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普及折叠屏手机,屏幕、铰链也得跟着“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普及折叠屏手机,屏幕、铰链也得跟着“卷”

产业链布局加速中。

文 | DoNews  雁秋

编辑 | 李信马

这几天的手机圈,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一边华为以“先锋计划”的方式让Mate 60 Pro悄然开卖,另一边OPPO高调发布了最新一代小折叠Find N3 Flip。

这已经是OPPO发布的第三款小折叠,浅看了一下,Find N3 Flip最棒的升级点之一,在于外屏的交互体验,不论是操作逻辑、功能性还是软件生态,似乎为小折叠品类引领了下一个“内卷”的方向。

在折叠屏横空出世之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沉寂了很久。智能手机造型和体验上的高度雷同,导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经济的下行,也让消费者们选择量入为出。早前就有媒体报道,年轻人的换机周期已经从最初的16-18个月,逐渐延长到28-31个月,最长甚至超过40个月。

相较于整体市场的低迷,折叠屏手机是唯一取得增长的品类。

IDC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1.8%,但是折叠屏手机却同比上涨了52.8%。同时,根据京东《2023折叠屏手机趋势趣味图鉴》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京东折叠屏销量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小折叠屏更是同比增长150%。

然而,自打折叠屏面世,与之相关的争议可以说一直就没断过,社交网络上不乏《为什么感觉手机向折叠屏发展的方向错了》《我为什么不建议入手折叠机》之类的帖文。不少人对折叠屏也充满疑问:折久了会不会坏?屏幕折痕明显吗?

说到底,还是聚焦在折叠屏的两大关键技术:屏幕和铰链。这也是折叠屏手机相较直板屏手机的主要增量成本来源。随着折叠屏手机的销量不断猛增,国产手机供应链也迎来了新的机会与较量。

一、屏幕:折叠屏的“脸面”

一块高素质屏幕,是折叠屏为什么会“卖很贵”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年,聊到手机屏幕的素质,大家一般都会想到三星,凭借色彩、亮度、调光等优势,三星几乎成为前期所有厂商唯一的选择。2022年上半年发布的“当红炸子鸡”红米K50系列,就将搭载了三星的顶级2K直屏当成一个重要的宣传卖点。

不过近两年,国产折叠屏在逐步崛起,供应商也趋向成熟。目前,能够生产可折叠柔性OLED面板的厂商有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和柔宇科技,都推出了可折叠屏幕产品,让手机厂商们有更多种选择。

例如,华为Mate X3、vivo X Flip采用了京东方屏幕,华为P50 Pocket和部分荣耀折叠屏手机采用了维信诺屏幕,小米Mix Fold、联想摩托罗拉Razr系列、传音Phantom V Fold用的则是TCL华星光电屏幕。

其中,京东方凭借出色的屏幕性能,和华为的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也算是成就了手机圈里的一段佳话。除此之外,京东方从iPhone12开始打进苹果供应链,与三星、LGD共同成为苹果三大柔性屏供应商,也证明了其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发布的OPPO Find N3 Flip折叠屏手机,其屏幕也是由京东方独家供应,通过COE无偏光片技术,有效解决柔性折叠显示环境光反射问题。

TCL华星光电,是另一个国产屏幕厂商之光。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虽然面板价格出现波动,但以TCL华星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市占率仍在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厂商TV面板行业市场份额已高达70%,其中TCL华星稳居全球第二,并在大尺寸面板方面持续保持了行业领先。

小尺寸方面,也就是手机屏幕部分,TCL华星光电凭借在柔性屏方面的差异化技术,持续获取折叠屏手机的增量市场,其与小米的合作更是科技圈的一段美谈。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12系列均采用了华星光电特供定制的屏幕;到今年的小米13 Ultra采用的屏幕也是由华星光电提供,采用了C7材质打造,有高细腻度、高色准、高亮度和低功耗之称,差不多可以代表国产屏幕的最高水准。

得益于国产面板厂商的不懈努力,国内面板的出货量也在逐渐提升。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厂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份额相比去年的22.6%增加15.2个百分点至37.8%,份额持续攀升。

未来,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和柔宇科技等本土面板厂商有望迎来更多机遇,甚至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二、铰链:折叠屏的“龙骨”

折叠屏的形态在于铰链。「方寸之间,纤微功夫」,如何折、怎么折,折叠屏手机最终的轻薄程度、厚度与其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已上市的折叠屏手机中,铰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 U形方案:以三星Fold系列为代表,其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容易出现折痕问题。
  • 水滴方案:以OPPO Find N、荣耀Magic V为代表,结构相对复杂,不但要保证较大的弯折半径,从而减小折痕问题,还要保证屏幕在折叠状态时呈现处无缝的效果。由于在使用体验上更为出色,受到国内各大厂商的青睐。

在铰链技术支撑下,厂商们不仅要“卷”手机的重量和厚度,还要在定价上进行进一步的下探。最初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动辄上万,到了2022年,“大折叠屏”售价已经降到了7000-8000元档,小折叠屏的售价进一步降低到5000-6000元档。

这一切与国产供应链的日趋成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折叠屏行业诞生之初,安费诺(美国)是众多手机厂商首选供应商,不过由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展现逐渐显露的极强的「排他性」,导致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停滞不前。

随着国内折叠屏手机的不断发布与技术更替,安费诺的产品迭代、更新效率、成本都难以满足中国本土品牌的长期需求。因此,自主研发铰链技术成为主流终端厂的核心解决方案。

当下,精研科技、富驰高科、华晶科技等厂商主要布局相关MIM零部件的加工,而宜安科技、上海驰声、常州世竟等厂商入局液态金属的研发与生产;奇鋐、兆利、长盈精密、科森科技等厂商布局铰链组装。

其中,一些头部公司已经和手机品牌达成了合作。比如与安费诺合作几次均以失败告终的小米,转而选择了精研科技。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精研科技表示,目前公司具备折叠屏手机转轴(铰链)MIM件及整体铰链组装的研发、量产能力,已经为折叠屏手机安卓系头部客户供应手机转轴(铰链)用MIM件、手机转轴(铰链)。

折叠屏降价带来的需求增长,使得精研科技直接受益。从8月29日精研科技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来看,公司主营业务中,MIM零部件及组件收入4.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21%,是当之无愧的“大头”。

结语:

2016年,科幻美剧《西部世界》风靡一时,剧中曾出现过这样一部手机:屏幕纤薄且实现了两次折叠,打开后就是一部超大屏Pad。

折叠屏成为了技术极客的执念。

2018年,柔宇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敲响了行业开门砖;一年后,三星推出首款面向消费者的折叠屏手机Samsung Galaxy Fold ,当它被推至台前时,曾被普遍认为:这是少数人的游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折叠屏当作尝新之选,而是要让其扮演日常主力机的角色。虽然他们对产品的评价不全然是正面的,屏幕折痕、显示故障、铰链损坏等问题经常出现在某投诉平台上。

但折叠屏依旧“未来可期”,据Counterpoint推测,到2025年,折叠屏的需求量将会是2022年的两倍,出货量也有望突破5500万部。

这也激励了手机厂商们投入到折叠屏的研发中,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寻求对转轴、铰链的改进,也驱使了上游供应链企业积极在这一领域进行投入。

目前,折叠屏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技术和制造难题。对于各大手机厂商,尤其是供应商来说,这是练就“独门绝技”,形成技术优势的重要时间窗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京东方

4.3k
  • 印刷OLED商用量产,显示面板技术路线之争烽烟再起
  • 京东方A:能将光电转化技术等多方面积累快速复用到钙钛矿光伏的研发、生产、制造中

小米

7.6k
  • 小米汽车:11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0000台
  •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78.1亿港元,小米集团净卖出额居首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普及折叠屏手机,屏幕、铰链也得跟着“卷”

产业链布局加速中。

文 | DoNews  雁秋

编辑 | 李信马

这几天的手机圈,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一边华为以“先锋计划”的方式让Mate 60 Pro悄然开卖,另一边OPPO高调发布了最新一代小折叠Find N3 Flip。

这已经是OPPO发布的第三款小折叠,浅看了一下,Find N3 Flip最棒的升级点之一,在于外屏的交互体验,不论是操作逻辑、功能性还是软件生态,似乎为小折叠品类引领了下一个“内卷”的方向。

在折叠屏横空出世之前,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沉寂了很久。智能手机造型和体验上的高度雷同,导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经济的下行,也让消费者们选择量入为出。早前就有媒体报道,年轻人的换机周期已经从最初的16-18个月,逐渐延长到28-31个月,最长甚至超过40个月。

相较于整体市场的低迷,折叠屏手机是唯一取得增长的品类。

IDC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了11.8%,但是折叠屏手机却同比上涨了52.8%。同时,根据京东《2023折叠屏手机趋势趣味图鉴》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京东折叠屏销量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小折叠屏更是同比增长150%。

然而,自打折叠屏面世,与之相关的争议可以说一直就没断过,社交网络上不乏《为什么感觉手机向折叠屏发展的方向错了》《我为什么不建议入手折叠机》之类的帖文。不少人对折叠屏也充满疑问:折久了会不会坏?屏幕折痕明显吗?

说到底,还是聚焦在折叠屏的两大关键技术:屏幕和铰链。这也是折叠屏手机相较直板屏手机的主要增量成本来源。随着折叠屏手机的销量不断猛增,国产手机供应链也迎来了新的机会与较量。

一、屏幕:折叠屏的“脸面”

一块高素质屏幕,是折叠屏为什么会“卖很贵”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年,聊到手机屏幕的素质,大家一般都会想到三星,凭借色彩、亮度、调光等优势,三星几乎成为前期所有厂商唯一的选择。2022年上半年发布的“当红炸子鸡”红米K50系列,就将搭载了三星的顶级2K直屏当成一个重要的宣传卖点。

不过近两年,国产折叠屏在逐步崛起,供应商也趋向成熟。目前,能够生产可折叠柔性OLED面板的厂商有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和柔宇科技,都推出了可折叠屏幕产品,让手机厂商们有更多种选择。

例如,华为Mate X3、vivo X Flip采用了京东方屏幕,华为P50 Pocket和部分荣耀折叠屏手机采用了维信诺屏幕,小米Mix Fold、联想摩托罗拉Razr系列、传音Phantom V Fold用的则是TCL华星光电屏幕。

其中,京东方凭借出色的屏幕性能,和华为的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也算是成就了手机圈里的一段佳话。除此之外,京东方从iPhone12开始打进苹果供应链,与三星、LGD共同成为苹果三大柔性屏供应商,也证明了其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发布的OPPO Find N3 Flip折叠屏手机,其屏幕也是由京东方独家供应,通过COE无偏光片技术,有效解决柔性折叠显示环境光反射问题。

TCL华星光电,是另一个国产屏幕厂商之光。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虽然面板价格出现波动,但以TCL华星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市占率仍在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大陆厂商TV面板行业市场份额已高达70%,其中TCL华星稳居全球第二,并在大尺寸面板方面持续保持了行业领先。

小尺寸方面,也就是手机屏幕部分,TCL华星光电凭借在柔性屏方面的差异化技术,持续获取折叠屏手机的增量市场,其与小米的合作更是科技圈的一段美谈。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12系列均采用了华星光电特供定制的屏幕;到今年的小米13 Ultra采用的屏幕也是由华星光电提供,采用了C7材质打造,有高细腻度、高色准、高亮度和低功耗之称,差不多可以代表国产屏幕的最高水准。

得益于国产面板厂商的不懈努力,国内面板的出货量也在逐渐提升。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厂商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份额相比去年的22.6%增加15.2个百分点至37.8%,份额持续攀升。

未来,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和柔宇科技等本土面板厂商有望迎来更多机遇,甚至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二、铰链:折叠屏的“龙骨”

折叠屏的形态在于铰链。「方寸之间,纤微功夫」,如何折、怎么折,折叠屏手机最终的轻薄程度、厚度与其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已上市的折叠屏手机中,铰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 U形方案:以三星Fold系列为代表,其结构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但容易出现折痕问题。
  • 水滴方案:以OPPO Find N、荣耀Magic V为代表,结构相对复杂,不但要保证较大的弯折半径,从而减小折痕问题,还要保证屏幕在折叠状态时呈现处无缝的效果。由于在使用体验上更为出色,受到国内各大厂商的青睐。

在铰链技术支撑下,厂商们不仅要“卷”手机的重量和厚度,还要在定价上进行进一步的下探。最初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动辄上万,到了2022年,“大折叠屏”售价已经降到了7000-8000元档,小折叠屏的售价进一步降低到5000-6000元档。

这一切与国产供应链的日趋成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折叠屏行业诞生之初,安费诺(美国)是众多手机厂商首选供应商,不过由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展现逐渐显露的极强的「排他性」,导致国内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停滞不前。

随着国内折叠屏手机的不断发布与技术更替,安费诺的产品迭代、更新效率、成本都难以满足中国本土品牌的长期需求。因此,自主研发铰链技术成为主流终端厂的核心解决方案。

当下,精研科技、富驰高科、华晶科技等厂商主要布局相关MIM零部件的加工,而宜安科技、上海驰声、常州世竟等厂商入局液态金属的研发与生产;奇鋐、兆利、长盈精密、科森科技等厂商布局铰链组装。

其中,一些头部公司已经和手机品牌达成了合作。比如与安费诺合作几次均以失败告终的小米,转而选择了精研科技。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精研科技表示,目前公司具备折叠屏手机转轴(铰链)MIM件及整体铰链组装的研发、量产能力,已经为折叠屏手机安卓系头部客户供应手机转轴(铰链)用MIM件、手机转轴(铰链)。

折叠屏降价带来的需求增长,使得精研科技直接受益。从8月29日精研科技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来看,公司主营业务中,MIM零部件及组件收入4.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21%,是当之无愧的“大头”。

结语:

2016年,科幻美剧《西部世界》风靡一时,剧中曾出现过这样一部手机:屏幕纤薄且实现了两次折叠,打开后就是一部超大屏Pad。

折叠屏成为了技术极客的执念。

2018年,柔宇发布了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敲响了行业开门砖;一年后,三星推出首款面向消费者的折叠屏手机Samsung Galaxy Fold ,当它被推至台前时,曾被普遍认为:这是少数人的游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折叠屏当作尝新之选,而是要让其扮演日常主力机的角色。虽然他们对产品的评价不全然是正面的,屏幕折痕、显示故障、铰链损坏等问题经常出现在某投诉平台上。

但折叠屏依旧“未来可期”,据Counterpoint推测,到2025年,折叠屏的需求量将会是2022年的两倍,出货量也有望突破5500万部。

这也激励了手机厂商们投入到折叠屏的研发中,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寻求对转轴、铰链的改进,也驱使了上游供应链企业积极在这一领域进行投入。

目前,折叠屏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技术和制造难题。对于各大手机厂商,尤其是供应商来说,这是练就“独门绝技”,形成技术优势的重要时间窗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