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四问奇瑞:大模型上车稳不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四问奇瑞:大模型上车稳不稳?

奇瑞集团打造的认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LION AI”大模型平台首次亮相。

“我们很少关注其他人,现在就一个目标,要打倒奇瑞,天天都想把奇瑞打倒,奇瑞要消灭奇瑞”,在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看来,搭载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星途星纪元ES无疑是一种更新的汽车形态,它承载着“奇瑞消灭奇瑞”的历史使命。

8月17日,奇瑞星途宣布携手科大讯飞星火,共赴“星纪元”ES。星纪元STERRA是星途在今年4月发布的全新新能源产品系列,瞄准的是20万元-50万元区间的纯电车和增程车市场。奇瑞集团打造的认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LION AI”大模型平台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尹同跃公布了明年星途品牌的销售目标——50万辆,在大模型纷纷上车抢滩的情况下,值得思考的事情是:尹同跃的信心是来自于大模型还是星途本身?

大模型纷纷上车,奇瑞星途领跑?

AI大模型热潮下,千行百业都在紧跟潮流发挥着想象力,汽车行业内,一场大模型上车的竞赛也悄然打响,大模型“上车”也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与相关服务生态,重构底层产品定义,星纪元能否在竞赛中成功领跑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大模型上车已经成为了常态,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的通用大模型,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已有东风日产、红旗、长城、吉利等近10家车企宣布介入;吉利、智己等车企,也纷纷与阿里巴巴在通义千问大模型接入上展开合作;本月初,华为发布了接入盘古大模型的鸿蒙HarmonyOS 4系统,将首搭于与奇瑞合作的首款华为智选车型Luxeed。

车企除了和大模型平台合作,为了喝上一碗热乎的粥,很多车企甚至走上了自研大模型的道路。此前广汽集团宣布正式推出AI大模型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广汽AI大模型平台,吉利汽车也表示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场景AI大模型将搭载在吉利银河L6上。此前,理想汽车也发布了大模型算法MindGPT。在华为nova11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则宣布AITO问界M9将搭载AI大模型,同时小艺智慧助手将能够为用户带来业界比较强的车载AI体验。

这种竞争的态势甚至已经蔓延到了商标的注册上,奇瑞新能源汽车注册了“ICAR GPT”商标,长城汽车也注册了“长城汽车SPACEGPT”等商标,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同样顺势申请注册了GPT的相关商标。

发布会上,尹同跃表示,“LION AI”大模型平台首发落地,标志着星途汽车智能化形象进一步锐化,进入全面“大模型时代”。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星火大模型也有足够的信心,在当晚的发布会现场,他直言——星火大模型如今已做到中国最佳,到今年1024,它将对标ChatGPT,做到中文大大超越ChatGPT,英文与ChatGPT相当。到明年,星火大模型还将与ChatGPT-4对标。

星火大模型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官网

在万物皆可GPT的浪潮下,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已经成为行业新的智能化革命浪潮和车企拓展差异化竞争的新战场,奇瑞星纪元的跨域合作是否能够清晰的勾勒出融合发展的未来路线图暂未明了,毕竟抢占未来科技赛道的制高点还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

大模型究竟能改变什么?

“我自己的一点想法是,大家对人工智能期待有点高。”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于非坦言。

大模型上车到底能给车企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综合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点——智舱、智驾和智造。

智舱的发力点主要是智能语音交互,同时能够扩展到更多其它场景的应用,让智能汽车更具有感情;智驾的重点主要是自动驾驶,大模型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莫过于自动化数据标注,可能会节约上亿元(取决于替代多少人标注数据);智造方面,让大模型尽快进入产品工程赛道和降成本周期,以快速进行大规模应用,是企业的本质求。

作为全新系列星纪元ES首搭科大讯飞的火星的认知大模型,“LION  AI”大模型平台将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为智能座舱的应用,例如AI语音助手可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第二阶段为产品级应用,实现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融合以及“千车千变”的定制化服务;第三阶段为面向企业应用,包括营销服务场景、企业数字化等升级,这三个阶段也对应了大模型上车的三个阶段。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官网

尽管多家车企均对大模型上车热情高涨,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前景仍不明朗。

2014年特斯拉就推出了FSD,并且表示很快就能实现自动驾驶,但是直到现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仍然无法真实的大规模上路。同样的漏洞还存在在理想身上,一位博主站在多辆理想汽车旁进行了测试,当呼唤“理想同学,请打开所有车窗”时,不仅仅是车主的车窗打开,多辆车的车窗便应声而开,这说明在第一个智舱的部分就已经遭遇了“卡脖子”。

理想丰满,现实却有点骨感,大模型上车能否打造真正的“第三空间”,目前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表示:“目前,汽车领域对于大模型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尝试探索阶段,后续仍需基于云平台进行打通,向深层领域应用推进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模型上车 成本谁来买单?

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一次焕新商业的绝佳时机,大模型上车之后带来的广泛商业链,将重塑产业生态,全新的商业价值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水涨船高的造价成本,所以谁能来为这些烧钱的大模型买单?

星途汽车 图片来源:奇瑞官网

研究大模型无疑是一个烧钱的活,有行业人士表示,DriveGPT很不现实,就算大企业投资研发,没有5-10年很难见到成果。自动驾驶系统如果要上大模型,至少要增加5万美元成本,随着大模型进一步变大,成本或许会进一步增加。上不上车,成为困扰自动驾驶大模型商业化的首要问题。东方证券亦指出,AI大模型应用为时尚短,自动驾驶领域模型架构仍在探索中。

百度为了降本增效已经自动收缩了自动驾驶的业务。近期百度对智能驾驶事业群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其旗下的交通事业部被划归到了智能云事业群,调整后的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业务板块从三块直接变成了两块。

自动驾驶领域业务收缩现象也并非只存在于百度一家,今年阿里拆分达摩院,并将自动驾驶实验室并入菜鸟;从小马智行分流出来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在运行了19个月后走向破产;2018年宣布进军自动驾驶的腾讯早已隐身在大众视野之中。海外,Uber出售自动驾驶团队,亚马逊关停无人配送车项目,有着“自动驾驶第一股”之称的图森未来5月进行新一轮大裁员。

大模型的应用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最难解决问题是算力,如何处理海量数据是大模型上车的拦路虎,与此同时,下一代的专用芯片、GPU和通信问题也接踵而来。

汽车类的垂直型大模型虽然比通用大模型训练成本和使用成本稍低,但想要大模型成功落地也需要巨额的投入,奇瑞星纪元又能否撑起这门昂贵的生意?

销50万辆,谁给的勇气?大模型吗?

“星途品牌群至少实现50万辆的销量。”尹同跃给星途品牌群明年定下的销量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是比较出乎意料的,“星途的产品比较密集,有星途、星纪元两条产品线。估计明年国内两条线加起来销量有30万台,加上出口大概有20万台,加在一起保守说应该有50万台”。

星途是奇瑞汽车旗下主打的高端汽车品牌,该品牌在2017年9月发布,随着星途的发布,奇瑞也第三次发起向高端品牌的冲击。星途经过四年发展,已经推出了追风、凌云、揽月、瑶光四大产品序列。

2019年4月从首款车型上市开始,奇瑞便为其设定了年销10万辆的目标,虽然10月再度推出第二款车型,但当年最终销量仅1.6万辆,远远低于同行长城的WEY品牌和吉利领克,当年的奇瑞星途在一众高端车里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柳岸必有花明,这位国内技术宅男还是在近两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022年,发展了三年的星途累计销量终于超过了10万辆,虽然销量增长可喜,但是把2024年的销售目标定到50万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图片来源:奇瑞官网

奇瑞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7月,奇瑞星途一共卖了53702台,同比增长了133.2%,即使星途以破发之势翻倍增长,但这与尹同跃50万辆的目标还是相差甚远。

在国内销售30万台的目标虽然令人出乎意料,但尹同跃说这样的话同样也不失底气,品牌最好的支撑便是产品。在发布会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在发布会上坦承,星纪元ES瞄准的就是特斯拉,和Model S相比,星纪元ES在空间方面、续航方面、智能化方面确实有很多指标领先。

尹同跃选择在星火和奇瑞牵手的发布会上亮明自己的销售目标,里面也无疑包含了对大模型上车的期待和肯定。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四问奇瑞:大模型上车稳不稳?

奇瑞集团打造的认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LION AI”大模型平台首次亮相。

“我们很少关注其他人,现在就一个目标,要打倒奇瑞,天天都想把奇瑞打倒,奇瑞要消灭奇瑞”,在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看来,搭载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星途星纪元ES无疑是一种更新的汽车形态,它承载着“奇瑞消灭奇瑞”的历史使命。

8月17日,奇瑞星途宣布携手科大讯飞星火,共赴“星纪元”ES。星纪元STERRA是星途在今年4月发布的全新新能源产品系列,瞄准的是20万元-50万元区间的纯电车和增程车市场。奇瑞集团打造的认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LION AI”大模型平台也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

发布会现场 图片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在这场发布会上尹同跃公布了明年星途品牌的销售目标——50万辆,在大模型纷纷上车抢滩的情况下,值得思考的事情是:尹同跃的信心是来自于大模型还是星途本身?

大模型纷纷上车,奇瑞星途领跑?

AI大模型热潮下,千行百业都在紧跟潮流发挥着想象力,汽车行业内,一场大模型上车的竞赛也悄然打响,大模型“上车”也将重新定义人机交互与相关服务生态,重构底层产品定义,星纪元能否在竞赛中成功领跑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近几个月来,大模型上车已经成为了常态,作为国内最早发布的通用大模型,百度的文心一言目前已有东风日产、红旗、长城、吉利等近10家车企宣布介入;吉利、智己等车企,也纷纷与阿里巴巴在通义千问大模型接入上展开合作;本月初,华为发布了接入盘古大模型的鸿蒙HarmonyOS 4系统,将首搭于与奇瑞合作的首款华为智选车型Luxeed。

车企除了和大模型平台合作,为了喝上一碗热乎的粥,很多车企甚至走上了自研大模型的道路。此前广汽集团宣布正式推出AI大模型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广汽AI大模型平台,吉利汽车也表示首个全栈自研的全场景AI大模型将搭载在吉利银河L6上。此前,理想汽车也发布了大模型算法MindGPT。在华为nova11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则宣布AITO问界M9将搭载AI大模型,同时小艺智慧助手将能够为用户带来业界比较强的车载AI体验。

这种竞争的态势甚至已经蔓延到了商标的注册上,奇瑞新能源汽车注册了“ICAR GPT”商标,长城汽车也注册了“长城汽车SPACEGPT”等商标,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同样顺势申请注册了GPT的相关商标。

发布会上,尹同跃表示,“LION AI”大模型平台首发落地,标志着星途汽车智能化形象进一步锐化,进入全面“大模型时代”。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星火大模型也有足够的信心,在当晚的发布会现场,他直言——星火大模型如今已做到中国最佳,到今年1024,它将对标ChatGPT,做到中文大大超越ChatGPT,英文与ChatGPT相当。到明年,星火大模型还将与ChatGPT-4对标。

星火大模型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官网

在万物皆可GPT的浪潮下,重新定义智能汽车已经成为行业新的智能化革命浪潮和车企拓展差异化竞争的新战场,奇瑞星纪元的跨域合作是否能够清晰的勾勒出融合发展的未来路线图暂未明了,毕竟抢占未来科技赛道的制高点还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

大模型究竟能改变什么?

“我自己的一点想法是,大家对人工智能期待有点高。”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于非坦言。

大模型上车到底能给车企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综合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三点——智舱、智驾和智造。

智舱的发力点主要是智能语音交互,同时能够扩展到更多其它场景的应用,让智能汽车更具有感情;智驾的重点主要是自动驾驶,大模型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莫过于自动化数据标注,可能会节约上亿元(取决于替代多少人标注数据);智造方面,让大模型尽快进入产品工程赛道和降成本周期,以快速进行大规模应用,是企业的本质求。

作为全新系列星纪元ES首搭科大讯飞的火星的认知大模型,“LION  AI”大模型平台将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为智能座舱的应用,例如AI语音助手可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第二阶段为产品级应用,实现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融合以及“千车千变”的定制化服务;第三阶段为面向企业应用,包括营销服务场景、企业数字化等升级,这三个阶段也对应了大模型上车的三个阶段。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官网

尽管多家车企均对大模型上车热情高涨,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前景仍不明朗。

2014年特斯拉就推出了FSD,并且表示很快就能实现自动驾驶,但是直到现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仍然无法真实的大规模上路。同样的漏洞还存在在理想身上,一位博主站在多辆理想汽车旁进行了测试,当呼唤“理想同学,请打开所有车窗”时,不仅仅是车主的车窗打开,多辆车的车窗便应声而开,这说明在第一个智舱的部分就已经遭遇了“卡脖子”。

理想丰满,现实却有点骨感,大模型上车能否打造真正的“第三空间”,目前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表示:“目前,汽车领域对于大模型的应用还处在早期的尝试探索阶段,后续仍需基于云平台进行打通,向深层领域应用推进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大模型上车 成本谁来买单?

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一次焕新商业的绝佳时机,大模型上车之后带来的广泛商业链,将重塑产业生态,全新的商业价值有了,随之而来的是水涨船高的造价成本,所以谁能来为这些烧钱的大模型买单?

星途汽车 图片来源:奇瑞官网

研究大模型无疑是一个烧钱的活,有行业人士表示,DriveGPT很不现实,就算大企业投资研发,没有5-10年很难见到成果。自动驾驶系统如果要上大模型,至少要增加5万美元成本,随着大模型进一步变大,成本或许会进一步增加。上不上车,成为困扰自动驾驶大模型商业化的首要问题。东方证券亦指出,AI大模型应用为时尚短,自动驾驶领域模型架构仍在探索中。

百度为了降本增效已经自动收缩了自动驾驶的业务。近期百度对智能驾驶事业群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其旗下的交通事业部被划归到了智能云事业群,调整后的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业务板块从三块直接变成了两块。

自动驾驶领域业务收缩现象也并非只存在于百度一家,今年阿里拆分达摩院,并将自动驾驶实验室并入菜鸟;从小马智行分流出来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擎天智卡,在运行了19个月后走向破产;2018年宣布进军自动驾驶的腾讯早已隐身在大众视野之中。海外,Uber出售自动驾驶团队,亚马逊关停无人配送车项目,有着“自动驾驶第一股”之称的图森未来5月进行新一轮大裁员。

大模型的应用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最难解决问题是算力,如何处理海量数据是大模型上车的拦路虎,与此同时,下一代的专用芯片、GPU和通信问题也接踵而来。

汽车类的垂直型大模型虽然比通用大模型训练成本和使用成本稍低,但想要大模型成功落地也需要巨额的投入,奇瑞星纪元又能否撑起这门昂贵的生意?

销50万辆,谁给的勇气?大模型吗?

“星途品牌群至少实现50万辆的销量。”尹同跃给星途品牌群明年定下的销量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是比较出乎意料的,“星途的产品比较密集,有星途、星纪元两条产品线。估计明年国内两条线加起来销量有30万台,加上出口大概有20万台,加在一起保守说应该有50万台”。

星途是奇瑞汽车旗下主打的高端汽车品牌,该品牌在2017年9月发布,随着星途的发布,奇瑞也第三次发起向高端品牌的冲击。星途经过四年发展,已经推出了追风、凌云、揽月、瑶光四大产品序列。

2019年4月从首款车型上市开始,奇瑞便为其设定了年销10万辆的目标,虽然10月再度推出第二款车型,但当年最终销量仅1.6万辆,远远低于同行长城的WEY品牌和吉利领克,当年的奇瑞星途在一众高端车里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柳岸必有花明,这位国内技术宅男还是在近两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022年,发展了三年的星途累计销量终于超过了10万辆,虽然销量增长可喜,但是把2024年的销售目标定到50万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图片来源:奇瑞官网

奇瑞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7月,奇瑞星途一共卖了53702台,同比增长了133.2%,即使星途以破发之势翻倍增长,但这与尹同跃50万辆的目标还是相差甚远。

在国内销售30万台的目标虽然令人出乎意料,但尹同跃说这样的话同样也不失底气,品牌最好的支撑便是产品。在发布会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在发布会上坦承,星纪元ES瞄准的就是特斯拉,和Model S相比,星纪元ES在空间方面、续航方面、智能化方面确实有很多指标领先。

尹同跃选择在星火和奇瑞牵手的发布会上亮明自己的销售目标,里面也无疑包含了对大模型上车的期待和肯定。

 

来源:推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