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重汽:迈向“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底气何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重汽:迈向“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底气何在?

朝着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目标迈进,中国重汽脚步铿锵。

文 | 牛星钧

新时代新挑战。肩负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使命的国企,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被摆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其中,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课题。

将时间拨回到2018年9月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定,拉开了山东重工战略重组中国重汽的大幕。当日,中国重汽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的战略愿景。

五年来,中国重汽通过一系列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布局等改革探索,努力做好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这篇“大文章”,交出了一份难得的成绩单。

在它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自2018年以来累计出口重卡30万辆,牢牢占据我国行业出口的50%;出口高端产品占比由2018年的2.7%,提升至现在的32%。出口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5.4%,提升至现在的51.2%”的数字变化,更触摸到一家国有企业“心无旁骛攻主业、大刀阔斧搞改革,企业换上高速挡”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之路。

近日,中国重汽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借此机会,能够看到中国重汽的改革创新轨迹,或可为山东乃至全国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改革,是解码国企发展的钥匙。如何借助改革激发企业具备更大动能、更强活力?

中国重汽给出的答案是,集中优势资源做强主营业务。

可以清晰地看到,奋起图强的改革,催生出中国重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一方面,中国重汽加大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其中,先后完成了房地产、物业、医院、幼儿园、低端零部件及非主业参股企业等98家非主营业务的有序退出,资产变现近10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70.3%降低到现在的60.8%;同时,剥离与商用车产业相关度不高的经营业务,精干主业,为实现商用车主业的高质量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降本增效的措施不断落地。其中,采购降本累计贡献270亿元;办公费、接待费从2018年的1.5亿元,“拦腰式”降至2022年的3406万元,降幅77%,累计节省3.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机制是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纽带,中国重汽将改革的重点落脚于机制改革。

五年来,中国重汽始终将“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标准,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全面建立起敢想敢干、善打胜仗的团队文化,建立起以上率下、带头冲锋的干事作风,建立起重奖重罚、能上能下的刚性机制,爆发出了强大的执行力、战斗力、生命力。

此外,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导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三能”机制,中国重汽完成了向高度市场化现代企业的根本转变。

据悉,五年来中国重汽领导干部总数从1597人降至1142人,降幅达到28.5%;平均年龄由46.1岁降至40.7岁,其中80后干部占比从27.3%提升到73.3%;本科学历以上干部占比从82.8%提升到96.7%。2019年至2023年,连续引进6800名高校毕业生,为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中国重汽的发展效率提升了,员工的精神面貌改变了。五年来,中国重汽屡屡跳出舒适区,以改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向深向实。

科技创新驱动“国之重器”打造,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场上可以看到26台整车、20款零部件联袂亮相一级新能源、智能技术、全球市场、全系列商用车、高效动力五大主题陈列区。这是中国重汽五年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示,为商用车行业带来了一场前沿产品技术盛宴。

而以上产品,是中国重汽多年来创新成果的冰山一角。此外,2020年发布的新一代黄河重卡高端物流牵引车,0.349的风阻系数在全球量产重卡中达到最低;中国重汽集团研发承制的北京冬奥会雪蜡车——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填补了国内空白;2022年,全球首辆搭载潍柴热效率52.28%柴油发动机和热效率54.16%燃气发动机的重卡产品,均在中国重汽率先诞生,中国重汽产品竞争优势大幅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南翼的莱芜区开工建设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涵盖车架生产、车身冲压、焊装、涂装、整车装配等,生产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信息化建设包括 MES与物流管理平台项目、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机房与网络建设四项,涵盖整个园区数字化核心内容。

这既是中国重汽快速响应国家号召,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举措,也是中国重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重要实践。

其中,以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系列电驱桥技术和混动系统技术等为核心,中国重汽全面布局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多技术路径全面发力新能源。

据悉,截至2022年底,中国重汽累计有效专利为4,078项,其中发明专利506项,实用新型专利2,872项,外观专利700项。其中,中国重汽清洁能源技术专利数在2020年19个、2021年46个的基础上,在2022年取得突破发展,数量达到193个。

为何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领先的创新成果,能够屡屡在中国重汽出现?

这与中国重汽不断强化自主正向研发能力建设,通过“揭榜挂帅”、签订“军令状”等,集中攻克商用车发展难题,实现技术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倒逼产品创新研发,让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步的科技发展道路息息相关。

同时,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也成为提升中国重汽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动能。

从数据来看,中国重汽研发投入占比从2018年的2%,翻番提升至2022年的4.3%,5年研发投入126亿元,是前15年的总和;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1102人,增长至现在的3936人,增长近3倍。

由此可见,在中国重汽2023年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的郑重宣告“挑战全球第一,做世界最好的商用车”,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以改革为刃,披荆斩棘,中国重汽高质量发展之路步稳蹄疾。

朝着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目标迈进,中国重汽脚步铿锵。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国重汽

3.7k
  • 中国重汽:目前总体产销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 中国重汽今年全年整车销量预计37万辆,同比增长超10%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重汽:迈向“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底气何在?

朝着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目标迈进,中国重汽脚步铿锵。

文 | 牛星钧

新时代新挑战。肩负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使命的国企,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被摆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其中,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课题。

将时间拨回到2018年9月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定,拉开了山东重工战略重组中国重汽的大幕。当日,中国重汽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重汽”)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用3—5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的战略愿景。

五年来,中国重汽通过一系列理顺体制、完善机制、调整布局等改革探索,努力做好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这篇“大文章”,交出了一份难得的成绩单。

在它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自2018年以来累计出口重卡30万辆,牢牢占据我国行业出口的50%;出口高端产品占比由2018年的2.7%,提升至现在的32%。出口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5.4%,提升至现在的51.2%”的数字变化,更触摸到一家国有企业“心无旁骛攻主业、大刀阔斧搞改革,企业换上高速挡”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之路。

近日,中国重汽集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借此机会,能够看到中国重汽的改革创新轨迹,或可为山东乃至全国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改革,是解码国企发展的钥匙。如何借助改革激发企业具备更大动能、更强活力?

中国重汽给出的答案是,集中优势资源做强主营业务。

可以清晰地看到,奋起图强的改革,催生出中国重汽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一方面,中国重汽加大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其中,先后完成了房地产、物业、医院、幼儿园、低端零部件及非主业参股企业等98家非主营业务的有序退出,资产变现近10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的70.3%降低到现在的60.8%;同时,剥离与商用车产业相关度不高的经营业务,精干主业,为实现商用车主业的高质量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降本增效的措施不断落地。其中,采购降本累计贡献270亿元;办公费、接待费从2018年的1.5亿元,“拦腰式”降至2022年的3406万元,降幅77%,累计节省3.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机制是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纽带,中国重汽将改革的重点落脚于机制改革。

五年来,中国重汽始终将“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20字标准,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指针,全面建立起敢想敢干、善打胜仗的团队文化,建立起以上率下、带头冲锋的干事作风,建立起重奖重罚、能上能下的刚性机制,爆发出了强大的执行力、战斗力、生命力。

此外,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导入“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三能”机制,中国重汽完成了向高度市场化现代企业的根本转变。

据悉,五年来中国重汽领导干部总数从1597人降至1142人,降幅达到28.5%;平均年龄由46.1岁降至40.7岁,其中80后干部占比从27.3%提升到73.3%;本科学历以上干部占比从82.8%提升到96.7%。2019年至2023年,连续引进6800名高校毕业生,为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中国重汽的发展效率提升了,员工的精神面貌改变了。五年来,中国重汽屡屡跳出舒适区,以改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向深向实。

科技创新驱动“国之重器”打造,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驱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场上可以看到26台整车、20款零部件联袂亮相一级新能源、智能技术、全球市场、全系列商用车、高效动力五大主题陈列区。这是中国重汽五年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成果的集中展示,为商用车行业带来了一场前沿产品技术盛宴。

而以上产品,是中国重汽多年来创新成果的冰山一角。此外,2020年发布的新一代黄河重卡高端物流牵引车,0.349的风阻系数在全球量产重卡中达到最低;中国重汽集团研发承制的北京冬奥会雪蜡车——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填补了国内空白;2022年,全球首辆搭载潍柴热效率52.28%柴油发动机和热效率54.16%燃气发动机的重卡产品,均在中国重汽率先诞生,中国重汽产品竞争优势大幅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位于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南翼的莱芜区开工建设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涵盖车架生产、车身冲压、焊装、涂装、整车装配等,生产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信息化建设包括 MES与物流管理平台项目、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机房与网络建设四项,涵盖整个园区数字化核心内容。

这既是中国重汽快速响应国家号召,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举措,也是中国重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重要实践。

其中,以完全自主开发的全系列电驱桥技术和混动系统技术等为核心,中国重汽全面布局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多技术路径全面发力新能源。

据悉,截至2022年底,中国重汽累计有效专利为4,078项,其中发明专利506项,实用新型专利2,872项,外观专利700项。其中,中国重汽清洁能源技术专利数在2020年19个、2021年46个的基础上,在2022年取得突破发展,数量达到193个。

为何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领先的创新成果,能够屡屡在中国重汽出现?

这与中国重汽不断强化自主正向研发能力建设,通过“揭榜挂帅”、签订“军令状”等,集中攻克商用车发展难题,实现技术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倒逼产品创新研发,让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步的科技发展道路息息相关。

同时,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也成为提升中国重汽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动能。

从数据来看,中国重汽研发投入占比从2018年的2%,翻番提升至2022年的4.3%,5年研发投入126亿元,是前15年的总和;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1102人,增长至现在的3936人,增长近3倍。

由此可见,在中国重汽2023年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重汽的郑重宣告“挑战全球第一,做世界最好的商用车”,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以改革为刃,披荆斩棘,中国重汽高质量发展之路步稳蹄疾。

朝着世界一流全系列商用车集团的目标迈进,中国重汽脚步铿锵。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