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明星排行榜很多,但是I DO却因排行榜遭到了粉丝们的集体讨伐。
昨晚,I DO就其在香水营销中以销量为偶像排名,并做等级划分的行为向NINE PERCENT粉丝发公开致歉。
I DO是一个以做婚戒为主的珠宝品牌,在近日推出了一款“跨界香水”香榭之吻,代言人为在《偶像练习生》出道的NINE PERCENT男团中除了蔡徐坤以外的其他八位成员。营销过程中,I DO根据八位成员各自带动的产品销量做出排行榜,从而引发大面积粉丝反感。
排行榜上,I DO还特别给排名前三位的艺人挂上笑脸,后五位则是哭脸,并每两小时更新一次。
排行榜公布后,各路粉丝纷纷打出“对I DO一生黑”的评论。尽管I DO已经在致歉信中表示:将排行榜相关页面下架,并对相关负责人做停职处理。但是,粉丝对I DO的道歉大多并不接受:“凭什么让粉丝来买这个破香水?你是Dior还是channel?消费粉丝真恶心。”
另外,I DO还以NINE PERCENT粉丝见面会入场券为奖励,刺激粉丝参与购买“跨界香水”。致歉信发出后不久,I DO便在微博公布了第二批获奖名单。一边致歉以挽救粉丝好感度,一边继续圈钱。
I DO原本跨界做香水就有蹭NINE PERCENT热度的嫌疑,而以打榜形式刺激消费也滥用了粉丝对爱豆的喜爱,自然会引起粉丝不满。而同样在粉丝经济下丑态尽显的还有艺人经纪。
NINE PERCENT出道至今,受其背后5家公司,复杂的合约关系影响,九人合体的次数寥寥无几。其中,范丞丞、Justin、朱正廷所在的乐华娱乐一方面利用已出道的三人提高自家其他艺人的曝光率,一方面又将NINE PERCENT的活动至于次要位置,多次缺席,频频刺痛“NP饭”。作为NINE PERCENT队长的蔡徐坤在团体出道后,同样频繁缺席NP活动。网友对此表示不满:“粉丝是投他们NPC出道的!就一年多不能忍忍?把别人的前途当什么了?”
粉丝经济本身的低门槛、高流量属性使得商家产品、影视作品传播成本降低,规模扩大。但同时,粉丝经济也催生出天价代言、天价片酬等行业泡沫。商家、影视作品可以利用粉丝经济之便,但不能过度依赖,而忽视了高品质产品的输出,保证产品质量是引导粉丝经济长久发展的关键之举。
I DO香水预售额超700万
商家过度消费粉丝引发“一生黑”
在I DO因做排行榜引发的连锁反应中,粉丝对商家的态度转“黑”值得深思。
I DO本身是一家珠宝品牌,而NINE PERCENT为其代言的产品为一款香水,名曰香榭之吻,正式销售时间为5月20日。
在这个策划中,NINE PERCENT热度正盛,520的时机刚好,考虑到对应的粉丝群体大多为24岁以下女性,I DO做珠宝产品消费过高且不适合,而推出香水就显得应时应景。尽管这款香水的性价比并不高,对路人的吸引力不大,但粉丝还是出于对爱豆的喜爱,“自愿捐钱”。
粉丝的想法很简单:“我买爱豆代言的产品,就能维持他的带货力和商业价值,他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种单纯的想法聚集起来,威力惊人。I DO撤榜前的最新数据显示,“跨界香水”销量已达13735瓶,按单瓶520元的售价,预售额高达714万元。而在《偶像练习生》“九人团”出道前,粉丝为其应援花费也高达1092万元。
《偶像练习生》播出时,农夫山泉维他名水在节目的合作期间电商的销售量激增500倍,小红书日均下载量增长150%,你我贷品牌认知度提升388%。网易云音乐也得到显著提升,客户完成率超过200%。练习生们身穿的同款卫衣断货。
但是,由于商家的介入,粉丝的贡献大多进了商家的腰包。这也是商家不断挖掘粉丝经济,以致于过度消费粉丝经济的根源所在。
而在I DO致歉的这个事件中,粉丝可以看做是其香水产品的唯一购买力。商家为了刺激这股力量,以销售榜划分等级带动竞争,将消费粉丝抱着一种游戏态度,且在游戏之余,希望看到更让人惊喜的回报。
粉丝为爱豆打榜是一种常见的应援方式,比如在NINE PERCENT出道前,粉丝为其出道应援的840万元中,大部分就是用于打榜,而这个榜单直接决定了自家爱豆能否出道,对粉丝而言至关重要。但是,I DO的销售榜除了为自己圈钱外,毫无意义。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粉丝没有得到作为消费者应有的尊重,艺人本身也成为游戏的一环。但这一次,粉丝不再盲目打榜,而是理智回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粉丝带动商家业绩是粉丝经济的力量,但反过来,粉丝拉低商家业绩亦是粉丝经济的力量。被NINE PERCENT粉丝“一生黑”的I DO或许并没有想到这些,但从后来I DO选择致歉也可以看出,粉丝“翻脸”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小觑。
9个人,5家公司,出道难合体
经纪公司为利益最大化不顾丑态
商业利益面前,商家过度消费粉丝经济吃相难看,而在背后,也暴露出艺人经纪的诸多丑态。
NINE PERCENT出道至今,已有一个半月。爱奇艺专门成立了爱豆世纪,负责NINE PERCENT运营,但由于九位成员身后站着5家经纪公司,分别为传奇星娱乐、乐华娱乐、香蕉娱乐、简单快乐以及果然天空。九人各自档期频繁冲突,合体的时间少之又少。
NINE PERCENT出道时,已有消息称团体代言费在1200万上下。但到目前为止,只有Innisfree悦诗风吟拿到了九人的合体代言。此次I DO代言中也缺失了C位出道的蔡徐坤,而味可滋和消除者联盟的代言中则没有出现乐华的范丞丞、Justin和朱正廷三位艺人。最近的九人合体或许将出现在《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
意外的是,5月15日晚,范丞丞、Justin和朱正廷突然将微博认证改为乐华娱乐旗下艺人,而不再是之前的NINE PERCENT成员。乐华娱乐旗下艺人在借助NP走红之后就急于改掉艺人认证,并忙于宣传而频繁缺席NP的团体活动。但之后不久,三人的认证又被改了回去。
乐华娱乐在2013年,就与韩国PLEDIS ENTERTAINMENT达成战略合作,在培育偶像团体上目前已经相对成熟。推出“乐华七子”参加《偶像练习生》,三人成为NINE PERCENT成员出道,乐华可以说是最大赢家。经过《偶像练习生》的曝光累积粉丝之后,乐华艺人参与NINE PERCENT活动自然没有自己运营艺人经纪来得丰厚。
目前,包括范丞丞、Justin和朱正廷在内的“乐华七子”,已经为携程拍摄了广告片,并拿下OLAY的品牌代言,登上yoho杂志封面、芭莎男士5月刊和风度mensuno-young杂志,还参加了crocs的品牌发布会以及Adidas neo的活动,此外组合团综也已经上线。
在范丞丞等三人的带动下,没有出道的四子(毕雯珺、黄新淳、丁泽仁、李权哲)在这段时间也参加了电台直播、偶像音乐盛典等活动,曝光率并不低。
乐华发展自家艺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当“乐华七子”的活动与NINE PERCENT的活动冲突时,乐华往往放弃后者,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出现了两次。而在正播出的女团养成综艺《创造101》中,乐华也有“七美”参赛,其中吴宣仪、孟美岐两大人气选手几乎已经锁定最后的团体席位,不知乐华是否打着同样的算盘。
此外,NINE PERCENT成员也有各自的代言,比如蔡徐坤的养生堂面膜、范丞丞的春雨面膜、小鬼的麦斯威尔咖啡等。
其中,蔡徐坤与上海依海签署的合同长达11年,签约后前三年公司的佣金为总收入的70%,第四年到第六年比例为60%,单方面违约金为3000万。超长、高负的经纪约有可能成为蔡徐坤日后发展的最大阻力。
实际上,NINE PERCENT以团体出道,背后的直接推动力是花费上千万送他们出道的粉丝,这其中不乏“团饭”。尽管NINE PERCENT在十八个月后将回到各自原本的公司发展,但当下的九人合体依然是大多粉丝想看到的场面。而在粉丝经济支持下,艺人商业价值走高后,经纪公司也不再掩饰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团体效益的丑态,着实让人不齿。
粉丝量折射商业价值、代言、片酬
粉丝经济方便的应是传播而非圈钱
粉丝、商家或影视制作方、艺人、经纪公司,梳理一下四者的关系不难发现,无论是经纪公司为艺人安排活动、通告,还是商家选择艺人代言,影视制作方选择与哪位艺人合作,粉丝号召力都是不能忽视的参考标准,这是粉丝经济日渐崛起的关键因素。
由于粉丝经济门槛低,极易形成大规模的广泛传播。而在当下,养成偶像成为风口之后,粉丝在金钱和情感的花费已经成为铺就艺人发展之路的一砖一瓦。粉丝在贡献了金钱之后,话语权和主动权都在增强,在养成偶像上发挥了更大作用,自身的成就感更大,进一步推动粉丝参与艺人发展。
比如迪丽热巴在走红之后,嘉行传媒仍旧给其安排公司内咖位不匹配的艺人合作,影响到热巴的发展,在接拍《三生三世枕上书》时甚至被粉丝集体抵制;再如近来粉丝多次与综艺制作方开撕,要求制作方在剪辑中尊重艺人,维护艺人形象等。
粉丝在贡献流量、购买力之余,也逐渐成为娱乐行业发展的监督者。但是,从制作方致歉到商家致歉,粉丝在多重博弈中都已经占了上风。当下,行业内正在重新构建以粉丝为主体的新的话语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一切将以粉丝意志为转移。
在《第一财经周刊》的“2017中国最具商业价值明星榜”上,排行前四位的分别是鹿晗、赵丽颖、杨幂、范冰冰,对应的商业价值分别为90亿,89.4亿,85亿,81.4亿。他们的微博粉丝量分别为4385万,6083万,8032万,6233万。粉丝量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见一斑。
而反映在代言费和片酬上,粉丝的影响力同样明显。鹿晗代言费为1400万,赵丽颖、杨幂、范冰冰的代言费都在1200万上下。而鹿晗的片酬在1亿以上,《奔跑吧》的录制片酬也在4000万;赵丽颖、杨幂、范冰冰的电视剧片酬也都达到1亿的规模。
而在天价代言背后,由于艺人负面事件引发的品牌丑化等不利影响也在扩大。而在天价片酬不断刷新的背后,影视剧的质量却在下滑,抠图、五毛特效、崩盘的剧情、尴尬的人设轮番辣眼睛。
尽管粉丝经济的弊端已经显现,但是直到目前,行业内还在疯狂挖掘、压榨粉丝经济的价值,并不断暴露出难看的吃相和唯利是图的丑态。
粉丝经济需要被引导,除了粉丝自身需要增强素养外,商家和影视制作方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商家、影视制作方在打造产品时,应以品质为重,而不能只看到粉丝经济的便利,消耗粉丝的价值圈钱。长此以往,粉丝经济形成的泡沫必然会破裂,之后便是商家和影视制作方自食其果。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