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衰老即疾病:老年医学新视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衰老即疾病:老年医学新视角

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

文|创瞰巴黎 Jean Zeid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发现衰老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将衰老当作一种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则能避免所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通过细胞重编程能够逆转细胞的衰老,延长机体的寿命。那么,逆转衰老真的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吗?如何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

一览:

  • 从数学概率而言,就算发现一种致命疾病的新疗法,能让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三到五年,也只不过是增加了该患者日后再患上另一种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 因此,我们应将衰老本身视为一种疾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对衰老细胞进行重新编程,有望既延长寿命,又抵御与衰老相关的疾病。
  • 通过修饰衰老细胞,也有可能实现返老还童的过程。
  • 若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成功验证,若干年后美国医生就能给健康人开具二甲双胍等衰老延缓药物的处方。

在人类抗衰老研究的漫长历史中,曾有过两次重大革命。一是新生婴儿预期寿命的显著延长,大幅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让人类平均寿命在一个世纪内翻了一番,这主要得益于疫苗、抗生素和卫生知识的普及。第二次重大革命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晚年寿命的延长,主要是因为治疗老年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药物陆续问世。

然而,即使寿命长,衰老后未必能健康。现代医学所关注的是衰老所引发的疾病。而近十五年来我的研究工作表明,我们应该着眼于衰老本身,将其视作一种疾病治疗,才能既治标又治本。

01 衰老:一个可逆转的过程

我们的课题始于 2006 年,重点研究人类从胚胎到暮年的具体衰老机制。人体老化是因为细胞老化,所以我专注于两种衰老组织中存在的细胞:衰老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衰退的细胞)和去分化的细胞(因失去其特定功能或特征而老化的细胞)。很快,我意识到只要能对这些细胞重新编程,就有希望从根本上抗击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巧合的是,当时日本学者山中伸弥证明了细胞可以通过重新编程成为胚胎细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2011年,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衰老是可逆的。不久后,有学者发现去除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能延长它们的寿命。我们实验室与许多其他研究机构随后开展了细胞重编程延长寿命的研究。目前学界已提出九个明确的细胞衰老标志(包括基因组不稳定性、端粒磨损、表观遗传改变、蛋白质稳态丧失、营养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衰竭和细胞间通讯改变)。参照这九个标志,可以精确监测细胞和有机体的衰老情况,甚至通过检测血液间接判断。

种种研究和测试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逆转细胞衰老和表观遗传改变这两个标志,寿命就能延长,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也会消失。后者实际上是细胞衰老导致的结果。所以说,衰老是所有疾病之母,应针对衰老本身对症下药。

02 衰老:一种疾病

该结论得到了学界的认同。已有证据显示部分小分子药物能抑制对组织有害的衰老细胞,从而延缓与衰老相关的疾病,让健康寿命延长30%。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一些国家已开始临床试验,其中美国走在前列。

“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与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希望能允许对健康人而非已患病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试验”

目前研究的短板在于临床试验仅着眼于衰老导致的疾病,如肺纤维化、糖尿病、骨关节炎等。但若能在患病、组织受损之前干预,效果更好。换言之,要“预防衰老”。想用小分子药物治疗衰老,必须先将衰老定义为一种疾病,但现在还不存在这样的官方定义,医生即使想要对症下药,也困难重重。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与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希望能允许对健康人而非已患病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试验,在预防疾病的同时改善人的生理机能。

03 返老还童

抗衰老领域还有一个备受瞩目的课题:逆转衰老。学者已经知道如何对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其恢复活力。我的团队早在十多年前率先证明了细胞衰老是可逆的:若能对百岁老人的衰老细胞和老化细胞进行重新编程,有望将其转化为具有正常生理机能的活力细胞。现有技术已能对小鼠体内的任意一种细胞重新编程,让其健康寿命延长30%。世界多地的实验室都在积极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同时还有颇具雄心的跨国合作项目,预算高达数十亿美元,旨在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延长人类寿命。

“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

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在美国或许十年内就能看到实际成果。美国已经有学者在进行药物功能重定位的临床试验。所谓重定位,指为已上市的药物开辟新用途。若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成功验证,只要五六年后美国医生就能给健康人开具二甲双胍等衰老延缓药物的处方了!

我认为,法国应提起对抗衰老的重视,而不是等到人们老了、生病了才去治疗。从数学概率上讲,就算发现一种致命疾病的新疗法,能让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三到五年,也只不过是增加了该患者日后再患上另一种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而如果我们将衰老当作一种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则能避免所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可谓一了百了。这意味着开发新的药物,并升级老年医学理念,关注延长健康寿命而非单纯地治疗疾病,让健康且长寿成为人类社会的新追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衰老即疾病:老年医学新视角

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

文|创瞰巴黎 Jean Zeid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发现衰老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将衰老当作一种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则能避免所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通过细胞重编程能够逆转细胞的衰老,延长机体的寿命。那么,逆转衰老真的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吗?如何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

一览:

  • 从数学概率而言,就算发现一种致命疾病的新疗法,能让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三到五年,也只不过是增加了该患者日后再患上另一种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 因此,我们应将衰老本身视为一种疾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对衰老细胞进行重新编程,有望既延长寿命,又抵御与衰老相关的疾病。
  • 通过修饰衰老细胞,也有可能实现返老还童的过程。
  • 若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成功验证,若干年后美国医生就能给健康人开具二甲双胍等衰老延缓药物的处方。

在人类抗衰老研究的漫长历史中,曾有过两次重大革命。一是新生婴儿预期寿命的显著延长,大幅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让人类平均寿命在一个世纪内翻了一番,这主要得益于疫苗、抗生素和卫生知识的普及。第二次重大革命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晚年寿命的延长,主要是因为治疗老年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药物陆续问世。

然而,即使寿命长,衰老后未必能健康。现代医学所关注的是衰老所引发的疾病。而近十五年来我的研究工作表明,我们应该着眼于衰老本身,将其视作一种疾病治疗,才能既治标又治本。

01 衰老:一个可逆转的过程

我们的课题始于 2006 年,重点研究人类从胚胎到暮年的具体衰老机制。人体老化是因为细胞老化,所以我专注于两种衰老组织中存在的细胞:衰老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衰退的细胞)和去分化的细胞(因失去其特定功能或特征而老化的细胞)。很快,我意识到只要能对这些细胞重新编程,就有希望从根本上抗击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巧合的是,当时日本学者山中伸弥证明了细胞可以通过重新编程成为胚胎细胞,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2011年,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衰老是可逆的。不久后,有学者发现去除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能延长它们的寿命。我们实验室与许多其他研究机构随后开展了细胞重编程延长寿命的研究。目前学界已提出九个明确的细胞衰老标志(包括基因组不稳定性、端粒磨损、表观遗传改变、蛋白质稳态丧失、营养感应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衰竭和细胞间通讯改变)。参照这九个标志,可以精确监测细胞和有机体的衰老情况,甚至通过检测血液间接判断。

种种研究和测试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逆转细胞衰老和表观遗传改变这两个标志,寿命就能延长,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也会消失。后者实际上是细胞衰老导致的结果。所以说,衰老是所有疾病之母,应针对衰老本身对症下药。

02 衰老:一种疾病

该结论得到了学界的认同。已有证据显示部分小分子药物能抑制对组织有害的衰老细胞,从而延缓与衰老相关的疾病,让健康寿命延长30%。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一些国家已开始临床试验,其中美国走在前列。

“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与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希望能允许对健康人而非已患病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试验”

目前研究的短板在于临床试验仅着眼于衰老导致的疾病,如肺纤维化、糖尿病、骨关节炎等。但若能在患病、组织受损之前干预,效果更好。换言之,要“预防衰老”。想用小分子药物治疗衰老,必须先将衰老定义为一种疾病,但现在还不存在这样的官方定义,医生即使想要对症下药,也困难重重。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与监管机构积极沟通,希望能允许对健康人而非已患病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试验,在预防疾病的同时改善人的生理机能。

03 返老还童

抗衰老领域还有一个备受瞩目的课题:逆转衰老。学者已经知道如何对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其恢复活力。我的团队早在十多年前率先证明了细胞衰老是可逆的:若能对百岁老人的衰老细胞和老化细胞进行重新编程,有望将其转化为具有正常生理机能的活力细胞。现有技术已能对小鼠体内的任意一种细胞重新编程,让其健康寿命延长30%。世界多地的实验室都在积极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同时还有颇具雄心的跨国合作项目,预算高达数十亿美元,旨在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延长人类寿命。

“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

预防衰老和逆转衰老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增加人类预期寿命。在美国或许十年内就能看到实际成果。美国已经有学者在进行药物功能重定位的临床试验。所谓重定位,指为已上市的药物开辟新用途。若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成功验证,只要五六年后美国医生就能给健康人开具二甲双胍等衰老延缓药物的处方了!

我认为,法国应提起对抗衰老的重视,而不是等到人们老了、生病了才去治疗。从数学概率上讲,就算发现一种致命疾病的新疗法,能让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三到五年,也只不过是增加了该患者日后再患上另一种与衰老相关疾病的可能性。而如果我们将衰老当作一种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则能避免所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可谓一了百了。这意味着开发新的药物,并升级老年医学理念,关注延长健康寿命而非单纯地治疗疾病,让健康且长寿成为人类社会的新追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