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足球和篮球是两大主流体育项目。在这个市场中,其余的运动鲜有商业化的生存空间。
然而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体育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不少创业者也从中看到了发掘其余领域的机会。他们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在了一些传统的项目之中,一个在深圳的创业团队就把棒球作为了它们的切入点。
蓝袜棒球由几名海归在今年4月创立,创始人崔迪凡此前曾经在美国留学生活多年,尽管毕业后他在花旗银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体育产业在国内的广阔市场还是让他做出了创业的决定。
“在美国,MLB(美国职棒大联盟)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联盟之一,它们每年的营收就达到了90亿美元,估值近400亿;而在台湾、日本、韩国等亚洲的国家和地区,棒球也是很主流的一项运动。所以它其实有着不小的市场,但是这一块在国内还没有具体开拓,”崔迪凡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事实上,中国也有自己的职业棒球联赛,但是这项赛事几乎没人知晓。人们对这些运动项目缺乏了解,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因此,蓝袜棒球当下的首要任务主要集中在培育市场上,通过先行唤起观众对这项运动的认识和兴趣,来提升他们的参与程度。
目前,蓝袜棒球在线下组织了一支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棒球俱乐部,每周末组织棒球活动,吸引零基础的初学者前来学习,并由专业的棒球教练进行指导。崔迪凡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体验过这一线下棒球俱乐部活动的用户已经有数百名,常驻的会员有大约100名。这是蓝袜棒球前期积累下来的用户资源。
此外,崔迪凡向记者表示,他们现在也正在筹备更多的线下活动模式,以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社交层面上,蓝袜棒球的“棒球酒吧”会在近日正式开张。崔迪凡认为,这会是棒球俱乐部在社交领域上的延续,同时也能将流量转化为一定的收入,“除了每周的常规活动之外,消费者还可以到酒吧来,聊聊棒球,多结识一点新朋友。”
除了社交之外,蓝袜棒球还希望能够将这项运动与青少年教育结合起来。现在,他们的室内棒球馆也即将开业。在崔迪凡的构想中,这些棒球场馆所承载的功能不仅仅局限在竞技本身。
“棒球其实是一项团体性很强的运动,它需要场上运动员有很强的牺牲精神、责任感,以及阅读能力。学习棒球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青少年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他说,“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美式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有意出国的青少年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观念。”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蓝袜棒球也和深圳市内的两家私立国际学校达成了合作,并在其中开展了兴趣班,吸引学生前来参与。崔迪凡认为,蓝袜棒球的目标客户群体就是偏中高端的人群。“棒球是一个载体,我们更看重的是它背后引申出来的一整套教育理念,”他如是说。
发展到今天,体育创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流量引导”的模式上。开发线下场馆、打通电商渠道等,都是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为寻求出路所找到的新模式。而将体育和教育等其它领域相结合,同样是可以尝试的一个方式。
但无论蓝袜棒球的设想多么远大,市场的接受程度仍然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中国,棒球始终被视为“冷门运动”,其对于场地的高要求,以及规则的复杂程度,都是制约它普及的重要因素。
对此,崔迪凡同样了解。目前,蓝袜棒球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团队的个人出资。他坦言,自己的近期目标在于将品牌建立起来,至于盈利问题,暂时不是他的主要关注点,“只要能够赚到面包钱即可。”
“普及棒球运动是一项可能要花30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