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玩手机已经成为现实。
1月17日,东航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名为《东方航空:欢迎开机》的文章,通知乘客从1月18日开始只要是在东航实际承运的航班上,乘客可以全程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手机、或者是笔记本、iPad、Kindle等设备。
东航显然是谋划良久,因为民航局在16号才公布一份指导性意见《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下称《指南》),而仅仅只过了一天,东航就表示已经制定完成“落地细则”,允许乘客在飞机上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设备。
海航不想甘于人后,也宣布将从1月18日起开放机上移动电子设备的使用。为了争头名,海南航空的董事长孙剑锋亲自披挂上阵,执飞1月17日晚上9点多从海口前往北京的HU7781航班,这架航班可以提供上网服务,已经于凌晨安全抵达。
事实上,从2015年年底开始,东航就开始和松下和中国电信合作,在北美航线上提供基于卫星的上网服务,目前双通道的宽体机队中有74架飞机可以提供上网服务,包括热门的京沪航线。海航目前有17架飞机可以提供上网服务,主要覆盖的是北美航线,也包括海口到北京这样的少量国内航线。
然而,解禁手机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中Wi-Fi。
对航空公司来说,空中Wi-Fi不仅可以成为粘住常旅客,吸引新旅客的“噱头”,也可以为公司增加收入来源,在允许使用移动支付的情况下,航空公司有更大的动力推动增值产品的销售,比如免税品、保险、目的地的酒店和用车等。
更重要的是,航空公司可以借此积累大量客户除了身份证、手机号以及飞行历史记录以外更有价值的数据,而且航程越长,这些数据更有价值,因为这样可以为乘客做一个更精准的“用户画像”。
比如,东航是京沪航线上最大的承运人,这也是东航最赚钱的航线之一。目前,东航在这条航线上最大的竞争对手—国航还没有在这条航线上提供基于卫星的上网服务,而要等到今年才能接收装有上网设备的A350。
从航空旅客数量来看,空中Wi-Fi也是一个蓝海市场,2017年全国全年旅客运输量达到5.52亿人次,而根据调查,超过73%的旅客在旅途中最想做的就是上网;超过70%的旅客愿意付费享受空中Wi-Fi服务,当飞行时间超过4小时,这一意愿更是高达88.8%。
目前,无论是海航还是东航提供的机上上网服务都是免费的,但不太可能会一直免费下去,主要原因还在在于成本。
联通航美副总经理周宏曾公开表示,改装一架飞机光是硬件产品就大约需要40万美元,在不包括软件开发、安装和后期运维的情况下,改装一架飞机需要350万人民币。
而更大的花费在于向卫星设备商租赁频段的费用,航空领域专家闵红庆接受新浪科技采访的时候表示,卫星的频段租赁费每年可达500万美元,这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是不一笔不能忽视的开支,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国际油价正在上涨,而且航线竞争十分激烈。
有报道称,美国空中Wi-Fi供应商GoGo传输数据到飞机上,每传输1M字节成本大约是20美分,传输1G数据的成本大约是200美元。
为了控制带宽的成本,航空公司无一例外都会对网速进行控制,只保留一些基本的功能,比如社交媒体、微博和邮箱等,想用手机看电影是不可能的。
不过,联通航美副的周宏在去年的一次论坛上表示,通过技术的改进和业务的不断应用,2019年卫星通信资费有望做到大概60-80元/GB。
东航的一名技术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们现在也很矛盾,一方面是改装成本高,不可能一直免费下去,另外,一旦开始收费,流量可能会爆炸式的增长,如果网络出现故障,乘客也会抱怨,而至于该如何收费在国内也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版。国外的航空公司收费有很多种,可以按航段、流量、使用时间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