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揭秘马斯克:全世界最有趣的“企业家+混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揭秘马斯克:全世界最有趣的“企业家+混蛋”?

“我觉得我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要么把筹码再推回牌桌上,要么去打游戏的下一关,总之我不会安于现状。”

文 | 蓝洞商业 赵卫卫

——马斯克这些难以取悦他人的恶劣行为,与使他走向成功的全部内在动力能否分类?

——我已经把他归入与史蒂夫·乔布斯一样的性格分类,有些人,他就是混蛋,但他们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以至于我不得不说:他们这两面看起来就是一体的,分不开。

——那这是不是就可以为马斯克如此行事开脱呢?

——也许吧,如果这个世界为人类取得这种成就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让一个真正的混蛋来做这些事,那好吧,也许这种代价值得付出。反正我想了很久,最后得出来的就是这个结论。(停顿思考后)如果有的选,我不希望世界是这样运行的。

这段对话发生在《马斯克传》作者艾萨克森与特斯拉第二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2007 年上任)之间。

为了写《马斯克传》,艾萨克森不光深度跟访了马斯克两年时间,更是访问了马斯克250多位朋友,当然也包括敌人,于是有了开头这样的对话。

显然,迈克尔和特斯拉最早的创始人艾伯哈德都对马斯克耿耿于怀,他们都是被马斯克免去职位而离开特斯拉的,艾伯哈德和马斯克甚至因为诽谤对簿公堂,艾伯哈德当时就已经意识到,「马斯克已着手重写特斯拉的历史」。

直到《马斯克传》书写时,面对马斯克对特斯拉历史的解释,艾伯哈德仍想不明白,事情过去十五年之后,马斯克为什么一直热衷于贬损他。

《马斯克传》是艾萨克森继《乔布斯传》之后又一部关于当下企业家的重磅作品,全景式呈现出马斯克截至2023年4月20日之前的商业逻辑和人生轨迹。

不说教,记录商业竞争的事实和个人成长故事,写出人性的复杂幽暗,进而留给读者思考,或许就是《马斯克传》最大的价值所在。

在中文世界,马斯克依然是关注度极高的企业家。遍布街头的特斯拉汽车;怀揣载人太空飞向火星梦想的SpaceX;收购推特之后在社交网络上的一言一行,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每每都能引发强烈关注。

一本书无法涵盖一个人全部的事实和历史,参照对比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马斯克传》之外,全面回顾SpaceX创业历程的《冲向火星》和回顾特斯拉创业历程的《极限高压》也在近期出版。

马斯克也是人,不是神。如果说《马斯克传》用传记呈现出人性的复杂,马斯克夹在天才和混蛋之间,那么《冲向火星》和《极限高压》则是更具行业价值,两位作者深耕航天和汽车行业多年。

总结马斯克的时候到了吗?

一万种马斯克内心驱动力?

「马斯克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

在《马斯克传》的试读会上,谈起印象中的领导马斯克,陶琳认为,马斯克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并不是热爱冒险,解释马斯克很多行为的一个最好逻辑是:马斯克觉得没有时间了。不论是对周遭事物的不耐心,亦或是给公司同事设定极高的目标然后给很大压力,都是源于马斯克觉得有生之年时间紧迫。

热爱冒险,确实是《马斯克传》透露出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是马斯克母亲梅耶对儿子的定义。

2023年4月,「巨型火箭」星舰实验性发射成功,虽然火箭爆炸,但进入了预定高度。

仪式之后,75岁的梅耶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父母每年都会带着全家飞往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去探险。她说,马斯克继承了家族的精神,一代代的冒险家把这种精神气质传递给了下一代。

除了梅耶,PayPal创业早期的合伙人彼得·蒂尔也在书中回顾早年的马斯克时说,「马斯克是为了冒险而冒险,似乎就是很享受,有时候甚至会上瘾。」

PayPal创业早期同事博塔也说,企业家不是风险承担者,而是风险化解者,他们总是想找到可控变量,把风险降到最低,但马斯克不是,把加速踏板踩到底,不会轻易把筹码拿下牌桌。对风险的理解超过了所有人,「他就喜欢扩大风险,破釜沉舟,让大家无路可退」。

热爱冒险,与时间紧迫这两种定义马斯克行为逻辑的方式并不矛盾,「时间紧迫」可以成为「热爱冒险」的前提,都是马斯克的内心驱动力之一。

2006年,猎鹰1号发射前30分钟,SpaceX所有人都在紧张的检查忙碌,马斯克却走向控制台,跟发射总指挥汤普森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为什么没有买未来的猎鹰5号发动机燃料箱所需要的铝合金材料。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马斯克为什么要在眼下的紧张时刻,去操心公司未来半年的需求。

「把思绪投向未来」,然后在内心的驱动压力下不断迈向目标,这是马斯克典型的思维方式。

所以在2023年星舰发射之时,马斯克依然这样,面对紧张的发射任务,他跟总指挥依然聊未来,他提出要更大规模的制造火箭,包括用一座巨大的工厂取代SpaceX星舰基地四个足球场大小的装配帐篷,同时为工人们开辟一个新的生活区,屋顶都要布设好太阳能瓦片。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能不能在人类文明崩溃之前抵达火星?」马斯克说。他在很久之前就认定:人类想要有一个长远的未来,就一定要向别的星球扩张,而火星就是第一站的不二选择。

《马斯克传》呈现出无数种理解马斯克的细节和方式,但归根结底,不论热爱冒险的遗传还是目光长远、时间紧迫,都是解释马斯克成为马斯克的原因之一。马斯克内心驱动力的本质,都是对于现状的不满足。

书中,艾萨克森有一次跟马斯克的谈话主题,就是为什么他的公司取得了截至当时的伟大成就,马斯克解释了特斯拉朝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这一方向稳步迈进,为什么它有朝一日能创造每年1万美元的利润,然而他的语调中没有欢庆的雀跃之情,甚至都没有志得意满的感觉。

马斯克说:「我觉得我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要么把筹码再推回牌桌上,要么去打游戏的下一关,总之我不会安于现状。」

马斯克VS乔布斯

《乔布斯传》和《马斯克传》都出自艾萨克森之手,区别在于,乔布斯主动找到艾萨克森写自己,而马斯克是经过朋友介绍,被动接受了艾萨克森写自己的要求。

艾萨克森觉得马斯克是「这个星球最有趣的人」,「将夸张变成现实」是他的超能力之一,于是就在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前通过朋友找他聊了一个小时,之后跟访马斯克两年撰写了《马斯克传》。

但是,马斯克没有审阅书稿,没有读过书稿,更没有对书稿内容加以控制。

所以,如何评价乔布斯和马斯克的成就,艾萨克森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马斯克传》中也充满了把乔布斯和马斯克对比的视角,但至于谁的成就更高,则是读者心中各有公论。

乔布斯和马斯克最表面的共同点,可能就是脾气上的暴躁。

「这是我听过最愚蠢的方案」,马斯克和乔布斯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们不留余地的直言批评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被冒犯,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可能不是鼓励大家坦诚交流,而是会让对方噤若寒蝉。

但它有时也很奏效,创造出乔布斯所谓的「由顶级球员组成的团队」,他们不屑于与懒虫和糊涂蛋为伍。

其次则是所谓的「现实扭曲立场」,马斯克在SpaceX研究默林发动机时,把发动机研发计划时间砍了一半,这是令下属们不能理解但最后只能接受的。在付出额外的努力后,SpaceX开发出了史上最低成本性能最棒的火箭。

乔布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最后期限,当大家犹豫不决时,盯着他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可以做到的。

而在工作上,乔布斯和马斯克都倡导工程和产品设计的融合。

最初,特斯拉在设计ModelS时,就提出将电池包放在车底板下方,让电池包成为车辆结构的一部分,这成为电动汽车后来的潮流,而让工程师和设计师近距离接触共处一室工作,也是马斯克所倡导的。「马斯克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不能把工程和产品设计分开,事实上,产品设计应该由工程师来推动。」

乔布斯也是一样,在苹果的设计法则中,设计不仅是美学的问题,真正的工业设计必须将产品的外观和工程问题联系在一起。

最后,二人共同的朋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 ·埃里森觉得,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有强迫症,强迫症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执着于解决一个问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不同之处在于,乔布斯只需要把设计理念和软件工程做好,制造环节是外包的;而马斯克承担了制造、供应链、巨型工厂等各个方面。乔布斯从没有去过苹果在中国的工厂,但马斯克泡在装配线上的时间比他在设计工作室里的时间还多。

工程思维确实是马斯克的强项,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和超级铸造等技术,引领了汽车行业工艺流程。在SpaceX的时候,马斯克说他会将自己八到九成的时间花在解决工程问题上——这包括制定设计方案,以及优化从采购零件到建造发动机、火箭和航天器的流程。

但《乔布斯传》中并没有表露出马斯克高于乔布斯的意思,唯一一处对马斯克略显褒义的表述就是:马斯克要管理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及其星链部门、推特、Boring Company(基础设施和隧道建设)、Neuralink(脑机接口)和X.ai(人工智能公司),这相当于乔布斯巅峰时期掌舵公司(苹果和皮克斯)数量的三倍。

乔布斯和马斯克并列对比,只是想强调一个重要的视角,那就是理解他们身上的「混蛋气质」与企业家精神是分不开的,「如果他能更放松一些,更可亲一些,他还会是那个要把我们送上火星、送往电动车未来世界的人吗?」

马斯克不比乔布斯厉害,但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不弱于Open AI的山姆·奥特曼。

《马斯克传》也为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了背书,马斯克承认,在打造一款可以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方面,他一开始远远落后于OpenAI。但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和Optimus方面的成果,让他们在打造物理世界中导航所需的人工智能方面遥遥领先。

这意味着,特斯拉的工程师在创造成熟的通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于OpenAI,而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

「特斯拉在现实世界积累的人工智能实力被低估了,」马斯克说,「想象一下,如果特斯拉和OpenAI必须交换任务,他们来制造自动驾驶车辆,而我们来制造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谁会赢呢?当然是我们。」

传记并不是全部

诸神皆是黄昏,马斯克依然是商业世界顶流,源源不断贡献着话题。

《马斯克传》的内容丰富,而《冲向火星》和《极限高压》更局部,分别通过全面回顾SpaceX和特斯拉两家企业的创业历程,对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具有商业意义。

尤其是《冲向火星》,作者艾瑞克·伯格与几十位现任和前任SpaceX员工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他试图从他们的回忆中还原出SpaceX的故事,也希望透过他们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是这些人的个人牺牲成就了这家伟大的火箭公司。

相比《马斯克传》,《冲向火星》胜在展现出马斯克如何一步步从外界给SpaceX挖掘人才。

科学家祖布钦早在2010年就惊讶的发现,他最优秀的十名学生,有一半都在SpaceX工作,他采访了自己的学生写了文章,马斯克看到后请他来公司参观。

祖布钦以为只是参观,没想到马斯克直接问:你另外五个学生都是谁呀?祖布钦这才意识到,马斯克邀请他的目的是挖走剩下的五个人。

在SpaceX早期,马斯克为了挖掘阿尔坦进入SpaceX,甚至直接给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打电话,安排阿尔坦的妻子到洛杉矶工作,以方便阿尔坦安心入职;为了挖掘1号员工穆勒和2号员工汤普森辞掉稳定高薪工作来SpaceX,他同意给二人把两年年薪存入一个代管账户,让二人收入不会因为公司变化有损失。

《马斯克》传也提到了挖掘穆勒和汤普森的事情,还补充了一个视角,那就是他们都是雇员而不是联合创始人,因为马斯克认为不愿意躬身入局,用你的金钱和智慧投资一家公司,就没有资格成为联合创始人。

只有对照起来,才能真正读懂马斯克,尤其是对马斯克的恭维。

比如《飞向火星》中提到,SpaceX前副总裁科尼格斯曼说,这个公司人才济济,马斯克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又快又准,总能挑选出合适的人选,他们会因为面试一个候选人而产生分歧,最后往往马斯克是对的。但《马斯克》用特斯拉第二任CEO迈克尔的例子(开头所述)就足以证明,起码他在特斯拉早期选人方面并不是很准。

对比起来看,《马斯克传》中有6章展现其个人生活的部分,也能让人理解人性的复杂。

2002年马斯克的第一个孩子内华达出生,但10周大的时候猝死,送医后被宣布脑死亡,马斯克感受到了孩子最后的心跳,不由自主抽泣,「哭得像一匹呜咽的狼。」

而孩子的死亡也促使马斯克和父亲和解,他给父亲在美国买房子,希望父亲走进自己的生活,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马斯克传》中最重头戏的部分,就是用14个章节书写了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全部过程,相比于写特斯拉的20个章节,写SpaceX的19个章节,马斯克与推特短短结缘一年多的历程,确实算得上是这本书最独家的丰富部分。

如今,买下推特打造成一个类似微信,兼具社交和交易功能的超级APP是科技界众所周知的,马斯克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推特可以是成为保护人类文明这一使命的一部分,在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之前,给人类社会争取更多的时间」,推特要打破偏见,成为一个开放空间,对各种意见兼收并蓄。

艾萨克森也给了自己更加升华的答案:一方面是推特很有趣,充满各种观点就像一个游乐场,而另外一方面是源自马斯克内心深处的渴望,推特是人类终极的游乐场。

「在孩童时期,他在操场上被人殴打被人、欺负。想在那凶险残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可上天却没有赐予他对应环境的圆滑个性。点点滴滴的痛苦如水银泻地,渗入了他的心房,这让他在面对轻视时会反应过激,但他也因此能直面世界的凶险,打好每一场硬仗。」

「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真实世界中,每当他遍体鳞伤,每当他走投无路,每当他横遭欺凌,他都会回到同一个痛苦的地方,在那里,他的父亲羞辱他、他的同学欺负他,而现如今,整座操场都属于他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特斯拉

9.2k
  • 乘联会:特斯拉中国11月批发销量预估为78856辆
  • 1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国内销量超7.3万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揭秘马斯克:全世界最有趣的“企业家+混蛋”?

“我觉得我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要么把筹码再推回牌桌上,要么去打游戏的下一关,总之我不会安于现状。”

文 | 蓝洞商业 赵卫卫

——马斯克这些难以取悦他人的恶劣行为,与使他走向成功的全部内在动力能否分类?

——我已经把他归入与史蒂夫·乔布斯一样的性格分类,有些人,他就是混蛋,但他们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以至于我不得不说:他们这两面看起来就是一体的,分不开。

——那这是不是就可以为马斯克如此行事开脱呢?

——也许吧,如果这个世界为人类取得这种成就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让一个真正的混蛋来做这些事,那好吧,也许这种代价值得付出。反正我想了很久,最后得出来的就是这个结论。(停顿思考后)如果有的选,我不希望世界是这样运行的。

这段对话发生在《马斯克传》作者艾萨克森与特斯拉第二任首席执行官迈克尔(2007 年上任)之间。

为了写《马斯克传》,艾萨克森不光深度跟访了马斯克两年时间,更是访问了马斯克250多位朋友,当然也包括敌人,于是有了开头这样的对话。

显然,迈克尔和特斯拉最早的创始人艾伯哈德都对马斯克耿耿于怀,他们都是被马斯克免去职位而离开特斯拉的,艾伯哈德和马斯克甚至因为诽谤对簿公堂,艾伯哈德当时就已经意识到,「马斯克已着手重写特斯拉的历史」。

直到《马斯克传》书写时,面对马斯克对特斯拉历史的解释,艾伯哈德仍想不明白,事情过去十五年之后,马斯克为什么一直热衷于贬损他。

《马斯克传》是艾萨克森继《乔布斯传》之后又一部关于当下企业家的重磅作品,全景式呈现出马斯克截至2023年4月20日之前的商业逻辑和人生轨迹。

不说教,记录商业竞争的事实和个人成长故事,写出人性的复杂幽暗,进而留给读者思考,或许就是《马斯克传》最大的价值所在。

在中文世界,马斯克依然是关注度极高的企业家。遍布街头的特斯拉汽车;怀揣载人太空飞向火星梦想的SpaceX;收购推特之后在社交网络上的一言一行,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每每都能引发强烈关注。

一本书无法涵盖一个人全部的事实和历史,参照对比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马斯克传》之外,全面回顾SpaceX创业历程的《冲向火星》和回顾特斯拉创业历程的《极限高压》也在近期出版。

马斯克也是人,不是神。如果说《马斯克传》用传记呈现出人性的复杂,马斯克夹在天才和混蛋之间,那么《冲向火星》和《极限高压》则是更具行业价值,两位作者深耕航天和汽车行业多年。

总结马斯克的时候到了吗?

一万种马斯克内心驱动力?

「马斯克之所以能做到今天,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

在《马斯克传》的试读会上,谈起印象中的领导马斯克,陶琳认为,马斯克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并不是热爱冒险,解释马斯克很多行为的一个最好逻辑是:马斯克觉得没有时间了。不论是对周遭事物的不耐心,亦或是给公司同事设定极高的目标然后给很大压力,都是源于马斯克觉得有生之年时间紧迫。

热爱冒险,确实是《马斯克传》透露出的一个明显特征,这也是马斯克母亲梅耶对儿子的定义。

2023年4月,「巨型火箭」星舰实验性发射成功,虽然火箭爆炸,但进入了预定高度。

仪式之后,75岁的梅耶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父母每年都会带着全家飞往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去探险。她说,马斯克继承了家族的精神,一代代的冒险家把这种精神气质传递给了下一代。

除了梅耶,PayPal创业早期的合伙人彼得·蒂尔也在书中回顾早年的马斯克时说,「马斯克是为了冒险而冒险,似乎就是很享受,有时候甚至会上瘾。」

PayPal创业早期同事博塔也说,企业家不是风险承担者,而是风险化解者,他们总是想找到可控变量,把风险降到最低,但马斯克不是,把加速踏板踩到底,不会轻易把筹码拿下牌桌。对风险的理解超过了所有人,「他就喜欢扩大风险,破釜沉舟,让大家无路可退」。

热爱冒险,与时间紧迫这两种定义马斯克行为逻辑的方式并不矛盾,「时间紧迫」可以成为「热爱冒险」的前提,都是马斯克的内心驱动力之一。

2006年,猎鹰1号发射前30分钟,SpaceX所有人都在紧张的检查忙碌,马斯克却走向控制台,跟发射总指挥汤普森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为什么没有买未来的猎鹰5号发动机燃料箱所需要的铝合金材料。

当时,很多人都不明白,马斯克为什么要在眼下的紧张时刻,去操心公司未来半年的需求。

「把思绪投向未来」,然后在内心的驱动压力下不断迈向目标,这是马斯克典型的思维方式。

所以在2023年星舰发射之时,马斯克依然这样,面对紧张的发射任务,他跟总指挥依然聊未来,他提出要更大规模的制造火箭,包括用一座巨大的工厂取代SpaceX星舰基地四个足球场大小的装配帐篷,同时为工人们开辟一个新的生活区,屋顶都要布设好太阳能瓦片。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能不能在人类文明崩溃之前抵达火星?」马斯克说。他在很久之前就认定:人类想要有一个长远的未来,就一定要向别的星球扩张,而火星就是第一站的不二选择。

《马斯克传》呈现出无数种理解马斯克的细节和方式,但归根结底,不论热爱冒险的遗传还是目光长远、时间紧迫,都是解释马斯克成为马斯克的原因之一。马斯克内心驱动力的本质,都是对于现状的不满足。

书中,艾萨克森有一次跟马斯克的谈话主题,就是为什么他的公司取得了截至当时的伟大成就,马斯克解释了特斯拉朝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这一方向稳步迈进,为什么它有朝一日能创造每年1万美元的利润,然而他的语调中没有欢庆的雀跃之情,甚至都没有志得意满的感觉。

马斯克说:「我觉得我一直都是这种状态,要么把筹码再推回牌桌上,要么去打游戏的下一关,总之我不会安于现状。」

马斯克VS乔布斯

《乔布斯传》和《马斯克传》都出自艾萨克森之手,区别在于,乔布斯主动找到艾萨克森写自己,而马斯克是经过朋友介绍,被动接受了艾萨克森写自己的要求。

艾萨克森觉得马斯克是「这个星球最有趣的人」,「将夸张变成现实」是他的超能力之一,于是就在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前通过朋友找他聊了一个小时,之后跟访马斯克两年撰写了《马斯克传》。

但是,马斯克没有审阅书稿,没有读过书稿,更没有对书稿内容加以控制。

所以,如何评价乔布斯和马斯克的成就,艾萨克森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马斯克传》中也充满了把乔布斯和马斯克对比的视角,但至于谁的成就更高,则是读者心中各有公论。

乔布斯和马斯克最表面的共同点,可能就是脾气上的暴躁。

「这是我听过最愚蠢的方案」,马斯克和乔布斯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们不留余地的直言批评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被冒犯,这句话产生的效果可能不是鼓励大家坦诚交流,而是会让对方噤若寒蝉。

但它有时也很奏效,创造出乔布斯所谓的「由顶级球员组成的团队」,他们不屑于与懒虫和糊涂蛋为伍。

其次则是所谓的「现实扭曲立场」,马斯克在SpaceX研究默林发动机时,把发动机研发计划时间砍了一半,这是令下属们不能理解但最后只能接受的。在付出额外的努力后,SpaceX开发出了史上最低成本性能最棒的火箭。

乔布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最后期限,当大家犹豫不决时,盯着他们说:不要害怕,你们可以做到的。

而在工作上,乔布斯和马斯克都倡导工程和产品设计的融合。

最初,特斯拉在设计ModelS时,就提出将电池包放在车底板下方,让电池包成为车辆结构的一部分,这成为电动汽车后来的潮流,而让工程师和设计师近距离接触共处一室工作,也是马斯克所倡导的。「马斯克有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不能把工程和产品设计分开,事实上,产品设计应该由工程师来推动。」

乔布斯也是一样,在苹果的设计法则中,设计不仅是美学的问题,真正的工业设计必须将产品的外观和工程问题联系在一起。

最后,二人共同的朋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 ·埃里森觉得,乔布斯和马斯克都有强迫症,强迫症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执着于解决一个问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而不同之处在于,乔布斯只需要把设计理念和软件工程做好,制造环节是外包的;而马斯克承担了制造、供应链、巨型工厂等各个方面。乔布斯从没有去过苹果在中国的工厂,但马斯克泡在装配线上的时间比他在设计工作室里的时间还多。

工程思维确实是马斯克的强项,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和超级铸造等技术,引领了汽车行业工艺流程。在SpaceX的时候,马斯克说他会将自己八到九成的时间花在解决工程问题上——这包括制定设计方案,以及优化从采购零件到建造发动机、火箭和航天器的流程。

但《乔布斯传》中并没有表露出马斯克高于乔布斯的意思,唯一一处对马斯克略显褒义的表述就是:马斯克要管理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及其星链部门、推特、Boring Company(基础设施和隧道建设)、Neuralink(脑机接口)和X.ai(人工智能公司),这相当于乔布斯巅峰时期掌舵公司(苹果和皮克斯)数量的三倍。

乔布斯和马斯克并列对比,只是想强调一个重要的视角,那就是理解他们身上的「混蛋气质」与企业家精神是分不开的,「如果他能更放松一些,更可亲一些,他还会是那个要把我们送上火星、送往电动车未来世界的人吗?」

马斯克不比乔布斯厉害,但在人工智能方面可能不弱于Open AI的山姆·奥特曼。

《马斯克传》也为马斯克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了背书,马斯克承认,在打造一款可以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方面,他一开始远远落后于OpenAI。但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和Optimus方面的成果,让他们在打造物理世界中导航所需的人工智能方面遥遥领先。

这意味着,特斯拉的工程师在创造成熟的通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于OpenAI,而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

「特斯拉在现实世界积累的人工智能实力被低估了,」马斯克说,「想象一下,如果特斯拉和OpenAI必须交换任务,他们来制造自动驾驶车辆,而我们来制造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谁会赢呢?当然是我们。」

传记并不是全部

诸神皆是黄昏,马斯克依然是商业世界顶流,源源不断贡献着话题。

《马斯克传》的内容丰富,而《冲向火星》和《极限高压》更局部,分别通过全面回顾SpaceX和特斯拉两家企业的创业历程,对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样具有商业意义。

尤其是《冲向火星》,作者艾瑞克·伯格与几十位现任和前任SpaceX员工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他试图从他们的回忆中还原出SpaceX的故事,也希望透过他们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是这些人的个人牺牲成就了这家伟大的火箭公司。

相比《马斯克传》,《冲向火星》胜在展现出马斯克如何一步步从外界给SpaceX挖掘人才。

科学家祖布钦早在2010年就惊讶的发现,他最优秀的十名学生,有一半都在SpaceX工作,他采访了自己的学生写了文章,马斯克看到后请他来公司参观。

祖布钦以为只是参观,没想到马斯克直接问:你另外五个学生都是谁呀?祖布钦这才意识到,马斯克邀请他的目的是挖走剩下的五个人。

在SpaceX早期,马斯克为了挖掘阿尔坦进入SpaceX,甚至直接给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打电话,安排阿尔坦的妻子到洛杉矶工作,以方便阿尔坦安心入职;为了挖掘1号员工穆勒和2号员工汤普森辞掉稳定高薪工作来SpaceX,他同意给二人把两年年薪存入一个代管账户,让二人收入不会因为公司变化有损失。

《马斯克》传也提到了挖掘穆勒和汤普森的事情,还补充了一个视角,那就是他们都是雇员而不是联合创始人,因为马斯克认为不愿意躬身入局,用你的金钱和智慧投资一家公司,就没有资格成为联合创始人。

只有对照起来,才能真正读懂马斯克,尤其是对马斯克的恭维。

比如《飞向火星》中提到,SpaceX前副总裁科尼格斯曼说,这个公司人才济济,马斯克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又快又准,总能挑选出合适的人选,他们会因为面试一个候选人而产生分歧,最后往往马斯克是对的。但《马斯克》用特斯拉第二任CEO迈克尔的例子(开头所述)就足以证明,起码他在特斯拉早期选人方面并不是很准。

对比起来看,《马斯克传》中有6章展现其个人生活的部分,也能让人理解人性的复杂。

2002年马斯克的第一个孩子内华达出生,但10周大的时候猝死,送医后被宣布脑死亡,马斯克感受到了孩子最后的心跳,不由自主抽泣,「哭得像一匹呜咽的狼。」

而孩子的死亡也促使马斯克和父亲和解,他给父亲在美国买房子,希望父亲走进自己的生活,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马斯克传》中最重头戏的部分,就是用14个章节书写了马斯克收购推特的全部过程,相比于写特斯拉的20个章节,写SpaceX的19个章节,马斯克与推特短短结缘一年多的历程,确实算得上是这本书最独家的丰富部分。

如今,买下推特打造成一个类似微信,兼具社交和交易功能的超级APP是科技界众所周知的,马斯克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推特可以是成为保护人类文明这一使命的一部分,在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之前,给人类社会争取更多的时间」,推特要打破偏见,成为一个开放空间,对各种意见兼收并蓄。

艾萨克森也给了自己更加升华的答案:一方面是推特很有趣,充满各种观点就像一个游乐场,而另外一方面是源自马斯克内心深处的渴望,推特是人类终极的游乐场。

「在孩童时期,他在操场上被人殴打被人、欺负。想在那凶险残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可上天却没有赐予他对应环境的圆滑个性。点点滴滴的痛苦如水银泻地,渗入了他的心房,这让他在面对轻视时会反应过激,但他也因此能直面世界的凶险,打好每一场硬仗。」

「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真实世界中,每当他遍体鳞伤,每当他走投无路,每当他横遭欺凌,他都会回到同一个痛苦的地方,在那里,他的父亲羞辱他、他的同学欺负他,而现如今,整座操场都属于他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