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指出,学区房相当于教育与房地产的绑定,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不会长久。学区房的巨大风险在于,将来一旦教育体制出现改革,学区不再存在,学区房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
她在接受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访谈时指出,学区房的价值是教育资源赋予的,一旦教育资源的优势丧失,附加价值就没有了。她建议中产阶级尽量远离学区房。
“房地产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而学区房是强地产风险上面叠加教育体制改革风险,具有双重风险。如果你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国际学校是一种考虑。”CF40官方微信号周一刊登了对林采宜的采访。
在中国,一些“学区房”的价格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尤其是北京占据优势资源的地段每平方米的价格早已超过10万元。对于学区房房价疯涨问题,林采宜表示,学区房是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一个产物。如果教育制度改革,私立学校放开,就没有学区房这一概念了。好的老师都会流向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不在乎你住在哪里,只要你交得起学费 。
在教育资源上,一线城市的优势突出,且一线城市在越高级别教育资源上的集中优势越为明显。林采宜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应该不会大跌,相对会比较坚挺。目前的限购政策能够对一线城市,尤其是限购城市短期的房价波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还是供求关系。
中国楼市在经历2016年的一轮暴涨之后,2017年伊始,多地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进一步收紧,为贯彻落实国家“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精神,部分地区相继出台调控加码措施。
林采宜说,从需求端来看,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增长、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的流动。一个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的流动情况。
她指出,过去中国限购政策就只限制需求一端,现在供给方面的政策也逐渐多了起来。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给治理和调控有关工作通知》,明确对于房地产库存消化周期低于6个月的,要增加土地供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