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辨别房子闹不闹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辨别房子闹不闹鬼?

连辨别凶宅的APP都出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船街是香港湾仔区的一条街道,它带着原汁原味的香港气息,多次在港片中作为背景出现。

街道两边的房屋均是旧式设计。其中有一栋上世纪20年代的3层建筑,现在是一间雪茄酒廊,对门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的公寓。附近还有一家纽约风格的匹萨饼店、一家糕点店和一家小五金店。

大部分房屋已经空置的船街非常幽静,但如果通过手机摄像头看它的全貌,你可能会有毛骨悚然之感。受《口袋妖怪Go》增强现实游戏的启发,当地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新的app,打开摄像头扫描街景,各栋建筑的租赁和出售价格就会自动跳出。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手机屏幕上还会闪过一只幽灵的动画,这代表某栋房子之前出现过死亡事故。死过人的房子对部分人来说可以接受,但在香港人眼里就是不得了,他们认为在死过人的房子里住会引火烧身。故一些出现事故的房子往往以20%的折扣出售。如果凶案过于可怕,房子甚至会打半价。

住房问题主宰着香港的餐桌谈话、报纸头条和人们的职业选择,阿西夫·加福尔(Asif Ghafoor)从伦敦搬到香港后为房地产公司千居(Spacious)工作,创建了这款能显示房屋信息的app。他发现人们在询问住房条件时通常问的问题是:房子离地铁近吗?风景如何?有没有健身房?于是app拥有全部这些问题的过滤器。

但加福尔发现另一个问题的出现频率也很高:房子闹不闹鬼?

于是在app显示的卡通幽灵下方会出现一个短短的标题,后面跟着一段悲伤的故事。在一栋建筑上显示“60岁老人跳楼自杀”,另一栋建筑上显示“单身男性焚木炭自杀”(指一氧化碳中毒,香港常见自杀方式)。

加福尔说app显示了大多数见报或警方通报过的死亡事故,大多数鬼魂都代表着自杀者的亡灵,因为香港的他杀率在全世界差不多是最低的。

但船街却是近几年香港最骇人听闻的谋杀事件的发生地:2014年秋天,两名印度尼西亚女子被一名英国银行家在一间31层的嘉荟轩(J Residence)公寓内杀害。

加福尔说1%到2%的待售房屋出现过死亡事件,它们不得不以20%的折扣出售。

《风水:一种香港视角(Feng Shui: A Hong Kong Perspective)》一书的作者、风水师白瑾(Jin Peh)认为便宜没好货,建议人们不要住在曾发生过非自然死亡事故的房子里。一般来说,风水的原则与自然界的能量流动有关。白瑾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非自然死亡事故往往会带来过多的负能量。

事件造成的后果取决于个人态度,但对传统守旧的中国人来说,最糟糕的情况是被幽灵“附体”。白瑾说他朋友的朋友在搬进一套公寓后不久开始幻听,怪声逼着他从楼上一跃而下——之前那位住户就是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能他们只是产生了幻觉,”白瑾说。“那些声音逼着他们重蹈覆辙。”

在一些相对不那么极端的情况下,住户的精神状况可能会出现问题,他们会变得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抑郁。

有时一间带有破坏性恐怖色彩的房子甚至会影响到整层甚至整栋楼的价格,比如13年前发生的“Hello Kitty”藏尸案,案件发生地一直被废弃。1999年,夜总会女招待范敏仪被三名男子绑架监禁,随后被折磨了一个多月,最终死亡。她的尸体被肢解,头骨被藏在一个巨大的Hello Kitty玩偶中。三名罪犯被判终生监禁。之后案发公寓空置了多年,没人敢租也没人敢买,大家都说它会闹鬼。直到2012年整栋楼被拆除后,恐怖才得以平息。

加福尔说,尽管没有规定要求房产中介必须告知潜在买家或住户房子里是否发生过非自然死亡事件,但地方监管署有一套道德准则,要求中介对待客户必须“诚实、守信、正直”。

公司们密切关注着可能会闹鬼的凶宅,地产网站Squarefoot.com列出了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单。银行不愿为名单上的房屋提供贷款,这意味着卖家必须找愿意付现的买主。这导致卖家们别无选择,必须打折。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买房不需要抵押贷款的人太少了。

对那些那么不迷信的人——如外籍人士和年轻人——来说,搬进“凶宅”能减轻在香港买房或租房的一压力,毕竟香港可是全球房价最贵的城市。

27岁的律师哈里·爱德华兹(Harry Edwards)说:“我打算买房,却发现这座城市的房价高得离谱,” 他刚从澳大利亚搬来香港。不久前他一边在上环闲逛,一边用千居的闹鬼app查找信息。他说他根本不在乎鬼魂这类迷信。“住在一栋鬼屋里其实听起来还蛮厉害的,” 他说。

对他而言有很多“凶宅”可供选择。在香港北角地区挥挥手机就能大量的白色幽灵,这代表着那里发生过大量悲剧,当然房子也更便宜。

在其中一栋房子里,一名兼职网球教练“在和妻子发生争执后将其刺死,后跳楼身亡”。 在另一套房子里“女子浴缸溺水自杀身亡”。隔壁则是“老年男子跳楼身亡。”

连房地产公司自身也受到风水迷信的影响,甘愿出低价。房地产中介莉莉·黄(Lily Wong)已投身房地产行业30多年,她发现大部分中国买主对凶宅看都不看,“他们不租也不买。” 她自己也是怕鬼的人,“凶宅实在不能住,太吓人了,” 她说。

(翻译:冷君晓)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HOUSE-HUNTING IN HONG KONG WITH THE APP THAT SEES DEAD PEOPLE

最新更新时间:12/03 21:1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辨别房子闹不闹鬼?

连辨别凶宅的APP都出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船街是香港湾仔区的一条街道,它带着原汁原味的香港气息,多次在港片中作为背景出现。

街道两边的房屋均是旧式设计。其中有一栋上世纪20年代的3层建筑,现在是一间雪茄酒廊,对门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的公寓。附近还有一家纽约风格的匹萨饼店、一家糕点店和一家小五金店。

大部分房屋已经空置的船街非常幽静,但如果通过手机摄像头看它的全貌,你可能会有毛骨悚然之感。受《口袋妖怪Go》增强现实游戏的启发,当地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新的app,打开摄像头扫描街景,各栋建筑的租赁和出售价格就会自动跳出。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手机屏幕上还会闪过一只幽灵的动画,这代表某栋房子之前出现过死亡事故。死过人的房子对部分人来说可以接受,但在香港人眼里就是不得了,他们认为在死过人的房子里住会引火烧身。故一些出现事故的房子往往以20%的折扣出售。如果凶案过于可怕,房子甚至会打半价。

住房问题主宰着香港的餐桌谈话、报纸头条和人们的职业选择,阿西夫·加福尔(Asif Ghafoor)从伦敦搬到香港后为房地产公司千居(Spacious)工作,创建了这款能显示房屋信息的app。他发现人们在询问住房条件时通常问的问题是:房子离地铁近吗?风景如何?有没有健身房?于是app拥有全部这些问题的过滤器。

但加福尔发现另一个问题的出现频率也很高:房子闹不闹鬼?

于是在app显示的卡通幽灵下方会出现一个短短的标题,后面跟着一段悲伤的故事。在一栋建筑上显示“60岁老人跳楼自杀”,另一栋建筑上显示“单身男性焚木炭自杀”(指一氧化碳中毒,香港常见自杀方式)。

加福尔说app显示了大多数见报或警方通报过的死亡事故,大多数鬼魂都代表着自杀者的亡灵,因为香港的他杀率在全世界差不多是最低的。

但船街却是近几年香港最骇人听闻的谋杀事件的发生地:2014年秋天,两名印度尼西亚女子被一名英国银行家在一间31层的嘉荟轩(J Residence)公寓内杀害。

加福尔说1%到2%的待售房屋出现过死亡事件,它们不得不以20%的折扣出售。

《风水:一种香港视角(Feng Shui: A Hong Kong Perspective)》一书的作者、风水师白瑾(Jin Peh)认为便宜没好货,建议人们不要住在曾发生过非自然死亡事故的房子里。一般来说,风水的原则与自然界的能量流动有关。白瑾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非自然死亡事故往往会带来过多的负能量。

事件造成的后果取决于个人态度,但对传统守旧的中国人来说,最糟糕的情况是被幽灵“附体”。白瑾说他朋友的朋友在搬进一套公寓后不久开始幻听,怪声逼着他从楼上一跃而下——之前那位住户就是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能他们只是产生了幻觉,”白瑾说。“那些声音逼着他们重蹈覆辙。”

在一些相对不那么极端的情况下,住户的精神状况可能会出现问题,他们会变得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抑郁。

有时一间带有破坏性恐怖色彩的房子甚至会影响到整层甚至整栋楼的价格,比如13年前发生的“Hello Kitty”藏尸案,案件发生地一直被废弃。1999年,夜总会女招待范敏仪被三名男子绑架监禁,随后被折磨了一个多月,最终死亡。她的尸体被肢解,头骨被藏在一个巨大的Hello Kitty玩偶中。三名罪犯被判终生监禁。之后案发公寓空置了多年,没人敢租也没人敢买,大家都说它会闹鬼。直到2012年整栋楼被拆除后,恐怖才得以平息。

加福尔说,尽管没有规定要求房产中介必须告知潜在买家或住户房子里是否发生过非自然死亡事件,但地方监管署有一套道德准则,要求中介对待客户必须“诚实、守信、正直”。

公司们密切关注着可能会闹鬼的凶宅,地产网站Squarefoot.com列出了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单。银行不愿为名单上的房屋提供贷款,这意味着卖家必须找愿意付现的买主。这导致卖家们别无选择,必须打折。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买房不需要抵押贷款的人太少了。

对那些那么不迷信的人——如外籍人士和年轻人——来说,搬进“凶宅”能减轻在香港买房或租房的一压力,毕竟香港可是全球房价最贵的城市。

27岁的律师哈里·爱德华兹(Harry Edwards)说:“我打算买房,却发现这座城市的房价高得离谱,” 他刚从澳大利亚搬来香港。不久前他一边在上环闲逛,一边用千居的闹鬼app查找信息。他说他根本不在乎鬼魂这类迷信。“住在一栋鬼屋里其实听起来还蛮厉害的,” 他说。

对他而言有很多“凶宅”可供选择。在香港北角地区挥挥手机就能大量的白色幽灵,这代表着那里发生过大量悲剧,当然房子也更便宜。

在其中一栋房子里,一名兼职网球教练“在和妻子发生争执后将其刺死,后跳楼身亡”。 在另一套房子里“女子浴缸溺水自杀身亡”。隔壁则是“老年男子跳楼身亡。”

连房地产公司自身也受到风水迷信的影响,甘愿出低价。房地产中介莉莉·黄(Lily Wong)已投身房地产行业30多年,她发现大部分中国买主对凶宅看都不看,“他们不租也不买。” 她自己也是怕鬼的人,“凶宅实在不能住,太吓人了,” 她说。

(翻译:冷君晓)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HOUSE-HUNTING IN HONG KONG WITH THE APP THAT SEES DEAD PEOPLE

最新更新时间:12/03 21:1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