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在海外血拼买包,18世纪的欧洲贵族却爱用中国大瓷碗炫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在海外血拼买包,18世纪的欧洲贵族却爱用中国大瓷碗炫富

“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之路。来自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让“中国风”一度劲刮西方,以至17、18世纪的欧洲曾经在日用品、家居装饰乃至建筑和园林建筑上都备受中国元素影响,尤其是各国的王室贵族,更是中国风的粉丝。

古老的故宫午门西雁翅楼内,萦绕着如同大海一般的幽静深蓝,刚刚还在抱怨烈日当头的小学僧,转眼却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历史长河中。眼前赫赫在目的精美文物,讲述着一段史诗般的伟大足迹——

那是中国用茶、瓷器、丝绸“征服”西方的年代,王室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宫中贵妇纷纷摇起了中国式的扇子,见面聊的都是中国制造……故宫“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大型展览,让没少逛博物馆看展的小学僧也着实大开眼界!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东南亚、印度、北非、阿拉伯、欧洲等地)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早在汉武帝时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中国又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由于北方西域战火不断,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代替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形势,并逐渐繁盛。到了宋元时期,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创举。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扬帆远播

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输至东南亚、印度、波斯、东非等各个国家,每一样都让西方人爱不释手。中国元素在当时的西方绝对称得上品位和地位的代名词——西方宫殿里面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中国瓷器被西方贵族视为不可多得的珍玩。

英国贵族用中国瓷器喝茶的生活场景

西方的中国服饰热,William Paxton,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而在当时的东方,中国宫廷中则藏有大量赏赐各国使臣和传教士的礼品,这些礼品由宫廷造办处或各地臣属敬献,再通过皇帝赏赐的方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输到各国。

赏赐的礼品中就包含独具中国皇权象征意义的龙纹器物:

雍正款青花云龙纹盖罐

雍正款绿地紫彩云龙纹碗

康熙款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青玉龙凤纹带盖尊

白玉云纹龙嘴带盖执壶

由于中国瓷器在海外受到极大欢迎,特别是在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往往以拥有中国瓷器而倍感荣耀,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明清时的宫廷造办处也会按照国外的订制需求,来样加工制作西洋风格的器皿。

粉彩描金纹章瓷盘

纹章瓷:绘有西方贵族象征意义图案的瓷器,最早于16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来华订制。他们将代表欧洲军团、王室、贵族、城市等标志的徽章绘于瓷器表面,以示专用和纪念,因此又称“徽章瓷”。康熙时期纹章瓷以五彩和青花为主,雍正以后粉彩纹章瓷成为主流。

粉彩纹章瓷盘

这件瓷盘所绘纹章是荷兰范·斯宾与范·霍根多普两大家族的徽章组合。瓷盘的主人是范·斯宾男爵与妻子萨拉·乔安娜。1785年两人为庆祝铜婚,作为纪念品而专门订制。

青花叶纹开光花卉纹双耳带盖汤盆

见到这件藏品第一眼小学僧便眼前一亮,可又感匪夷所思。原来,这件汤盆是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特制的。据了解,葡萄牙里斯本梅代罗斯和阿尔梅达基金会收藏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粉彩叶纹开光花卉纹双耳带盖汤盆,造型与之相仿。

除了上述专属欧洲上层社会订制的瓷器外,明代开始大量输出的“克拉克瓷”被更广泛的应用于海外人民的生活中,不仅在欧洲,东南亚、日本、北非等地区也有大量发现。

明万历 克拉克瓷青花开光花卉松鹿纹盘

克拉克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Caraack”号,(中文音译为“克拉克”),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此后欧洲人把这种相同风格的瓷器统称作“克拉克瓷”。据考证,克拉克瓷产于福建漳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于海外贸易。明末清初,克拉克瓷成为中国销往海外的大宗商品,后来由于清政府实施“海禁”,克拉克瓷失去了市场,也就停止烧造销声匿迹了。

相比丝绸和瓷器,茶叶的海外贸易历史相对较晚,唐代开始中国才有成规模的茶叶通过海上输出至日本、东南亚、印度、东非和波斯。茶叶贸易也继唐代之后一直延续到清代,至17世纪后,饮茶在欧洲经上层社会逐渐普及开来。本次展览中也陈列了清代帝王赏赐海外使节的茗茶。

清 武夷茶/次中型普洱团茶/小种花香茶

西风东渐

在中国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海外的同时,欧洲、非洲、东南亚的特色产品也漂洋过海运往中国,其中包含香料、象牙、宝石、科学仪器、医药等。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和工艺技术。

在小学僧之前推送给大家的《故宫神秘角落,住过8位皇帝,雍正在这儿写鸡汤,乾隆于此吃火锅,就连慈禧也对这里欲罢不能》一文中,小学僧就向大家介绍过康熙帝对西洋科技情有独钟,喜欢摆弄自鸣钟和珐琅器,而乾隆帝还将三希堂单独辟出一块地方设置通景帖落体验“3D”乐趣,这些就是“西风东渐”最好的体现。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由清政府钦天监官员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1669年共同制作完成。仪器上的水平圆圈为地平圈,刻有度分,与地平圈垂直相交的为子午圈,刻有四象限,子午圈以内的各环分别为黄道带、黄道圈、赤道、白道,皆刻有度数。地球安设在通轴的中心,上刻有“亚西亚”“欧罗巴”“阿美利加”“利未亚”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

清晚期 铜镀金嵌珐琅日晷

清康熙 各式数学仪器

清康熙 硬木多面体教育模型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献给乾隆帝的西式鸟枪

清末 英国屈臣氏医药丛书,似乎与今天我们在商场看到的屈臣氏品牌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交互参酌

同西方王室贵族崇尚中国风格的生活元素一样,西洋物品传入中国后也被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原材料的输入,制作工艺的效仿,造型和图案的接纳方面都有所体现。作为“西风东渐”的延伸,“交互参酌”正是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交融与碰撞。

作为中国传统特产的瓷器,毫不吝啬地最先接纳了西方文化,创烧出了“广彩”这一陶瓷新品种。“广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开海以后,专门为了西方客户量身打造的釉上彩瓷品种,包括有餐具、茶具、咖啡具,可做高级定制,总有一款适合你啊亲!

清乾隆 广彩花卉纹镂空花口盘

(左)清乾隆 广彩绿地开光人物图海棠式瓶/(右)清道光 广彩开光人物图胆瓶

“广彩”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下面的这个“潘趣碗”(Punch Bowl)。18世纪,欧洲人曾从景德镇和广州订烧这种超级大碗,用于调制果酒。据说当时要没这个中国大瓷碗撑场面,贵族们根本都不好意思开party!

《摩登午夜对话 》(1751,威廉.霍加斯)

《佛罗伦萨的潘趣酒会》(1760,托马斯·帕奇)

下面这幅更是“船能翻,碗可不能丢!”的真实写照——

《第六男爵鲍彻·莱先生》(1774,乔治·纳普顿作)

嗯?大碗上好像还有字?我们放大看一看——

“Dulce est Desipere in Loco”,这是一句拉丁语格言,文艺点说就是“偶尔失去理性,亦有所获”,简单点说就是“喝high了犯下傻爽歪歪的有木有!”

广彩瓷:创烧于清康熙年间,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是借鉴西方“金胎烧珐琅”工艺而制成。制作方法是在白瓷胎的釉上用金色材料勾画出花纹图案或轮廓线,然后入窑低温烧成。广彩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构图风格也独具特色。例如采用花边图案围出若干形状各异的空白区域,在空白内绘以花卉、风景及人物,常见的图案有花篮、龙凤、彩蝶、古装人物、西洋风景等。

除了技法的效仿延伸,很多宫廷物品在材质和图案的搭配上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现在很多自主品牌汽车不同的是,前者可不是无底线没节操的刻意山寨哦!

清 紫檀镶西洋玻璃画海棠式木柄镜

镜子背面采用西方玻璃画装饰工艺制作而成,图案题材却是一派中国风。

清 紫檀嵌画玻璃西洋风景图插屏

乾隆继承了祖父康熙帝喜爱西洋钟表的基因,他要求清宫造办处生产了许多既美观又实用的钟表和怀表,这些国产西洋表做工也可谓巧夺天工。

18世纪 铜镀金嵌石转人升降塔钟

18世纪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

18世纪 铜镀金美人图花插式挂表

如果说西洋钟表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诞生,来不得半点儿机缘与巧合的话,那么金星玻璃就是造物主的恩赐了。灿若星辰的金星玻璃起源于欧洲,后由西方传教士作指导,生产于清宫玻璃厂。

金星玻璃活环耳盖瓶

金星玻璃天鹅式水盂

金星玻璃:意大利人称其为“avventurina”中文音译为“温都里那石”。在17世纪威尼斯的一家玻璃制造作坊中,因有人将铜屑不慎掉入融化的玻璃中而偶然诞生。清康熙年间,作为外交礼品由欧洲传教士带进中国,由于技术条件制约,直至乾隆六年(1741年)金星玻璃才被法国传教士试制成功。由于制作难度很大,即便破碎的金星玻璃制品,乾隆爷也不舍得扔掉。乾隆后期,由于负责技术生产的传教士相继回国,金星玻璃也就淡出视线了。那灿若星辰的玻璃,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的遐想。

“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之路。来自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让“中国风”一度劲刮西方,以至17、18世纪的欧洲曾经在日用品、家居装饰乃至建筑和园林建筑上都备受中国元素影响,尤其是各国的王室贵族,更是中国风的粉丝。

这是属于东方的骄傲,“丝路精神”亦是美与文化的集合——这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在海外血拼买包,18世纪的欧洲贵族却爱用中国大瓷碗炫富

“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之路。来自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让“中国风”一度劲刮西方,以至17、18世纪的欧洲曾经在日用品、家居装饰乃至建筑和园林建筑上都备受中国元素影响,尤其是各国的王室贵族,更是中国风的粉丝。

古老的故宫午门西雁翅楼内,萦绕着如同大海一般的幽静深蓝,刚刚还在抱怨烈日当头的小学僧,转眼却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历史长河中。眼前赫赫在目的精美文物,讲述着一段史诗般的伟大足迹——

那是中国用茶、瓷器、丝绸“征服”西方的年代,王室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宫中贵妇纷纷摇起了中国式的扇子,见面聊的都是中国制造……故宫“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大型展览,让没少逛博物馆看展的小学僧也着实大开眼界!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东南亚、印度、北非、阿拉伯、欧洲等地)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早在汉武帝时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补充,中国又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唐朝时,由于北方西域战火不断,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代替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形势,并逐渐繁盛。到了宋元时期,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创举。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扬帆远播

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输至东南亚、印度、波斯、东非等各个国家,每一样都让西方人爱不释手。中国元素在当时的西方绝对称得上品位和地位的代名词——西方宫殿里面挂着中国图案的装饰布,中国瓷器被西方贵族视为不可多得的珍玩。

英国贵族用中国瓷器喝茶的生活场景

西方的中国服饰热,William Paxton,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而在当时的东方,中国宫廷中则藏有大量赏赐各国使臣和传教士的礼品,这些礼品由宫廷造办处或各地臣属敬献,再通过皇帝赏赐的方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输到各国。

赏赐的礼品中就包含独具中国皇权象征意义的龙纹器物:

雍正款青花云龙纹盖罐

雍正款绿地紫彩云龙纹碗

康熙款五彩龙凤穿花纹碗

青玉龙凤纹带盖尊

白玉云纹龙嘴带盖执壶

由于中国瓷器在海外受到极大欢迎,特别是在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往往以拥有中国瓷器而倍感荣耀,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明清时的宫廷造办处也会按照国外的订制需求,来样加工制作西洋风格的器皿。

粉彩描金纹章瓷盘

纹章瓷:绘有西方贵族象征意义图案的瓷器,最早于16世纪初由葡萄牙人来华订制。他们将代表欧洲军团、王室、贵族、城市等标志的徽章绘于瓷器表面,以示专用和纪念,因此又称“徽章瓷”。康熙时期纹章瓷以五彩和青花为主,雍正以后粉彩纹章瓷成为主流。

粉彩纹章瓷盘

这件瓷盘所绘纹章是荷兰范·斯宾与范·霍根多普两大家族的徽章组合。瓷盘的主人是范·斯宾男爵与妻子萨拉·乔安娜。1785年两人为庆祝铜婚,作为纪念品而专门订制。

青花叶纹开光花卉纹双耳带盖汤盆

见到这件藏品第一眼小学僧便眼前一亮,可又感匪夷所思。原来,这件汤盆是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特制的。据了解,葡萄牙里斯本梅代罗斯和阿尔梅达基金会收藏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粉彩叶纹开光花卉纹双耳带盖汤盆,造型与之相仿。

除了上述专属欧洲上层社会订制的瓷器外,明代开始大量输出的“克拉克瓷”被更广泛的应用于海外人民的生活中,不仅在欧洲,东南亚、日本、北非等地区也有大量发现。

明万历 克拉克瓷青花开光花卉松鹿纹盘

克拉克瓷: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Caraack”号,(中文音译为“克拉克”),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此后欧洲人把这种相同风格的瓷器统称作“克拉克瓷”。据考证,克拉克瓷产于福建漳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于海外贸易。明末清初,克拉克瓷成为中国销往海外的大宗商品,后来由于清政府实施“海禁”,克拉克瓷失去了市场,也就停止烧造销声匿迹了。

相比丝绸和瓷器,茶叶的海外贸易历史相对较晚,唐代开始中国才有成规模的茶叶通过海上输出至日本、东南亚、印度、东非和波斯。茶叶贸易也继唐代之后一直延续到清代,至17世纪后,饮茶在欧洲经上层社会逐渐普及开来。本次展览中也陈列了清代帝王赏赐海外使节的茗茶。

清 武夷茶/次中型普洱团茶/小种花香茶

西风东渐

在中国商品源源不断输送到海外的同时,欧洲、非洲、东南亚的特色产品也漂洋过海运往中国,其中包含香料、象牙、宝石、科学仪器、医药等。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和工艺技术。

在小学僧之前推送给大家的《故宫神秘角落,住过8位皇帝,雍正在这儿写鸡汤,乾隆于此吃火锅,就连慈禧也对这里欲罢不能》一文中,小学僧就向大家介绍过康熙帝对西洋科技情有独钟,喜欢摆弄自鸣钟和珐琅器,而乾隆帝还将三希堂单独辟出一块地方设置通景帖落体验“3D”乐趣,这些就是“西风东渐”最好的体现。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

银镀金南怀仁款浑天仪由清政府钦天监官员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1669年共同制作完成。仪器上的水平圆圈为地平圈,刻有度分,与地平圈垂直相交的为子午圈,刻有四象限,子午圈以内的各环分别为黄道带、黄道圈、赤道、白道,皆刻有度数。地球安设在通轴的中心,上刻有“亚西亚”“欧罗巴”“阿美利加”“利未亚”等当时五大洲的名称。

清晚期 铜镀金嵌珐琅日晷

清康熙 各式数学仪器

清康熙 硬木多面体教育模型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献给乾隆帝的西式鸟枪

清末 英国屈臣氏医药丛书,似乎与今天我们在商场看到的屈臣氏品牌有着某种血缘关系

交互参酌

同西方王室贵族崇尚中国风格的生活元素一样,西洋物品传入中国后也被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原材料的输入,制作工艺的效仿,造型和图案的接纳方面都有所体现。作为“西风东渐”的延伸,“交互参酌”正是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交融与碰撞。

作为中国传统特产的瓷器,毫不吝啬地最先接纳了西方文化,创烧出了“广彩”这一陶瓷新品种。“广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开海以后,专门为了西方客户量身打造的釉上彩瓷品种,包括有餐具、茶具、咖啡具,可做高级定制,总有一款适合你啊亲!

清乾隆 广彩花卉纹镂空花口盘

(左)清乾隆 广彩绿地开光人物图海棠式瓶/(右)清道光 广彩开光人物图胆瓶

“广彩”瓷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下面的这个“潘趣碗”(Punch Bowl)。18世纪,欧洲人曾从景德镇和广州订烧这种超级大碗,用于调制果酒。据说当时要没这个中国大瓷碗撑场面,贵族们根本都不好意思开party!

《摩登午夜对话 》(1751,威廉.霍加斯)

《佛罗伦萨的潘趣酒会》(1760,托马斯·帕奇)

下面这幅更是“船能翻,碗可不能丢!”的真实写照——

《第六男爵鲍彻·莱先生》(1774,乔治·纳普顿作)

嗯?大碗上好像还有字?我们放大看一看——

“Dulce est Desipere in Loco”,这是一句拉丁语格言,文艺点说就是“偶尔失去理性,亦有所获”,简单点说就是“喝high了犯下傻爽歪歪的有木有!”

广彩瓷:创烧于清康熙年间,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是借鉴西方“金胎烧珐琅”工艺而制成。制作方法是在白瓷胎的釉上用金色材料勾画出花纹图案或轮廓线,然后入窑低温烧成。广彩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构图风格也独具特色。例如采用花边图案围出若干形状各异的空白区域,在空白内绘以花卉、风景及人物,常见的图案有花篮、龙凤、彩蝶、古装人物、西洋风景等。

除了技法的效仿延伸,很多宫廷物品在材质和图案的搭配上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现在很多自主品牌汽车不同的是,前者可不是无底线没节操的刻意山寨哦!

清 紫檀镶西洋玻璃画海棠式木柄镜

镜子背面采用西方玻璃画装饰工艺制作而成,图案题材却是一派中国风。

清 紫檀嵌画玻璃西洋风景图插屏

乾隆继承了祖父康熙帝喜爱西洋钟表的基因,他要求清宫造办处生产了许多既美观又实用的钟表和怀表,这些国产西洋表做工也可谓巧夺天工。

18世纪 铜镀金嵌石转人升降塔钟

18世纪 铜镀金壳画珐琅怀表

18世纪 铜镀金美人图花插式挂表

如果说西洋钟表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诞生,来不得半点儿机缘与巧合的话,那么金星玻璃就是造物主的恩赐了。灿若星辰的金星玻璃起源于欧洲,后由西方传教士作指导,生产于清宫玻璃厂。

金星玻璃活环耳盖瓶

金星玻璃天鹅式水盂

金星玻璃:意大利人称其为“avventurina”中文音译为“温都里那石”。在17世纪威尼斯的一家玻璃制造作坊中,因有人将铜屑不慎掉入融化的玻璃中而偶然诞生。清康熙年间,作为外交礼品由欧洲传教士带进中国,由于技术条件制约,直至乾隆六年(1741年)金星玻璃才被法国传教士试制成功。由于制作难度很大,即便破碎的金星玻璃制品,乾隆爷也不舍得扔掉。乾隆后期,由于负责技术生产的传教士相继回国,金星玻璃也就淡出视线了。那灿若星辰的玻璃,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的遐想。

“海上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明之路。来自中国的茶叶、瓷器和丝绸让“中国风”一度劲刮西方,以至17、18世纪的欧洲曾经在日用品、家居装饰乃至建筑和园林建筑上都备受中国元素影响,尤其是各国的王室贵族,更是中国风的粉丝。

这是属于东方的骄傲,“丝路精神”亦是美与文化的集合——这是我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