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小龙透露微信下一步:小程序要做去中心化平台 公众号要做独立APP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小龙透露微信下一步:小程序要做去中心化平台 公众号要做独立APP

关于微信新进展,你能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图片来源:腾讯公司

1月15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发表演讲,这是他2018年首次公开露面。

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张小龙重新回顾了微信的基本态度,并透露了很多对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的关键信息。

张小龙表示,他们将很快推出公众号的APP,微信公众号赞赏功能也将恢复。另外他还明确表示,订阅号没打算做成信息流,微信也不会在云端保存用户聊天记录。

这是一份充满信息量的演讲,以下是界面新闻记者整理的关键信息: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打击外挂 最高分我玩到6000多

我有点紧张,跳一跳900多分不是我的水平,最高分到6千多分,我练习了很久,游戏挺好玩的,看到自己在游戏里获得一个称号无聊大师,上个星期我打了六千分,我获得了一个称号立地成佛。

玩游戏的时候,很多人问我是自己打出来的吗,是不是外挂或者修改数据库,这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最初跳一跳是当成一个DEMO,匆忙的做了一个小游戏,现在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了,DAU到了1亿多,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外挂。

我没想到这么小的游戏,也会有那么多的外挂出来,我自己的朋友也出来了一些打了特别高的分,我相信那不是他自己打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两方面觉得值得思考,

一个是看到朋友用外挂,我觉得朋友之前的诚信是有问题的,就是作弊,你对他的信任度会降低一点点,另一个角度是用户看到用一堆外挂有特别高的分,对每天练习去打高分的人来说不公平,他就没动力再去练习超越更高的分数,这个外挂会破坏游戏规则。

小游戏发布后,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打击外挂,很多人其实也只是炫耀一下技术,这种对抗是永不止境的,你今天用一种办法,明天外挂又有新的办法。

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对这样的游戏来说,他的成长是很艰苦的,我不相信不去练习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我觉得不符合成长曲线的就是一个作弊的行为。最近大家能看到外挂的高分少了,游戏的同事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做个邀请,能达到3000分的人到我们办公室当着我们面打一下,我们是想看一下人类在这样一种运动里面最快的进步速度有多快。

顺带说一下为什么我把分数打那么高,看起来很无聊,但是可以让我很放松很平静,所以我相信练到一定的水平,你们也会跟我一样,当成一个放松自己的办法。

这是我在公开课的第三个年头,每年都能跟各位聊一下关于微信的思考,关于微信本身,我们谈的很多,一个好的产品是自己会说话的,但是我也发现,微信到了一个十亿用户的时间节点的时候,也是可以将背后的理念和想法表达出来,有助于用户和生态对我们的理解。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几年都没开过自己的发布会,我记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个启动页,我一直认为那模样的东西才是微信的发布会,才是出现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像现在玩小游戏才是我的正经事一样。

为什么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刚才解释的是一个放松的办法,但是我也很期待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可以作为一个面对自己的时刻,当大家在微信里心烦意乱,有很多消息要去处理,朋友圈有很多信息要你去点赞,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处理,反而玩一个小游戏可以是一个正经的事情,我们也期待有很多的小游戏像跳一跳这样,我们希望更多的第三方的小游戏能得到用户的喜爱,跳一跳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去做的游戏。

小游戏是近期最大的探索 希望吸引更多游戏开发商

跳一跳有个反馈有意思,“跳一跳有毒我想把它卸载了”。我很开心,因为卸载不了它,这才是小程序本身的定义,你不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去卸载它,所以对于小游戏来说,也是我们在小程序本来很好的实验,并且希望小游戏的平台能吸引到更多游戏开发商进来,并且是基于小游戏定义的平台规则,让用户发现和体验,包括纪念碑谷,很多人也玩了,

所以小游戏是近期最大的探索,它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的,类似于跳一跳这样的游戏实验,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期待的。

微信的目标是做互联网最好的工具 出发点不是利益最大化

之前我们说过微信是一个工具,我们也现在也这样认为,我们的目标是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这个目标是很大很难的,我们很少去谈平台和生态,因为用户并不是很关心,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我觉得除了专业能力,还有面临很多决策。

作为一个最好的工具,经常要去做一个选择,一个是对错,一个是利益最大化,我们经常在中间作出做大的选择,策略是选择对的错的,而不是利益最大化,我们在内部也从来不会说情怀和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是去判断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对的。

现在微信每个版本变化不大,有些不好的我们就把它舍弃了,关于对错,产品是这样选择的,如果我们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产品就会越做越偏,我认为就会失去一个产品最本质的东西。

我们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 从微信第一个版本就是这样设计的

做好这样的一个产品需要专业能力,在产品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价值是我们遵循的,“尊重用户,尊重个人”。在这点上,我觉得微信比其他很多产品都做得好,还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怎么样去坚持它。

我记得一天看朋友圈,有个图是微信新注册的用户会收到微信团队发的话,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们从QQ邮箱开始就有一些很好的传统,我们称用户你,并不是需要对用户有很尊敬的态度,而是当用户朋友,有一种很平等的关系,这写进了我们的产品条例,就没人再用您这个称呼了。

我们觉得尊重用户和个人,把他当朋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说我们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这从微信第一个版本发布的时候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们觉得从技术的角度,大家都很多需求,去做云端聊天记录的同步。

我要特别感谢当时的pony的建议,从安全性的角度,我们不保存聊天记录是最好的,当然很多用户会挑战我们,说与云端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觉得没有聊天记录保存是最安全的,也更加不会有其他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包括我们不会给用户发骚扰的信息。

尊重在用户隐私我们是业界做得最好的产品,体现在各种地方,不发推送,不做诱导用户行为,包括第三方,甚至也包括我们不太想做太多活动去感动你带来流量。特别是现在到年底,每个产品就帮你回顾你的一年,我们不会去做,故意去感动一个人也不是不尊重他的表现的。

用完即走,是因为“走了还会回来”

去年提到“用完即走”,大家对于这个词有特别多的误解,然后大家都说,因为微信是走不掉的才会这样说,去觉得去年没有解释得特别清楚,其实还有下半句“走了还会回来的”。没人希望用户不回头。

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当然希望用户能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耗在一个工具里面,我们希望给用户更多帮助,不是希望用户在微信里低效率的处理事情,我们尽可能帮助用户把信息处理完,而不是让用户花费更多时间。

用完即走和用了再回来并不是矛盾的,小程序也是这样的,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里完成一个任务,然后用户才会再回来。

我认为小游戏也是小程序的一种,跟过去的app相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快速,以前我们在一个群里说我们斗地主吧,大家都去买扑克牌, 不会去下一个app,然后我们在小游戏里,做了一个斗地主的游戏,往群里一发,比app体验好很多,并且是一种用完即走。

所以本质上来说,用完即走,要比别人体验更好,更高效。

我们希望小游戏和小程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

然后是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作为一个具有平台属性的工具,肯定会有一些平台的内容,订阅号小程序,我们需要有一种态度怎么去面对平台,我们从很早就坚持我们的平台是去中心化,这代表了我们去看世界的方式,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远比只有一个系统里只有一个大脑思考其他不用思考的系统好。

当然有人说微信本身就是最大的app,就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我觉得现在互联网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时间都集中在头部的app里面,微信可能是是用的人最多的最耗时间的,但我也不认为微信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微信里面会提供不同公司的不同服务,微信也不提供流量,而是用户自己去发现。微信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让用户自己找到有价值的服务,公众号是这个思路。

小游戏和小程序,我们也希望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用户。

将很快推出公众号的APP

我也知道很多人对小程序和公众号有很多期待,最近一年我们在小程序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也觉得在公众号的进展上比小程序慢,但我也在努力去改进它。

很多人期待公众号的APP发布,其实我们做了,但是没有发布,因为我觉得他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可能我们预期太高了,现在的发布后台是在PC端,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们很早以前就应该出这样一个手机端,挺可惜的,后来我们想出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是改把电脑的东西直接移植过来,但是根据手机端重新做的,我们纠结了很长时间,我们做了很多,应该很快会发布出来。

公众号赞赏功能将恢复 更重视作者

公众号赞赏的事情,我们其实在2017年跟苹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然后可能因为红包和赞赏这样的行为是比较中国特色,苹果不一定能体会到,所以在理解上有难理解。后来经过大家的协调,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认知,所以赞赏功能很快会恢复过来,并且还会做一个很大的改动。

对于赞赏来说,本质应该是对作者的赞赏才对,赞赏是对公众号赞赏还是对背后的作者赞赏,这是两个事情,我们新的改版赞赏是针对作者进行赞赏,而不是对公众号进行赞赏,之后你会看到作者会是一个独立的栏目,作者会被我们去更为重视的重构一下。

订阅号没打算做成信息流

还有一个公众号只能写长文,也是因为早期没有做app的关系,但现在有这个问题我们也会去思考,可以在系统里产生一些短的内容。

我们并没有把订阅号做成信息流,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我们是有过一些想法去改善对于订阅的效率,这是我们想去做的,但这样的想法变成了订阅号就做成信息流,就很奇怪了,这是两回事情,你一定要用信息流可以去“看一看”里面。

小程序是一种表达方式 跟人互通信息的组织方式

小程序去年在这里提出来之后,这一年过得有点风风雨雨,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会炒得很火,会有很多人来说这一个风口,然后把它变成一个被透支的流量,我其实特别担心这个,所以小程序一直很保守,大家不要期望太大,真的它只是一个针对线下的应用。

但是很符合我们的预期的是,因为在朋友圈发现了很多营销行为,我们宁愿是先紧后松的,只有愿意通过平台提供价值的服务才能参与进来,我们也看到小程序在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直到这个版本,小游戏的发布,才意识到,通过游戏才明白了小程序。

对于很多普通的用户来说,并不是关心什么是小程序小游戏,但通过跳一跳这样的例子,我们让用户知道最终目的是能更快的触达它使用它。

小游戏是最抱有希望的项目,我们花了最大时间精力,可能比第三方要跟有耐心些,我们需要更的周期铺垫它,让它慢慢成长,不希望小程序是一个被催肥的东西,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有耐心。

小程序在上一个公开课我已经讲得很细了,在我们看来,小程序还是一种表达方式,未来万事万物都有包含信息,被人触达沟通,小程序是信息的载体, 不光是线上可以玩游戏,线下可以连接更多的场景,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作为万事万物的表达语言,跟人互通信息的组织方式。

小程序不是为某个专门领域准备的 是希望做通用平台

对微信来说,是有最好的机会去做这个事情,历史上也有很多公司尝试过,我们认为其他手机厂商去做跨平台,让信息无处不在可以访问的组织形式,所以对小程序来说,外界对他有一些误解,比如说很多人把我们系统和平台映射为当前的一个风口,但我们从来不是为任何一个风口做的,小程序也不是专门为电商做的,但是我相信很多电商会用小程序去做很多有创意的应用。

小程序不是一个为某个专门的领域去准备的,更多的希望去做通用平台,我们希望把一个平台做得足够抽象,反而使得更多行业在获得更多空间。

还有微信会不会给小程序做重心化的导流,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小程序是更大的平台,当然在新版本你能看到给了小游戏很大的入口,下拉的入口。在这里我想演示一个神奇的东西,微信第一页使劲往下拉,你会看到有一行字,“这不是入口”。

你可以发现这只是一个切换方式。去年我们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下拉的方式,使得切换更为简单,第二是每个小程序右上角有个按钮,长按也可以切换,跟iphone挺像的,这里面并不是一种中心化的入口,只是一个切换。

未来更多线下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一搜来承担

还是有很多人会问我们小程序和APP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觉得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的组织方式,我们并不会认为小程序是取代APP,相反是去丰富APP的更多场景。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小程序的触达可以是扫描一个二维码,来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这是我们希望的,而不是预先下载一个app,这是线下。那线上呢,我们一直在推动一个事情,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又很大的差距,是搜一搜这个功能,大家用得不多,但我们有耐心去打磨得更好,这里面包含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去搜到小程序的数据或者服务,比如搜到航班号,这不是我们提供的,而是小程序的来提供的,所以我们在未来希望有更多线下的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来承担的。

企业微信将可以和微信直接发消息

最后我想提一下企业微信,外界也有很多的期待,其实我们在用微信的时候,很不方便,有很多工作的信息,特别是对腾讯来说,有网上工作的习惯,有了微信,我觉得大家的工作强度更大了。

企业微信想提的一点是,我们怎样去通过企业微信接触到企业之外的客户,他们都是在用微信,就产生了一个需求,企业微信的员工怎样跟微信直接发消息,我们在做这样的事情,消息互通,帮助企业微信的员工。

下一步,探索线下周围的生活

还有下一步去探索的事情,如果我们回归一下互联网历史,互联网是帮助人们更好的线上生活的技术手段,在最早的时候,我们叫上网冲浪,现在没有这个词的提法了,当时有个电脑浏览器就能上网冲浪了,就很兴奋,打开了全新的世界,现在为什么没有这个提法了,因为每个人拿着手机就能上网了,我们叫做沉迷于手机。

最早的时候我们希望把生活放到网上去,包括我们自己微信,也都是在整个互联网的领域发展得特别块,移动支付等其实是比国外发展更快。为什么我们发展更快一些,我觉得这跟中国国情有关系,人口密集,大城市化,每个人都在追求效率更高。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在线上,我们业余时间都花在手机,微信也在给用户提示,放下手机,多和手机外的世界见见面,这也确实是我们的思考,包括微信在内,帮助人们实现尽可能的线上生活,但我们现在在怀疑这点了,我们越来越被手机所控制了所有的时间,这个如果往下一步,除了我们的大脑和手机又关联,其他的体验就不重要了。

我们会反思这点,我们是不是最终目标把大家的生活放到线上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下一步我们会做跟线上相反的事,去探索线下,过去我们其实有一个探索线下的想法叫附近的人,接下来,我们希望把目光放到周围,探索线下周围的生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信

4.7k
  • 微信多人通话功能升级
  • 微信输入法支持自动匹配颜文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小龙透露微信下一步:小程序要做去中心化平台 公众号要做独立APP

关于微信新进展,你能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图片来源:腾讯公司

1月15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发表演讲,这是他2018年首次公开露面。

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张小龙重新回顾了微信的基本态度,并透露了很多对公众号、小程序小游戏的关键信息。

张小龙表示,他们将很快推出公众号的APP,微信公众号赞赏功能也将恢复。另外他还明确表示,订阅号没打算做成信息流,微信也不会在云端保存用户聊天记录。

这是一份充满信息量的演讲,以下是界面新闻记者整理的关键信息: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打击外挂 最高分我玩到6000多

我有点紧张,跳一跳900多分不是我的水平,最高分到6千多分,我练习了很久,游戏挺好玩的,看到自己在游戏里获得一个称号无聊大师,上个星期我打了六千分,我获得了一个称号立地成佛。

玩游戏的时候,很多人问我是自己打出来的吗,是不是外挂或者修改数据库,这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最初跳一跳是当成一个DEMO,匆忙的做了一个小游戏,现在有点超出我们的预期了,DAU到了1亿多,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外挂。

我没想到这么小的游戏,也会有那么多的外挂出来,我自己的朋友也出来了一些打了特别高的分,我相信那不是他自己打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两方面觉得值得思考,

一个是看到朋友用外挂,我觉得朋友之前的诚信是有问题的,就是作弊,你对他的信任度会降低一点点,另一个角度是用户看到用一堆外挂有特别高的分,对每天练习去打高分的人来说不公平,他就没动力再去练习超越更高的分数,这个外挂会破坏游戏规则。

小游戏发布后,我们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打击外挂,很多人其实也只是炫耀一下技术,这种对抗是永不止境的,你今天用一种办法,明天外挂又有新的办法。

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办法,对这样的游戏来说,他的成长是很艰苦的,我不相信不去练习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我觉得不符合成长曲线的就是一个作弊的行为。最近大家能看到外挂的高分少了,游戏的同事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做个邀请,能达到3000分的人到我们办公室当着我们面打一下,我们是想看一下人类在这样一种运动里面最快的进步速度有多快。

顺带说一下为什么我把分数打那么高,看起来很无聊,但是可以让我很放松很平静,所以我相信练到一定的水平,你们也会跟我一样,当成一个放松自己的办法。

这是我在公开课的第三个年头,每年都能跟各位聊一下关于微信的思考,关于微信本身,我们谈的很多,一个好的产品是自己会说话的,但是我也发现,微信到了一个十亿用户的时间节点的时候,也是可以将背后的理念和想法表达出来,有助于用户和生态对我们的理解。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几年都没开过自己的发布会,我记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个启动页,我一直认为那模样的东西才是微信的发布会,才是出现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像现在玩小游戏才是我的正经事一样。

为什么说玩一个小游戏才是正经事,刚才解释的是一个放松的办法,但是我也很期待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可以作为一个面对自己的时刻,当大家在微信里心烦意乱,有很多消息要去处理,朋友圈有很多信息要你去点赞,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处理,反而玩一个小游戏可以是一个正经的事情,我们也期待有很多的小游戏像跳一跳这样,我们希望更多的第三方的小游戏能得到用户的喜爱,跳一跳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去做的游戏。

小游戏是近期最大的探索 希望吸引更多游戏开发商

跳一跳有个反馈有意思,“跳一跳有毒我想把它卸载了”。我很开心,因为卸载不了它,这才是小程序本身的定义,你不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去卸载它,所以对于小游戏来说,也是我们在小程序本来很好的实验,并且希望小游戏的平台能吸引到更多游戏开发商进来,并且是基于小游戏定义的平台规则,让用户发现和体验,包括纪念碑谷,很多人也玩了,

所以小游戏是近期最大的探索,它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的,类似于跳一跳这样的游戏实验,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值得期待的。

微信的目标是做互联网最好的工具 出发点不是利益最大化

之前我们说过微信是一个工具,我们也现在也这样认为,我们的目标是做互联网上最好的工具,这个目标是很大很难的,我们很少去谈平台和生态,因为用户并不是很关心,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工具,我觉得除了专业能力,还有面临很多决策。

作为一个最好的工具,经常要去做一个选择,一个是对错,一个是利益最大化,我们经常在中间作出做大的选择,策略是选择对的错的,而不是利益最大化,我们在内部也从来不会说情怀和克制自己的欲望,而是去判断什么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对的。

现在微信每个版本变化不大,有些不好的我们就把它舍弃了,关于对错,产品是这样选择的,如果我们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产品就会越做越偏,我认为就会失去一个产品最本质的东西。

我们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 从微信第一个版本就是这样设计的

做好这样的一个产品需要专业能力,在产品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价值是我们遵循的,“尊重用户,尊重个人”。在这点上,我觉得微信比其他很多产品都做得好,还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怎么样去坚持它。

我记得一天看朋友圈,有个图是微信新注册的用户会收到微信团队发的话,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们从QQ邮箱开始就有一些很好的传统,我们称用户你,并不是需要对用户有很尊敬的态度,而是当用户朋友,有一种很平等的关系,这写进了我们的产品条例,就没人再用您这个称呼了。

我们觉得尊重用户和个人,把他当朋友,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说我们不会去看用户的聊天记录,这从微信第一个版本发布的时候就是这样设计的,我们觉得从技术的角度,大家都很多需求,去做云端聊天记录的同步。

我要特别感谢当时的pony的建议,从安全性的角度,我们不保存聊天记录是最好的,当然很多用户会挑战我们,说与云端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觉得没有聊天记录保存是最安全的,也更加不会有其他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包括我们不会给用户发骚扰的信息。

尊重在用户隐私我们是业界做得最好的产品,体现在各种地方,不发推送,不做诱导用户行为,包括第三方,甚至也包括我们不太想做太多活动去感动你带来流量。特别是现在到年底,每个产品就帮你回顾你的一年,我们不会去做,故意去感动一个人也不是不尊重他的表现的。

用完即走,是因为“走了还会回来”

去年提到“用完即走”,大家对于这个词有特别多的误解,然后大家都说,因为微信是走不掉的才会这样说,去觉得去年没有解释得特别清楚,其实还有下半句“走了还会回来的”。没人希望用户不回头。

当我们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当然希望用户能去做别的事情,而不是耗在一个工具里面,我们希望给用户更多帮助,不是希望用户在微信里低效率的处理事情,我们尽可能帮助用户把信息处理完,而不是让用户花费更多时间。

用完即走和用了再回来并不是矛盾的,小程序也是这样的,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里完成一个任务,然后用户才会再回来。

我认为小游戏也是小程序的一种,跟过去的app相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快速,以前我们在一个群里说我们斗地主吧,大家都去买扑克牌, 不会去下一个app,然后我们在小游戏里,做了一个斗地主的游戏,往群里一发,比app体验好很多,并且是一种用完即走。

所以本质上来说,用完即走,要比别人体验更好,更高效。

我们希望小游戏和小程序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

然后是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作为一个具有平台属性的工具,肯定会有一些平台的内容,订阅号小程序,我们需要有一种态度怎么去面对平台,我们从很早就坚持我们的平台是去中心化,这代表了我们去看世界的方式,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远比只有一个系统里只有一个大脑思考其他不用思考的系统好。

当然有人说微信本身就是最大的app,就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我觉得现在互联网比以前有很大的变化,现在大家的时间都集中在头部的app里面,微信可能是是用的人最多的最耗时间的,但我也不认为微信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微信里面会提供不同公司的不同服务,微信也不提供流量,而是用户自己去发现。微信一直遵循这样的原则,让用户自己找到有价值的服务,公众号是这个思路。

小游戏和小程序,我们也希望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用户。

将很快推出公众号的APP

我也知道很多人对小程序和公众号有很多期待,最近一年我们在小程序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也觉得在公众号的进展上比小程序慢,但我也在努力去改进它。

很多人期待公众号的APP发布,其实我们做了,但是没有发布,因为我觉得他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可能我们预期太高了,现在的发布后台是在PC端,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我们很早以前就应该出这样一个手机端,挺可惜的,后来我们想出的时候,我们在思考是改把电脑的东西直接移植过来,但是根据手机端重新做的,我们纠结了很长时间,我们做了很多,应该很快会发布出来。

公众号赞赏功能将恢复 更重视作者

公众号赞赏的事情,我们其实在2017年跟苹果做了一些很好的合作,然后可能因为红包和赞赏这样的行为是比较中国特色,苹果不一定能体会到,所以在理解上有难理解。后来经过大家的协调,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认知,所以赞赏功能很快会恢复过来,并且还会做一个很大的改动。

对于赞赏来说,本质应该是对作者的赞赏才对,赞赏是对公众号赞赏还是对背后的作者赞赏,这是两个事情,我们新的改版赞赏是针对作者进行赞赏,而不是对公众号进行赞赏,之后你会看到作者会是一个独立的栏目,作者会被我们去更为重视的重构一下。

订阅号没打算做成信息流

还有一个公众号只能写长文,也是因为早期没有做app的关系,但现在有这个问题我们也会去思考,可以在系统里产生一些短的内容。

我们并没有把订阅号做成信息流,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我们是有过一些想法去改善对于订阅的效率,这是我们想去做的,但这样的想法变成了订阅号就做成信息流,就很奇怪了,这是两回事情,你一定要用信息流可以去“看一看”里面。

小程序是一种表达方式 跟人互通信息的组织方式

小程序去年在这里提出来之后,这一年过得有点风风雨雨,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会炒得很火,会有很多人来说这一个风口,然后把它变成一个被透支的流量,我其实特别担心这个,所以小程序一直很保守,大家不要期望太大,真的它只是一个针对线下的应用。

但是很符合我们的预期的是,因为在朋友圈发现了很多营销行为,我们宁愿是先紧后松的,只有愿意通过平台提供价值的服务才能参与进来,我们也看到小程序在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直到这个版本,小游戏的发布,才意识到,通过游戏才明白了小程序。

对于很多普通的用户来说,并不是关心什么是小程序小游戏,但通过跳一跳这样的例子,我们让用户知道最终目的是能更快的触达它使用它。

小游戏是最抱有希望的项目,我们花了最大时间精力,可能比第三方要跟有耐心些,我们需要更的周期铺垫它,让它慢慢成长,不希望小程序是一个被催肥的东西,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有耐心。

小程序在上一个公开课我已经讲得很细了,在我们看来,小程序还是一种表达方式,未来万事万物都有包含信息,被人触达沟通,小程序是信息的载体, 不光是线上可以玩游戏,线下可以连接更多的场景,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小程序作为万事万物的表达语言,跟人互通信息的组织方式。

小程序不是为某个专门领域准备的 是希望做通用平台

对微信来说,是有最好的机会去做这个事情,历史上也有很多公司尝试过,我们认为其他手机厂商去做跨平台,让信息无处不在可以访问的组织形式,所以对小程序来说,外界对他有一些误解,比如说很多人把我们系统和平台映射为当前的一个风口,但我们从来不是为任何一个风口做的,小程序也不是专门为电商做的,但是我相信很多电商会用小程序去做很多有创意的应用。

小程序不是一个为某个专门的领域去准备的,更多的希望去做通用平台,我们希望把一个平台做得足够抽象,反而使得更多行业在获得更多空间。

还有微信会不会给小程序做重心化的导流,还是那句话,我们希望小程序是更大的平台,当然在新版本你能看到给了小游戏很大的入口,下拉的入口。在这里我想演示一个神奇的东西,微信第一页使劲往下拉,你会看到有一行字,“这不是入口”。

你可以发现这只是一个切换方式。去年我们做了两个事情,一个是下拉的方式,使得切换更为简单,第二是每个小程序右上角有个按钮,长按也可以切换,跟iphone挺像的,这里面并不是一种中心化的入口,只是一个切换。

未来更多线下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一搜来承担

还是有很多人会问我们小程序和APP是一种什么关系,我觉得是两种不同的应用的组织方式,我们并不会认为小程序是取代APP,相反是去丰富APP的更多场景。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小程序的触达可以是扫描一个二维码,来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这是我们希望的,而不是预先下载一个app,这是线下。那线上呢,我们一直在推动一个事情,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又很大的差距,是搜一搜这个功能,大家用得不多,但我们有耐心去打磨得更好,这里面包含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去搜到小程序的数据或者服务,比如搜到航班号,这不是我们提供的,而是小程序的来提供的,所以我们在未来希望有更多线下的小程序的触达是通过搜索来承担的。

企业微信将可以和微信直接发消息

最后我想提一下企业微信,外界也有很多的期待,其实我们在用微信的时候,很不方便,有很多工作的信息,特别是对腾讯来说,有网上工作的习惯,有了微信,我觉得大家的工作强度更大了。

企业微信想提的一点是,我们怎样去通过企业微信接触到企业之外的客户,他们都是在用微信,就产生了一个需求,企业微信的员工怎样跟微信直接发消息,我们在做这样的事情,消息互通,帮助企业微信的员工。

下一步,探索线下周围的生活

还有下一步去探索的事情,如果我们回归一下互联网历史,互联网是帮助人们更好的线上生活的技术手段,在最早的时候,我们叫上网冲浪,现在没有这个词的提法了,当时有个电脑浏览器就能上网冲浪了,就很兴奋,打开了全新的世界,现在为什么没有这个提法了,因为每个人拿着手机就能上网了,我们叫做沉迷于手机。

最早的时候我们希望把生活放到网上去,包括我们自己微信,也都是在整个互联网的领域发展得特别块,移动支付等其实是比国外发展更快。为什么我们发展更快一些,我觉得这跟中国国情有关系,人口密集,大城市化,每个人都在追求效率更高。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在线上,我们业余时间都花在手机,微信也在给用户提示,放下手机,多和手机外的世界见见面,这也确实是我们的思考,包括微信在内,帮助人们实现尽可能的线上生活,但我们现在在怀疑这点了,我们越来越被手机所控制了所有的时间,这个如果往下一步,除了我们的大脑和手机又关联,其他的体验就不重要了。

我们会反思这点,我们是不是最终目标把大家的生活放到线上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下一步我们会做跟线上相反的事,去探索线下,过去我们其实有一个探索线下的想法叫附近的人,接下来,我们希望把目光放到周围,探索线下周围的生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