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伏地魔心理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伏地魔心理学

年轻的汤姆·里德尔符合多种连环杀人凶手的典型特征。

罗琳笔下的伏地魔大有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

在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伏地魔回来了。集世间万恶于一身的“神秘人”在第四部中死而复生,第五部中打破巫师们对于他已经回归的怀疑,终于现身魔法部。

到今年为止,第六部已经出版十年了。虽然它以(“阿瓦达索命咒”般的)震撼收场,但前三分之二里本该处于水深火热的魔法世界显得异常平静。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横跨多方面题材,以英国寄宿学校为背景,加入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而第六部作品中,罗琳却将犯罪类书籍中的典型案例注入到魔法世界中。故事是围绕哈利和霍格沃茨校长邓布利多试图掌握劲敌的心理状态而展开的。

其中,邓布利多校长给哈利上的特殊培训课贯穿着整个故事,两人会在那些认识儿时伏地魔的人们的记忆中会面,观察伏地魔还叫汤姆·里德尔时的一举一动,分析他的性格。

哈利曾一度问道:

“教授。。。了解伏地魔所有的过去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我觉得。”邓布利多说道。

这种性格分析与FBI和法医心理学家做的分析是完全不同的,主要在于我们已经知道坏人是谁(一脸苍白的、高大的、像蛇一样的没鼻子的家伙)。通常犯罪调查中的重点在于根据作案推测犯罪心理,以期找出凶手,这里的“原因”分析是服务于查找“对象”的。

所以自然,当你寻找的坏蛋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黑魔王的时候,只知道他是谁显然是不足以将其抓到的,即使抓到,也未必能将其制服。更何况他已经将自己的灵魂碎成7片,并将其中6份分别封存在不同的魂器中。想要杀掉他必须摧毁所有的魂器。哈利和邓布利多教授通过观察记忆中的细节,确认了之前的推测——伏地魔制造了魂器,并且推断出黑魔王选择了哪些物品作为魂器。这里的“对象”则是服务于发现“事实”及“原因”的。

 

年轻的汤姆·里德尔符合多种连环杀人凶手的典型特征

正如现实中的犯罪分析一样,破案需要需要大量的推论和猜想。“从现在起,我们将远离现实,在记忆的阴暗沼泽里摸索前进,进行最大胆的猜测。”邓布利多说。

他们发现,年轻的汤姆·里德尔符合多种连环杀人凶手的典型特征——他的父母很不幸,自己十分孤独,他会欺凌弱小、残害动物。

邓布利多说道:“最后——我希望你没有因为犯困而忽视这一点,年轻的汤姆·里德尔喜欢收集战利品。你看见他藏在房间里的那一箱赃物了吧。它们都是从那些被他欺侮过的孩子们那里抢来的,可以说它们是某些特别可恶的魔法伎俩的纪念品。你记住他这种像喜鹊一样喜欢收集东西的嗜好,因为这一点将至关重要。”

收集被害者的东西作为战利品的行为也是连环杀人狂的一个典型特征,并且在故事中以魂器的形式体现——哈利说伏地魔可能会把灵魂封存到任何旧物品中做成魂器,这样不容易找到。

“但伏地魔会用旧铁罐或空药瓶来保存他自己的宝贵的灵魂吗?”邓布利多说道:“你忘了我告诉你的一点,伏地魔喜欢收集纪念品,他喜欢具有强大魔法且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他的骄傲、他的优越感、他为自己在魔法史上占取惊人地位的决心,这些都让我觉得伏地魔会精心挑选他的魂器,偏爱配得上这份荣誉的物品。”

事实证明邓布利多是对的。

第六部故事线的部分内容与真实的犯罪故事类似,也因此变得更加扣人心弦。现实生活中的连环杀人案的破解,更多是因为人们对其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挖掘,而不是他们犯下的罪行。就像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一个著名连环杀人凶手的故事

当被问及人们好奇的连环杀人凶手时,纽约警局重案组退休警探戴夫·卡伯恩(Dave Carbone)说道:“原因才是突破点。”换种说法,像法医心理学家凯瑟琳·朗斯蓝(Katherine Ramsland)所说:“重点不在于调查受害群体,而在于解谜——也就是人类情感与动机的分析。”

伏地魔的一切所作所为,均出于对永生、优越感、纯血统的渴望,以及不止一星半点的自我厌恶。这些东西在前几部都有暗示和铺垫,但在第六部里变得更加明朗。汤姆·里德尔的母亲是巫师,父亲是麻瓜(不会魔法的人),所以他是个混血巫师。但是作为黑魔王伏地魔,他一心追求“纯血统”巫师的优越感,励志除掉所有泥巴种(麻瓜出身的人)和像自己一样的混血巫师。罗琳承认在这点上,伏地魔与希特勒很相似。

事实上,试图预测谁会成为连环杀人凶手无比困难,因为人类行为实在太过复杂。比如说,近来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表现出“麦克唐纳症状”(Macdonald triad),即虐待动物、纵火、尿床,不一定是成人后出现暴力行为的前兆。

但这是一部小说,罗琳自然而然会给伏地魔的背景中铺垫这些线索,让人们有所联想。实际上,在这种善与恶针锋相对的故事中,不对反派人物伏地魔做任何解释来得更简单,只要循环论证就好了——因为他是坏人,所以他坏。但罗琳还是为他的邪恶铺垫了人格缺陷,以此告诉人们,要战胜邪恶不仅要勇敢对抗,更要理解其缘何而来。

 

(翻译:李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atlantic

原标题:The Psychology of Voldemor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伏地魔心理学

年轻的汤姆·里德尔符合多种连环杀人凶手的典型特征。

罗琳笔下的伏地魔大有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

在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伏地魔回来了。集世间万恶于一身的“神秘人”在第四部中死而复生,第五部中打破巫师们对于他已经回归的怀疑,终于现身魔法部。

到今年为止,第六部已经出版十年了。虽然它以(“阿瓦达索命咒”般的)震撼收场,但前三分之二里本该处于水深火热的魔法世界显得异常平静。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横跨多方面题材,以英国寄宿学校为背景,加入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而第六部作品中,罗琳却将犯罪类书籍中的典型案例注入到魔法世界中。故事是围绕哈利和霍格沃茨校长邓布利多试图掌握劲敌的心理状态而展开的。

其中,邓布利多校长给哈利上的特殊培训课贯穿着整个故事,两人会在那些认识儿时伏地魔的人们的记忆中会面,观察伏地魔还叫汤姆·里德尔时的一举一动,分析他的性格。

哈利曾一度问道:

“教授。。。了解伏地魔所有的过去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我觉得。”邓布利多说道。

这种性格分析与FBI和法医心理学家做的分析是完全不同的,主要在于我们已经知道坏人是谁(一脸苍白的、高大的、像蛇一样的没鼻子的家伙)。通常犯罪调查中的重点在于根据作案推测犯罪心理,以期找出凶手,这里的“原因”分析是服务于查找“对象”的。

所以自然,当你寻找的坏蛋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黑魔王的时候,只知道他是谁显然是不足以将其抓到的,即使抓到,也未必能将其制服。更何况他已经将自己的灵魂碎成7片,并将其中6份分别封存在不同的魂器中。想要杀掉他必须摧毁所有的魂器。哈利和邓布利多教授通过观察记忆中的细节,确认了之前的推测——伏地魔制造了魂器,并且推断出黑魔王选择了哪些物品作为魂器。这里的“对象”则是服务于发现“事实”及“原因”的。

 

年轻的汤姆·里德尔符合多种连环杀人凶手的典型特征

正如现实中的犯罪分析一样,破案需要需要大量的推论和猜想。“从现在起,我们将远离现实,在记忆的阴暗沼泽里摸索前进,进行最大胆的猜测。”邓布利多说。

他们发现,年轻的汤姆·里德尔符合多种连环杀人凶手的典型特征——他的父母很不幸,自己十分孤独,他会欺凌弱小、残害动物。

邓布利多说道:“最后——我希望你没有因为犯困而忽视这一点,年轻的汤姆·里德尔喜欢收集战利品。你看见他藏在房间里的那一箱赃物了吧。它们都是从那些被他欺侮过的孩子们那里抢来的,可以说它们是某些特别可恶的魔法伎俩的纪念品。你记住他这种像喜鹊一样喜欢收集东西的嗜好,因为这一点将至关重要。”

收集被害者的东西作为战利品的行为也是连环杀人狂的一个典型特征,并且在故事中以魂器的形式体现——哈利说伏地魔可能会把灵魂封存到任何旧物品中做成魂器,这样不容易找到。

“但伏地魔会用旧铁罐或空药瓶来保存他自己的宝贵的灵魂吗?”邓布利多说道:“你忘了我告诉你的一点,伏地魔喜欢收集纪念品,他喜欢具有强大魔法且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他的骄傲、他的优越感、他为自己在魔法史上占取惊人地位的决心,这些都让我觉得伏地魔会精心挑选他的魂器,偏爱配得上这份荣誉的物品。”

事实证明邓布利多是对的。

第六部故事线的部分内容与真实的犯罪故事类似,也因此变得更加扣人心弦。现实生活中的连环杀人案的破解,更多是因为人们对其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挖掘,而不是他们犯下的罪行。就像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一个著名连环杀人凶手的故事

当被问及人们好奇的连环杀人凶手时,纽约警局重案组退休警探戴夫·卡伯恩(Dave Carbone)说道:“原因才是突破点。”换种说法,像法医心理学家凯瑟琳·朗斯蓝(Katherine Ramsland)所说:“重点不在于调查受害群体,而在于解谜——也就是人类情感与动机的分析。”

伏地魔的一切所作所为,均出于对永生、优越感、纯血统的渴望,以及不止一星半点的自我厌恶。这些东西在前几部都有暗示和铺垫,但在第六部里变得更加明朗。汤姆·里德尔的母亲是巫师,父亲是麻瓜(不会魔法的人),所以他是个混血巫师。但是作为黑魔王伏地魔,他一心追求“纯血统”巫师的优越感,励志除掉所有泥巴种(麻瓜出身的人)和像自己一样的混血巫师。罗琳承认在这点上,伏地魔与希特勒很相似。

事实上,试图预测谁会成为连环杀人凶手无比困难,因为人类行为实在太过复杂。比如说,近来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表现出“麦克唐纳症状”(Macdonald triad),即虐待动物、纵火、尿床,不一定是成人后出现暴力行为的前兆。

但这是一部小说,罗琳自然而然会给伏地魔的背景中铺垫这些线索,让人们有所联想。实际上,在这种善与恶针锋相对的故事中,不对反派人物伏地魔做任何解释来得更简单,只要循环论证就好了——因为他是坏人,所以他坏。但罗琳还是为他的邪恶铺垫了人格缺陷,以此告诉人们,要战胜邪恶不仅要勇敢对抗,更要理解其缘何而来。

 

(翻译:李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theatlantic

原标题:The Psychology of Voldemor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