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立璇
正如同英国BBC电视台的《神探夏洛克》把福尔摩斯的故事搬到现代来一样,微博上的人气四格漫画《非人哉》讲了一个把《山海经》里面的神魔鬼怪搬到现代来的故事:哪吒、红孩儿和龙女一起在上小学,闯祸了还得请观音去开家长会,一淘气就会被观音变成小马驹。弥勒、白龙马和九尾狐,都是观音的员工。
英伦风海报
《非人哉》的微博现在已经拥有了109万粉丝,它的背后是分子互动,一家原本只做社交媒体营销传播的公司,可以说,《非人哉》今天的呈现效果和微博是分不开的,而它的优点和缺点也跟社交媒体为本的传播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方面,《非人哉》从诞生开始就作为一个影视IP和微博爆款的方向在运营;但另一方面,《非人哉》也因为其短平快的方式面临着故事内容形态相对单薄的问题。
从社交营销到IP开发
分子互动本身是一家社交媒体传播公司,成立于2012年,他们一直经营在社交媒体上为客户做创意产出和资源投放的服务。他们服务的客户有700Bike以及小猪短租等。直到去年中旬,他们开始决定开展IP孵化的业务。
这么做首先是因为有经验作为基础。分子互动见证过微博上从早期几乎没有生产成本的内容搬运营销号到段子手的出现,再到后面高投入网生内容的全过程。分子互动的创始人徐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时候他们接下了一个客户后去找内容生产方谈合作,生产方不知道怎么合作合适,甚至不清楚怎么样的报价是合理的。但是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却不少。
再加上创始人本身对内容就怀有兴趣。因为创始人徐博是学创意出身的,而另一个创始人徐丁是学美术设计出身的,所以他们本来就想做内容。于是等到积累的资金、整个内容生产大环境都到位了,2015年,他们决定要开始做原创IP。同时,分子互动本身的营销业务也在稳定进行。
非人哉1周年生日
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的IP譬如说《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的开发过程,可能都是先有了故事,然后再围绕这个成功的IP开发一系列的电视剧、电影和游戏等。但是分子互动的开发过程是相反的。
首先,出于对于成本以及可掌控的内容的形式的考虑,再加上以往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成功经验,分子互动决定要用四格漫画的形式在微博上传播。徐博认为轻小说的成本低,但是受众范围是有限的;视频看的人多,但是门槛和成本都比漫画更高。他觉得四格漫画是最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快速阅读和讨论的。确定了这种形式后,他们内部再去做选题、选主笔,然后围绕主笔建立专门的团队。
确定了选题和核心团队以后,和传统漫画生产一般只有主笔和助手两三个人的团队组成不同,徐博决定为他们配备一个“重”一些的团队,有20多人。他们进行了流程细化;比如上色、草稿,甚至在早期的策划,都有专人去做。徐博说:“你很难靠一两个人把所有的梗完全想得特别充分,还完全不枯竭。”比如团队中有一个成员是学国学的,她专门负责提供神话知识的支持。后来《非人哉》中新出了一个百科全书类的角色神兽白泽,团队专门给这个角色注册了一个ID开专栏,而专栏的内容就是由那位提供神话知识支持的成员执笔。
IP开发的策略选择
中国风海报
选定要做《非人哉》,也经历了一番考虑。当时主笔一汪空气还是公司里的插画师,她在公司内部发起的选题比稿中用《非人哉》脱颖而出。徐博和徐丁当时最看重的是: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不是足够大,能不能做其他方面的变现,能不能支撑影视化,能不能支持大电影”,是他们考量的一个重点。
其次,《非人哉》使用的神怪世界观,是公用IP,观众都知道这些故事,就省去了等读者熟悉世界观的时间成本。当把观众熟悉的故事放到了一个新背景,按徐博的说法是“现代接地气的背景”,比如说考试不及格、上班迟到、被交警罚款这些,就很有“冲突感”。徐博觉得《武林外传》有同样的喜剧设置的思路在里面:“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有一个门派,他们其实都是有来头的。但是他们每天在那个客栈里就是端茶、倒水、搞卫生,就比较好玩儿。”
这是一个将读者群定位为泛二次元人群的作品。换言之《非人哉》有着强烈的二次元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特征。比如159话“那一天,九月终于回想起了曾经一度被小玉支配的恐怖”,就出自日本人气漫画《进击的巨人》;158话的“高等游民很难做”则出自经典日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而九月的腐女设定、玉兔的Lo娘(爱穿洛丽塔裙子的女孩)设定,都有着强烈的二次元色彩。
关于变现的探索
杭州漫展非人哉签售现场
现在《非人哉》出版和相关周边的收益能让“非人哉”IP本身收支平衡:《非人哉》和磨铁合作的首部单行本首印为10万册,在漫展以及签售活动都吸引大量粉丝到场;同时,《非人哉》也和阿里巴巴和角川、Animate等公司进行周边以及海外发行等项目合作。而分子互动本身的营销业务也能持续为这家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分子互动还在前几个月拿到了一笔投资,所以他们在资金上也没有压力。
当然,分子互动开发《非人哉》的野心远远不止于出版、贩卖周边或者卖广告。《非人哉》直到现在也没有大量开放广告合作。由于粉丝对于商业内容有一定敏感性,创始人对于变现的做法十分谨慎。同时,他们也对这个IP本身十分珍惜,觉得这是一个能“做到退休”的故事。分子互动现在正在探索影视开发,尤其是动画开发的可能性。
受限于他们本身团队的影视化故事的生产力,他们认为影视化时应该有一个靠谱的编剧和导演团队和他们合作,进一步用不同的形式来讲更完整的故事。之前有人找他们做网剧或者做动画电影,但是他们都没有实质推进,因为他们想完整保留自己的风格。
《非人哉》的美术风格十分明显:粗细不均的线条、低饱和度的色彩,能让读者一眼看上去就将它从美漫和日漫中区别开来。徐博希望《非人哉》能够把这种风格保持下来。
徐博承认他们此前没有完全想好要让《非人哉》动画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所以他们需要有耐心慢慢和他们磨合的人。他们也和国内一线的几个团队谈过,但出于档期或者人员安排的关系,都未能合作成功。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团队,那就只能先自己做。分子互动组了一个8人动画小分队,开始进行小体量的制作。这个分队大多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的毕业生。他们年底就会推出一到两集样片,之后会开始周期性更新。
因为做的是四格漫画的形式,没有庞大的剧本,徐博说他们想要从做“泡面番”开始孵化IP。如果要从四格漫画就到影视这么一步到位,开发得不充分,让故事口碑变差,反而可能把IP“做死了”。他们想,做几集样片出来,定好基调,应该对下一步大批量的生产会更有帮助。“等节奏、风格、时长全都定下来了,然后再跟优质的团队去合作就好了,不要把尝试性的工作扔给合作方,对人家来说也很麻烦。”徐博把《非人哉》团队定位为创作型而不是制作型的团队,把握好了调性,再找别的动画制作团队就会轻松很多。
新故事《1030》
同时,他们也在开发一个新的故事《1031》,和《非人哉》设定在同一个世界观里,讲的是外国传说里的天使、恶魔和狼人、木乃伊等等在今天的北京生活的故事,到后期也会和《非人哉》进行互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