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雪风
说一部老的纪录片。
片名《麦收》,讲妓女的,由徐童拍摄。
片的主人公叫苗苗,在北京高西店某低档发廊上班,不漂亮,也不风情,浓妆艳抹也掩不住她的土气。
影片里讲的东西大概包括:几个小姐在一起议论昨晚包夜的嫖客,神态就像几位大妈在讨论刚刚买的蔬菜。男朋友带苗苗去看他所在的工地,在摄影机前,这个廋男人指点起他熟悉的东西,动作有一种少见的豪迈。苗苗很感激她在北京第一家店的老板陈哥,去看他,才知陈哥被抓了,指着原来工作过的店,苗苗露出点伤感的神色。在烧烤摊,因为报摊老板一句“让她歇逼”的话,苗苗发了火。苗苗回到了河北农村老家,父亲对拍摄者说,从小就知道这姑娘了不得,可惜没文化且是个女的。父亲生重病住院,苗苗去看他,妈妈哭得不得,苗苗拿出了所有的钱,妈妈很快恢复了平静。苗苗接到男友电话,男友在那头长篇大论,归根结底一句话,要分手。苗苗在镜头前说,知道他是和自己的好朋友阁阁好上了,但她说绝不会因为男人与姐们闹掰。苗苗带着仅有的一百块回到北京,重新开始工作。画面黑掉,苗苗唱起她最爱的《高山情歌》。
看完片的最大感受,是觉得以前看的有关妓女的电影都不是那回事儿了。它不是讲这个职业的苦难,主人公出身农村,但显然没到卖肉的地步。它也不是猎奇似的色情,这部关于妓女的片子里,居然没出现过一个正经漂亮姑娘。它更不是在讲很多剧情片很愿意讲的妓女的爱情,文人的意淫在这里面不存在,虽然里面这个姑娘和旁边工地开塔吊的小伙,有男女朋友的关系,但很可惜,它就和你及身边朋友的男女关系一样不花俏且正常。
对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特质,妓女,这个大众丑化她,小众消费她,知识分子关怀她,艺术家审美她的人群,和我们没什么不同,不比我们高贵也绝不低贱,不比我们苦难更多但麻烦也不比我们少,如果硬要把影片里的那个主人公和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普通人做一个区分的话,她也许比我们更有担当。
没有那种庸俗的道德感,没有那故作精英的冷静状,如果说点套话,就是,这个在北京高西店某一个没门脸没装潢的洗头房上班的小姐,给我们讲述了中国处在社会食物链底端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的东西,有关理想,有关尊严,有关命运,有关执着,有关情感,有关道义,有关中国的现实,但一切又不刻意。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戏剧性,但它又冷静地不突出它,让你看到冰山一角,关于体量你自己想像。它讲述了中国城市与农村二元对立下,一边对另一边的渴望,讲的是现实里,那道上与下的断裂的永远存在,你带着梦离乡,然后麻木地挣扎在都市里,唯一能带给家里的安慰是,一个堂皇的假象。
一部电影的底线是,你可以不关注现实,但你不能粉饰现实,更不能歪曲现实。
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你看了一部电影,心里一头乱麻,想捡出你脑海里人性、悲悯等词描述一通,却没有一个合适。
《麦收》属于后者。
作者梅雪风,媒体人,曾经《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现《大众电影》副主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