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亚洲最大玉米巨头大成拖欠农民粮款8千万 几近破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亚洲最大玉米巨头大成拖欠农民粮款8千万 几近破产

近期,亚洲最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拖欠农民粮款而负面新闻缠身,有消息称,目前大成已深陷停产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分析人士认为,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走入误区使得步入亏损、停产境况。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近期,亚洲最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成)拖欠农民粮款而负面新闻缠身,有报道称,目前大成已深陷停产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多名专业人士认为,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走入误区使得步入亏损、停产境况。

公开信息显示,大成是吉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1996年创办,2001年3月16日在香港上市。大成年玉米加工能力居亚太第一、全球第三位,赖氨酸产能为全球第一位,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液态葡萄糖生产企业,年产规模约120万吨。

作为长春地区玉米收购的主力军,不少农民都愿意将自己全年的玉米收成卖给大成。然而,据多家媒体报道,大成2013年底至今总计拖欠农民粮款达人民币8000万元。同时,《中国经营报》上周报道称,由于生产运营资金基本断流,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停止了新增贷款,大成被迫在2015年3月11日向长春市政府正式提交了停产报告。

由于粮款被拖欠,大成公司门口天天聚集着要帐的人,涉及农民、供应商、施工队等各个领域,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一位农民说,自己之所以将玉米赊销给大成生化科技,是因为该公司允诺的价格高于市场价。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年初大成承诺能够还清欠款,然而到了6月仍未还清。6月12日,大成实业承诺还清欠款,在其出具的公告上,明确写道:“保持每个工作日支付45万元不变,直到欠款全部还清为止。保证2015年12月31日之前将欠款支付完毕。”但是,还款仅维持数十天。7月22日,大成实业又放出公告称,集团资金暂时出现问题,还款停止。

在过去十年间,这家企业从一家淀粉加工厂发展成一家巨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但短短两年内,它又迅速下滑,走入亏损、停产境地。

2012年,大成董事长徐周文逝世,3年之内大成已经换了三任总经理。但多名分析人士认为, 管理层的变动并未令大成经营出现起色,近些年,其自身在经营上已经走入误区。 

在大成的业务中,氨基酸业务占比达到40%以上,而赖氨酸又是重中之重。但是,赖氨酸主业扩产过快,被认为是大成经营上的重大失误。

2011年赖氨酸价格暴涨,达到了20元/公斤,而98.5%的赖氨酸成本在10-11元左右。尝到了甜头,大成、梅花、成福等企业进入疯狂扩张阶段。慧通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4年,我国赖氨酸需求从38万吨上涨至70万吨,而全国的产量已经达到110万吨,市场严重过剩。

尤其在2011年之后,欧洲地区经济危机蔓延,出口受阻,赖氨酸价格进入低迷。在大成的报告中,对于业绩下滑,解释得最多的便是饲料产量下降,赖氨酸需求不好。近两年生猪、家禽市场不断遭遇各种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并且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饲料,乃至上游原料、添加剂的需求。

此外,原料成本过高被认为拖累了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上周大成公司在其中期报告中称,因国家规定的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赖氨酸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该公司已暂停生产这种猪和鸡饲料添加剂。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分析称,大成的停产是“中国人为抬高玉米价格的政策的又一个意外后果”。

《金融时报》称,中国出台了最低价格政策,目的在于维持农民的稳定收入,确保即便玉米价格下跌农民也会种植玉米,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高抬的中国玉米价格导致市场扭曲,造成国家储备膨胀,同时让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其他对农村经济起到支柱作用的民营农企不复盈利。尽管本月有所下调,但最低收购价仍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显然,这家庞大的企业并没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做出调整,反而越陷越深。

《中国经营报》称,除了主业盲目扩张外,大成对新上项目缺乏论证,投资缺乏约束。“大量举债发展,短债长用,将短期借款当做长期投资,没能很好把握国家扶持政策。”

8月31日,大成公布了向独立第三方——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配售31.35亿股新股,占股49%,共计港元18亿元。但大成困境是否能解,却无人可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亚洲最大玉米巨头大成拖欠农民粮款8千万 几近破产

近期,亚洲最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拖欠农民粮款而负面新闻缠身,有消息称,目前大成已深陷停产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分析人士认为,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走入误区使得步入亏损、停产境况。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近期,亚洲最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成)拖欠农民粮款而负面新闻缠身,有报道称,目前大成已深陷停产困境,甚至濒临破产。多名专业人士认为,大成近些年自身在经营上走入误区使得步入亏损、停产境况。

公开信息显示,大成是吉林省最大的民营企业,1996年创办,2001年3月16日在香港上市。大成年玉米加工能力居亚太第一、全球第三位,赖氨酸产能为全球第一位,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液态葡萄糖生产企业,年产规模约120万吨。

作为长春地区玉米收购的主力军,不少农民都愿意将自己全年的玉米收成卖给大成。然而,据多家媒体报道,大成2013年底至今总计拖欠农民粮款达人民币8000万元。同时,《中国经营报》上周报道称,由于生产运营资金基本断流,四大银行(工、农、中、建)停止了新增贷款,大成被迫在2015年3月11日向长春市政府正式提交了停产报告。

由于粮款被拖欠,大成公司门口天天聚集着要帐的人,涉及农民、供应商、施工队等各个领域,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一位农民说,自己之所以将玉米赊销给大成生化科技,是因为该公司允诺的价格高于市场价。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年初大成承诺能够还清欠款,然而到了6月仍未还清。6月12日,大成实业承诺还清欠款,在其出具的公告上,明确写道:“保持每个工作日支付45万元不变,直到欠款全部还清为止。保证2015年12月31日之前将欠款支付完毕。”但是,还款仅维持数十天。7月22日,大成实业又放出公告称,集团资金暂时出现问题,还款停止。

在过去十年间,这家企业从一家淀粉加工厂发展成一家巨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但短短两年内,它又迅速下滑,走入亏损、停产境地。

2012年,大成董事长徐周文逝世,3年之内大成已经换了三任总经理。但多名分析人士认为, 管理层的变动并未令大成经营出现起色,近些年,其自身在经营上已经走入误区。 

在大成的业务中,氨基酸业务占比达到40%以上,而赖氨酸又是重中之重。但是,赖氨酸主业扩产过快,被认为是大成经营上的重大失误。

2011年赖氨酸价格暴涨,达到了20元/公斤,而98.5%的赖氨酸成本在10-11元左右。尝到了甜头,大成、梅花、成福等企业进入疯狂扩张阶段。慧通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4年,我国赖氨酸需求从38万吨上涨至70万吨,而全国的产量已经达到110万吨,市场严重过剩。

尤其在2011年之后,欧洲地区经济危机蔓延,出口受阻,赖氨酸价格进入低迷。在大成的报告中,对于业绩下滑,解释得最多的便是饲料产量下降,赖氨酸需求不好。近两年生猪、家禽市场不断遭遇各种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并且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饲料,乃至上游原料、添加剂的需求。

此外,原料成本过高被认为拖累了中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上周大成公司在其中期报告中称,因国家规定的玉米价格居高不下,而赖氨酸销售价格大幅下跌,该公司已暂停生产这种猪和鸡饲料添加剂。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分析称,大成的停产是“中国人为抬高玉米价格的政策的又一个意外后果”。

《金融时报》称,中国出台了最低价格政策,目的在于维持农民的稳定收入,确保即便玉米价格下跌农民也会种植玉米,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高抬的中国玉米价格导致市场扭曲,造成国家储备膨胀,同时让玉米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其他对农村经济起到支柱作用的民营农企不复盈利。尽管本月有所下调,但最低收购价仍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显然,这家庞大的企业并没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做出调整,反而越陷越深。

《中国经营报》称,除了主业盲目扩张外,大成对新上项目缺乏论证,投资缺乏约束。“大量举债发展,短债长用,将短期借款当做长期投资,没能很好把握国家扶持政策。”

8月31日,大成公布了向独立第三方——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配售31.35亿股新股,占股49%,共计港元18亿元。但大成困境是否能解,却无人可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