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小波20周年祭: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小波20周年祭: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

孤孤单单,干干净净。

2017年4月11日,王小波逝世20周年。

王小波这张脸实在一般。

可刘心武说,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

高晓松说,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而王小波自己书里每一个字都在说:我是个文化人,我很会扯淡,我扯淡很有趣,快来跟我谈恋爱吧。

是啊,这世上,好看的皮囊那么多,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

1

1997年,4月11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没有人会想到对于中国文坛, 这将承载多大的遗憾。

这天,王小波心脏病突发,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世界,他的妻子李银河当时还在英国做访问学者。

而今天,2017年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20周年。

让我如何评价他?

一个诗意但又不做作,一个智慧又不卖弄,一个性情中人却又深不可测的人。

去世前,他是个自由撰稿人。做过知青、工人、教师。

直到92年辞职,他成为没有组织,不混圈子的中年大叔。

至今江湖还流传着他的传说:作家圈里最会写软件的,理科生里最会写故事的。

2

好久没听过有人说“人不可貌相”,反倒是一言不合就“看脸”。

他的妻子李银河委婉地说“我们两个都不漂亮。”,“他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

但就是这样一张“丑脸”,他一开口,世界就像被人在入口处摁下了开关。彻头彻尾地换了模样。

而刘心武也说, “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 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3

王小波还有个让无数人膜拜的身份——撩妹高手。

以至于初见之前被他的文字拨动过心弦的李银河,还是在被其表白后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王小波却浑不在意,还能趁机调侃。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写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得一点也不错。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王小波的文字,热情里带着天真,真挚里带着无邪,平淡里又带着诗意。

有趣的人,有趣的文字,有趣的爱情。比那些强行撩妹矫揉造作的套路真的强太多。

4

而拥有“整容一般的灵魂”的王小波,让人爱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他曾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他如何给沉迷于摇滚的外甥做思想工作”。

当时在清华电机系就读的外甥,打算毕业后以摇滚乐为生,令王小波的姐姐很是担忧,只好求助于和其有共同语言的王小波。(ps:不过王小波觉得,这只是外甥单方面的想法,以为当时放弃本行的舅舅肯定理解他。)

二人交流,外甥说“痛苦是灵感的源泉”。

王小波接道:“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反鸡汤的开导模式,简单有趣,深入人心。

5

至于为什么最终走上写作这条道儿?

他是这样写的: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而面对沉默的大多数丧失的话语权,他也觉得有义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但是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罢。”

6

他的乐观,理智,清醒,幽默,思辨,自由,在看似不经意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注定会击中许多混混沌沌的心灵。

他说着大部分人的困惑:"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当然,假如你执意要写,我也没理由反对。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他在沉闷的现实中找寻着有趣的生活:“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他从不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加于别人身上:“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

他又保持着精神的自由,从不认为有什么高贵的信念需要牺牲人性:“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7

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于北京一间公寓内逝世,终年45岁。

“寂寞如雪”一词在网络上多作戏谑,常常被用来谈笑取乐,但形容小波生前的文学命途却意外地合适:孤孤单单,干干净净。

当我们走过山川,走过河流,走过心潮澎湃的青春年少,走向双鬓染满尘埃,总会想起他——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如今我们生活在再也没有他的城市,所能做的,大概就是晚上回家读一读他的书,然后想象一个偶然的相逢,伸出同声同气的手,邀他一句:

“王小波,晚上我们出来喝酒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小波20周年祭: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

孤孤单单,干干净净。

2017年4月11日,王小波逝世20周年。

王小波这张脸实在一般。

可刘心武说,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

高晓松说,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而王小波自己书里每一个字都在说:我是个文化人,我很会扯淡,我扯淡很有趣,快来跟我谈恋爱吧。

是啊,这世上,好看的皮囊那么多,有趣的灵魂就那么几个。

1

1997年,4月11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没有人会想到对于中国文坛, 这将承载多大的遗憾。

这天,王小波心脏病突发,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世界,他的妻子李银河当时还在英国做访问学者。

而今天,2017年4月11日是王小波逝世20周年。

让我如何评价他?

一个诗意但又不做作,一个智慧又不卖弄,一个性情中人却又深不可测的人。

去世前,他是个自由撰稿人。做过知青、工人、教师。

直到92年辞职,他成为没有组织,不混圈子的中年大叔。

至今江湖还流传着他的传说:作家圈里最会写软件的,理科生里最会写故事的。

2

好久没听过有人说“人不可貌相”,反倒是一言不合就“看脸”。

他的妻子李银河委婉地说“我们两个都不漂亮。”,“他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

但就是这样一张“丑脸”,他一开口,世界就像被人在入口处摁下了开关。彻头彻尾地换了模样。

而刘心武也说, “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 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3

王小波还有个让无数人膜拜的身份——撩妹高手。

以至于初见之前被他的文字拨动过心弦的李银河,还是在被其表白后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王小波却浑不在意,还能趁机调侃。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写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得一点也不错。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王小波的文字,热情里带着天真,真挚里带着无邪,平淡里又带着诗意。

有趣的人,有趣的文字,有趣的爱情。比那些强行撩妹矫揉造作的套路真的强太多。

4

而拥有“整容一般的灵魂”的王小波,让人爱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

他曾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他如何给沉迷于摇滚的外甥做思想工作”。

当时在清华电机系就读的外甥,打算毕业后以摇滚乐为生,令王小波的姐姐很是担忧,只好求助于和其有共同语言的王小波。(ps:不过王小波觉得,这只是外甥单方面的想法,以为当时放弃本行的舅舅肯定理解他。)

二人交流,外甥说“痛苦是灵感的源泉”。

王小波接道:“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反鸡汤的开导模式,简单有趣,深入人心。

5

至于为什么最终走上写作这条道儿?

他是这样写的: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

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

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而面对沉默的大多数丧失的话语权,他也觉得有义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无论如何,我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但是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罢。”

6

他的乐观,理智,清醒,幽默,思辨,自由,在看似不经意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注定会击中许多混混沌沌的心灵。

他说着大部分人的困惑:"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当然,假如你执意要写,我也没理由反对。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

他在沉闷的现实中找寻着有趣的生活:“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他从不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加于别人身上:“我最想做的不是提升别人的灵魂,而是提升自己的灵魂。”

他又保持着精神的自由,从不认为有什么高贵的信念需要牺牲人性:“一般来说,扼杀有趣的人总是这么说的:为了营造至善,我们必须做出这种牺牲,但却忘记了让人们活着得到乐趣,这本身就是善;因为这点小小的疏忽,至善就变成了至恶......”

7

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于北京一间公寓内逝世,终年45岁。

“寂寞如雪”一词在网络上多作戏谑,常常被用来谈笑取乐,但形容小波生前的文学命途却意外地合适:孤孤单单,干干净净。

当我们走过山川,走过河流,走过心潮澎湃的青春年少,走向双鬓染满尘埃,总会想起他——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

如今我们生活在再也没有他的城市,所能做的,大概就是晚上回家读一读他的书,然后想象一个偶然的相逢,伸出同声同气的手,邀他一句:

“王小波,晚上我们出来喝酒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