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览富财经
中国汽车产业的“反向技术输出”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近日,现代汽车集团在韩国Hi-Tech超级技术日上透露,“现代和北汽集团合作的电动车项目正在推进中,不日将看到成果。”
据悉,目前现代汽车集团正在与北汽集团合作推进全新的纯电动汽车项目,且项目车型已经处于开发测试阶段,但具体车型信息以及投产时间暂未公布。
这是继吉利与雷诺、上汽与奥迪、小鹏与大众之后,又一次备受行业关注的“反向合资”案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几何时,美系、德系、日系、韩系和法系车占据了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央。但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中国自主品牌在三电技术、智能系统、自动驾驶等领域“换道超车”,终于让外资品牌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合资向下,自主向上
无法跟上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节奏,已经成为合资品牌在华的通病。
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净利润下滑近50%,合资品牌拖累了广汽集团的整体表现是原因之一。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投资收益约为54.4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0.50亿元,“主要是日系合资企业盈利减少等综合所致。”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利润奶牛”广汽丰田销售收入为740.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44.58亿元同比下降约12.32%;广汽本田销售收入为428.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45.16亿元下降约21.48%。
尽管合资车企业绩表现不佳,但广汽旗下自主品牌对集团的贡献稳步提升。其中,广汽传祺自2022年实现盈利以来,上半年盈利面持续扩大;另一自主品牌广汽埃安今年6、7月已连续两个月实现盈利。
上汽集团也面临着相同的难题,贡献利润的合资车开始崩盘、坠落,自主品牌正占领越来越多市场份额。
财报显示,今年1-6月,上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中,大众、斯柯达和奥迪品牌,半年累计销量50.33万辆,同比下滑12.42%;上汽通用涵盖雪佛兰、别克和凯迪拉克品牌,半年累计销量45.1万辆,同比下滑11%;但在拥有荣威和名爵品牌的上汽乘用车,2023年上半年销量41.08万辆,同比增长12.3%。
造车新势力方面,根据8月销售数据,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哪吒汽车5家企业单月交付量均过万,其中理想蝉联交付榜首,连续三个月突破3万辆;与上月首破2万辆创新高相比,蔚来有所回落;小鹏继7月重回“万辆俱乐部”后,8月保持过万,今年首次实现同环比双增长;零跑、哪吒保持月销过万。
反向合资时代到来
华尔街有一句行话“打不过它,就加入它”。为了继续在中国市场存活,跨国车企一改过去的“傲慢与偏见”,纷纷放下身段,主动寻求缔造新的合资关系。过去两个月,中国企业向海外车企“技术输出”的案例屡见报端。
8月4日,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丰田中国”)、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与举办合作签约仪式。三方宣布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以支持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前装量产和规模化部署。
8月1日起,丰田汽车已经将其在华最大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TMEC),正式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简称“IEM by TOYOTA”),目的就是加快智能化方面,降低制造成本。
丰田汽车公司执行役员、中国本部长、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直言,“在中国的研发成果和所学经验将不仅应用于中国市场,也将反哺全球市场”。
7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旗下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奥迪与上汽集团达成合作,以此强化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不断推进在华电动化战略的发展,其目标是快速拓展全新客户群体及细分市场,以全面参与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中。
据悉,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大众集团也将排在何小鹏、阿里巴巴之后,成为小鹏汽车第三大股东。
7月11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吉利汽车公司、吉利控股及雷诺订立出资协议及合资企业协议,签署了一项50:50的约束性合资协议,成立一家新公司。
这三家公司,和之前的合资品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之前的合资汽车品牌,都是国外车企出技术,本土车企搭建渠道或者进行代工生产、在国内进行宣传营销,但是这三家车企不同,都是外资出钱,国产品牌出技术出平台。
从市场换技术再到技术换市场,跨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完成了一次身份对调。
阴谋和阳谋
事实上,行业人士对于“反向合资”的目的和意义,存在不同的观点。
乐观派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实现对外技术输出,其背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大的国际影响力。近期,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及出口国的地位。
在中国车企掌握新能源这把通向汽车产业的未来钥匙后,“以技术换市场”会成为中国车企进入全球市场的捷径,就像当初那批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一样。
以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合作为例,小鹏汽车提供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平台、车机软件、电子电气架构等,而大众汽车自行操刀硬件调教、内外观设计和工程能力等,双方还将进一步共享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实现优势互补。
天风证券研报中也指出,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属于国内汽车行业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国内车企电动智能化能力得到行业认可,为后续国内整车及零部件出海打开想象空间。
悲观派则认为,外资车企引入中国的智能电动车平台,更多还是来弥补自己新一代、更有竞争力的电动车车型上市之前的空窗期。真正的反向合资,是中国品牌去海外设厂,与当地车企合资,出技术让对方组织生产。
此次合作,大众入股小鹏只占4.99%股份,低于举牌线,仅仅是为了建立固定的合作框架,保留此后合作的通道。对于本次合作而言,是妥妥的拿钱买技术,其想法就是买个秘籍,最终的通关还要靠自己。
目前,大众在转向电动的平台研发上主要有3条线:一是MQB转向MEB和MEB+;二是跑车的MSB转向PPE;三是将前两条线统合为SSP,同时取代MEB和PPE。大众称SSP为“三一计划”。一旦大众SSP架构按期上市,和小鹏与智己的合作会否得到延续,将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的确,坊间也有很多疑虑。此前,奔驰和比亚迪、吉利都曾有过“强强合作”的联手,但是从最后的结果看,如果合作双方未能开诚布公,打着各自的算盘,最终并非是“1+1>2”。
无论如何,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在电动化大潮下,中国车企与外方车企的合作姿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车企就一定能笑到最后。但是,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