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宝乐
时至今日,“新能源”三个字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碳中和”时代的到来,能源结构优化愈发显得迫切,一场恢宏的“新能源革命”呼之欲出。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双碳目标”的树立,我国也步入了能源结构转型重要窗口期。
对于城市而言,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上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要求,更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使然。
将目光聚焦泰山脚下的泰安,这座以生态旅游闻名于世的城市,正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的“产业高峰”加速隆起。
其中,作为泰安新能源产业主要集聚区,肥城依托产业优势,精耕细作产业生态,以链式思维精心布局,不断突破,新能源产业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一张“新王牌”。

链式布局,擎起“千亿级泰山锂谷”
锂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炙手可热的锂电赛道上,蓄力奔跑的泰安正脱颖而出,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打造泰山锂谷,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锂电产业集群”,这是泰安为锂电产业描绘的发展蓝图。而泰安绘制这张蓝图的底气正是来自于泰安肥城在锂电产业多年来的蓄势聚能。
在肥城市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厂区,原料锂辉石经煅烧、酸化、冷却、净化等多个工序后,最终形成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两个拳头产品。
数据显示,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主营收入连续3年稳居山东同行业首位,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去年10月,该公司新上的3万吨的碳酸锂项目进入试生产,锂盐年产能达到6.5万吨,位居全国前列。

将时间拨回至2010年,彼时,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限,锂电还未成为广泛关注的新能源,肥城率先成立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成为山东乃至全国首批在锂电产业布局的城市,并在多年的蓄积沉淀后,站在了锂电产业的最前沿。
当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日趋增强,肥城前进的步伐未曾驻足,而是瞄准更活跃的产业生态和更长远的产业图景,以福瑞锂业作为链主企业,精准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在上游建设泰安瑞赛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新材料配套项目,在中游招引山东宏匀科技有限公司低钴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链上企业,在下游布局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锂电材料回收修复项目……随着肥城布局的锂电产业链条逐渐丰满,一个资源耦合的锂电产业生态,正在这座城市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肥城已集聚锂电新材料链内企业15家、延链项目32个,形成了“锂精矿加工——基础锂盐——正负极材料——电池组件组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紧跟时代大势的肥城正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谋划推动这座城市的锂电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跨越发展,逐渐形成“胜势”格局。
产业园区是撬动产业集群集聚的关键载体,肥城还高位谋划蔚蓝科技孵化器、锂电新材料中试基地,以及锂电新材料产业园、蔚蓝科技产业园、石横化工产业园,搭建起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1+1+3”联动配套平台,形成产业闭环。
2022年,肥城市锂电产业规模突破102.9亿元,同比增长6倍以上。
目前,肥城锂电新材料产业已成功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瑞福锂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
在新旧动能转换大环境下,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的锂电产业已成为推动肥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打造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肥城模式”,正是肥城最大的“时与势”。
放眼未来,肥城将持续壮大锂电产业,争取五年内锂电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持续擦亮“泰山锂谷”名片。

盐穴变身储能“聚宝盆”,澎湃绿色新动能
事实上,做大最强锂电产业只是肥城布局新能源产业的一块拼图。盐穴储能,是肥城“抢跑”新能源赛道的另一发力点。
在肥城经济开发区,有一个由盐穴改造的大型“充电宝”——肥城10MW先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
该电站每年可发电1320万度以上,年度节约标准煤约42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1万吨,是国际首套1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即在盐矿开采后留下的废弃矿洞,利用盐穴储气的大容量物理储能技术,在用电低谷时,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同时回收压缩热;在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回收存储的热能,利用其驱动膨胀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而实现电网削峰填谷、调频、调相、旋转备用、黑启动等功能,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在肥城广袤的土地上,盐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岩盐储量50.2亿吨,现有4家大型制盐企业,年制盐规模达到720万吨。经过20年的盐业开发,肥城已产生盐穴腔体46对,可利用腔体达2000万立方米,每年还可产生约300万立方米的地下盐穴空间。
2021年9月23日,国际首套10MW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在肥城成功并网发电。
2022年7月,该电站又获批成为我国首座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入选“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目录”和“2021年国家能源领域首套重大技术装备”。

独辟蹊径,将废弃盐穴变身为“绿色财富”,在盐穴储能上的有益探索,让肥城找到了工业生产与绿色发展创新融合的理想路径。
乘势而为,顺势而上。在建成运营10MW电站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肥城依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又完成了世界首套单套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整体设计,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核心技术。该项目投入运营后,一小时能发电30万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中型抽水蓄能电站规模。
一个体量更大、释放更高能级的盐穴储能产业呼之欲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肥城将盐穴储能纳入五大主导产业链条,依托丰富的盐穴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级盐穴储能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五百亿级储能产业园。
随着中储国能、中国电建、华电集团、国惠集团等一批知名央企、国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竞相入驻肥城,中储国能1×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国电建2×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山东鲁银盐穴天然气储气库等一批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一个集盐穴储能、储能装备制造、能源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全链条盐穴储能产业集群颇具规模。
未来三年,肥城将打造千万吨级的储能配套制盐产业园、千兆瓦级盐穴储能调峰基地、10亿立方米盐穴天然气储气库基地、百亿级储能储气装备制造基地,助力泰安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
我们可以期待,在全球拥有领先优势的肥城盐穴储能产业定将奋步疾蹄,迎来加速成势的“突破期”,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加快集聚,打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肥城盐穴储能产业发展的意义还在于,在“双碳”目标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肥城利用领先、独特的工艺,将废弃盐穴变废为宝,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提供了一份良好示范。

纵深推进,优化产业布局
而纵观肥城新能源产业链,并非只有锂电产业与盐穴产业备受瞩目,而是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构建起涵盖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多种形式、门类齐全的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目前,肥城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60.24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为21.5%。其中光伏发电11.9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2.98万千瓦、风力发电19.5万千瓦、生物质能4.8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1万千瓦。
今年,肥城市绿色电力装机总量将达到1500兆瓦以上,预计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59.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2万吨左右
亮眼的数据固然令人可喜,但其背后的原因更加令人深思,肥城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
透过这座城市对新能源产业的超前谋划和精准支持,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以肥城年产5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回收修复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宁夏汉尧富锂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是山东省首个落地的锂电正极材料回收修复项目,主要通过自主科研技术,从锂电池报废极片中回收产出磷酸铁锂和镍钴锰三元材料,使有限资源无限循环利用,一期建设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回收修复生产线各两条,对构建锂电产业链闭环具有重大意义。
去年3月份,肥城首次对接该项目后,4月份便成功签约,紧接着7月份注册公司,11月份即开工奠基,成功跑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落地加速度”,实现4个月首线投产,填补了省内空白。
为加快项目建设,肥城市组建工作专班、优化服务流程,市镇两级明确专人对接联系、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同时,建设团队盯靠一线、加班加点,保障项目快速推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7月25日,项目产品顺利下线、一期正式投产,同样跑出“建设加速度”。

无独有偶。作为招商引资企业,赫里欧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户肥城,从签约落地到首线投产仅用了100天,创造了项目建设的“肥城速度”。
目前,总投资30亿元的赫里欧新能源光伏建材一体化BIPV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已签约,全部达产后系统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亿元。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借助项目建设强引擎,肥城全面出击,加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在这片沃土上集聚成链、蓬勃起势。
然而,加快引进建设新能源项目,只是肥城精准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其中一隅。
围绕锂电产业图谱,做好锂电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在产业资金上,设立研发阶段的专项资金、中试阶段的风投基金、产业化阶段的私募基金;在人才招引上,实施“君子英才”工程,重点遴选双创领军等7类高端人才,对入选者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在数字赋能上,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提供全额补助……肥城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可见一斑。
如今,俯瞰肥城新能源产业版图,龙头企业加速壮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园区面貌日新月异、产业集群积厚成势……在良好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之下,拥有丰富资源、雄厚基础、突出优势的肥城,已驶入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并保持着日益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在未来,肥城新能源产业亦将成为推动泰安乃至山东新能源产业加速突破的关键引擎。
发展的车轮永不停歇,肥城奋斗的脚步永远向前。站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时代风口,肥城发展的大势已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