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朴素的中华料理番茄炒蛋,可能达到了诞生以来存在感最强的一天。
不信你看:番茄炒蛋的11月1日的微信指数已经涨到了35万,日环比近200%。美食公众号“艾格吃饱了”表示,昨晚后台激增3867条番茄炒蛋的搜索。
所以,番茄炒蛋到底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刚离家独立生活的年轻人大概不少都遇到过这类难题。这是招商银行Visa留学信用卡广告中的桥段:初到美国的年轻人不知如何做番茄炒蛋,情急之下远程求助父母,却没注意12个小时时差的那头正是半夜。微信语音说不清楚,他爸妈半夜披上衣服起身给他做番茄炒蛋,细心地讲解并拍下视频发给儿子看。最后儿子的番茄炒蛋在朋友聚会中大获成功。
深夜情境加上戏剧化的煽情,这支广告深夜刷屏了社交网络。“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当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爱仍然如影随形”,这句视频后文案像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心理写照——在他们眼中你永远是个笨手笨脚的小孩。从视频后的评论来看,不少刚为人父母的年轻人和漂泊在外的游子都多少被戳了心。
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对界面记者表示,这个桥段灵感其实来自于一个曾留学员工的真实经历。他们在过去半年中,对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留学生及其父母进行了1对1访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留学相关家庭决策中,父母与孩子的决策比重是5:5,因而希望用一支广告同时打动父母和留学生群体。
不过剧情的设定还是让质疑随之而来。一方面是围绕广告价值观的讨论:为了一盘番茄炒蛋半夜把父母吵醒,这种营造出的温情仔细想来其实是自私的。在广告中,将一个出国留学的独立成年人打造成过于依赖父母、连时差也算不清的形象并不合理。
然后,质疑随之而来。一边是围绕广告价值观的讨论:为了一盘番茄炒蛋半夜把父母吵醒,这种营造出的温情仔细想来其实很自私。将一个已经独立的成年人,打造成依赖父母、连时差也算不清的形象,没有传递出健康的家庭价值观。
另一个广泛的讨论则是,这则传播数据颇好看的广告,与招商银行Visa信用卡的关联较为间接。如果不是最后的视频文案和H5下方展出的留学信用卡副卡的优惠,人们很难联想到它是一则信用卡广告——这样的广告套路完全可以用在微信等聊天软件中,连菜谱指南App都适用。这次事件过后,“下厨房”可能也会成为赢家。
事实上,脱离招行Visa信用卡这支广告本身,你会发现这都是中国式亲情广告的常见套路了。
腾讯2014年曾为聊天软件QQ推出过一支同样以留学在外的游子和父母为主角的亲情广告。广告中的男孩急着想离开连电视遥控器都不会用的母亲,而电子盲妈妈却为了和远在国外的儿子联系学会了用QQ和打字,一边用一根手指缓慢敲着键盘一边捶着肩,让人心酸。某个呼吁人们关爱老人、多回家的公益广告中,老人做了一大桌菜,小辈们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家,只剩老人自己对着满桌菜发呆,背影凄凉。
为什么中国式的亲情广告,孩子都是不懂事的那个、而父母则是默默付出的一方?
连番茄炒蛋都不会做、老人做一大桌菜却没人吃等看似有点bug的桥段,是广告为了营造戏剧性冲突、凸显主题的做法。但这被夸张的冲突背后是国情现实:在中国,仍有许多家长的生活是围着孩子转的;反之,很多孩子长大后也难以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无论是经济独立还是心理独立。
宜家不久前被广泛争议的“再不带男朋友回家就别叫我妈”的广告,其实也是这样的现实映射,只不过是从孩子的角度:父母干涉孩子的婚姻和恋爱自由,因为在他们眼中这就是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早已长大成为独立个体。
也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有过类似的、让你想起父母突然的关心的经历,这种亲情广告现在看还是挺煽情的。不过消费者也在改变,年轻一代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在变化。当品牌们发现这样的广告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吐槽也许会意识到,过于强调父母牺牲的广告以后可能行不通了。所以未来的广告里,请孩子们过好自己的生活,让爸妈半夜睡个好觉吧。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