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昆廷·斯金纳:从两幅画看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昆廷·斯金纳:从两幅画看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政治的终极问题就是:人应当是臣服于至高无上的权力(imperivm),还是保持自由(libertas)?

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以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而闻名。他认为,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平等和自由的,但趋利避害的利己本性导致世界充满了战争。

于是人们不免会问,“霍布斯的理论是基于恐惧,而不是希望?”对此,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对死亡的恐惧必然带来对避免死亡的希望,所以你寄希望于国家。”

国家如何起源?国家的敌人是谁?在关于国家的辩论中,霍布斯持又持有什么观点?昆廷·斯金纳在北大进行的题为《霍布斯:描绘国家》的讲座中,他表示,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在他著作的两张扉页画中得到了全面而权威的总结。

以下是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根据本场讲座进行的内容整理: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英国政治家、哲学家。

托马斯·霍布斯在牛津大学接受了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教育。当时人们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政治、法律以及教会相关的工作,对公共演讲水平要求很高,因此这种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研习说服与证明的修辞理论。根据古典修辞学家的看法,任何哲学辩论中都会存在“问题”的两面。由此他们主张,对于说服而言,理性从来都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唤起听众的情绪。亚里士多德提出,修辞术的两大要素一是组织论点的方法,二是生动形象的讲述。西塞罗指出,一定要把听众转化为“观众”,也就是要讲得生动,让听众仿佛能够亲眼目睹。故而比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说“他不值得信任”,不如说“他是只狐狸”。霍拉斯也认为:诗歌就是描绘。

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诞生和版画的流行给了人们更多向大众展现自己观点的机会。如果说,雄辩术要求栩栩如生,那么直接把图案呈现给读者不是更加生动吗?因此,早期印刷术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几乎所有最流行的书——道德、政治、宗教读本——都是一面印刷一首有寓意的小诗,另一面印一幅图说明诗的道理。第二个结果是在17世纪的英国,出现了新型的扉页寓意画,用来总结整本书的内容。这种图画就像是书的入口和大楼的表面。

霍布斯是一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和伽利略是好朋友,形容伽利略是当时“最友善的人和最了不起的科学家”,他和笛卡尔也很熟悉,却彼此厌恶。霍布斯在自传里声称,《论公民》是第一本关于政治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自己是科学家,不过实际上他更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修辞教育的产物。这一点除了表现在他喜欢用拉丁语、希腊语写作以外,还表现在他非常喜欢用视觉效果来呈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希望人们能看到自己的论点。因此,霍布斯委托并帮助设计了他两部政治哲学著作中的扉页画:1642年的《论公民》和1651年的《利维坦》。这两幅画可以说是对霍布斯论点最权威的总结。

《论公民》扉页画

霍布斯曾经把《论公民》扉页画草稿呈献给自己的赞助人,因此可以说,这张扉页画能够准确地总结霍布斯的想法。图画中有很多视觉隐喻。中间可以看到一行字:宗教(religio):宗教是至高无上的,世俗的一切都在宗教之下。图的上半部分是基督教审判日的场景。由于人们认为左边是错误的(“左”在拉丁语中意为邪恶),右边是正确的,因而左边的人被恶魔缠绕,右边的人被天使迎接。

而宗教之下的图案则体现了关于国家的辩论。这一辩论有两个方面,两位女神各站一边。政治的终极问题就是:人应当是臣服于至高无上的权力(imperivm),还是保持自由(libertas)?

至高无上的权力(imperivm)左手持有正义之剑,右手执一对天平,非常符合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的商业社会的公正。女神背后是一座没有硝烟的城市,人们正在收获果实,生活宁静。选择了臣服于法律和权威,你就得到了正义与和平。

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一位沉静的古典女神,自由(libertas)却处于野蛮未开化的状态,神色相当焦虑。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自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但霍布斯却认为,自由会带来野蛮状态,故而代表自由的女神手中持有弓箭:自由无人保护,只能自己保护自己。背景则是人们手持弓箭,互相追逐的场景,他们狩猎的对象不是动物,而是其他人。自由位于图片的左边,由于左边是错误的,因而选择了自由,就是选择了死亡。

发表了《论公民》之后,霍布斯又开始了他的物理学研究。英国内战爆发,在许多流亡的英国保王派同乡的影响下,霍布斯决定撰写一本书以阐述政府的重要性和政治混乱所造成的战争。他的写作结果就是西方最著名和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利维坦》。

《利维坦》扉页画

霍布斯曾经将这张扉页画的草图呈献给当时在巴黎流亡的、后来成为国王的查理二世,所以我们判定这张画能够展现他的政治主张。对比《论公民》的扉页画,可以发现,两张的内容都是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imperivm)。imperivm在拉丁语中是中性,《论公民》上的形象是女性,而《利维坦》的形象是男性。他也头戴王冠,手中持有正义之剑,这张图最上面一行写的是:世界之上没有权力能够与他相比。权威是一个古典的概念,因而在《论公民》中它是一位古典女神,但是《利维坦》的扉页画中,非但没有穿成古典的样子,而且根本没有穿衣服,因为它不是自然人,而是一具由公民构成的身体。

《论公民》的扉页画中有辩论:应该追求自由到何种程度,向国家屈服到何种程度?但是,在《利维坦》的扉页画中完全没有辩论。是因为已经作出决定了吗?还是因为别无选择?通读《利维坦》就可以知道,答案是两者都是:已经作出了决定,并且别无选择。

《论公民》扉页画中,审判日在所有世俗世界之上,但在《利维坦》中彻底消失了。《论公民》中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imperivm)的女神是完全政治的,但它站在宗教之下。但《利维坦》中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imperivm)在一切之上,它不仅持有正义之剑,而且左手还握着主教的权杖,拥有教会的权力。

人文主义修辞学的扉页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重要特色。那时的书籍非常珍贵,必须悉心保护。所以扉页画上常常会有战士之类的人物,站在古典立柱之下,保护着书本。英文中“a pillar of strength”“stand by”等词都是由此而来。

《伊利亚特》扉页画

《伊利亚特》这幅扉页画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幅图呈现了问题的两面,一边是希腊,一边是特洛伊,不过,虽然他们相对而立,却在共同支撑和守卫这本书。在霍布斯本人翻译的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扉页,也采用了类似的构图:斯巴达国王剑指民主领袖伯里克利,但两者都背靠立柱,站在书名旁边,共同保护这本书。

在《利维坦》的扉页图中,虽然也有立柱,但是柱子两侧的却是主权国家最可怕的两个敌人:贵族和教会。贵族住在城堡里,戴着头冠,还拥有枪与大炮,而教会有教堂和法冠,还拥有闪电(象征着驱逐出教会)、宗教辩论等利器。这里还有一个隐喻,“the lowest depth”(最下一层),在英语中意为“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在图中最下一层就是贵族力量过于强大,就会导致内战;教会力量太强大,就会篡夺国家权力。

但是只要图中这个人存在,贵族和教会就会永远在国家之下。我们来审视这个人:它是谁?它不是君主,因为君主必须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但它不是一个人类。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霍布斯《利维坦》的核心问题:如何建立国家。国家并不是自然状态的,自然状态的是自由。我们必须自己建立国家。

社会若要和平就必须签订社会契约。这将引发三个变化,在国家之外,我们是许多人,但我们彼此同意授权让某人来代表我们时,我们就有了同一个声音和意愿,就成为了一个人。第二,当我们变成一个人,主权人(国家首脑)就变成了那个人的代表。第三,由大众虚拟地形成的那个人的名字就是“国家”。所以,“国家”是一个人造的人格的代称,由那些掌握主权权力的人来’承当’或代表 。

在欧洲政治历史上第一次,霍布斯实现了把抽象的国家进行了视觉化。我们见到的这个“人”正是国家。

国家手中的正义之剑与宗教权杖的延伸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在基督教当中,三角形象征着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是三个人。故而,在这幅图当中,国家是一个上帝,当然这是一个生命有限的上帝,但它能保证人们的安全。三角形也象征着三个人:主权人(国家首脑)、大众形成的人,以及由人造的如同圣灵一样不可见的国家。最后,如果国家是上帝,人们对它的态度应当是崇敬,所以这幅图上所有人都在向上看,在对国家的首脑致以尊敬。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传统中,显示尊敬的方法就是摘掉帽子,而这幅图里,所有人都戴着帽子,因此,这完全是世俗的敬意,没有一丝宗教的意味。图中有男性,也有妇女和儿童,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国家是我们的信仰,当且只有当它保护我们所有人,我们才认可它,如果不能,我们就不认可。这也就是我要说的最后一点。

现场提问

提问:霍布斯的思想让我想到了卢梭的“公民宗教”,卢梭认为国家要利用宗教唤起公民的情感,国家不是一个理性的人,而是有感情的人。霍布斯会怎么看待“公民宗教”?

斯金纳:霍布斯很反对这种“公民宗教”,当然他不知道卢梭,他反对的是马基雅维利(卢梭的思想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他非常反对把宗教作为国家情感的基础,他认为国家是理性的共识的产物,在理性之下制定法律,才能够避免自然状态的永久战争,让人免于死亡的恐惧。霍布斯也不喜欢拥有财富和权力的实体教会,认为它是国家潜在的敌人。因为你交出自己权力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国家只应该有一个意志,那就是你的意志。这个契约与宗教无关,全然是世俗的。

提问:关于国家的敌人。你说左边是错误的,右边是正确的,那么这张图是显示了国家的两个敌人中,宗教比贵族更危险吗?

斯金纳:图片上展现的左右是同样危险。读这幅图应当像读中文一样从上往下看,最危险的情景发生在对下面一张图。但是在霍布斯的文本中,教会要危险得多。因为教会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国家,应当惧怕上帝。霍布斯认为人们肯定是更害怕上帝的,这样会损害国家的权威,人们只有在理性状态下签订社会契约才能够维护安全与和平,而宗教不是理性的,所以非常危险。

提问:如何理解mandate?霍布斯好像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

斯金纳:在西方政治哲学中,有两种“代表”的方式,大家都很困惑。一种代表的方式来源于绘画,代表和被代表的必须相像,也就是你说的mandate。你的画像可以代表你。你把你的观点告诉议员,议员在议会上再现你的观点,这是mandate。霍布斯说的完全是另一种,是某人以你的名义说话或者行动,这不来源于绘画,而是来源于戏剧中扮演某种角色。如果你认可前一种代表方式,你会觉得代表你的人必须长得像你,一群人必须由另一群人代表。霍布斯认为这完全是错的,谁代表你就是你授权让谁为你发声。可以举个例子,美国殖民地时期,纽约州长代表的是英国女王,他觉得为了代表女王,他必须穿着女人的衣服。霍布斯会说,你是被授权的,你不用和女王相像!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昆廷·斯金纳:从两幅画看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政治的终极问题就是:人应当是臣服于至高无上的权力(imperivm),还是保持自由(libertas)?

英国政治家、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以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而闻名。他认为,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平等和自由的,但趋利避害的利己本性导致世界充满了战争。

于是人们不免会问,“霍布斯的理论是基于恐惧,而不是希望?”对此,思想史家、历史学家昆廷·斯金纳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对死亡的恐惧必然带来对避免死亡的希望,所以你寄希望于国家。”

国家如何起源?国家的敌人是谁?在关于国家的辩论中,霍布斯持又持有什么观点?昆廷·斯金纳在北大进行的题为《霍布斯:描绘国家》的讲座中,他表示,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在他著作的两张扉页画中得到了全面而权威的总结。

以下是界面文化(公众号ID:Booksandfun)根据本场讲座进行的内容整理: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英国政治家、哲学家。

托马斯·霍布斯在牛津大学接受了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式的教育。当时人们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政治、法律以及教会相关的工作,对公共演讲水平要求很高,因此这种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研习说服与证明的修辞理论。根据古典修辞学家的看法,任何哲学辩论中都会存在“问题”的两面。由此他们主张,对于说服而言,理性从来都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唤起听众的情绪。亚里士多德提出,修辞术的两大要素一是组织论点的方法,二是生动形象的讲述。西塞罗指出,一定要把听众转化为“观众”,也就是要讲得生动,让听众仿佛能够亲眼目睹。故而比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说“他不值得信任”,不如说“他是只狐狸”。霍拉斯也认为:诗歌就是描绘。

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诞生和版画的流行给了人们更多向大众展现自己观点的机会。如果说,雄辩术要求栩栩如生,那么直接把图案呈现给读者不是更加生动吗?因此,早期印刷术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几乎所有最流行的书——道德、政治、宗教读本——都是一面印刷一首有寓意的小诗,另一面印一幅图说明诗的道理。第二个结果是在17世纪的英国,出现了新型的扉页寓意画,用来总结整本书的内容。这种图画就像是书的入口和大楼的表面。

霍布斯是一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和伽利略是好朋友,形容伽利略是当时“最友善的人和最了不起的科学家”,他和笛卡尔也很熟悉,却彼此厌恶。霍布斯在自传里声称,《论公民》是第一本关于政治的科学著作。他认为自己是科学家,不过实际上他更是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修辞教育的产物。这一点除了表现在他喜欢用拉丁语、希腊语写作以外,还表现在他非常喜欢用视觉效果来呈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希望人们能看到自己的论点。因此,霍布斯委托并帮助设计了他两部政治哲学著作中的扉页画:1642年的《论公民》和1651年的《利维坦》。这两幅画可以说是对霍布斯论点最权威的总结。

《论公民》扉页画

霍布斯曾经把《论公民》扉页画草稿呈献给自己的赞助人,因此可以说,这张扉页画能够准确地总结霍布斯的想法。图画中有很多视觉隐喻。中间可以看到一行字:宗教(religio):宗教是至高无上的,世俗的一切都在宗教之下。图的上半部分是基督教审判日的场景。由于人们认为左边是错误的(“左”在拉丁语中意为邪恶),右边是正确的,因而左边的人被恶魔缠绕,右边的人被天使迎接。

而宗教之下的图案则体现了关于国家的辩论。这一辩论有两个方面,两位女神各站一边。政治的终极问题就是:人应当是臣服于至高无上的权力(imperivm),还是保持自由(libertas)?

至高无上的权力(imperivm)左手持有正义之剑,右手执一对天平,非常符合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的商业社会的公正。女神背后是一座没有硝烟的城市,人们正在收获果实,生活宁静。选择了臣服于法律和权威,你就得到了正义与和平。

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一位沉静的古典女神,自由(libertas)却处于野蛮未开化的状态,神色相当焦虑。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认为自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但霍布斯却认为,自由会带来野蛮状态,故而代表自由的女神手中持有弓箭:自由无人保护,只能自己保护自己。背景则是人们手持弓箭,互相追逐的场景,他们狩猎的对象不是动物,而是其他人。自由位于图片的左边,由于左边是错误的,因而选择了自由,就是选择了死亡。

发表了《论公民》之后,霍布斯又开始了他的物理学研究。英国内战爆发,在许多流亡的英国保王派同乡的影响下,霍布斯决定撰写一本书以阐述政府的重要性和政治混乱所造成的战争。他的写作结果就是西方最著名和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利维坦》。

《利维坦》扉页画

霍布斯曾经将这张扉页画的草图呈献给当时在巴黎流亡的、后来成为国王的查理二世,所以我们判定这张画能够展现他的政治主张。对比《论公民》的扉页画,可以发现,两张的内容都是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imperivm)。imperivm在拉丁语中是中性,《论公民》上的形象是女性,而《利维坦》的形象是男性。他也头戴王冠,手中持有正义之剑,这张图最上面一行写的是:世界之上没有权力能够与他相比。权威是一个古典的概念,因而在《论公民》中它是一位古典女神,但是《利维坦》的扉页画中,非但没有穿成古典的样子,而且根本没有穿衣服,因为它不是自然人,而是一具由公民构成的身体。

《论公民》的扉页画中有辩论:应该追求自由到何种程度,向国家屈服到何种程度?但是,在《利维坦》的扉页画中完全没有辩论。是因为已经作出决定了吗?还是因为别无选择?通读《利维坦》就可以知道,答案是两者都是:已经作出了决定,并且别无选择。

《论公民》扉页画中,审判日在所有世俗世界之上,但在《利维坦》中彻底消失了。《论公民》中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imperivm)的女神是完全政治的,但它站在宗教之下。但《利维坦》中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imperivm)在一切之上,它不仅持有正义之剑,而且左手还握着主教的权杖,拥有教会的权力。

人文主义修辞学的扉页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重要特色。那时的书籍非常珍贵,必须悉心保护。所以扉页画上常常会有战士之类的人物,站在古典立柱之下,保护着书本。英文中“a pillar of strength”“stand by”等词都是由此而来。

《伊利亚特》扉页画

《伊利亚特》这幅扉页画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幅图呈现了问题的两面,一边是希腊,一边是特洛伊,不过,虽然他们相对而立,却在共同支撑和守卫这本书。在霍布斯本人翻译的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扉页,也采用了类似的构图:斯巴达国王剑指民主领袖伯里克利,但两者都背靠立柱,站在书名旁边,共同保护这本书。

在《利维坦》的扉页图中,虽然也有立柱,但是柱子两侧的却是主权国家最可怕的两个敌人:贵族和教会。贵族住在城堡里,戴着头冠,还拥有枪与大炮,而教会有教堂和法冠,还拥有闪电(象征着驱逐出教会)、宗教辩论等利器。这里还有一个隐喻,“the lowest depth”(最下一层),在英语中意为“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在图中最下一层就是贵族力量过于强大,就会导致内战;教会力量太强大,就会篡夺国家权力。

但是只要图中这个人存在,贵族和教会就会永远在国家之下。我们来审视这个人:它是谁?它不是君主,因为君主必须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但它不是一个人类。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霍布斯《利维坦》的核心问题:如何建立国家。国家并不是自然状态的,自然状态的是自由。我们必须自己建立国家。

社会若要和平就必须签订社会契约。这将引发三个变化,在国家之外,我们是许多人,但我们彼此同意授权让某人来代表我们时,我们就有了同一个声音和意愿,就成为了一个人。第二,当我们变成一个人,主权人(国家首脑)就变成了那个人的代表。第三,由大众虚拟地形成的那个人的名字就是“国家”。所以,“国家”是一个人造的人格的代称,由那些掌握主权权力的人来’承当’或代表 。

在欧洲政治历史上第一次,霍布斯实现了把抽象的国家进行了视觉化。我们见到的这个“人”正是国家。

国家手中的正义之剑与宗教权杖的延伸线相交,构成一个三角形。在基督教当中,三角形象征着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是三个人。故而,在这幅图当中,国家是一个上帝,当然这是一个生命有限的上帝,但它能保证人们的安全。三角形也象征着三个人:主权人(国家首脑)、大众形成的人,以及由人造的如同圣灵一样不可见的国家。最后,如果国家是上帝,人们对它的态度应当是崇敬,所以这幅图上所有人都在向上看,在对国家的首脑致以尊敬。值得注意的是,基督教传统中,显示尊敬的方法就是摘掉帽子,而这幅图里,所有人都戴着帽子,因此,这完全是世俗的敬意,没有一丝宗教的意味。图中有男性,也有妇女和儿童,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国家是我们的信仰,当且只有当它保护我们所有人,我们才认可它,如果不能,我们就不认可。这也就是我要说的最后一点。

现场提问

提问:霍布斯的思想让我想到了卢梭的“公民宗教”,卢梭认为国家要利用宗教唤起公民的情感,国家不是一个理性的人,而是有感情的人。霍布斯会怎么看待“公民宗教”?

斯金纳:霍布斯很反对这种“公民宗教”,当然他不知道卢梭,他反对的是马基雅维利(卢梭的思想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他非常反对把宗教作为国家情感的基础,他认为国家是理性的共识的产物,在理性之下制定法律,才能够避免自然状态的永久战争,让人免于死亡的恐惧。霍布斯也不喜欢拥有财富和权力的实体教会,认为它是国家潜在的敌人。因为你交出自己权力的唯一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国家只应该有一个意志,那就是你的意志。这个契约与宗教无关,全然是世俗的。

提问:关于国家的敌人。你说左边是错误的,右边是正确的,那么这张图是显示了国家的两个敌人中,宗教比贵族更危险吗?

斯金纳:图片上展现的左右是同样危险。读这幅图应当像读中文一样从上往下看,最危险的情景发生在对下面一张图。但是在霍布斯的文本中,教会要危险得多。因为教会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国家,应当惧怕上帝。霍布斯认为人们肯定是更害怕上帝的,这样会损害国家的权威,人们只有在理性状态下签订社会契约才能够维护安全与和平,而宗教不是理性的,所以非常危险。

提问:如何理解mandate?霍布斯好像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

斯金纳:在西方政治哲学中,有两种“代表”的方式,大家都很困惑。一种代表的方式来源于绘画,代表和被代表的必须相像,也就是你说的mandate。你的画像可以代表你。你把你的观点告诉议员,议员在议会上再现你的观点,这是mandate。霍布斯说的完全是另一种,是某人以你的名义说话或者行动,这不来源于绘画,而是来源于戏剧中扮演某种角色。如果你认可前一种代表方式,你会觉得代表你的人必须长得像你,一群人必须由另一群人代表。霍布斯认为这完全是错的,谁代表你就是你授权让谁为你发声。可以举个例子,美国殖民地时期,纽约州长代表的是英国女王,他觉得为了代表女王,他必须穿着女人的衣服。霍布斯会说,你是被授权的,你不用和女王相像!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