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世纪天才
肯定是爱因斯坦
大家印象中的爱因斯坦
或许是教科书上吐舌头的俏皮老头
▼
或许是提出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伟人
但是,其实爱因斯坦还是这样的!
50岁的时候还和秘书偷情
并试图说服秘书和他以及他妻子
过三人世界
这样的爱因斯坦
出自国家地理的新剧
[天才]
[天才]是国家地理频道的
第一部剧集
以前它们只做纪录片
拿了包括奥斯卡在内
的多项大奖
第一次制作剧集
必须得开个好头
于是它们请来了
奥斯卡影帝
杰弗里·拉什
还请了奥斯卡级别的导演
郎·霍华德
霍华德一直是拍传记片的好手
2002凭借传记电影[美丽心灵]
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除了[美丽心灵]
还有[极速风流]、[铁拳男人]
这样的传记佳片
[天才]在豆瓣上有8.9分
在IMDB上也有8.3分
爱因斯坦最为人熟知的
就是他的科学成就
这一面的爱因斯坦
已经有各种各样的
电影、记录片记录
但是[天才]另辟蹊径
它把重点放在了
爱因斯坦的个人生活
将他的科学成就和个人生活
优雅的结合在了一起
[天才]改编自[爱因斯坦传](Einstein:His life and universe),作者是沃尔特·艾萨克森,前几年大热的[乔布斯传]也是他写的。
[天才]第一集里,导演郎·霍华德将爱因斯坦的人生分了两条线:一条是纳粹即将占领德国前,爱因斯坦的所作所为;第二条是还没写出相对论的年轻爱因斯坦的人生,这一条线和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紧密相连。
第一集的质量还是很高的,比如转场挺有设计感,从老爱转到小爱时,老爱正在课堂上讲时间,讲光,画面上出现了一道光束。
随着光束的前行,我们回到了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同样在课堂上,不过是在听课。
而且第一集很工整,开头的时候出现了米列娃的电话,没接。
结尾的时候米列娃就怒刷了存在感。
(不过后面导演换了,没有再用这样交叉叙事的方法,只留下年轻的爱因斯坦这一条线。)
第一集的第二幕,就是爱因斯坦和秘书偷情的画面,还是在他的一个犹太人好友被纳粹党杀害的时候,一个“渣男”的形象跃然纸上。
但是必须要说一下的,爱因斯坦晚年的秘书杜卡斯对爱因斯坦的婚姻没有构成任何威胁,并且她还对爱因斯坦忠心耿耿。
而且[天才]对爱因斯坦性格方面的塑造,也不是很准确。
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追求女生时,在课堂上反对老师时,都挺活泼,还强吻什么的。
但其实现实中的爱因斯坦是一位很内向的人,并且十分抗拒社交。
不过对于爱因斯坦情史的描写,[天才]倒是比较到位,因为其实爱因斯坦就是个渣男。
[天才]里,老爱和秘书偷情,年轻时的爱因斯坦也没好到哪儿去。
他在读大学去之前,有一个女朋友叫玛丽。
看看物理学家怎么说情话:“我会找出冻结时间的公式,你就不会知道我走了。”
可是现实永远是残酷的,读大学去之后,小爱马上喜欢上了当时班上唯一的女生米列娃(后来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还嫌玛丽思想深度不够,无法和她讨论“事物本质”。
爱因斯坦抛弃了玛丽,和米列娃在一起了。[天才]里强调了米列娃对爱因斯坦学术上的帮助,因为米列娃也非常聪明,而且精通数学。
可是呢,和米列娃在一起的时候,还留着和玛丽交往时的书信,留着玛丽送的茶壶,被米列娃发现了。
米列娃怀孕后,回家待产。
女朋友怀孕后,爱因斯坦也并没有变得更加体贴。最关心的依旧是他的物理研究。
[天才]播到了第三集
爱因斯坦的私生活已经很混乱了
还有7集没播
所以,爱因斯坦的私生活
究竟有多混乱?
[爱因斯坦传]里有一句话:“只要女性不会对他有所要求,而且让他觉得可以自由接近,或者不受他的喜怒无常所左右,那么就能维持一段风流韵事。”
爱因斯坦的好友英菲尔德说:“我不知道还有谁像爱因斯坦那样孤独和超然,他不会真正受到伤害,他的生活充满了淡淡的愉快和冷冷的情感。”
也许正是因为爱因斯坦这样的性格,“超然”、“冷冷的情感”,他一生风流成性,从来都不是一位好丈夫,也不是一位好父亲。
1987年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的一些信件曝光,上面显示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女儿,估计就是[天才]第二季结尾米列娃怀的那个。
米列娃回瑞士的时候没带孩子,所以爱因斯坦估计从来没见过他的这个女儿,据说这个小女儿不是被送去领养了,就是生病死了。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1903年结婚,有两个孩子。2015年披露的一批信件中显示,爱因斯坦在米列娃怀二胎的时候,还写信给他的前女友玛丽,讲他的婚姻,以及自己对她仍有强烈的感情。
爱因斯坦和儿子的关系也很淡。
1914年,米列娃和两个孩子搬回瑞士后,爱因斯坦的大儿子汉斯写信说:“但为什么最近你不写信给我们了呢?我只希望复活节你能来瑞士,我们可以再次拥有爸爸了。”
而米列娃带两个孩子回瑞士,是因为发现了爱因斯坦和他的表姐艾尔莎有一腿。
剧中的艾尔莎由艾米丽·沃森饰演。
爱因斯坦和米列娃与1919年离婚,然后和艾尔莎结婚了,不过他早在1912年,就和艾尔莎保持情人关系了。
和艾尔莎结婚后,爱因斯坦也没有停下风流的步伐。公布的爱因斯坦的私人信件显示,他至少有6个情妇,包括犹太裔贵妇、女秘书、苏联间谍,甚至包括自己的继女。
说个爱因斯坦的风流韵事吧。爱因斯坦曾交往过朋友的外甥女Bette,他还想把这个女孩带进自己的家庭,但是发现家人无法接受,于是他写信给Bette:“凡间把我拒之门外,我唯有在天上的星空寻找。”
还挺有诗意的呢,和[天才]开头那句“我爱莫扎特和巴赫,我爱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和波罗的海,为什么我不能爱你和艾尔莎?”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但是尽管爱因斯坦如此风流,但是他的妻子艾尔莎还是容忍了他,甚至给了他恋爱自由。
▲现实里的艾尔莎
爱因斯坦和Bette偷情的时候,艾尔莎还批准爱因斯坦每周去见她两次,省得偷偷摸摸的。艾尔莎竭尽全力的保护爱因斯坦,为他创造了极其利于创造的生活环境。
艾尔莎1936年12月去世后,爱因斯坦再也没有娶过别人。也许艾尔莎就像卢那察尔斯基说得那样:精神美胜过肉体美。
为什么爱因斯坦风流成性
妻子艾尔莎对他不离不弃
还说“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科学上的成就我们或多或少都知道
但是在其他方面
爱因斯坦也可以称之为一位伟人
他反权威、向往自由
还充满了人文关怀
[天才]里对爱因斯坦这一面的塑造,是很明显的。
爱因斯坦读高中时就明确自己想研究物理。
高中没读完就跑去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科学和数学的成绩很好,但是文化方面的成绩就低了点——没及格。
插播一下:很多群众沉浸在小时候听过鸡汤里,以为爱因斯坦数学不好。爱因斯坦自己都辟过谣,他看到杂志讲他数学差之后,说:“我数学从来没有不及格过,15岁之前就精通微积分了。”
说回爱因斯坦,从他辍学去追寻自己的物理梦就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反叛基因。
爱因斯坦一直反对死板的教育,也反对崇尚权威的教育。
在去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时,他对父亲说:“但是盲目的重复和死记硬背不是教育。”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爱因斯坦声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承认自己并不总是记得这些信息,因为他们在书中很容易查到,并且他还认为:“大学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如何思考。”
他还喜欢在课堂上不断的挑战老师的权威,总是被老师赶出去。
爱因斯坦始终认为强调自由行动和个体责任的教育是优越于崇尚外在权威的教育的。
也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向往自由,强调个人自由,所以他一直走在捍卫公民权利的前线。
一战时,德国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告世界文明书》,为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做辩护,有93位科学家、艺术家等签了名,甚至包括普朗克。
但是爱因斯坦拒绝在《告世界文明书》上签名,并表示自己一直都是和平主义者,还和别尔嘉耶夫起草了《告欧洲人民书》,呼吁快点结束这场战争。
[天才]里涉及的是二战时的事。
当爱因斯坦的好友被纳粹党杀害时,一开始他是不愿意离开德国的。
但是看到连小孩子都戴着纳粹党的袖章在街上进行反犹游行时,他立马意识到,这个国家已经不行了。
于是他已经抛弃了纳粹德国,并且公开声明,如果人们坚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得不到保证,他决不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爱因斯坦去了美国,入了美国籍,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建议赶在德国前面制造出原子弹,然后曼哈顿计划应运而生。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美国的时候,爱因斯坦也一直为黑人权利斗争。他加入过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据说他还曾为一位黑人学生付过学费。
爱因斯坦一直都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在美国投原子弹到日本后,和平主义者爱因斯坦非常震惊也非常后悔。“我们为什么要将几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
1922-1923年期间,在锡兰,爱因斯坦坐了人力车,后来他在日记里写到:“我因对人类同伴们遭受如此恶劣的待遇负有责任而感到痛苦和羞愧,但对此却无能为力。”
但是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爱因斯坦这样的世纪天才也不是。前面说了他私生活混乱,换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可能爱因斯坦也很会有一大批黑粉。
但是,作为爱因斯坦风流成性的最直接的受害者——他的妻子艾尔莎却是这样说的:“这样一个天才应当任何一个方面都无可指摘,但大自然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她在哪里毫不吝啬的给予,也在哪里慷慨大方的拿走。...尽管同他生活令人疲惫,复杂难解,而且不止在一个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当上帝已经赋予他如此多的高贵品质,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的确,爱因斯坦很了不起。他的科学成就、社会成就,绝对不是一句“风流成性、私生活混乱”可以抹杀的。
八卦在时间的冲刷下,会变淡,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是艺术成就、科学成就、社会成就,会永远的留下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