照亮着回忆。

03

《螺丝人》

这部《螺丝人》,是一本新本格日系推理小说,在岛田所有作品中可能不太热门,还有人认为,比较“灌水”,但我觉得还挺有趣。

故事围绕披头士的这首《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歌展开,带出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一个叫做橘子共和国的幻想国度。

Picture yourself in a boat on a river想象你在河上的船中With tangerine trees and marmalade skies和这些橘红的树木和橘子酱色的天Somebody calls you, you answer quite slowly有人在叫你,你回答如此缓慢A girl with kaleidoscope eyes一个有两只万花筒眼睛的女孩Cellophane flowers of yellow and green黄绿相间的玻璃纸花儿Towering over your head长到了你的头上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露西在钻石闪耀的天空中

里头充满了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内容:高耸入云的橘子树、会飞翔的精灵、下半身是轮子的熊,而且,那里的居民都拥有螺丝式的脖子关节……

后半段结合现实,慢慢铺开真相,到底为什么人会长螺丝的脖子?橘子树又隐藏着什么?这个离奇童话和现实又有什么关联?

请自己看下去吧。

04

《挪威的森林》

想必很多人,很早就读过这部作品,但也有一说,这部小说的书名其实是来自披头士的一首歌《Norwegian Wood》。

I once had a girl

我曾有过一个女孩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抑或说她曾拥有我

She showed me her room

她领我去她房里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岂不很美妙吗 在这挪威的森林

据说这首歌是有故事的,歌里女生一直在暗示想要have sex。

村上在他的《无比芜杂的心绪》里提过,原本约翰列侬写歌词最后一句是Isn't it good,knowing she would。

专辑制造商说, 这样不行,knowing she would太露骨,列侬就用了这种抖机灵的方式表达意思。

而这小小的改动,很多人都没有听出来歌词的意思。

据说,现在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也很少。

05

《69》

1969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很多事情在那一年发生。

东京大学取消入学考试,摇滚乐大行其道;

披头士发行三张专辑,滚石推出最佳单曲;

出现蓄长发、提倡爱与和平的嬉皮士。

......

而迷上摇滚、前卫电影和嬉皮文化的17岁少年,也开启了自己的人生庆典。

书中所有章节标题都师出有名,有现代主义诗人、有乐队的名字、有电影演员的名字、有单曲歌名,甚至主要人物的昵称也都由此而来。

青春的面庞有多可爱,往往是多年后才猛然惊觉。

至于为什么很多日本作品,会出现披头士?

据说,1966年6月Beatles在日本武道馆举办演唱会,热烈程度已超过狂热。武道馆容量一万四千人左右,每天两场场场爆满。

NTV电视台在七月一日晚九点播出了白天场次的演唱会,尽管是压缩为一小时的精编版,收视率仍高达56.5%。

可以说,1960s的日本都受到了Beatles强大的影响,而那个年代正当年轻的,后来成为作家的那群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影响。

披头士在日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日本作家都对披头士很迷恋?

可以说,1960s的日本都受到了Beatles强大的影响,而那个年代正当年轻的,后来成为作家的那群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影响。

说来最近看得几本书里,很巧地都提到了“披头士”这个元素。

一本是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一本是伊坂幸太郎《金色梦乡》,还有一本是岛田庄司的《螺丝人》。

除了上面三位作家,村上春树,本人也是披头士忠实粉丝。

为什么许多日本作家对披头士都很迷恋?

今天嘿哟音乐就为大家推荐几本书,也许看过这些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答案。

01

《解忧杂货店》

僻静的街道旁一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杂货店,其中一个主角少年浩介,他的表哥,他的好友,他本人都是披头士的铁粉。

我爸的口头禅就是,在艺术上不能省钱。既然听音乐,就要听最好的音质,不然就没意义了。

家境优渥的少年经常购买披头士的黑胶唱片,但却突然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而此时,披头士也面临着解散,少年去看了电影《顺其自然》,首先浮现在屏幕上的就是“ THE BEATLES”这行字。

这是一部由披头士演唱会彩排和现场演出摄像组成的纪录片。(可以去B站上看~高清资源)

影片最后,披头士成员来到了苹果公司大楼的屋顶平台上,他们开始演唱,激昂的演唱,引发市民骚动,但因为没有提交演出申请,惊动警察。

就这样电影结束了,传闻说,看了这部电影的人,会明白解散的原因。

而此时,少年似乎也暗暗下定了决心。

关于对披头士的情结及乐队解散的理解,东野圭吾如书中所写。

很多时候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大多都是心境使然…

02

《金色梦乡》

小说以作者生活了18年的家乡为舞台,围绕暗杀首相事件,演绎了一出惊悚的逃亡剧。

《Golden Slumbers》(金色梦乡),是披头士正式解散前麦卡特尼创作的一个组曲,是《Abbey road》专辑的重头戏,据说该书名也来源于这首歌。

主人公青柳雅春被诬陷为杀害首相的凶手,究竟要怎么做才能有一个大圆满结局?

——逃跑,一直一直跑下去。

而这些信任和帮助就如夕阳的光芒,照亮着回忆。

03

《螺丝人》

这部《螺丝人》,是一本新本格日系推理小说,在岛田所有作品中可能不太热门,还有人认为,比较“灌水”,但我觉得还挺有趣。

故事围绕披头士的这首《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歌展开,带出一个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一个叫做橘子共和国的幻想国度。

Picture yourself in a boat on a river想象你在河上的船中With tangerine trees and marmalade skies和这些橘红的树木和橘子酱色的天Somebody calls you, you answer quite slowly有人在叫你,你回答如此缓慢A girl with kaleidoscope eyes一个有两只万花筒眼睛的女孩Cellophane flowers of yellow and green黄绿相间的玻璃纸花儿Towering over your head长到了你的头上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露西在钻石闪耀的天空中

里头充满了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内容:高耸入云的橘子树、会飞翔的精灵、下半身是轮子的熊,而且,那里的居民都拥有螺丝式的脖子关节……

后半段结合现实,慢慢铺开真相,到底为什么人会长螺丝的脖子?橘子树又隐藏着什么?这个离奇童话和现实又有什么关联?

请自己看下去吧。

04

《挪威的森林》

想必很多人,很早就读过这部作品,但也有一说,这部小说的书名其实是来自披头士的一首歌《Norwegian Wood》。

I once had a girl

我曾有过一个女孩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抑或说她曾拥有我

She showed me her room

她领我去她房里

Isn't it good Norwegian wood?

岂不很美妙吗 在这挪威的森林

据说这首歌是有故事的,歌里女生一直在暗示想要have sex。

村上在他的《无比芜杂的心绪》里提过,原本约翰列侬写歌词最后一句是Isn't it good,knowing she would。

专辑制造商说, 这样不行,knowing she would太露骨,列侬就用了这种抖机灵的方式表达意思。

而这小小的改动,很多人都没有听出来歌词的意思。

据说,现在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也很少。

05

《69》

1969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很多事情在那一年发生。

东京大学取消入学考试,摇滚乐大行其道;

披头士发行三张专辑,滚石推出最佳单曲;

出现蓄长发、提倡爱与和平的嬉皮士。

......

而迷上摇滚、前卫电影和嬉皮文化的17岁少年,也开启了自己的人生庆典。

书中所有章节标题都师出有名,有现代主义诗人、有乐队的名字、有电影演员的名字、有单曲歌名,甚至主要人物的昵称也都由此而来。

青春的面庞有多可爱,往往是多年后才猛然惊觉。

至于为什么很多日本作品,会出现披头士?

据说,1966年6月Beatles在日本武道馆举办演唱会,热烈程度已超过狂热。武道馆容量一万四千人左右,每天两场场场爆满。

NTV电视台在七月一日晚九点播出了白天场次的演唱会,尽管是压缩为一小时的精编版,收视率仍高达56.5%。

可以说,1960s的日本都受到了Beatles强大的影响,而那个年代正当年轻的,后来成为作家的那群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影响。

披头士在日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