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通过修改维基百科,有人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方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通过修改维基百科,有人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方式

但金钱还只是影响其公正性的问题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1月11日,身为急诊室医生、同时也是维基百科(Wikipedia)高产医学编辑之一的James Heilman,在检查在线百科全书上的“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这一概念的解读。原页面上对该方案疗效的定义是“有争议”("controversial"),但一名身份不明的维基用户将其改为“有大量文献记录并经过充分研究”("well-documented and studied")。 Heilman认为这一说法还没有合理证据,拒绝了更改请求。

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在维基百科上都有参考可查。这是患者脊椎受损伤无法自行愈合时常见的治疗方法。1990年代这种方法广为流行,但事实上其疗效依然饱受争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究竟哪一种更好?业界专家对此各持己见,难以达成共识。

是谁在尝试修改这个页面呢?Heilman感到很好奇,他在谷歌上搜索了这位试图编辑的维基用户名称。浏览搜索结果时,他发现一个叫做Kim Schelble的人的邮箱地址里有同样的用户名。这个人在医疗设备制造商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工作,该公司出售的产品正包括治疗椎体后凸形成术所需要的器材。

直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高于后者,但是对于医疗设备制造商来说,区别至关重要:一套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设备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设备贵出成千上万美元。美敦力不生产后者,但在2007年曾花费40亿美元购买了一家生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医疗设备的企业。

Heilman深感担忧,因为人们在谷歌搜索这些关键词的时候,会出现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假如医疗系统以维基为参考做出医疗决策,这些内容稍有差池便影响巨大。

Schelble的担心——维基的文章会影响公司市场——其实并非没有根据,维基覆盖面相当广泛,页面措辞上极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公众理解,自然,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对于经营者来说,维基也就成为了创建自身网络形象的另一舞台。但对于维基而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提供编辑服务的志愿者们是否能免受公关影响?志愿者们如何区分某信息有价值还是值得质疑?

不久之后,Heilman发现关于凸起形成术和经皮形成术的页面争端仍在持续。他收到了放射科医师Douglas Beall的邮件,信中建议Heilman审慎考虑维基页面上关于这两种方案的研究信息。这看起来似乎是两位医者之间的学术探讨。但值得注意的是Beall从2005年就开始为美敦力提供咨询服务,并在2012至2014年间从这家公司收取了15万美金。

脊柱外科医生Sohail Mirza表示,在接受了一些咨询的情况下,医生们会对某些特定企业的医疗设备更有好感。对此,Beall承认自己的确与“一些医疗设备生产商有金钱关系”,但同时指出,绝大多数关于经皮形成术的高质量学术研究都是从医疗企业获得资金赞助的。现代医学研究通常需要巨额经费,只有大型企业才愿意承担。

一位叫做Lawrence Epstein的医生也做出了回应。“我们需要的是非商业化的、独立的医学研究。”Beall则表示:“我认为批判研究本身比关注赞助者身份更重要。除非我们有了充足的独立经费,否则就要接受现状。”

在这一切发生期间,Heilman保持了维基页面的原始状态。但是可以想象,如果这个页面的管理人不够坚定,或者对企业不那么敏感的话,结果必定大不相同。他收到了不少医学企业的邮件,要求告知维基医学内容的编辑过程。但Heilman表示:“我并不认为这些企业的目标是向大众传播医药知识。”

据传,2006年,维基百科的创始人Jimmy Wales公开表示,有身份不明者收取报酬来篡改维基的内容,这与网站精神背道而驰。在2006到2010年间,这种行为出现得很少。但是几年前,维基百科得到志愿者反映,有偿修改维基百科内容的行为开始变多。维基发言人说道,“已经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对文章进行巡检,尤其是与名人或公关企业相关的内容。”

为了阻止有偿修改内容的行为,去年夏季,维基对网站使用进行了修订。尽管已经有好几家大型公关企业承诺不会破坏维基百科的规则,但这种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

专为客户编辑维基内容的自由撰稿人Mike Wood说道:“维基撰写和其他写作是不一样的。”因为维基对内容的中立性有极高的要求。他在七年前开始做维基编辑,当时还属于志愿者。“事实上维基容易让人上瘾。你会发现人们整天沉溺于这个网站。”Wood在这里找到了商机,2010年,他再次回归维基,这一次开始以有偿编辑人的身份工作。Wood认为,在他离开的时间里,维基的要旨发生了改变。“过去有经验的编辑们会帮助新手,而现在,新手犯错了立马会被踢出去。”

Wood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正是公关公司,他们开始意识到维基页面的价值,并且自己来进行编辑工作,丝毫不顾及网站的要求。结果就是新手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有不少有效信息也被等级高的用户剔除了。部分公关企业是Wood的客户,他们之所以联系Wood,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的笔调太过“公关化”,“应付不来维基的调调。”

不过也有不少活跃编辑乐意去帮助构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太刻意营造公关氛围。除那以外,志愿编辑者越来越少了。有人认为志愿者群体规模缩小的原因就是,维基对新手编辑的态度不够友好。

Heilman与合作者Andrew West共同完成了一项调查,发现2008年到2013年间,维基百科上医学话题的编辑者数量减少了40%,“匿名有偿编辑行为将编辑者的核心群体从重要话题上引开了”。

从2008年-2015年,维基英文页面的编辑人数正在减少
从2008年-2015年,维基英文页面文章数有了显著增加

自去年夏季维基使用规则进行调整之后,Wood发现网上招聘维基编辑者的职位增加了,这对依靠为企业和个人编辑维基文本谋生的他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新的政策要求编辑者公开自己的利益关系——Wood并没有遵守。2006年曾因有偿编辑受到指责的Gregory Kohs,也拒绝承认自己的编辑是为了报酬。

人们对于一个话题的搜索,很可能到了维基百科这儿就结束了。这个网站的页面是搜索引擎链接的页面的前几名。谷歌甚至开始往自己的搜索结果里摘入维基百科节选。有50%—70%的医学家们将维基百科作为参考源,这也证实了它的可靠性。

近期一个关于抄袭的例子表明,维基百科的内容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专业教材。

去年10月,Heilman在浏览牛津关于动物源病的教科书。文中还有关于西非公共健康危机的内容,Heilman所以重点查看了第31章。英国政府调研机构的工作人员Graham Lloyd写到了“青猴病和埃博拉病毒”,其中有些内容看起来很熟悉。他在维基百科上进行搜索,发现有些内容与之“类似得离谱”。Heilman猜测,一定是哪个懒惰的编辑从牛津教科书上抄袭了内容。

他检查了该页面的修订记录,发现2006年两个用户共同进行了编写,Rhys和ChyranandChloe,并在2010年做了更新。结果表明,事实上很可能是牛津那边的人(很可能是Lloyd)抄袭了维基百科的内容。

(左)2010年的维基百科“埃博拉病毒”页面,(右)牛津关于动物源病的教科书的364页,高亮部分为一致内容。

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言人Christian Purdy承认,部分文本内容是直接搬来的,但他认为这不能被定义为抄袭。相反,他将其称为“引用疏漏”。Heilman原本希望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发行教科书的时候,承认维基百科的贡献,但出版社却决定对相关内容进行重写。

因为匿名有偿编辑难以被发现,因此也很难评估维基百科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手段是否有效。美国东北大学传播学教授Joseph Reagle认为:“在一系列使人们怀疑维基内容质量的因素中,我认为有偿编写的得票率肯定还是比较低的。”

Patrick Taylor说道:“匿名有偿编辑,尤其是大型公关企业,在维基百科上十分猖獗。”但是 Taylor也认为,大部分这样的编辑事实上还是促进了网站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追求纯粹“公正性”的网站而言,匿名有偿编辑不过是众多根本性问题中的一个。所有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有偿的,在敲击键盘的那一刻都带有自己的偏好。有金钱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信息不可信。Douglas Beall从医疗设备商家处收取了钱财,但商家之所以给出高额报酬,很大原因是因为Beall是这方面的专家。

这些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因为如今的维基百科已快成为单一的获取问题答案的地方。Heilman谈道:“不少人认为,别人带有保留态度地使用维基百科是不明智的。” 但不带任何怀疑眼光地依赖维基百科,就好像你相信每个编辑都像Heilman一样立场坚定、态度中立——这确实是有待商榷的。

 

翻译:刘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Covert World of People Trying to Edit Wikipedia—for Pay

最新更新时间:08/17 09:2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通过修改维基百科,有人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方式

但金钱还只是影响其公正性的问题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1月11日,身为急诊室医生、同时也是维基百科(Wikipedia)高产医学编辑之一的James Heilman,在检查在线百科全书上的“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这一概念的解读。原页面上对该方案疗效的定义是“有争议”("controversial"),但一名身份不明的维基用户将其改为“有大量文献记录并经过充分研究”("well-documented and studied")。 Heilman认为这一说法还没有合理证据,拒绝了更改请求。

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在维基百科上都有参考可查。这是患者脊椎受损伤无法自行愈合时常见的治疗方法。1990年代这种方法广为流行,但事实上其疗效依然饱受争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究竟哪一种更好?业界专家对此各持己见,难以达成共识。

是谁在尝试修改这个页面呢?Heilman感到很好奇,他在谷歌上搜索了这位试图编辑的维基用户名称。浏览搜索结果时,他发现一个叫做Kim Schelble的人的邮箱地址里有同样的用户名。这个人在医疗设备制造商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工作,该公司出售的产品正包括治疗椎体后凸形成术所需要的器材。

直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高于后者,但是对于医疗设备制造商来说,区别至关重要:一套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设备比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设备贵出成千上万美元。美敦力不生产后者,但在2007年曾花费40亿美元购买了一家生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医疗设备的企业。

Heilman深感担忧,因为人们在谷歌搜索这些关键词的时候,会出现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假如医疗系统以维基为参考做出医疗决策,这些内容稍有差池便影响巨大。

Schelble的担心——维基的文章会影响公司市场——其实并非没有根据,维基覆盖面相当广泛,页面措辞上极小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公众理解,自然,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对于经营者来说,维基也就成为了创建自身网络形象的另一舞台。但对于维基而言,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提供编辑服务的志愿者们是否能免受公关影响?志愿者们如何区分某信息有价值还是值得质疑?

不久之后,Heilman发现关于凸起形成术和经皮形成术的页面争端仍在持续。他收到了放射科医师Douglas Beall的邮件,信中建议Heilman审慎考虑维基页面上关于这两种方案的研究信息。这看起来似乎是两位医者之间的学术探讨。但值得注意的是Beall从2005年就开始为美敦力提供咨询服务,并在2012至2014年间从这家公司收取了15万美金。

脊柱外科医生Sohail Mirza表示,在接受了一些咨询的情况下,医生们会对某些特定企业的医疗设备更有好感。对此,Beall承认自己的确与“一些医疗设备生产商有金钱关系”,但同时指出,绝大多数关于经皮形成术的高质量学术研究都是从医疗企业获得资金赞助的。现代医学研究通常需要巨额经费,只有大型企业才愿意承担。

一位叫做Lawrence Epstein的医生也做出了回应。“我们需要的是非商业化的、独立的医学研究。”Beall则表示:“我认为批判研究本身比关注赞助者身份更重要。除非我们有了充足的独立经费,否则就要接受现状。”

在这一切发生期间,Heilman保持了维基页面的原始状态。但是可以想象,如果这个页面的管理人不够坚定,或者对企业不那么敏感的话,结果必定大不相同。他收到了不少医学企业的邮件,要求告知维基医学内容的编辑过程。但Heilman表示:“我并不认为这些企业的目标是向大众传播医药知识。”

据传,2006年,维基百科的创始人Jimmy Wales公开表示,有身份不明者收取报酬来篡改维基的内容,这与网站精神背道而驰。在2006到2010年间,这种行为出现得很少。但是几年前,维基百科得到志愿者反映,有偿修改维基百科内容的行为开始变多。维基发言人说道,“已经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对文章进行巡检,尤其是与名人或公关企业相关的内容。”

为了阻止有偿修改内容的行为,去年夏季,维基对网站使用进行了修订。尽管已经有好几家大型公关企业承诺不会破坏维基百科的规则,但这种行为并没有完全消失。

专为客户编辑维基内容的自由撰稿人Mike Wood说道:“维基撰写和其他写作是不一样的。”因为维基对内容的中立性有极高的要求。他在七年前开始做维基编辑,当时还属于志愿者。“事实上维基容易让人上瘾。你会发现人们整天沉溺于这个网站。”Wood在这里找到了商机,2010年,他再次回归维基,这一次开始以有偿编辑人的身份工作。Wood认为,在他离开的时间里,维基的要旨发生了改变。“过去有经验的编辑们会帮助新手,而现在,新手犯错了立马会被踢出去。”

Wood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正是公关公司,他们开始意识到维基页面的价值,并且自己来进行编辑工作,丝毫不顾及网站的要求。结果就是新手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有不少有效信息也被等级高的用户剔除了。部分公关企业是Wood的客户,他们之所以联系Wood,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的笔调太过“公关化”,“应付不来维基的调调。”

不过也有不少活跃编辑乐意去帮助构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太刻意营造公关氛围。除那以外,志愿编辑者越来越少了。有人认为志愿者群体规模缩小的原因就是,维基对新手编辑的态度不够友好。

Heilman与合作者Andrew West共同完成了一项调查,发现2008年到2013年间,维基百科上医学话题的编辑者数量减少了40%,“匿名有偿编辑行为将编辑者的核心群体从重要话题上引开了”。

从2008年-2015年,维基英文页面的编辑人数正在减少
从2008年-2015年,维基英文页面文章数有了显著增加

自去年夏季维基使用规则进行调整之后,Wood发现网上招聘维基编辑者的职位增加了,这对依靠为企业和个人编辑维基文本谋生的他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时,新的政策要求编辑者公开自己的利益关系——Wood并没有遵守。2006年曾因有偿编辑受到指责的Gregory Kohs,也拒绝承认自己的编辑是为了报酬。

人们对于一个话题的搜索,很可能到了维基百科这儿就结束了。这个网站的页面是搜索引擎链接的页面的前几名。谷歌甚至开始往自己的搜索结果里摘入维基百科节选。有50%—70%的医学家们将维基百科作为参考源,这也证实了它的可靠性。

近期一个关于抄袭的例子表明,维基百科的内容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专业教材。

去年10月,Heilman在浏览牛津关于动物源病的教科书。文中还有关于西非公共健康危机的内容,Heilman所以重点查看了第31章。英国政府调研机构的工作人员Graham Lloyd写到了“青猴病和埃博拉病毒”,其中有些内容看起来很熟悉。他在维基百科上进行搜索,发现有些内容与之“类似得离谱”。Heilman猜测,一定是哪个懒惰的编辑从牛津教科书上抄袭了内容。

他检查了该页面的修订记录,发现2006年两个用户共同进行了编写,Rhys和ChyranandChloe,并在2010年做了更新。结果表明,事实上很可能是牛津那边的人(很可能是Lloyd)抄袭了维基百科的内容。

(左)2010年的维基百科“埃博拉病毒”页面,(右)牛津关于动物源病的教科书的364页,高亮部分为一致内容。

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言人Christian Purdy承认,部分文本内容是直接搬来的,但他认为这不能被定义为抄袭。相反,他将其称为“引用疏漏”。Heilman原本希望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发行教科书的时候,承认维基百科的贡献,但出版社却决定对相关内容进行重写。

因为匿名有偿编辑难以被发现,因此也很难评估维基百科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手段是否有效。美国东北大学传播学教授Joseph Reagle认为:“在一系列使人们怀疑维基内容质量的因素中,我认为有偿编写的得票率肯定还是比较低的。”

Patrick Taylor说道:“匿名有偿编辑,尤其是大型公关企业,在维基百科上十分猖獗。”但是 Taylor也认为,大部分这样的编辑事实上还是促进了网站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个追求纯粹“公正性”的网站而言,匿名有偿编辑不过是众多根本性问题中的一个。所有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不管是志愿者还是有偿的,在敲击键盘的那一刻都带有自己的偏好。有金钱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信息不可信。Douglas Beall从医疗设备商家处收取了钱财,但商家之所以给出高额报酬,很大原因是因为Beall是这方面的专家。

这些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因为如今的维基百科已快成为单一的获取问题答案的地方。Heilman谈道:“不少人认为,别人带有保留态度地使用维基百科是不明智的。” 但不带任何怀疑眼光地依赖维基百科,就好像你相信每个编辑都像Heilman一样立场坚定、态度中立——这确实是有待商榷的。

 

翻译:刘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 Atlantic

原标题:The Covert World of People Trying to Edit Wikipedia—for Pay

最新更新时间:08/17 09:2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