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揽子化债如何进行?专家称遏制增量是化解存量的前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揽子化债如何进行?专家称遏制增量是化解存量的前提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建议将国有企业的预算决算纳入同级政府的预算决算,还要允许融资平台破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首先要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大致平衡。

2020年7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独山县水司府堂(水司楼)。图片说明: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7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经济学界提出了多个可能的化债途径,如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和金融机构协商债务置换和展期等等。周六,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遏制增量是化解存量的前提。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指出,短期化债容易,难的是稳住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水平。我国债务无法控制的最重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学的原因。他说,综合前两轮化债,(媒体报道称)正在酝酿的1.5万亿元债务置换不是个好办法,明显会给地方政府机会主义。” 

据财新周刊报道,特殊再融资债券或在下半年重启发行,额度约1.5万亿元,并将对天津、云南、贵州等12个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在配额上将给予更多支持。

对于遏制增量,姚洋建议把国有企业的预算决算纳入同级政府的预算决算,还要允许融资平台破产,只有一方面加强监督,一方面加强市场纪律,才能杜绝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膨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表示,遏制增量首先是要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大致平衡,特别是在当前地方土地出让金萎缩的情况下,中央应统筹更多的社会福利性支出,如养老、医疗、失业等。其次,基建融资通过发行国债和省级政府一般债的方式进行,不要再让低线城市用市场化的融资水平去为基建融资。第三,改变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对GDP增速和债务水平进行联动考核,这样才能改变地方政府举债发展的冲动。

在化解存量债务方面,张明认为,还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审计,目的是掌握真实的债务数据,然后针对不同债务类型采取不一样的化债方式。 

他指出,从财新披露的化债方案来看,用的还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这个方案对东部省份或许可行,但对于财力有限的中西部省份特别是西部省份来说比较困难。

我觉得中央出钱是或早或晚的事,要么自己发债来化债,要么以后等到风险逐渐传递到金融部门,这时候再介入,但是那时候成本会更高。所以说中央政府越早介入,以越透明地方式介入,总成本越低。张明说。

他特别强调,要在增长中化解债务。就好比一辆自行车,要保持足够的速度才有更多的稳定性和腾挪的空间,如果速度降下来,维持平衡都很困难。因此,政府应该果断地实施逆周期宏观政策,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信心,尽快让经济增速靠近潜在增速,这样才能更加稳妥地化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在会上指出,中国的地方债是一个混合的公债,兼具类国债的形式和类市政债的性质,这使得化解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根据财政部数据,地方债的持有者里面,82.54%是商业银行,70%左右是大型商业银行,区域性金融机构持有不到10%,有非常明显的国债的性质。

毛捷认为,地方债之所以会出现周期性的反复增长,可能跟它的混合公债的性质有关。因为既要保留功能,又要剥离风险,在实践中很难做到。 化债的方向应是逐步剥离地方债的类国债性质,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或地方债。

他还指出,专项债项目收益虚增的情况非常严重,从2022年主要省份收益覆盖本息的情况看,西部省份专项债项目虚增收益现象可能更为严重。收益倍数越高,发行利率应该越低才对。但是,内蒙古、广西他们的项目整体收益倍数很高,按理说很安全,为什么他们的发行利率那么高?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倍数是虚假的。

北大国发院助理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佳胤表示,最优化债方案需要平衡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防止旧债未清,新债又起。一方面需要甄别、置换和化解存量债务,严防新增信务,另一方面要保证地方政府有财力履行其职能。国际经验也表明,政府救助银行反而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因为国家整体负债能力是有限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揽子化债如何进行?专家称遏制增量是化解存量的前提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建议将国有企业的预算决算纳入同级政府的预算决算,还要允许融资平台破产。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表示,首先要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大致平衡。

2020年7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独山县水司府堂(水司楼)。图片说明:人民视觉

记者 王珍

7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经济学界提出了多个可能的化债途径,如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和金融机构协商债务置换和展期等等。周六,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遏制增量是化解存量的前提。

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指出,短期化债容易,难的是稳住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水平。我国债务无法控制的最重要原因是政治经济学的原因。他说,综合前两轮化债,(媒体报道称)正在酝酿的1.5万亿元债务置换不是个好办法,明显会给地方政府机会主义。” 

据财新周刊报道,特殊再融资债券或在下半年重启发行,额度约1.5万亿元,并将对天津、云南、贵州等12个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在配额上将给予更多支持。

对于遏制增量,姚洋建议把国有企业的预算决算纳入同级政府的预算决算,还要允许融资平台破产,只有一方面加强监督,一方面加强市场纪律,才能杜绝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膨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表示,遏制增量首先是要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大致平衡,特别是在当前地方土地出让金萎缩的情况下,中央应统筹更多的社会福利性支出,如养老、医疗、失业等。其次,基建融资通过发行国债和省级政府一般债的方式进行,不要再让低线城市用市场化的融资水平去为基建融资。第三,改变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对GDP增速和债务水平进行联动考核,这样才能改变地方政府举债发展的冲动。

在化解存量债务方面,张明认为,还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审计,目的是掌握真实的债务数据,然后针对不同债务类型采取不一样的化债方式。 

他指出,从财新披露的化债方案来看,用的还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这个方案对东部省份或许可行,但对于财力有限的中西部省份特别是西部省份来说比较困难。

我觉得中央出钱是或早或晚的事,要么自己发债来化债,要么以后等到风险逐渐传递到金融部门,这时候再介入,但是那时候成本会更高。所以说中央政府越早介入,以越透明地方式介入,总成本越低。张明说。

他特别强调,要在增长中化解债务。就好比一辆自行车,要保持足够的速度才有更多的稳定性和腾挪的空间,如果速度降下来,维持平衡都很困难。因此,政府应该果断地实施逆周期宏观政策,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稳定市场信心,尽快让经济增速靠近潜在增速,这样才能更加稳妥地化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毛捷在会上指出,中国的地方债是一个混合的公债,兼具类国债的形式和类市政债的性质,这使得化解工作变得非常困难。根据财政部数据,地方债的持有者里面,82.54%是商业银行,70%左右是大型商业银行,区域性金融机构持有不到10%,有非常明显的国债的性质。

毛捷认为,地方债之所以会出现周期性的反复增长,可能跟它的混合公债的性质有关。因为既要保留功能,又要剥离风险,在实践中很难做到。 化债的方向应是逐步剥离地方债的类国债性质,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政债或地方债。

他还指出,专项债项目收益虚增的情况非常严重,从2022年主要省份收益覆盖本息的情况看,西部省份专项债项目虚增收益现象可能更为严重。收益倍数越高,发行利率应该越低才对。但是,内蒙古、广西他们的项目整体收益倍数很高,按理说很安全,为什么他们的发行利率那么高?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倍数是虚假的。

北大国发院助理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佳胤表示,最优化债方案需要平衡流动性风险和道德风险,防止旧债未清,新债又起。一方面需要甄别、置换和化解存量债务,严防新增信务,另一方面要保证地方政府有财力履行其职能。国际经验也表明,政府救助银行反而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因为国家整体负债能力是有限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