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将于9月22日至9月24日在虹口区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行,主题为“开放、合作、创新——共建全球航运新格局”。
2023年9月12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0余项围绕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的新成果将在开幕式上进行发布,包括2023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十周年发布、上海港与全球重要港口建立或者深化友好关系等。
此外,论坛还将展示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等领域的年度重要成果案例,全方位展现近一年来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成就。
“整个论坛将对外发布20余项新成果,及10余项成果案例,以充分体现一年来各方在推动航运事业进步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王为人透露。
据介绍,今年的论坛由开幕式暨主论坛、2个平行论坛和6个主题论坛组成。其中,开幕式暨主论坛将邀请国内外部长级嘉宾、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知名经济学家等出席并致辞或演讲。
“国际海运论坛”和“国际航空论坛”两个平行论坛,“安全与合作、救助与打捞、数字与智能、绿色与低碳、司法与仲裁、金融与保险”六个主题论坛,将邀请航运业界及产业链各方专家和代表交流探讨、分享思路、凝聚共识。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称,整个论坛线下参会人数预计将接近4000人次,目前,预计全球相关领域150位重量级嘉宾将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其中境外演讲嘉宾超过50位。

据王为人介绍,去年的论坛围绕“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主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上海围绕提升航运业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水平,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绿色转型方面,上海加快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上海港外贸集装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上海营运船舶、检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和内河港口低压小容量岸电建设完成“三个100%全覆盖”目标。
在数智转型方面,上海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社会道路“减员化”运营测试,“洋山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取得阶段成果。依托区块链技术,上海港实现进口放货全流程无纸化,进口换单放货流程缩短至4小时以内。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全面实现设计吞吐能力,自动化码头技术在国内外14个码头得以应用。

自2017年12月开港以来,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通过不断系统迭代以及功能完善,已经进入成熟运作阶段,未来还有哪些进一步提升自动化能级的计划?
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在回答界面新闻上述提问时表示,2022年,整个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已经突破了该码头设计的630万产能,全年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635万标准箱。
未来,上港集团将在新建项目中继续扩大自动化码头建设规模,例如在改造中的罗泾一期码头,以及洋山北侧码头等。
同时,上港集团将有序实施现有传统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整个上海港集装箱自动化作业的比重。
论坛所在的虹口区,当前正全力建设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核心承载区,助力企业和机构深度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虹口区副区长陈帅介绍称,去年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发布的成果任务中与虹口区相关共3项。其中,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已正式建成,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已完成注册登记并落户北外滩,北外滩航海公园也已建成启用。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更好助力上海航运服务业能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虹口区支持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国内首个航运指数期货产品,该产品弥补了我国航运衍生品空白的交易。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如何?
对此,王为人回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各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开工建设。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二期、临港集疏运中心(陆域)工程建成完工。
上海港战略布局沿海沿江内河港口稳步推进。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全班轮运输连通性指数,上海港连续12年位列全球第一。今年1-8月,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1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6%
与此同时,上海航运服务功能持续增强。上海港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三个拥有“船到船”同步加注保税LNG服务能力的大型港口。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
在制度创新领域,截至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16大板块66项,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成为全球数据处理规模最大的地方单一窗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