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播放键,故事即开始
Start here:
故事的开始,回到你就读的高中,远在海边的半山腰,寄宿制全封闭,每两周只有一天半的假期。
你最擅长的奔跑,是抱着班级里唯一的篮球,跑向教室外的高处。那里有一整块空地,十几个篮球场。如果你足够快,你可以在下课的间隙,投出几个空心球,然后回味一整个上午。
你最享受的时间,除此之外,就是在下午的自习课上,偷听一部插着电池盒的松下牌CD机。
你把它用外套包裹,藏在书桌的尽头。线控穿过衣袖,耳机探出衣领,你把它用透明胶固定在耳后。
这一番繁琐且危险的准备工作,通常要花掉你全部的课间休息时间,那宝贵而可怜的几分钟。
你只是为了听一首歌而已,要防备的人竟然这么多,包括走廊里巡视的教导员,还有教室里潜在的告密者。
耳机音量绝不能太大,不然另一只耳朵会听不到班主任脚步声,同桌也会外放噪音太大,用胳膊肘推你注意。
你不能听那些网吧里经常外放的流行歌,比如周杰伦、陶喆和林俊杰都不可以,他们的CD虽说好买但价格都贵。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在班级里偷听他们的歌,那这部被你私藏的CD机,就会成为自习课上的抢手货。
你只能听那些很少人知道的,根本称不上不流行的,但却让你觉得可以循环听的。所以那天下午在网吧,你去网络上不抱有任何希望的搜索,“不火的好歌”,“歌好听但人不火的歌手”,“除了周杰伦、陶喆、林俊杰之外,还有谁的歌好听”。
突然蹦出来一个满屏繁体字的链接,打开以后通篇讲的是台湾小众歌手。你第一次听说了小众,但还搞不懂它的准确意思。你的眼睛扫过了一长串的名字,尝试点开排在第一位的那个,陈姓“男歌手”。
歌手名叫陈绮贞,过一会儿前奏结束,出来的结果是个女声。
就这样你被一张错误的盘点名单,错误的带入了一个小众歌手的世界。你认识其中的第一个人,名叫陈绮贞。
让你觉得讽刺的是,比起你笨拙的寻找方式,你听的这首歌名却叫《太聪明》。
“总以为谜一般难懂的我,在你了解了以后,其实也没什么。”
第一首歌还没听完,第一个人的简介还没读过,你就放弃听下一首,看下一个人。你知道要找的歌手就是她,虽然对她的认识,除了名字和几首歌之外,基本上等于一无所知。
你用两周里那最宝贵的一天休息时间,借来自行车,去那家还未倒闭的唱片店找她的CD。果然和你猜的一样,结果让你大失所望,货架被你清点了几遍,连老板都不知道你说得是谁。
走之前你那笔写下一个歌手名,一张CD名,拖老板带你进货。老板让你留些押金,你把这个礼拜的零花钱,几十块钱全掏给他了。
没有CD,你只记住几段旋律,但你有感觉,怎么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喜欢上一个台湾来的小众女歌手?
这是十年之前的公元2006年,北京没有举办奥运会,大街上最流行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
两周之后,你如约取回那张预约来的CD。老板让你再补15元差价,你连坐公交车回学校的钱都不剩。
两个月之后,你从家里订阅的报纸上得知,陈绮贞要来大连举办签售会,带来一张新的专辑,名叫《旅行的意义》。
你记住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为此攒生活费、策划逃课时间,设计路线,筹备了足足半个月。
这时候的你,还不知道歌手发布新专辑,通常会在电台里试听。你不知道旅行是个啥东西,你还没做过一次飞机,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北京。
但你想去见这个人,一个莫名其妙就突然喜欢上的歌手。你想知道追星是什么感觉,要签名是怎么回事,你更想现场听她唱一首歌,这声音会和CD机有何不同。
签售会的时间终于到了。上午你在全校广播操的时段,翻墙跳了出去,落地时双脚震得你麻木。走路有点抬不起腿,你就狂奔向校门口。那里停着你提前约好的摩托车,司机收了你15元钱,答应带你去区中心的汽车站。
你穿着校服坐在车站里,等最早一班汽车去大连。路上会花掉你1个小时,刚好是你的午饭时间。你从兜里掏出一根香肠,两只煮鸡蛋,剥了皮和壳,匆忙几口吃掉了。
大连汽车站到现场,还要坐40分钟的公交车。你提前问好了家住市里的同学要怎么换乘,在哪一站下车。终于你赶在开场前15分钟到了,走入旋转门刚一出来,就看到陈绮贞已经站在微小的舞台旁边,手里拎着一把吉他。
她在和面前的人们讲话,握手,然后微笑。你想象中宏达的歌迷现场,变成包括你在的几十个人而已,还以女生居多。
签售会开始。陈绮贞走上台,她谢谢大连的歌迷,说根本没想到,在这里还能遇见听过她的歌,尤其是喜欢她的朋友。她的第一首歌,就是《旅行的意义》。
你傻愣着,站在一堆女生中间。你彻底懵了,没见过这场面,不知道该看什么,歌也没听进去几句,感觉脑子是空白的。
一首歌唱毕,陈绮贞径直走下来,坐在桌子前,等候有顺序的依次给歌迷签名。你这时才惊奇她怎么就唱了一首歌,结果转过头来才发现,其实现场根本没多少人,实在太冷清了。
你跟随着尴尬的人流去买新专辑,然后排队签名,没过一会儿就到你了。你把专辑递给她,她惊奇你是个男生,站起来跟你握手,说谢谢你。
她冲你笑,你也终于笑了,这时候僵硬的面部,才开始有了表情。
很快,签收的队伍到了尽头,几十个人而已,十几分钟结束。尴尬变得更强烈,有人提议有需要的歌迷可以多买几张,让陈绮贞签名给大家,可以送给自己的朋友。
你兜里只剩下回去的路费,根本不够买多一张。可你还算机智,你带了自己常听的那一张专辑来,它是《吉他手》。
趁着那些人又跑去买碟的空隙,你突然有了勇气,第一个走到陈绮贞面前,二话不说先递给她你的收藏品。
她也是被你惊到了,说你竟然有这张CD。你说,只买过她的这张碟,很喜欢,尤其喜欢那首《太聪明》。
陈绮贞是被你打动了吗?她竟然起身,走到桌子前来了。她的个头不如你高,刚够到你的肩膀。她说,不如我们合张影吧。
那时候的你,用21世纪的话说,你就是个傻缺,是个脑残,是个屌丝,是个穷逼。
你没有手机,没有照相机,更没有会照相的手机。你除了是个男生,穿着一身显然的校服,不然没人能注意到你,包括陈绮贞。
她很快领会到了,说没关系,不如下次再补拍,又一次谢谢你。她最后对你说的是,欢迎你来台北,参加我的演唱会。
你还差3年,就要30岁。现在的你,跑得不如那时快,体重却比那时重得多。听过的歌更多,赚到的钱够你买下陈绮贞的所有专辑。
可你再也没买过她的CD,你没去过台北,再也没在现场听过她唱歌。你只在智能手机面前,偶尔浏览到她的婚讯,她的演唱会信息,她最近出的新书,甚至她主讲的活动来到你的城市,你都知道,可你没有去。
你清楚,是你变了,也是她变了。你变得不再像过去,她变得比以前的每一秒都火。
这早就不是2006年,你和她都不再属于小众。你回头想过,这一切的改变只不过是十年的时间。你和你爱的歌手,却也永远回不到过去。
高中毕业时,班主任给大家上最后一课。他让每个人上台前,说一件高中三年里最难忘的事。
结果你走上台前还没说几句,底下就有人起哄喊,王悦老在底下偷听CD机。全班大笑,班主任也抿着嘴笑。他说,你这么爱听歌,那你给大家唱一首吧。
你很不好意思,感觉脸突然间发烫。最后你还是开口,清唱了一首歌。可是还没等你唱完,你就被台下不时的笑声打断,然后哄下台去。
总有人好奇的问,“这是啥歌啊”,“你自己写的吧”,“谁唱的啊”。
那天的选择,让你知道现在都没有后悔过,你唱的是你最爱的歌手,和你最爱的歌。
即便没有人知道,但你毕竟很知道过。
“要猜着你的心,要再一次决定,混乱的思绪都是因为太想靠近你。”
祝你爱的歌手永远不火,小众一生。(完)
陈绮贞“时间的歌”演唱会,现场关灯前最后的七分钟,她演唱了一首歌,就是《太聪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