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育部:各省4月中旬须公布整治校外培训方案 该停业的必须停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育部:各省4月中旬须公布整治校外培训方案 该停业的必须停业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据教育部官网3月28日消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并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要抓紧明确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迅速明确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职能处室(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会同本地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协同机制,落实部门责任,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要积极协调争取同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参与专项治理。

二要尽快出台方案。各地要紧紧围绕专项治理工作任务要求,针对通知中指出的“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全、强化应试、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非零起点教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培训机构讲”等方面问题,逐项分析研究,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完善相应的工作举措。要明确治理工作举报热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省工作方案要在4月中旬前向社会公布。

三要迅速组织摸排。要通过社区走访调研、中小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培训机构申报等多种途径,立即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摸排,分门别类逐一建立工作台账,严格审核分析,区别不同情况,逐一进行整改落实,该办理证照的依法依规办理,该停业的必须停业,该吊销证照的坚决吊销证照,摸排情况和整改落实结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要准确把握政策。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四部门关于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完善审核标准,突出治理重点,不搞“一刀切”。对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发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为规范、手续完备的校外培训机构,要鼓励支持其发展,不能因为开展专项治理影响正常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培训等工作。

此前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这份文件当时指出,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相关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界面新闻注意到,目前,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有中小学生约1.8亿,参加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31.6%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辅导班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还有26.6%的家长“愿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孩子的课外辅导”。

两会期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对此表示,“校外培训机构相当一部分是好的,是正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这次只是整顿违规的这一部分、增加负担的这一部分、扰乱培训市场的这一部分。是规范这个秩序,而不是要关闭校外培训市场。”

针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陈宝生举例说:“超过大纲进行培训就是违法行为。短于培训、长于广告、长于宣传,用升学率,用所谓包装的成绩在家长中造成焦虑,这是绝不允许的……在课堂上不按大纲讲,课外超越大纲去讲,这也是违法行为……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成绩不能和招生挂钩。”

对于校外培训乱象,中国经济网此前发表评论称,现实中,某些学校班级内部对学生实行成绩排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都是促成校外培训机构不能根除的原因。只有多方发力,才能彻底整治这一乱象。

中国青年报则在3月26日发表评论文章称,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轰轰烈烈,实际上与“校内”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校内”不放,从源头上治理。对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要求甚至命令学生进辅导班,分重点班、快慢班,进行“非零起点教学”,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通过培训机构考试排名来实现招生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予以严厉惩治。唯如此,才能有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育部:各省4月中旬须公布整治校外培训方案 该停业的必须停业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据教育部官网3月28日消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并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要抓紧明确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迅速明确负责专项治理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职能处室(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会同本地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建立工作机构,健全协同机制,落实部门责任,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要积极协调争取同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参与专项治理。

二要尽快出台方案。各地要紧紧围绕专项治理工作任务要求,针对通知中指出的“存在安全隐患、证照不全、强化应试、培训结果与招生入学挂钩、非零起点教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培训机构讲”等方面问题,逐项分析研究,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责任人,完善相应的工作举措。要明确治理工作举报热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各省工作方案要在4月中旬前向社会公布。

三要迅速组织摸排。要通过社区走访调研、中小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培训机构申报等多种途径,立即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摸排,分门别类逐一建立工作台账,严格审核分析,区别不同情况,逐一进行整改落实,该办理证照的依法依规办理,该停业的必须停业,该吊销证照的坚决吊销证照,摸排情况和整改落实结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要准确把握政策。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四部门关于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完善审核标准,突出治理重点,不搞“一刀切”。对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发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为规范、手续完备的校外培训机构,要鼓励支持其发展,不能因为开展专项治理影响正常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培训等工作。

此前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决定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这份文件当时指出,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相关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界面新闻注意到,目前,在“校内减负”初见成效的当下,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却裹挟家长和孩子一路狂奔,成了“校外增负”的主力军。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有中小学生约1.8亿,参加中小学课外辅导学生超1.37亿人次,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31.6%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辅导班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还有26.6%的家长“愿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孩子的课外辅导”。

两会期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对此表示,“校外培训机构相当一部分是好的,是正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这次只是整顿违规的这一部分、增加负担的这一部分、扰乱培训市场的这一部分。是规范这个秩序,而不是要关闭校外培训市场。”

针对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陈宝生举例说:“超过大纲进行培训就是违法行为。短于培训、长于广告、长于宣传,用升学率,用所谓包装的成绩在家长中造成焦虑,这是绝不允许的……在课堂上不按大纲讲,课外超越大纲去讲,这也是违法行为……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成绩不能和招生挂钩。”

对于校外培训乱象,中国经济网此前发表评论称,现实中,某些学校班级内部对学生实行成绩排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都是促成校外培训机构不能根除的原因。只有多方发力,才能彻底整治这一乱象。

中国青年报则在3月26日发表评论文章称,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轰轰烈烈,实际上与“校内”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校内”不放,从源头上治理。对于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要求甚至命令学生进辅导班,分重点班、快慢班,进行“非零起点教学”,以及与校外培训机构勾连,通过培训机构考试排名来实现招生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予以严厉惩治。唯如此,才能有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