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正
编辑|朴芳
一句“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让网友们集体破防,最近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终于久违地把“短剧”彻底带出圈。
上线两集,截至发稿,《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抖音分别获赞804.6万和591.2万,B站每集视频播放量达500万+,带动全网热议 #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 的热搜话题,引发央视网、新华日报等官媒纷纷下场点赞。
9月3日,CCTV6点评此事后又把 #六公主谈逃出大英博物馆火出圈# 带上微博热一。9月5日上线的第三集·大结局里,壶妹逃回家乡博物馆给“亲友”们带话众文物齐喊“家国永安”的场面又哭麻了大片网友。
简而言之,《逃出大英博物馆》讲述了“拟人化”的玉壶妹妹逃出博物馆后,偶遇中国记者李永安并在其帮助下回家的故事。剧中细节台词“你要带我回中国吗?”、“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回家”惹人泪目之余还掀动全网二创解读狂潮。
不同于平台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是一场典型自媒体共创的胜利。先是网友“有理言之”评论区提出创意,再是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不惜断更三个月远赴英国自费拍摄,“博主”做剧的完成度震动了整个短剧行业,坊间称其为“自媒体吊打内娱”。
近年长短视频平台都在生产侧大力加码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现象级出圈,似乎再度昭示了短剧市场前景之大,低门槛高回报的项目属性、短制作周期带来的追热点能力,都让行业看到了短剧的更多冲劲与潜质。
3个月自费赴英拍摄,短剧终出“大爆款”
《逃出大英博物馆》大结局来了个漂亮反转。
此前该剧被批评最多的,是“女主”被设定成了当代艺术品,网友质疑需要逃出大英的怎么都不该是她。而大结局却揭示了,因是当代制物所以只有“女主”还记得来时路,所有海外被盗文物都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望她把口信带给家人们。
“家书这段太好哭,都圆上了”、“自媒体都能做出这种质量的内容了,内娱你以后可咋办啊”…… 谁能想到,大结局上线后,剧情完美闭环、惹哭一片网友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表达又上了一个台阶,坊间认为该剧吊打内娱的评论更多了。
但它完全是民间“土法炼钢”的产物。
《逃出大英博物馆》灵感源起要追溯至今年1月,彼时留学生博主“何香蓓Betty”在抖音发布了一则参访大英博物馆的视频,网友“有理言之”在评论区留言,提议拍一部“各个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的动画。
该视频在1月23日经生活博主“小柴爆米花”转发后,短剧达人“煎饼果仔”很看好这个idea并在评论区留言:“等我”。而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个承诺将为他带来什么。
然后就是一个看起来有些“赌博”的创作历程,煎饼果仔曾发文称,为筹备该项目,他和夏天妹妹一并推掉了3个月的商单(谁都明白这对于刚有点流量的自媒体意味着啥)。至于原因,煎饼果仔曾提到,当他认真筹备翻阅资料时,“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咽喉”。
而本着自媒体人的热忱、不计成本的赤诚之心、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不约而同敲定了“3个月自费赴英国拍摄”的制作计划。
复盘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在制作上还带有很多野路子的“粗糙”,比如整体质感二次元漫画味太浓、前两集剪辑节奏过快有PPT过场感、不够贴合的配音台词与人物表演稍令人出戏等。
但这帮自媒体人确实做到了很多内娱剧集没完成的事。它的故事编排充满巧思,比如壶妹特别强调“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因为大英博物馆只以编号命名中国文物而他们没有名字;而壶妹做客男主家感叹“这么大的柜子(房子)只睡两个人啊”,是调侃中国馆好多文物挤在一个柜子里“疏于保护”这件事。
正是因为反复用心打磨这些剧情细节,加之年轻创作者很难得地把创作目光对准颇具家国情怀的社会议题,《逃出大英博物馆》迅速凭借口耳相传的超高口碑,制造出了短剧行业里极少见的“大爆款”。
一场自媒体与二创狂欢,小短剧亦有“大情怀”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等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诸位同胞,我的弟弟在战火中被洋人掳走了,我们兄弟本是一对,如果他先回家了,一定、一定要告诉我一声啊”
……
不得不说,《逃出大英博物馆》最后一集壶妹“回家探亲”和“传读家书”这段着实是枚催泪弹,当一件海外文物好不容易“逃”回家乡给亲朋好友们捎去口信,小玉壶内心深藏的情绪是多么复杂而浓烈啊。
而当张永安问起:“你会让大家逃回来吗?”已决定返回英国的小玉壶,几乎回了一句全短片最感人至深的话:“我们不会,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回家。”
如此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爆款密码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加持。不知是巧合还是计算过,该短片发布前夕正值一起大英博物馆失窃案新闻在国内盛传:
8月25日,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宣布辞职,以对博物馆先前没有充分调查“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文物藏品流失事件”承担责任。
《逃出大英博物馆》连同该事件带动了全网很多自媒体站出来发声。有句话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据中国文物协会统计,自鸦片战争至今,共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
但陈列于异国他乡的文物珍藏,背后是中国近代百年伤痛。事实上,大英博物馆约2.3万件中国文物很多都来自侵略战争的掠夺,所以“请把所有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中国文物无偿归还中国”的提议在国际社会上都是广受支持的。
《逃出大英博物馆》对文物回家的召唤,还带动了全网“二创”狂欢。抖音博主“香香的香香”就受其启发创作了漂泊在外、满身泥泞的“文物思乡”视频,置顶作品获赞超77.2万赞;DIY博主“老板罗成”用蛋糕复刻了现存大英博物馆的元代青花云龙纹梅瓶,响应归还号召的该抖音视频获赞超62.9万。
由此来看,《逃出大英博物馆》这次的自媒体加二创狂欢,恐怕会带动传统影视行业再度重视起短剧这个目前似乎还没“上牌桌”的内容产业。积极的风向在于:
一来,《逃出大英博物馆》证明了短剧具备制作周期短、容易紧跟热点的传播属性,现今面临的两个突破口是,行业还需要更多更具大众认知的爆款短剧,以及还需探索出更多元稳定的短剧变现模式。
二来,所谓“高手在民间”,凝结民间智慧的自媒体能够去创作更现代化、更有活力的创意故事,短剧这个新内容生态今后或可逐步长出更多好的影视创作苗子,他们或将是反哺平台向短剧项目的重要贮备力量。
所以短剧的未来仍大有可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