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法国。
1914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后,仅仅用了数周时间就入侵了法国。接下来的四年里,德国占领了法国约8,000平方英里(约合20,000平方公里)的领土,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差不多大,涵盖了法国1/4的钢铁、40%的煤和64%的生铁的产能。
800万法国人被动员起来抵抗德国入侵,其中52%的人伤亡。最终,死于一战的法国人占法国人口总数的5%。伤亡最为惨重的几次战役,如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1918年的皇帝会战,都发生在法国本土。
在签订康边停战协定、一战结束之后,法国决定未雨绸缪,为了抵御将来可能发生的入侵而采取措施。魏玛共和国自1920年代起,就不断地加速武装自己,在纳粹时期更是有增无减。法国政府于是决定,在法德边境修建一堵高墙,这就是所谓的“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因法国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而得名。他在1920年代向政府施压,要求国家为这一边防设施拨款。这条280英里(450公里)长,布满了碉堡、掩体和地道的防线一旦建成,其规模相当可观。然而,法国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线,在面对德国入侵时竟形同虚设:1940年,德国的坦克装甲师团取道比利时,绕过了马奇诺防线。
自那时起,马奇诺防线就成为了一个象征,成为联军在二战中的一系列战略失误的代表。然而,马奇诺防线真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吗?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有关于这一令人印象深刻而又令人遗憾的工程奇迹的11个事实。
1. 蔚为壮观
法国花了十年时间设计、改进、扩展边防设施,最终建成了马奇诺防线。1929年,工程刚刚开始时,它还只是一系列混凝土机枪炮台,散布在法国面对德国的莱茵兰非军事区的前沿。
防线的改进和扩建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造一条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到英吉利海峡的防线,其中防御最为严密的一段就坐落在近300英里(500公里)长的法德边境上。
为了建造这一防线,法国政府花费了约33亿法郎。它有142个地堡,352个地下掩体,5,000余个碉堡;它还使用了15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和15万吨钢铁,足以建造5,300辆B1重型坦克或5艘黎塞留级战列舰。
2. 深不可测
马奇诺防线的最宽处有16英里(26公里),有独立的多层结构。其中最接近德国边境的前沿,有经过伪装的哨站;其后则是反坦克、迫击炮和机枪炮台等设施,地下则有步兵地堡和碉堡;再后方则是大小不等、密密麻麻的工事,包括75毫米和135毫米火炮的球形炮塔。整个防线共计有142个炮兵堡垒,352个碉堡和5,000个小型防御工事,交错于整个区域,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工事地下还遍布着迷宫一般的地道,使得军事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之间转移。地道系统由机枪保护。高地处还有78个烽火台一样的控制点,可以使哨兵观察来犯的敌兵的动向,指挥火力的方向。整个系统还有独立的电话和无线通讯设施。
3. 天罗地网
如果敌人妄图绕过这遍布着机关枪和迫击炮的密不透风的杀戮地带,还有重重障碍在等着他们。通向堡垒的地域里埋满了地雷,成片竖立着的铁柱子构成了坦克无法通过的屏障。在较偏远的乡间还修建了水坝和防洪堤,可以在紧急情况时开闸放水,阻挡敌人。
碉堡的正面是厚达12英尺(4米)的混凝土墙,但背面则没有那么厚;这样一旦碉堡被敌人攻占,就更容易把它们抢回来。
4. 各得其宜
对于驻守在马其诺防线的50万步兵、炮兵和工程师们来说,他们的居住条件还算相当不错。地下的设施有兵营、食堂、医院,甚至还有休闲区域。每个工事都有自己的发电机、冷热水和食物补给,得以撑过长时间的防御战事。防线通风系统可以过滤空气,并且内部还特别加压,这样毒气攻击就没有效果了。
当然,尽管有如此种种便利设施,地下的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的。地下设施阴冷潮湿,污水处理也成问题。
5. 暗藏心机
马其诺防线是被设计用来防御德国对法国的直接进攻,同时可以防御阿尔萨斯 (Alsace) 和洛林 (Lorraine) 地区重要的工业设施。不仅如此,敌人在试图攻破防线时,也为法国人调动军队争取了时间。
但马其诺防线还暗藏着不为众人所知的心机。防御工事的建造者认为,这条强大的防线,足以对德军形成威慑,最终会使德国放弃进攻法国,转而进攻比利时。这一行动势必会把英国也拉下水,使欧洲各方力量站到反对德国的统一战线上来,盟军就可以在比利时打赢战争。
6. 民族骄傲
马其诺防线迅速成为了法国人民的民族骄傲。在介绍防线的舆论宣传新闻短片中,人们看到了坚不可摧的碉堡和无坚不摧的炮台,让全世界人民知道法兰西是不可战胜的。事实上,由于防御设施令人如此印象深刻,对于为了与德国的机械化战争机器相抗衡而继续扩充军队的想法,不少法国选民还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7. 效仿者众
马其诺防线的宣传不仅影响了法国人,还使世界上其它一些国家也开始考虑效仿。1936年,希腊在接近保加利亚的地区开始修建一条长达100英里(160公里)的防线;类似地,1935年,捷克斯洛伐克也在其与德国的边境一带修建一系列的碉堡和掩体。甚至纳粹德国自己也在马其诺防线的对面修筑起了自己的防线。
8. 毁誉参半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马其诺防线赞誉有加。鹰派反纳粹政治家Paul Reynaud呼吁放弃建造防线,把资金用于打造空军和坦克。
当时还是一个年轻军官的戴高乐也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位一战老兵在1934年出版的《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军队》(Vers l'Armée de Métier) 一书中提出,法国应该放弃以守为攻的战略,转而建造一支机动化的军队,同时大力支持使用坦克。
遗憾的是,此书在法国反响平平,在德国却是大受欢迎。
9. 无足轻重
尽管法国在马其诺防线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它在战争中却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1940年5月,希特勒的军队绕过了防线,如人们所料,取道比利时,入侵了法国。到了6月,纳粹的坦克已经扫荡到阿登 (Ardennes),压过英法联军,从马其诺防线后方切断了其与法国本土的联系。
在入侵的早期阶段,德军炮轰了马其诺防线上、比利时边境附近一座被孤立起来的堡垒,持续了有四天之久。堡垒被攻下时,107名法国士兵全部阵亡。大部分是由于碉堡内部着火窒息而死的。碉堡上的炮台残骸现在被做为国家纪念碑而仍被保留着。在更南边,德军久攻不下,防线中的驻军直到1940年6月法国投降时才露面。
10. 盖棺论定
有学者认为,尽管马其诺防线被德国绕过,但它已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它使德国没有直接入侵法国,同时保护了阿尔萨斯-洛林工业区。支持马其诺防线的历史学家还指出,最终导致法国战败的原因,是法国的军队没能在阿登抵抗住纳粹的进攻,而不是这条防线。
11. 物是人非
“闪电战”并不是马其诺防线的末日。法军在胜利日之后重新占领了马其诺防线,许多碉堡都得到了维修甚至升级。1945年之后,有几处最大最深的地下碉堡被用作北约的指挥中心。1960年代,法国退出北约时,大多数设施被关闭或弃用,有的还被拍卖,随后被开发为酒窖、谷仓和旅馆。还有很多设施成为历史纪念景点,吸引着游客的到来。
(翻译:王潼)
来源:MilitaryHistoryNow.com
原标题:The Maginot Line – 11 Fascinating Facts About France's Great Wall
最新更新时间:06/17 12: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