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精英是很多家庭将子女送到美国接受教育的动机,不过想要走到金字塔尖仍然很难。语言障碍、环境差异和文化冲击都可能成为一道道坎,让抱有幻想的人一路走到黑。在黄征宇看来,走出国门的华人要做好准备,因为他们可能要比相同成就的美国人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黄征宇出身在上海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10岁时跟随父母移民到美国。他父亲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赴美的留学生。初到美国时,他经历了各种不适应,小到吃蔬菜沙拉而闹肚子,大到语言不通和难以适应新环境等。这些小插曲并没有阻碍他的个人发展。相反,因为天赋不错,在高中阶段接受天才教育(Highly Gifted Magnet),再加上较早的大学规划,黄征宇顺利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的Offer,之后就开始了自带外挂的人生。在斯坦福大学的四年半时间里,他拿下了三个学位,而后又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他的成就还不止这些,在英特尔总部工作了七年,曾是英特尔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2009年,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授权下,黄征宇成为首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白宫学者,2010年还曾参与海地大地震救援。完成任期后,黄征宇回到中国,成为一名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者。
在美国的独特经历,让他对美国和精英阶层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在《征途美国:站在金字塔尖看美国》一书中特别探讨了华人融入、家庭教育和个人奋斗等议题。
少数派眼中的美国
在留美群体中,无论是学生还是移民常常有一种“被排外”的心理。但其实所谓的美国主流社会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200年的国家历史就是美国各种族相互融入的最好注解。
黄征宇观察过在美国的犹太人和印度裔,他发现这两个群体所遭受到的歧视丝毫不亚于美国黑人,但他们三者的共性是从没有放弃争取“被尊重”的权力。
在近一个世纪以前,犹太裔尽管再努力,也很难跻身常春藤名校。20世纪20年代,哈佛时任校长A.Lawrence Lowell还曾限制犹太裔学生的招生计划,直到30年后才被取消。但只用了大半个世纪,犹太裔就在美国崛起。现在,犹太裔占美国总人口的不到2%,但名校中犹太裔学生的比例却常年保持在20%以上。他们并没有什么窍门,只是更注重子女教育,并在该争取尊重的时候挺身而出。
而在硅谷的印度裔们更好的诠释了少数族群在美国的生存之道。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硅谷是在中国人和印度人的肩膀上建立起来的。当黄征宇在英特尔任职时,他也常常听到诸如此类的评价,“如果你请了一位印度管理者,他们可能会把整个村子都带过去。”其实,这些群体在自己本国也未必能志趣相投。印度每个州就像独立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种族和信仰,派别杂乱,冲突常有。但在美国,他们却变得非常团结。
在黄征宇看来,华裔还缺乏这样共同奋斗的意识。“中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但多缺乏领袖特质。在美国,华人很容易按来源地形成诸多小帮派,各派系之间没有多少往来,这成了集体发展的一种障碍。”
深究其中的原因,这种派系也反映了一种固化的成功逻辑。“在国内有很多精英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怎样在竞争激烈、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尽快让自己和家庭利益最大化。他们到美国之后就会发现,这种逻辑已经走不通。或许勤奋能让你个人走得很远,但最终群体的地位会束缚你。”黄征宇对界面新闻说。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华裔在美国就没有机会。据估计,到2050年白种人还是美国最大的种族,但数量将低于50%,约30%美国人会是拉美裔,黑人数量将占到约20%。不同种族的数量将影响所谓“主流”和“精英”群体的构成。黄征宇认为:“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去美国就要学习美国文化,并融入其中,但这个观点并不完整。中国人应当在主流社会中争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将文化灌输进去,使之成为美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让孩子成为精英是个系统工程
相比其他中国留学生,黄征宇是幸运的。“移民”身份带来了便利,而高中接受“天才教育”也让他较早的建立起自信感。
20世纪初,美国开始试行“天才教育”,到现在基本每个州都会按学区为符合条件的“天才学生”设立尖子班。班里的课程会更有挑战性,有些甚至达到了大学本科的水平。但这种尖子班的理念与国内完全不同。校方认为,有些孩子孩子学得比较快,他们理应有义务为这类孩子提供帮助。尖子们并没有占用最好的师资和教育资源,相反,很多美高的尖子班并没有完善的设备和资源,只能依附周边的大型公立学校。
在北好莱坞高中,黄征宇不只是埋头苦学,他利用暑假的时间做兼职,并且在博物馆担任三年志愿者。高中阶段,他选修了15个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P),让他最终获得15个大学学分。这些社会实践和经历都转化成名校申请的筹码。他总结这段经历时认为,教育的确是孩子命运的转折点,但在美国并不存在“一试定乾坤”的标准。从这点来看,想要拿到名校offer对申请者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长期,完整的规划,学生很难获得好的表现。
当然,撬开精英大学的入口之后,还有更多挑战。黄征宇认为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名校资源的积累是斯坦福和哈佛大学带给他最重要的东西。利用斯坦福大学的海外资源,黄征宇每年暑假都有机会去不同国家进行短期学习,这让他对未来有了更为清晰的规划。而名校教授很可能成为未来职业发展中“提点”你的贵人。
美国精英阶层是该标榜还是反思?
黄征宇的留美故事充满了正能量,并没有暴露美国精英阶层急功近利的一面。但他也并不认为精英阶层就是反映了美国真实社会的全貌。相反,在观察特朗普的总统竞选中,黄征宇看到了精英阶层仍然需要反思。
“我在三藩市一个私人会所看的大选,当时,他们还请了一位专家做实时点评,刚开始大家非常看好希拉里,结果1小时候房间里逐渐安静,到宣布结果时,一半人沉默了,另一半人在哭。”大选后的一周,一位在硅谷工作的投资人对黄征宇感慨地说,她发现自己原来活在一堆泡沫中,世界的真实可能与他们的认知完全相反。
“这次总统选举会被载入史册,不仅是因为它的激烈程度超出以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美国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分化日益严重,他们犹如两条平行线,没有任何焦点。”黄征宇认为在美国成为精英阶层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了主导和控制权。这个变化可能会影响美国未来的发展。
而科技也将对社会阶层产生影响。以前硅谷圈对技术怀抱着一种天然的乐观心态,认为科技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们,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技术发展产生的问题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出来。未来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金融行业,机器都可以取代人工,这不仅将重新定义美国社会阶层,也对整个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的30年,黄征宇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成为和美国政商两界有过近距离接触的创业者,更能直观感受美国精英阶层的面貌。但他认为,未来全球的机会不止集中在美国,而华人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最重要的并不是你有多么优秀,你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才是更重要的评判标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