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樗馨
三天前,独舌发了一篇遥望2017年电视剧趋向的前瞻稿,对明年正剧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回暖,流露出满满的期待。今天这一发前瞻与遥望的则是网剧,说得更准确些是网络自制剧。国产剧,绝大多数绕来绕去总离不了爱情,电视剧如此,网络自制剧亦如此。2014年,自网剧渐渐做大始,它便以一名掠夺者的身份瓜分着坐拥市场大蛋糕者——电视剧的独食。
先是喜剧恶搞风盛行的野蛮生长期(甭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逗乐观众就行),随后又是打政策擦边球的差异化路线(只播电视剧不能播的)。广罗一众会员后,喊了这么久的精品化健康路线,2017年似乎是再怎么绕也绕不开了。
从效仿YouTube(用户上传分享视频,平台靠流量和广告盈利)到换道走美国Netflix视频网站(用户按时间付费享用平台方购买或自制的各种内容)的路线,2017年会员数量的寡众,无疑会成为决定各大视频网站前线拼杀的保障是否稳固的决定性因素。
而本年度最可悲的笑话就是,生生看着某视频网站一个月的会员即将到期,但却愣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剧,既然节约是美德,于是乎,便索性培养了一个月用会员听相声,以资消遣的爱好。
“内容为王”的口号可不是白喊的,因此,无论是暂处第一梯队的爱奇艺、腾讯、优酷,还是奋勇直追的乐视和搜狐,谁能把网络自制剧这条精品化之路趟顺了,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趋势一:情感剧少不了,爱情好故事+时空新花样,可期
近些年,网大的发力点更偏向于三、四线地区的小镇青年,以及在一二线城市谋生的打工群体。而网剧的受众则多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二线城市,年龄在15—30岁之间的女性(网剧点击量的主要贡献者),晚婚的不少,关心爱情前半段谈情说爱的部分,自然比关心婚后茶米油盐、搭伙过日子的要更多些。
所以,2014年(中国网络剧元年)至今,但凡火了的,或是有些知名度的网剧,几乎就没有涉及家庭伦理的。即便是现在网络自制剧与电视剧之间的品相不相上下、甚至是傻傻分不清楚,但婆媳妯娌、育儿升学这些,网剧依然会极少触碰。
2014年暑假,一部《匆匆那年》,在唤起青春回忆的同时,成功跻身为年度爆款点击量第二名,豆瓣上至今还挂着8.0分的评分;2016年,一部《最好的我们》,豆瓣评分8.6,同样也是青春题材,追忆的还是高中时代似早恋、非早恋的懵懂与悸动。
2015年底,一部《太子妃升职记》男穿女、淘宝风,看似很low,很穷的剧组,却引爆了整个寒假的点击量和话题热度。有人说,自此剧后,乐视的风格变了不少,不走寻常路,怎么另辟蹊径,怎么来。事实不言自明,第一次吃螃蟹,那是尝鲜。但尝鲜的次数再多,也依然不能填饱肚子,硬菜和主食才是确保高品质网剧的硬道理。
讲爱情,还要讲出花儿来,这年头不扯点儿“时空”概念似乎还真不行。《匆匆那年》《最好的我们》追念的是回忆;《太子妃升职记》和《无心法师》,一个男穿女的妃子,一个不老不死的法师,打破的是时空。
2017年,就各大视频网站现已公布的片单来看,爱奇艺有《你好,旧时光》《不得不爱》《我和两个他》,腾讯有《梦回大清》《独步天下》《十年一品温如言》《不负如来不负卿》,优酷有《春风十里不如你》,乐视有《17岁已成年》《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搜狐有《亲爱的王子大人》《无心法师2》。有讲回忆的,也有玩穿越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还是那句话,再怎么出奇制胜也切莫忘了精心烹调内容的主食和制作的硬菜。
趋势二:爱情+刑侦破案,将引来最后狂欢。科幻的小苗已破土而出,可贺
以爱情为圆心,有通过时空概念纵向挖掘圆心的,自然也就有和其他类型元素嫁接,横向蔓延、借力打力的。15—30岁的年轻女性,喜欢爱情元素,没错。35岁以上的女性对网剧的喜爱程度整体较低,仅对恐怖类型的网剧有兴趣,也没错。交集是喜欢看恐怖类型的投资方,要争取30岁以下年轻女性的会员收入。因此,刑侦破案+爱情,惊恐与发糖兼顾,实在是再完美不过。
仅这两月,就有搜狐视频的《法医秦明》、爱奇艺的《美人为馅》、腾讯视频的《如果蜗牛有爱情》,以及乐视视频正在播出的《心理罪2》,播出时间有先打头阵再扎堆的,也有后续接场的。
刑警、心理侧写师、法医、技术宅,破案小组的一干人等全凑齐了,有些破的是各自独立的单元案;有些破案一环扣一环,一条线到底,找的是终极BOSS。共同点:边破案追凶,边谈情说爱,花样式排列组合有新老刑警相爱相杀的,有刑警和心理侧写师或法医玩暧昧的,也有法医和法医组CP的……
节奏虽有快有慢,但镜头语言时常透露出的青春律动,也不禁让人生出新一代年轻导演、摄像、创作团队势头正猛,网剧拍摄手法前景大好的感叹。
2017年,刑侦破案题材的剧二代、剧三代,甚至是剧四代依然势头不减,爱奇艺有《余罪3、4》;腾讯有《使徒行者2》;搜狐有《法医秦明2》,乐视有《心理罪2、3》,再加上添设的新剧,如爱奇艺的《无间道》《卧底》、腾讯的《沙海》、搜狐的《被催眠的催眠师》、乐视的《整容液》,体量依然不少。
不过,市场上也总有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大小年规律。15、16、17,刑侦剧三年大限将至。先打着重口味的噱头上线;赚足话题量后,再下线整改上个热搜;整改后上线时再蹭个热度。这等小聪明,在碰上日趋严格的网剧监管新政后,施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余罪》前两季走的是人物个性路线,口碑虽好,无奈某些地方却有意无意间冒犯了人民警察的正义形象。因此,之后的三四季反倒扭转成了警察办案的行业剧。先博眼球吸粉,再缩小尺度稳妥生产。此法可行,但能否行好,且看最终成品。
此外,2017年,将要上线的如腾讯的《三体》、优酷的《最佳女配》、乐视的《蛋黄人》等科幻题材,在刑侦剧的大潮中,能否突出重围,虽不可知,但毕竟又有新的小芽破土而出,可贺。
趋势三,武侠、玄幻、盗墓,三类IP势头正盛,倘若最后爆款少之又少,可悲
如果网络自制剧,在讲述爱情的时候,绕过了时空概念,绕过了刑侦探案,那么,接下来它就极有可能被IP的盘子接着。而通常利用IP改编来放大招的,武侠玄幻题材若屈居第二,试问还有谁敢自称第一?
2015年,25部改编自IP的网络自制剧共吸引了196.40亿的播放量;而2016年前8个月上线的23部IP改编剧,累计播放量便已达到了238.67亿。全网28.71%的IP改编剧收获了82.43%的播放量,可见IP所释放出的非同小可的威力。
电视台黄金档的压箱剧不少,开设周播剧场后,确实为一些不能上黄金档播出的网络剧谋得了些许福利。可惜,近3年飞速成长起来的网络自制剧,积压之势已显:
较之于2015年的160部,6万余分钟的总时长,今年年底,网络自制剧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200余部,播放总时长11万余分钟。以受众平均每天观看2小时网剧计算,目前网剧的市场容量仅为4万多分钟,网剧生产总时长已达到了受众观看时长的近3倍。视频网站自身消化尚有困难,更别说让“眼馋肚里饱”的卫视周播剧场,在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主力帮忙消化了。
不过话说回来,网络自制剧,守在视频网站这一亩三分地上播出的,未必不能火;走网台联动双保险的也未必都是精品。相较而言,谁又敢保证,视频网站发展着发展着,其自身最终的影响力会始终比电视台小呢?
2017年,是玄幻与武侠交接的一年,许久未见的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作品,如优酷的《飞刀又见飞到》、爱奇艺的《射雕英雄传》,将重出江湖。因此,已连续三年收获高关注度的玄幻题材,倘若没有十足的新意与良心,无论是爱奇艺的《爵迹》《灵域》《仙剑奇侠传4》《蜀山战纪2》,还是腾讯的《青云志2》,已显审美疲态的观众想来未必会买账。
2017年,也是盗墓题材依然火爆的一年,爱奇艺的《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河神》、腾讯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盗墓笔记之云顶天宫》也将陆续上线推出。只不过,这一场关乎IP的较量,较量方则主要简化为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两家。
当然,趋势之外还有爱奇艺的《琅琊榜2》,爱奇艺与TVB联合打造的《再创世纪》,企鹅影视和TVB联合打造的《宫心计2》《溏心风暴3》。它们又能否打开一番新局面,还是那句:用剧的质量来说话。
2017是视频网站的会员决战之年。爱奇艺6月宣布会员数超过2000万,腾讯视频11月宣布会员数破2000万,优酷前天又大胆放言会员数突破3000万…算法口径不同,数字不断登高,这只能说明:各家视频网站的战略重心已放在付费观看模式上,来年的自制剧大战将成为行业最壮丽的风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