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雪梅
2023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二十五周年,也是建信基金成立的第十八个年头。此前,建信在货币基金、债基上成绩不错,但在权益类基金上存在短板。
对此,公司总裁张军红表示,建信基金对于权益类基金补短板,前些年就非常重视,这在战略布局、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股票投资,价值理念、认知的形成或认同以及投研实力的打造,都真正需要时间的积累。
公司研究室对建信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进行调研,注意到下面一些现象与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此,公司研究室发函就相关问题向建信基金询问。不过,截至发稿时为止,尚未见到公司答复。
01、资产规模7461亿,权益类基金占比仅8.16%,银行系基金前2名占比超20%
截至2023年8月23日,建信基金资产规模7461亿元。
这个规模,在现有203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排名第13位;在银行系基金中,排名第三。
具体到资产结构,公司研究室注意到,建信基金资产中,货币基金5391亿,债基1461亿,权益类基金仅609亿,占比8.16%。显然,这样的资产结构,距离张军红所言的权益类基金补短板还有较大差距。

对标同类基金,比如银行系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招商基金。在招商基金8230亿资产中,货币基金2620亿,债基3482亿,权益类基金2128亿,占比25.86%,远高于建信基金的8.16%。

在银行系基金中,排名第二的工银瑞信资产规模7601亿,其中,货币基金3680亿,债基2252亿,权益类基金1669亿,占比21.96%,同样远高于建信基金的8.16%。

在银行系基金中,排名第4的平安基金,资产规模5631亿,其中,货币基金3384亿,债基1725亿,权益类基金522亿,占比9.27%,同样高于建信基金的8.16%。

至于在整个203家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易方达基金公司,其16790亿资产中,货币基金6909亿,债基3342亿,权益类基金6539亿,占比38.95%,与建信基金的8.16%,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正是认识到建信基金自身权益类基金与同行的较大差距,张军红才说,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股票投资,价值理念、认知的形成或认同以及投研实力的打造,都真正需要时间的积累。
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建信基金公司既然要在权益投资上赶超同行,势必要有具体的行动规划。为此,公司研究室发函,询问公司目前对此有没有大致的时间表?
不过,截至发稿时为止,尚未见到公司回复。
02、成立来涨幅前10股票基金近2年业绩惨淡,仅1只翻红涨幅0.46%
在建信基金资产中,股票型基金293亿,混合型基金310亿,指数型基金285亿,QDII5.38亿。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在同类中排名第21位。
从近5年业绩比较,建信基金的股票型产品跑赢了同类与沪深300指数,但时间越近,其业绩表现越差。以近1年业绩看,公司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8.78%,同行平均亏损5.98%,沪深300亏损4.86%。

显然,建信基金股票型基金,有些吃老本的嫌疑。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从建信基金成立以来业绩最好的前10只股票基金看,近2年业绩也是绿肥红瘦,跌幅超30% 的2只,跌幅10%-20%的4只,跌幅10% 以下的3只,仅有1只翻红,涨幅仅0.46%。
这样的业绩,对于这些绩优基金来说,可谓历史辉煌,现实惨淡。

此外,公司研究室注意到,截至2023年9月1日,公司股票型基金近1年涨幅前10的基金中,有7只净值规模不足1亿,其中6只不足0.5亿,4只不足0.25亿,属于典型的迷你基,或面临清盘风险。

出现这种迷你基数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公司有没有针对性改进措施?由于没有看到建信基金的回函,公司研究室目前尚未得知。
03、老中青基金经理业绩集体塌方,在管产品近2年全线飘绿
截至2023年9月1日,建信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近1年跌幅前10的基金中,有2020年后成立的次新基金,也有2014年前后成立的老牌基金,部分基金历史上曾有200%以上的涨幅,但近2年、1年、6个月内业绩却很惨淡,跌幅 20%以上。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在上述近1年跌幅前10的股票基金经理中,既有陶灿、姜锋这样从业12年以上的老将,也有周智硕这样从业不足3年的新锐。此外,像孙晟这样从业7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在管产品近2年中短期业绩也是全线飘绿。



从这些基金经理从业年限看,可谓老中青俱有,但他们在管产品业绩,却出现中短期集体塌方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大盘低迷,是不是建信基金公司在权益类产品投研能力上存在不足,公司股票池组合有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基金底层资产出现严重问题?对此,公司管理层与投资决策委员会有没有针对性改进措施?
公开信息显示,张军红已从2023年2月起代理公司董事长职务。据说,有很大可能转正。不管担任总裁还是董事长,建信基金管理层对权益类基金补短板,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面对老中青三代基金经理在管股票基金业绩集体塌方现象,显然应尽快拿出对策。


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时止,公司研究室尚未看到建信基金就上述有关问题的回复,这一切疑问,自然都还是未知数。
在建信基金官网首页,公司研究室看到,建信正在热推的4只基金,其中,有2只属于历史成绩优秀,近1年业绩惨淡的产品。
从权益投资经验看,这些基金目前或许是比较好的介入时点,毕竟,目前大盘在相对低位。但在建信基金针对权益类基金补短板措施明朗之前,许多疑问没有搞清楚,基民是否敢抄底,恐怕尚存疑问,因为市场上这类啃老本的绩优基金,眼下可不止一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