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海诚十九年的坚守与转变 :《你的名字。》背后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海诚十九年的坚守与转变 :《你的名字。》背后的故事

唯美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加上青春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许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一批模仿者。那么作为从学习者走向市场领导者的新海诚来说,下一个十九年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随着上星期《你的名字。》在国内上映,本片成了最近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你的名字。》的各种各样影评更是刷屏般的出现,估计大家也看腻了吧,所以今天我还是实在点聊聊这位从长野县走向世界的监督,从1997年个人第一部短片《遥远世界》到最新作这十九年的坚守与转变。

1、不变的坚守

年少时受到爱读书的母亲影响,新海诚非常早就接触到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也曾提到自己是岩井俊二的粉丝,所以受这两位文艺大师的影响,这十九年间文艺的旁白、青少年的惆怅思绪从未在新海诚的作品中消失过。

岩井俊二代表作《情书》

不仅受到文艺作品熏陶,新海诚也和很多老宅一样在年少时,受到了八九十年代科幻动画的影响,从《星之声》中的机器人、宇宙飞船,到如今《你的名字。》中的时空穿梭、身体互换,诚哥一直都没有舍弃对奇幻与科幻元素的使用。

八九十年代常见科幻作品的氛围

这些非现实元素一直都像是新海诚动画的调料品一般存在,《你的名字。》、《星之声》用料得当口味上佳,而《追逐繁星的孩子》用料过重则影响口感。

《星之声》

不仅作品的主题上新海诚有着自己的坚持,在动画技术上新海诚也有着自己的执念。最为明显就是对后期摄影的喜爱,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摄影监督都一直是自己在做。

《你的名字。》更是亲自上手调了300多个镜头,占了全片的五分之一。就算制作团队人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熟新海诚还是不愿意放弃对这一环节的把控,可见诚哥对于摄影的执着。也正是因为对摄影的喜爱,才让细腻唯美的美术风格一直是新海诚独特的符号。

除了技术上的坚持外,新海诚对于电车、雨水、天桥、脚部等元素的使用也是非常执着。在本次《你的名字。》中我又看到了很多其他新海诚元素的延续,比如在出现了两次月下两根电线的交叉,而秒五中只有孤独的一根。在男女主相逢之前都是一场雪景,不同的是两人擦肩而过之后的故事。

秒五月下孤独的电线

此外《言叶之庭》的女主角雪野老师还在《你的名字。》中也出了场,用新海诚自己的话说这是给自己影迷的福利,不知道三叶会不会出现在诚哥下一部电影中?

以上都是从《你的名字。》中能所看到的坚守,但在本片中也有能很明显能看出新海诚做了很多转变,就好像是对过去《秒速五厘米》那种孤独寂寞影片主旋律的告别。一次从悲剧转换为皆大欢喜的结局,说起来也不过是一次简单的相逢,但这次相逢却在新海诚心里走过了九年时光。

2、华丽的转变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悲剧的结局,所以这次《你的名字。》结局的转变非常让人在意,不少人认为这是新海诚对市场的妥协,毕竟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才能带更多的票房。

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因为在《你的名字。》最后男主立花泷面试时曾说道:“我们生活的城市很可能会突然消失”,从这句话再联系到诚哥在中传媒见面会时,曾提到本片受到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我觉得结局的改变更多是新海诚心境的转变吧。

当然这次电影的巨大成功,也并不只是因为结局的改变,新海诚在这部电影上还做了许多其他的转变。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其实这种改变从《言叶之庭》开始就在悄然发生,只不过在《言叶之庭》时改变还是非常细微。

过去的新海诚更多是借助剧中人物来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剧中角色也更像是新海诚自己内心的隐射。并且总是会对剧中人物的生活状况做大量留白,然后在通过大信息量背景做补充。而《你的名字。》则是直接将角色生活状态展现给观众,让剧中角色用自己的意志去表达属于个人的喜怒哀乐。

用空镜头来展现角色生活状态

虽然表现手法没有高低之分,但明显现在直爽的风格相对曾经含蓄的风格更容易让人接受。看看《你的名字。》上映后大家对三叶的喜爱,就明白角色的魅力果然是需要演出来的。当然三叶变得受欢迎与人设的变化也有关系,田中将贺可爱活泼的人设相对诚哥过去单调的人设来说,本身就会给角色加分不少。

不仅仅是人物刻画更加立体,在叙事手法上新海诚也做了很大调整,过去的他总是会倾向于做长期情绪铺垫,然后在结尾做情绪释放。

而《你的名字。》完全不同,本片只经过前期三十分钟身体互换的剧情后,就迅速切入主题,采用冲突更强烈的戏剧性叙事,完全依靠剧情悬念的设置和笑料的穿插来抓观众眼球。能很明显感觉到诚哥在有意识的反复调动观众情绪,这种做法是过去新海诚电影中极少出现的。

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

对于这种转变我是鼓励的,因为我非常佩服一直在革新自己的监督。在这次转变中,带给我最大惊喜的就是新海诚对于笑料得当的把控,动画中多次出现摸胸、上厕所等喜剧情节,并且每次的运用都恰到好处,这么娴熟的使用手法,让人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初次在长篇电影尝试。

不仅对个人叙事风格做了很多调整,这次强大的制作阵容也让《你的名字。》较以往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正是有了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之一的东宝牵线搭桥,才会有神木隆之介和上白石萌音两位出名演员,以及安藤雅司为首的强大原画师加盟,让这次动画的整体质量更上一个档次。

这些资源都是过往新海诚所得不到的,三叶和四叶跳舞的场景、陨石落地的爆炸场景也是以往在新海诚动画中不会出现的。

秒五低成本下的节制之美,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可遇不可求,这是属于过去新海诚特有的动画。而随着《你的名字。》在商业上的大成功,诚哥日后估计很难再有机会拍这样的低成本文艺片。不过《你的名字。》大制作之下的华丽冲击力,也同样是以往的新海诚无法做到的。

3、对未来的期许

也得利于之前长年在低成本、没有过多作画资源的情况下做动画,让新海诚练就了一身带着枷锁跳舞的好功夫,所以他总是可以在较少预算和人员的基础上把动画做的很精致。

虽然在以前这是优点,但是在未来恐怕这将会成为新海诚需要加强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独立动画人新海诚很难有机会与这么多高水平的原画师合作,所以与业界天才们的合作经验实在太少,也导致诚哥缺少对原画环节的控制力。

本次《你的名字。》的总作画监督是曾担任《千与千寻》总作监的安藤雅司,虽然安藤尽力把控了全部原画的统一性,不过最后三叶跑去见父亲的段落客观来说还是让人看了很出戏。先不说三叶跑的过于写实的问题,最后跌倒摔跟头实在有些表演过度。不是说原画画的不好,而是与整个动画风格不相称。

这次有安藤雅司这样的天才为新海诚把关依旧出现了问题,那么日后无法与这种级别的作监合作时,对于原画与动画整体协调性的问题就需要诚哥自己好好的思考如何去协调了。优秀的原画师用高超画力能带来更精彩的演技、更漂亮的动作、更富感染力的情感,但对于像新海诚这样的一位独立动画人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

不仅在制作环节上需要诚哥多多磨合,这次一口气对自己的叙事手法做了如此大规模调整,也同样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男女主感情铺垫太少,新海诚舍弃了以往的散文式叙事,用更多的冲突让整个故事更加戏剧化。但也许是初次在电影上做改变经验不足,让许多观众都感觉到了男女主相爱过程有些牵强。

我看了三遍电影,依旧感觉前三十分关于男女互换身体的日常剧情完全可以再拉长十分钟,做更多的情感铺垫。虽然看完电影后仔细思考剧中展现的大量细节,两人的相爱非常合理。但是在第一遍观看的过程中真的会感觉相当突兀,情绪转换太过突然。

虽然从《你的名字。》能看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倒一点也不担心新海诚之后的影片质量,因为从过往影片来看诚哥是非常善于自我修正的。在《云之彼端,遥远的约定》的迷茫后吸取经验拍出了《秒速五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失败后立马调整方向拍出了《言叶之庭》,所以新海诚真的是一个对自己认知很全面的人。

新海诚曾说过,自己第一次做长篇动画《云之彼端,遥远的约定》时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团队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需要细微调整的细节,有这些小缺点的《你的名字。》依旧是今年最棒的动画之一。优秀的作画、漂亮的写实背景、世界系之下的美妙恋爱等,这部动画优点数不胜数,但这些东西早就被各种影评给说烂了,所以文章最后还是来聊聊本片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4、写在最后

有很多人都在说《你的名字。》本身动画质量不错,不过现在实在有些火过头了。但我想说一部电影的流行与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对等是很正常的事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许和日本东宝、在中国光线传媒的大力宣发,以及影片本身的高质量有关系,但以我所见本片能引起这么多人共鸣,更大原因是因为这部动画真的很戳观众心窝。

科技的进步让交流越来越轻松,但人与人之间却更加隔绝。在网上每天都有数亿条信息在交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沟通,但看看现在天天充斥在网络上的言论,又有多少是能够真正传达到对方心中呢? 本片正是戳中了大众渴望理解的诉求,填补了这一块市场的空白。

浪漫的爱情是全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的

从《遥远世界》中琐碎的日常,《她与她的猫》中无能为力的爱慕,《星之声》孤独宇宙中越发时间越长的短信,《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宁愿背叛世界也要唤醒佐由理的执着,到《秒速五厘米》那让人扼腕的擦肩而过,《追逐繁星的孩子》当中那一声原来是我太寂寞的叹息,《言叶之庭》在雨中浪漫的分离,《你的名字。》中穿越时空的相爱,这十九年里原来新海诚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动画,虽然称不上部部精品但也足够丰富。

十九年时间足够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大成人,新海诚也在这十九年里从一位初入社会的青年成为了一位孩子的爸爸。十九年的坚持,也让新海诚获奖无数。唯美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加上青春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许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一批模仿者。那么作为从学习者走向市场领导者的新海诚来说,下一个十九年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海诚十九年的坚守与转变 :《你的名字。》背后的故事

唯美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加上青春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许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一批模仿者。那么作为从学习者走向市场领导者的新海诚来说,下一个十九年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随着上星期《你的名字。》在国内上映,本片成了最近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关于《你的名字。》的各种各样影评更是刷屏般的出现,估计大家也看腻了吧,所以今天我还是实在点聊聊这位从长野县走向世界的监督,从1997年个人第一部短片《遥远世界》到最新作这十九年的坚守与转变。

1、不变的坚守

年少时受到爱读书的母亲影响,新海诚非常早就接触到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再加上他本人也曾提到自己是岩井俊二的粉丝,所以受这两位文艺大师的影响,这十九年间文艺的旁白、青少年的惆怅思绪从未在新海诚的作品中消失过。

岩井俊二代表作《情书》

不仅受到文艺作品熏陶,新海诚也和很多老宅一样在年少时,受到了八九十年代科幻动画的影响,从《星之声》中的机器人、宇宙飞船,到如今《你的名字。》中的时空穿梭、身体互换,诚哥一直都没有舍弃对奇幻与科幻元素的使用。

八九十年代常见科幻作品的氛围

这些非现实元素一直都像是新海诚动画的调料品一般存在,《你的名字。》、《星之声》用料得当口味上佳,而《追逐繁星的孩子》用料过重则影响口感。

《星之声》

不仅作品的主题上新海诚有着自己的坚持,在动画技术上新海诚也有着自己的执念。最为明显就是对后期摄影的喜爱,从《秒速五厘米》到《你的名字。》摄影监督都一直是自己在做。

《你的名字。》更是亲自上手调了300多个镜头,占了全片的五分之一。就算制作团队人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熟新海诚还是不愿意放弃对这一环节的把控,可见诚哥对于摄影的执着。也正是因为对摄影的喜爱,才让细腻唯美的美术风格一直是新海诚独特的符号。

除了技术上的坚持外,新海诚对于电车、雨水、天桥、脚部等元素的使用也是非常执着。在本次《你的名字。》中我又看到了很多其他新海诚元素的延续,比如在出现了两次月下两根电线的交叉,而秒五中只有孤独的一根。在男女主相逢之前都是一场雪景,不同的是两人擦肩而过之后的故事。

秒五月下孤独的电线

此外《言叶之庭》的女主角雪野老师还在《你的名字。》中也出了场,用新海诚自己的话说这是给自己影迷的福利,不知道三叶会不会出现在诚哥下一部电影中?

以上都是从《你的名字。》中能所看到的坚守,但在本片中也有能很明显能看出新海诚做了很多转变,就好像是对过去《秒速五厘米》那种孤独寂寞影片主旋律的告别。一次从悲剧转换为皆大欢喜的结局,说起来也不过是一次简单的相逢,但这次相逢却在新海诚心里走过了九年时光。

2、华丽的转变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悲剧的结局,所以这次《你的名字。》结局的转变非常让人在意,不少人认为这是新海诚对市场的妥协,毕竟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才能带更多的票房。

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因为在《你的名字。》最后男主立花泷面试时曾说道:“我们生活的城市很可能会突然消失”,从这句话再联系到诚哥在中传媒见面会时,曾提到本片受到了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我觉得结局的改变更多是新海诚心境的转变吧。

当然这次电影的巨大成功,也并不只是因为结局的改变,新海诚在这部电影上还做了许多其他的转变。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其实这种改变从《言叶之庭》开始就在悄然发生,只不过在《言叶之庭》时改变还是非常细微。

过去的新海诚更多是借助剧中人物来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剧中角色也更像是新海诚自己内心的隐射。并且总是会对剧中人物的生活状况做大量留白,然后在通过大信息量背景做补充。而《你的名字。》则是直接将角色生活状态展现给观众,让剧中角色用自己的意志去表达属于个人的喜怒哀乐。

用空镜头来展现角色生活状态

虽然表现手法没有高低之分,但明显现在直爽的风格相对曾经含蓄的风格更容易让人接受。看看《你的名字。》上映后大家对三叶的喜爱,就明白角色的魅力果然是需要演出来的。当然三叶变得受欢迎与人设的变化也有关系,田中将贺可爱活泼的人设相对诚哥过去单调的人设来说,本身就会给角色加分不少。

不仅仅是人物刻画更加立体,在叙事手法上新海诚也做了很大调整,过去的他总是会倾向于做长期情绪铺垫,然后在结尾做情绪释放。

而《你的名字。》完全不同,本片只经过前期三十分钟身体互换的剧情后,就迅速切入主题,采用冲突更强烈的戏剧性叙事,完全依靠剧情悬念的设置和笑料的穿插来抓观众眼球。能很明显感觉到诚哥在有意识的反复调动观众情绪,这种做法是过去新海诚电影中极少出现的。

有的只是无尽的寂寞

对于这种转变我是鼓励的,因为我非常佩服一直在革新自己的监督。在这次转变中,带给我最大惊喜的就是新海诚对于笑料得当的把控,动画中多次出现摸胸、上厕所等喜剧情节,并且每次的运用都恰到好处,这么娴熟的使用手法,让人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初次在长篇电影尝试。

不仅对个人叙事风格做了很多调整,这次强大的制作阵容也让《你的名字。》较以往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正是有了日本五大电影公司之一的东宝牵线搭桥,才会有神木隆之介和上白石萌音两位出名演员,以及安藤雅司为首的强大原画师加盟,让这次动画的整体质量更上一个档次。

这些资源都是过往新海诚所得不到的,三叶和四叶跳舞的场景、陨石落地的爆炸场景也是以往在新海诚动画中不会出现的。

秒五低成本下的节制之美,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可遇不可求,这是属于过去新海诚特有的动画。而随着《你的名字。》在商业上的大成功,诚哥日后估计很难再有机会拍这样的低成本文艺片。不过《你的名字。》大制作之下的华丽冲击力,也同样是以往的新海诚无法做到的。

3、对未来的期许

也得利于之前长年在低成本、没有过多作画资源的情况下做动画,让新海诚练就了一身带着枷锁跳舞的好功夫,所以他总是可以在较少预算和人员的基础上把动画做的很精致。

虽然在以前这是优点,但是在未来恐怕这将会成为新海诚需要加强的一个部分。作为一个独立动画人新海诚很难有机会与这么多高水平的原画师合作,所以与业界天才们的合作经验实在太少,也导致诚哥缺少对原画环节的控制力。

本次《你的名字。》的总作画监督是曾担任《千与千寻》总作监的安藤雅司,虽然安藤尽力把控了全部原画的统一性,不过最后三叶跑去见父亲的段落客观来说还是让人看了很出戏。先不说三叶跑的过于写实的问题,最后跌倒摔跟头实在有些表演过度。不是说原画画的不好,而是与整个动画风格不相称。

这次有安藤雅司这样的天才为新海诚把关依旧出现了问题,那么日后无法与这种级别的作监合作时,对于原画与动画整体协调性的问题就需要诚哥自己好好的思考如何去协调了。优秀的原画师用高超画力能带来更精彩的演技、更漂亮的动作、更富感染力的情感,但对于像新海诚这样的一位独立动画人来说却是一把双刃剑。

不仅在制作环节上需要诚哥多多磨合,这次一口气对自己的叙事手法做了如此大规模调整,也同样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男女主感情铺垫太少,新海诚舍弃了以往的散文式叙事,用更多的冲突让整个故事更加戏剧化。但也许是初次在电影上做改变经验不足,让许多观众都感觉到了男女主相爱过程有些牵强。

我看了三遍电影,依旧感觉前三十分关于男女互换身体的日常剧情完全可以再拉长十分钟,做更多的情感铺垫。虽然看完电影后仔细思考剧中展现的大量细节,两人的相爱非常合理。但是在第一遍观看的过程中真的会感觉相当突兀,情绪转换太过突然。

虽然从《你的名字。》能看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倒一点也不担心新海诚之后的影片质量,因为从过往影片来看诚哥是非常善于自我修正的。在《云之彼端,遥远的约定》的迷茫后吸取经验拍出了《秒速五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失败后立马调整方向拍出了《言叶之庭》,所以新海诚真的是一个对自己认知很全面的人。

新海诚曾说过,自己第一次做长篇动画《云之彼端,遥远的约定》时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团队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需要细微调整的细节,有这些小缺点的《你的名字。》依旧是今年最棒的动画之一。优秀的作画、漂亮的写实背景、世界系之下的美妙恋爱等,这部动画优点数不胜数,但这些东西早就被各种影评给说烂了,所以文章最后还是来聊聊本片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4、写在最后

有很多人都在说《你的名字。》本身动画质量不错,不过现在实在有些火过头了。但我想说一部电影的流行与本身的艺术价值不对等是很正常的事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许和日本东宝、在中国光线传媒的大力宣发,以及影片本身的高质量有关系,但以我所见本片能引起这么多人共鸣,更大原因是因为这部动画真的很戳观众心窝。

科技的进步让交流越来越轻松,但人与人之间却更加隔绝。在网上每天都有数亿条信息在交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沟通,但看看现在天天充斥在网络上的言论,又有多少是能够真正传达到对方心中呢? 本片正是戳中了大众渴望理解的诉求,填补了这一块市场的空白。

浪漫的爱情是全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的

从《遥远世界》中琐碎的日常,《她与她的猫》中无能为力的爱慕,《星之声》孤独宇宙中越发时间越长的短信,《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宁愿背叛世界也要唤醒佐由理的执着,到《秒速五厘米》那让人扼腕的擦肩而过,《追逐繁星的孩子》当中那一声原来是我太寂寞的叹息,《言叶之庭》在雨中浪漫的分离,《你的名字。》中穿越时空的相爱,这十九年里原来新海诚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动画,虽然称不上部部精品但也足够丰富。

十九年时间足够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大成人,新海诚也在这十九年里从一位初入社会的青年成为了一位孩子的爸爸。十九年的坚持,也让新海诚获奖无数。唯美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加上青春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许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出现一批模仿者。那么作为从学习者走向市场领导者的新海诚来说,下一个十九年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