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作者:(美)斯蒂芬·平克,译者:安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1981年,政治学家泰德·罗伯特·戈尔利用英国档案中法庭和郡政府的记录,估算了英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凶杀率。数据显示,从13世纪到20世纪,英国各地的凶杀率逐渐下降,20世纪中叶的数据是14世纪的1/50,甚至1%。
这一发现击破了一个旧有观念,即过去的世界是一派田园牧歌,淳朴的人们很少私斗,而今天的世界则充斥着暴力和堕落。之后,犯罪学家曼纽尔·艾斯纳对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同主题的采集分析,数据也证实,包括近代历史上革命和起义频繁的意大利在内,欧洲国家的凶杀率下降趋势跟英国相同。
以上数据让社会科学领域的传统解释也陷入了尴尬。许多学者此前都令人信服的论证指出,城市化造就了陌生社会,这引发了更多暴力;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带来了痛苦的社会变迁,再加上近代历史上人们丢掉了信仰和对神的畏惧,社会日趋世俗化,犯罪现象变得突出。依照此分析,从中世纪到近代,再到现当代,犯罪率至少应该经过一个先上升,然后再局部下降的过程,才符合情理。为什么这样的分析结论,得不到数据的支持?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斯蒂芬·平克被认为是乔姆斯基之后最为基础的语言天才、学术通才,他是世界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平克所著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一书,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这部中译本字数多达124万字的巨著融合了历史学、实验心理学、认知科学、政治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究了人类历史上的文明传统特别是暴力行为不断减少的奥秘,体现出历史、科学、叙事的完美结合,也因此受到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一批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的联袂推荐。比尔·盖茨甚至称其为“我这一生读过的最重要的书”。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这本书首先道出了一个得以确证的历史事实:人类历史、文明史其实也是一部暴力行为不断减少,文明程度总体上累积提高的历史。特别是中世纪到现代,民族国家、现代国家逐渐成型,政府垄断了原先分散在贵族甚至普通平民中的暴力权,通过法律约束民众行为,这成为暴力行为减少的最重要因素。这期间,社会文化和礼仪也趋于完善,欧洲国家逐渐形成了统一货币,引导人们开展正和博弈,而零和博弈的吸引力下降。平克还指出,在欧洲国家,贵族阶层进入现代逐渐瓦解,旧有的贵族尚武传统也转化为体育运动的新方式,这较为有效地改变了对于平民阶层的行为方式影响。
讨论暴力问题,(现代)美国会是一个例外吗?美国凶杀率在1960-1990年间处于高度飞升状态,之后才显著降低。一些欧洲文化评论家认为这与美国文化的暴力基因、美国宪法允许民众持枪有关。平克通过对美国各州几个世纪来的凶杀率数据进行更深入分析,发现美国特别是其南方在20世纪下半叶凶杀率飞升,确实与美国授予平民武装权有关,南方平民尤其热衷“自助正义”;19世纪的美国西部的暴力犯罪率惊人,源自这些区域当时呈现的无政府状态。至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犯罪率下降,则是因为更多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用在了犯罪预防,以及克林顿政府推动了美国政府司法能力的建设,更多警察出现在美国城乡的路面上。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书中讨论了人类历史上,暴力行为不断减少的六大趋势(特征),除了前面提及的个人暴力犯罪率降低,还包括:第一,政府的出现会有效遏制人性中三种导致暴力的主要因素:掠夺性攻击(收益)、先发制人的攻击(安全)、报复性攻击(安全)。第二,从古至今,社会观念更趋开明和文明化,酷刑、迷信杀戮、残忍对待他人、奴隶制等从社会广为接纳,到社会掀起反对意见,再到而今成为社会不能容忍的禁忌,体现了极大的社会进步。社会的文明化,与识字率的提高、城市化的推进有着密切联系,让更多人的移情能力更强,更懂得尊重生命。第三,战争的教训,强化了人们的反战意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是二战后至今世界出现持续和平的最重要因素。第四,局部冲突变得更有节制。尽管冷战结束后,东中欧、非洲局部地区地缘冲突加剧,恐怖主义抬头,但冲突数据库显示,冲突烈度仍在降低,抑制冲突蔓延及因为冲突带来的饥荒、疾病和混乱的国际机制变得更为健全,种族屠杀仍难以杜绝,但发起者会承担巨大代价。平克总结指出,稳定的政府、民主、开放贸易和旨在提升个人利益而非挑起群体斗争的社会政治观念,都极其有效的降低了社会冲突的发生概率。第五,随着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发布,少数族裔、妇女、儿童、同性恋者等群体的权利受到更有效保护,很多国家和社会已经不再允许杀婴这一丑恶传统的存续,虐待儿童的父母也会受到社会谴责和政府处罚。
暴力行为总体上不断减少、制约机制更有效发挥作用,不等于当代暴力就会自动消弭。时至当下,暴力伤害行为仍然存在,而且作恶者还善于寻求法律漏洞,骗取社会同情,来尽可能回避惩罚。社会网络时代,随着许多人注意力降低,更趋于情绪多变,暴力倾向也日渐突出。按照书中的分类,掠夺性、实用性暴力,复仇,施虐,基于意识形态的暴力对社会的威胁依旧显著。书作者强调指出,社会动力学中被称为“沉默的螺旋”现象,造成的从众暴力低龄化,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警惕。
与暴力冲动相对应的是,人们也存在四方面离弃暴力、趋向合作和理他的驱动,包括移情、自制、道德感和理性。这四方面的驱动,是当代人文明特征的显现,但要约束暴力冲动,仍有待更强有力的力量。这就是《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一书最后一章提到的几股力量:第一,利维坦(国家),国家法律、政府的力量必须强大,创造并延续抑制暴力的秩序;第二,文明商贸,驱使人们增加正和博弈,减少暴力等零和博弈;第三,女性主义,即多用女性的视角看问题,强化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尊重;第四,进一步提高识字率、增强不同群体的融合和沟通,并借助大众媒体,实现民众之间的互谅理解;增强社会理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