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下称欧佩克)上月末达成有关原油减产的历史性协议,推动油价轻松升破每桶50美元大关。尽管沙特等海湾国家势必会得益于油价走高,但欧佩克圈子外的俄罗斯,获得增产允许的伊朗,以及获得欧佩克内部豁免的利比亚和尼日利亚却是谈判的最大赢家。
根据石油行业网站Oilprice.com的消息,上周的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总产量触及苏联解体后的新高,超过1120万桶/日。根据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莫洛佐夫的说法,准确的产量数字是1123.1万桶/日,而在这一基础上,俄罗斯仅仅同意将产量削减30万桶/日,以帮助欧佩克实现推动全球原油供需再平衡的目标。
与此同时,利比亚在欧佩克成员国中获得豁免。这个饱受战乱困扰的国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产量提高30万桶/日,这恰恰抵消了俄罗斯减产带来的积极效果。
除了利比亚,尼日利亚也获得减产豁免。据CNBC报道,尼日利亚石油部长卡希库周三表示,目前该国三大主要油田均在运作,产量达190万桶/日。卡希库称,明年1月份,尼日利亚希望将原油产量提高至210万桶/日。这意味着20万桶/日的增产。
伊朗没有获得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豁免。不过,该国实际上被允许将产量提高大约10万桶/日,至380万桶/日左右,接近今年早些时候设定的400万桶/日的目标。
核问题相关制裁引发的石油禁运曾经严重影响了伊朗的原油产出,但在去年7月与六国就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之后,伊朗逐步增加自身的石油产出。这一度被视为欧佩克内部达成减产协议的重大障碍,原因是伊朗认为产出尚未恢复正常,其他欧佩克成员国没有理由要求其减产。
与上述四国相比,欧佩克领导者沙特的压力大得多。该国11月份原油产量为1060万桶/日。按照当月末达成的协议,沙特需要将产量缩减48.6万桶/日。与沙特关系较为友善的欧佩克国家,包括伊拉克、科威特、卡特尔和阿联酋在内,总计需要将产量缩减51万桶/日。
普京可能正坐在克里姆林宫中微笑。尽管油价回升推动卢布升值,从而提高了俄罗斯原油企业的开采成本,但是在油价达到每桶50美元甚至更低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仍能够盈利。与此同时,根据阿尔法银行(Alfa Bank)经济学家Natalia Orlova,俄罗斯政府2017年的预算草案是基于每桶40美元的油价所制定的。在每桶40美元的基础上,每当油价上涨1美元,俄罗斯政府的预算收入就会增加20亿美元左右。
根据俄罗斯总理梅德维德夫今年早些时候的预估,如果油价回落至每桶50美元下方,并在低位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该国2016财年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超过3%。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俄罗斯的预算状况可能比想象的更好。
正是更好的财政状况让俄罗斯在与欧佩克的谈判中获得了上风。以沙特为例,尽管大幅削减了政府开支,但2016年其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20%。伊拉克的数字与沙特基本相同。对于科威特来说,数字是12%。对于阿联酋来说,数字是9%。因此不难想象,这些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原油出口的海湾国家急于通过减产推升油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