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E-bike出海淘金热,大厂、知名VC都来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E-bike出海淘金热,大厂、知名VC都来投

中国E-bike正在抢占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出海新风口。

文|猎云网 盛佳莹

“前两年海外市场的需求激增,E-bike甚至在国内曾一度出现抢产能的情况。”

大鱼智行创始人李威告诉猎云网,疫情催化了短途出行需求,E-bike需求激增,尤其在美国市场,中国E-bike品牌已经占据了主要位置,制造端中国份额已经达到九成占比。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E-bike整车出口高达996.13万辆,同比增长121%。E-bike这个出行新物种正在快速席卷海外市场。

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厂以及红杉资本、高瓴创投、华映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都纷纷下注。

一直被传进军E-bike的大疆,近日也传出新动作。根据36氪援引“多个信源”报道,大疆的E-bike项目内部立项代号为 EB 开头,“仍处于保密阶段”,由曾负责大疆“如影”稳定器产品线的高级工程师 Alex Jia 负责,目前“已在自研 E-bike 系统”。

早在2020年,市场上就有消息传出大疆造E-bike的消息,旗下产品也主攻海外市场。

出海也几乎是所有中国E-bike品牌的一致选择。

中国E-bike品牌涌向海外:美国为主,欧洲为辅

大鱼智行算是中国E-bike品牌出海中最早的一批。

2016年成立,2017年大鱼智行便开始了出海之旅。彼时,整个E-bike市场还较小,市场分散,而欧洲传统本土品牌林立,但李威发现美国没有本土强势的品牌,同时欠缺供应链体系。

李威表示,美国电动自行车相关产业链已集中转移到中国,从电机、电池以及其他配件的供应链,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因此几乎所有的美国电动自行车经销商都从国外进口,市场潜力很大。

数据显示,美国E-bike 销量在2014年、2015年、2016、2017年分别为19.3万、13万和15.2万、26万,增速分别为21.4%、-32.6%、16.9%、80%,而2017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量为 26.3万辆。其中进口约为 21.5万辆,进口比例高达81.7%。

李威决定将美国作为大鱼智行出海的第一站。

不同于其他E-bike品牌常常以线上渠道快速起量进军新市场,在李威看来,线下渠道仍然是E-bike品牌主要发力的地方,线上只是辅助。

一开始,李威便选择了线下商超渠道。“虽然进商超的准入标准严苛,需要审核工厂、产品专利、环保材料,还要符合当地各项标准,一个型号的产品下来,认证费用就达50~60万元。”但虽然商超“攻”进去难,但一旦进入后销量足够多并且稳定,同时也可以快速占据消费者心智。

这对于一家出海品牌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让一个陌生的品牌快速进入本地。

目前,大鱼智行已入驻多个线下商超,包括美国沃尔玛、Costco、山姆,法国家乐福、欧尚,澳大利亚迈尔百货公司等。

“商超合作模式下,大鱼智行都是订单式生产,没有库存,这也给了我们一段时间来打磨自己的供应链、物流、海外仓体系。”2019年底,大鱼智行开始筹备海外仓,2021年大鱼智行上线电商平台亚马逊。

不过尽管补充了线上销售平台,大鱼智行90%的营收仍来自于线下。

和大鱼智行一样,VELOTRIC也从创立之初便瞄准了美国市场。

在VELOTRIC团队看来,欧洲是E-bike的传统市场,相对成熟,渠道结构传统,又有多个国家组成,语言不统一,不利于市场推广的集中化。

而美国E-bike虽然是新兴市场,但是增速高于欧洲传统市场,加上电商发展相对更成熟,更利于新品牌推广和发展。

VELOTRIC创始人张曦曾公开表示:“美国市场头部的品牌基本能够做到年销量 10 万辆,也就是不到 10%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不高。而我们认为,美国市场的情况类似于中国市场——文化、语言、消费习惯是趋同的,所以未来头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 20%,甚至达到 30%。”

2021年美国E-bike市场全年销量不到100万台。而在2022年,美国两轮车销量在1800万,与欧洲的2000万接近,但电助力单车销量仅150万,渗透率不超过10%。

“我们自己的测算是,美国至少是年销量500万的市场。”基于未来市场的预估,张曦认为美国尚处于早期新兴市场。

目前,VELOTRIC专注北美市场,大鱼智行美国市场占比达60%,欧洲市场占比30%。

除了大鱼智行和VELOTRIC之外,Aventon、URTOPIA等中国E-bike品牌也都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

李威告诉猎云网,在美国市场,中国E-bike品牌已经占据了主要位置,制造端中国份额已经达到九成占比。而欧洲市场则主要还是以本土品牌为主。

一年出口超过900万辆,一度出现抢产能现象

出海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为什么中国E-bike品牌却能在全球市场的声量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做E-bike优势尽显。

一方面,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等方面都具备成熟的能力,拥有华东江苏、华南广东、华中天津为中心的三大自行车代工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智能汽车、电动两轮车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在电机、电池、控制器领域都有技术突破,“三电”供应链也日益成熟。

李威告诉猎云网,大鱼智行的E-bike有50~60家上游供应链,全部来自国内,自有工厂也建设于国内。“以E-bike成本单元最高的电池为例,国内的电池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价格优势明显。”

可以说国内高效、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加上极致性价比,为E-bike品牌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疫情则又加速了E-bike品牌的成长。彼时,长途出行受限,短途出行需求激增,E-bike 的需求也随之大量增长。

有长期关注 E-bike 领域的从业者表示:“疫情期间,大量订单涌入国内,国内代工厂家开始出现赶工的迹象。”

李威也表示,E-bike甚至曾一度出现抢产能的情况。“上游工厂一度面临人员和生产线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产能不足只能延后中小大客户的排期。”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E-bike整车出口高达996.13万辆,同比增长121%。

资本也正是在此时关注到E-bike这个出行新物种。

根据IT 桔子数据显示,2022年,至少有四家中国 E-bike 创业公司完成融资。2月,URTOPIA 完成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 DCM 共同领投。

3 月,Aventon 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独家投资。11月,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红杉资本(中国)对其进行了投资,本次投资将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5.9亿美元。

7 月,国潮电单车品牌 SURPANDA 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

进入2023年,TENWAYS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A2轮由消费投资公司L Catterton(路威凯腾)领投,腾讯、高瓴、阿里等是A1轮融资的投资方。

李威也感受到了E-bike行业热了起来,大鱼智行每年增长速度也都超过100%。2022年,大鱼智行车出货量突破50万台,成为中国E-bike出海首家达到50万台量级的企业。

大鱼智行的速度是整个E-bike行业的缩影。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2030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而中国E-bike品牌们正在迅速抢占这个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出海新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E-bike出海淘金热,大厂、知名VC都来投

中国E-bike正在抢占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出海新风口。

文|猎云网 盛佳莹

“前两年海外市场的需求激增,E-bike甚至在国内曾一度出现抢产能的情况。”

大鱼智行创始人李威告诉猎云网,疫情催化了短途出行需求,E-bike需求激增,尤其在美国市场,中国E-bike品牌已经占据了主要位置,制造端中国份额已经达到九成占比。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E-bike整车出口高达996.13万辆,同比增长121%。E-bike这个出行新物种正在快速席卷海外市场。

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厂以及红杉资本、高瓴创投、华映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都纷纷下注。

一直被传进军E-bike的大疆,近日也传出新动作。根据36氪援引“多个信源”报道,大疆的E-bike项目内部立项代号为 EB 开头,“仍处于保密阶段”,由曾负责大疆“如影”稳定器产品线的高级工程师 Alex Jia 负责,目前“已在自研 E-bike 系统”。

早在2020年,市场上就有消息传出大疆造E-bike的消息,旗下产品也主攻海外市场。

出海也几乎是所有中国E-bike品牌的一致选择。

中国E-bike品牌涌向海外:美国为主,欧洲为辅

大鱼智行算是中国E-bike品牌出海中最早的一批。

2016年成立,2017年大鱼智行便开始了出海之旅。彼时,整个E-bike市场还较小,市场分散,而欧洲传统本土品牌林立,但李威发现美国没有本土强势的品牌,同时欠缺供应链体系。

李威表示,美国电动自行车相关产业链已集中转移到中国,从电机、电池以及其他配件的供应链,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因此几乎所有的美国电动自行车经销商都从国外进口,市场潜力很大。

数据显示,美国E-bike 销量在2014年、2015年、2016、2017年分别为19.3万、13万和15.2万、26万,增速分别为21.4%、-32.6%、16.9%、80%,而2017年美国市场的销售量为 26.3万辆。其中进口约为 21.5万辆,进口比例高达81.7%。

李威决定将美国作为大鱼智行出海的第一站。

不同于其他E-bike品牌常常以线上渠道快速起量进军新市场,在李威看来,线下渠道仍然是E-bike品牌主要发力的地方,线上只是辅助。

一开始,李威便选择了线下商超渠道。“虽然进商超的准入标准严苛,需要审核工厂、产品专利、环保材料,还要符合当地各项标准,一个型号的产品下来,认证费用就达50~60万元。”但虽然商超“攻”进去难,但一旦进入后销量足够多并且稳定,同时也可以快速占据消费者心智。

这对于一家出海品牌而言意义不言而喻,可以让一个陌生的品牌快速进入本地。

目前,大鱼智行已入驻多个线下商超,包括美国沃尔玛、Costco、山姆,法国家乐福、欧尚,澳大利亚迈尔百货公司等。

“商超合作模式下,大鱼智行都是订单式生产,没有库存,这也给了我们一段时间来打磨自己的供应链、物流、海外仓体系。”2019年底,大鱼智行开始筹备海外仓,2021年大鱼智行上线电商平台亚马逊。

不过尽管补充了线上销售平台,大鱼智行90%的营收仍来自于线下。

和大鱼智行一样,VELOTRIC也从创立之初便瞄准了美国市场。

在VELOTRIC团队看来,欧洲是E-bike的传统市场,相对成熟,渠道结构传统,又有多个国家组成,语言不统一,不利于市场推广的集中化。

而美国E-bike虽然是新兴市场,但是增速高于欧洲传统市场,加上电商发展相对更成熟,更利于新品牌推广和发展。

VELOTRIC创始人张曦曾公开表示:“美国市场头部的品牌基本能够做到年销量 10 万辆,也就是不到 10%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不高。而我们认为,美国市场的情况类似于中国市场——文化、语言、消费习惯是趋同的,所以未来头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超过 20%,甚至达到 30%。”

2021年美国E-bike市场全年销量不到100万台。而在2022年,美国两轮车销量在1800万,与欧洲的2000万接近,但电助力单车销量仅150万,渗透率不超过10%。

“我们自己的测算是,美国至少是年销量500万的市场。”基于未来市场的预估,张曦认为美国尚处于早期新兴市场。

目前,VELOTRIC专注北美市场,大鱼智行美国市场占比达60%,欧洲市场占比30%。

除了大鱼智行和VELOTRIC之外,Aventon、URTOPIA等中国E-bike品牌也都将美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

李威告诉猎云网,在美国市场,中国E-bike品牌已经占据了主要位置,制造端中国份额已经达到九成占比。而欧洲市场则主要还是以本土品牌为主。

一年出口超过900万辆,一度出现抢产能现象

出海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为什么中国E-bike品牌却能在全球市场的声量越来越大?

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做E-bike优势尽显。

一方面,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等方面都具备成熟的能力,拥有华东江苏、华南广东、华中天津为中心的三大自行车代工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智能汽车、电动两轮车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在电机、电池、控制器领域都有技术突破,“三电”供应链也日益成熟。

李威告诉猎云网,大鱼智行的E-bike有50~60家上游供应链,全部来自国内,自有工厂也建设于国内。“以E-bike成本单元最高的电池为例,国内的电池产能稳定,生产效率高,价格优势明显。”

可以说国内高效、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加上极致性价比,为E-bike品牌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疫情则又加速了E-bike品牌的成长。彼时,长途出行受限,短途出行需求激增,E-bike 的需求也随之大量增长。

有长期关注 E-bike 领域的从业者表示:“疫情期间,大量订单涌入国内,国内代工厂家开始出现赶工的迹象。”

李威也表示,E-bike甚至曾一度出现抢产能的情况。“上游工厂一度面临人员和生产线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产能不足只能延后中小大客户的排期。”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E-bike整车出口高达996.13万辆,同比增长121%。

资本也正是在此时关注到E-bike这个出行新物种。

根据IT 桔子数据显示,2022年,至少有四家中国 E-bike 创业公司完成融资。2月,URTOPIA 完成近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和 DCM 共同领投。

3 月,Aventon 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首轮融资,由高榕资本独家投资。11月,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红杉资本(中国)对其进行了投资,本次投资将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5.9亿美元。

7 月,国潮电单车品牌 SURPANDA 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杭州长江创业投资领投。

进入2023年,TENWAYS宣布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A2轮由消费投资公司L Catterton(路威凯腾)领投,腾讯、高瓴、阿里等是A1轮融资的投资方。

李威也感受到了E-bike行业热了起来,大鱼智行每年增长速度也都超过100%。2022年,大鱼智行车出货量突破50万台,成为中国E-bike出海首家达到50万台量级的企业。

大鱼智行的速度是整个E-bike行业的缩影。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预测,2030年全球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11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

而中国E-bike品牌们正在迅速抢占这个规模超千亿美元的出海新风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