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生之首,学位建设是重中之重。义务教育阶段在读规模最大、学龄最长,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受生育政策优化、户籍制度改革、房产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3年,青岛市市南区各学区呈现入学压力持续增大、校际不均衡的态势,入学问题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
结合区域实际,今年,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在挖潜扩班、分校区办学、科学调控、优化师资配备、集团化办学上多点发力,推进优质资源倍增“强”攻坚,在入学高峰年实现学位“优”保障,让每个孩子既“有学上”,又“上好学”。
挖潜扩容 科学调控,保障入学高峰年学位供给
自2018年起,市南区公办小学入学人数呈高比例增长,此后5年间,入学净增人数持续递增。高比例的入学人数增长,导致各小学连年扩班,2023年小学入学压力达到顶峰,形势严峻。
科学统筹,做好生源调控。市南区对于学位压力持续高位,确无扩班空间的学校,在一校一案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学位预警,引导家长合理预期。对学位紧张的学校设置当年有效的“入学缓冲区”,为部分区域家长提供可选择的相邻学校就读,缓解学区安置压力。
学校建设跑出“加”速度。近年来,市南区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青岛一中市南分校、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青岛南京路小学、青岛金门路小学、青岛基隆路小学、青岛宁德路小学、青岛澳门路小学、青岛镇江路小学等一大批学校的拆除重建或改扩建项目,为缓解招生压力储备学位。
校内挖潜,按需增设班级。市南区共28所公办小学(含一中分校小学部),今年,11所学校合计扩班30个,3所新建学校(青岛一中市南分校、青岛澳门路小学、青岛宁德路小学)新设立年级增设班级13个,合计增设班级43个、净增学位1830个,其余12所学校招生班数与毕业班持平。
统筹校舍,设立分校办学。通过共享市域教育资源、区域社会资源和局域教育资源,青岛镇江路小学、青岛莱芜一路小学、青岛德县路小学、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区实验校区)、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5所学校继续设立分校办学,保障热点学校学位供给。
今年,市南区初中入学人数较毕业生数增加约400人,小学入学人数较毕业生净增约2000人、增幅约36.8%,生源压力激增。六大学区中,中片学区、东一学区的小学学位供给缺口较大,东二学区学位供给相对紧张,西片学区和东三、东四学区学位供给整体保持平稳。
通过科学调控、挖潜扩班、分校办学等方式,中片学区公办小学合计录取50个班,6所学校扩班17个;东一学区合计录取31个班,3所学校扩班9个,有效保障了学位供给。
多元举措优化师资配备,身心护航“优”成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力量。
2023年,市南区小学新增班级43个,净增学位1830个。根据现行的编制标准测算,应增加教师97名,加上退休教师,师资缺口约200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此,市南区通过多元举措优化师资配备保障。
破“校属”壁垒,探索实施全学段师资共享,市南区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初中专任教师跨学段交流到小学,承担高年级初小衔接教学任务,有效纾解小学师资紧缺问题。
通过以人事关系随之转移的交流和人事关系不随之转移的交流(共享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将优秀教师以及行业领军人物,统筹安排到相应学科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共享交流,有效纾解小学教师结构性缺员、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
结合市南区集团化办学、初中强校提质、新建校高位发展、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提升的需要,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优秀教师派到优质教育培养校进行区域内支教,从优质教育培养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核心校进行顶岗研修。
在生源激增的背景下,交流、共享教师的政策将市南各校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至扩班数量大、师生比较低以及集团化办学、新建校高位发展的学校,优先保障一年级师资配备,优化了师资布局,有效缓解了小学的师资压力。
以青岛镇江路小学为例,学校在本年度扩班6个,分本部和潜院两个校区办学,师资紧张。区域依托新教师分配以及优秀教师交流、跨学段共享、同学段共享等方式,保障了两个校区办学的师资需求。
除注重人力资源支撑对于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市南区也在不断致力改善学校硬件条件。
投入约250万元完成11所小学30个教室扩班改造及设备配备工作,投入约1600万元完成19所学校和幼儿园暑期维修改造工作,投入约590万元完成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工作。其中,投入约390万元为21所学校的340间教室照明进行改造,实现我区教学班护眼灯具100%全覆盖,投入约200万元为6所学校的微机室进行更新,助力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加速集团化办学提档升级,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在缓解学生入学压力上,更需要政府、学校未雨绸缪。
今年以来,市南区多次召开区级秋季入学保障专题会;市、区各级领导定期深入学校一线调度,“不漏一校”实地调研;不断优化、完善招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开全区34个部门、街道参与的招生工作联席会,凝聚合力,统筹推进,打通学位供给的各方渠道。
同时,连云港路小学、锦绣华城幼儿园新建项目及青岛第七中学改扩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预计新增学位990个。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正制定《关于市南区未来六年义务教育入学趋势的预测报告》,提前做好2024年至2029年的生源预判,超前规划。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直面家长和学生对更均衡、更优质教育的期待,市南教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全力打造“西提东优”的新发展格局,市南区盯紧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全面升级“336”集团化办学模式,努力建设办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社会声誉佳,具有样板意义的“三型”教育集团。
为此,市南区重点打造 “一长多校”融合型教育集团,巩固夯实“聚合型”教育集团,持续推进“联合型”教育集团。全域深化初中强校提质攻坚行动,立足“西提东优中扩”战略,实施“2+3+3”一体化发展,用3-5 年时间,激发区域8所公办初中向上生长的内在动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打造名校新校、名人名校、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区域联合、教师联盟、集群联智、跨学段联合等共同体,市南区率先开展“一集团一高校”“一集团一院所”合作办学探索,依托学区制与传统优质初中打造教育共同体,辐射带动学区小学协同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强校提质、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进一步助推市南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实现区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融和共享。
而随着市南教育人竭力让每一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资源,其也将有效带动全区基础教育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凤凰网青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