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企业为什么更需要比尔·盖茨这类内向型CEO?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企业为什么更需要比尔·盖茨这类内向型CEO?

不仅因为他们善于授权、懂得倾听,还因为他们更容易打破僵化的模式。

我们的世界很明显更推崇外向的人——从小组学习式的课堂到开放计划的办公室有无数的会议,仿佛工作的质量就取决于嗓门的大小。

人们通常认为,社交能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就像必须经常锻炼身体那样重要。在学校里,胆大的孩子更容易博得老师的关注,安静的孩子经常憔悴地待在教室后排。

西北大学英语教授克里斯托弗·雷恩在其专著《害羞:日常行为如何成为一种病》中认为:“我们的文化希望人们性格开朗并爱好交际。这是一条隐含的标准,使得与之不同的内向的人被看做是有问题的。”

果真如此吗?事实上,性格内向的人也会带来大量潜在益处:

· 他们可能会适合倾听朋友的电话倾诉,这种感情往往是深厚而有价值的;

· 他们比外向的人更加谨慎和细心,更容易把事情想得透彻并作出明智的决定。

凡此种种,使得内向的人更适合做商业领袖,尤其是当雇员们希望被授权做原创性工作的时候。仅仅是坐得住、够专注这样的优点,就让内向领导者更适合于长时间做单独的工作,而这正是产生新想法和掌握新技术的最佳工作方式。

内向的人远离风险,技艺精湛

尽管人人都追求回报,但外向的人似乎更加渴望成功。这一点的好处是使他们拥有更多雄心壮志,但坏处是忽略风险。凯恩就说:外向的人更容易被可能性的回报所刺激,因此经常会不顾风险信号的存在,内向的人则更加慎重。

据观察,具有内向型基因变种的人比其他人遭遇的经济风险少28%左右。外向型性格中的过度自信会导致很多错误。约翰·肯尼迪总统就是一个超级外向的人,他策划的猪湾入侵行动由于没有预见到古巴人的反抗强度而失败。研究同时发现,内向的人由于对风险的警觉而在博弈中表现得更好,沃伦·巴菲特成为最伟大的投资家并不是巧合,他是一个公认的家庭至上、喜欢读年度报告和打桥牌胜于外出社交的人。

内向的优势不仅仅是规避风险。

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森认为,那些喜欢独自训练的人更容易获得精湛技艺,无论是在体育、乐器演奏或其他职业技能方面都如此。在一项研究中,埃里森和他的同事们让柏林音乐学会的专家把小提琴手分为三组,让小提琴手保持训练记录。结果发现,尽管三组人都保持了每周50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间,但演奏水平更好的两组人都是大部分时间里单独训练的。随后,埃里森和他的同事们在国际象棋大师、运动员甚至普通大学生准备考试的活动中都得到了相似结论。

在这些群体中,单独训练保证了在集体训练时无法达到的练习强度和精力集中程度。人在单独工作时无疑会更有成效,而内向性格的人往往会更喜欢独自工作。

未来的商业领袖

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越来越难以有机会独自沉思或练习了。这并非是由于电子邮件、手机和其他社交媒体的冲击。事实上内向的人更喜欢这些工具,因为较之电话和面对面的会谈,它们带来了一个缓冲空间。真正的原因是,如今工作环境的设计正强迫人们呆在一起。这种变化都是以加强合作的名义完成的,然而强迫的合作会使创新窒息。如果你想让员工把事情做好,一定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

当工作变成无休止的会议和头脑风暴,受害的不仅仅是内向的人。好的创意与会议的数量没有任何关系。埃默里大学的神经经济学家乔治·博恩发现,当人们反对集体意见时,大脑的杏仁体会发亮,表示恐惧和拒绝。集体思考风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陪审团制度,社会凝聚的需要时常会构成对正义的戕害。

好的领导者需要打破这种僵化模式,内向的人可能会更加胜任。电影中经常见到控制力强、语言流利的管理者,事实上内向的CEO比我们通常以为的要多。根据一项统计,美国40%的商业权力掌握在性格偏于内向的人手里,其中就有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谷歌的CEO拉里·佩奇。《内向型领导》一书的作者,著名高管教练詹妮弗·卡维勒内就认为,内向型领导更加细节导向,能够更好地倾听员工的声音。

也许,内向型CEO才是属于未来的商业领袖。

超越性格极限

内向的人尽管具有上述的先天特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够突破性格的极限。以布莱恩·里特为例,他是心理学家和学术明星,在哈佛开设的有关个性的课程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肃而内向的人,在社交过程中也紧张得时常需要逃出去独处一下,甚至也要不时地躲进洗手间放松。

里特感叹这种压力是一直存在的,然而他克服了个性的限制,因为学术演讲和与学生交流的社会价值帮他战胜了内向性格带来的不适应。里特将这种现象概括为自由特质理论,即为了实现自己核心目标,个人能够克服性格方面的障碍,方法是在不同的“我”之间找到平衡。

内向或者外向的性格是先天的,这是生物意义上的“我”。文化、家庭和宗教的期望则塑造了社会意义上的“我”。个人的需要、判断和感觉,这是意识上的自“我”。

像里特一样内向的人尽管可以选择一种让神经放松而满足的生活方式,整天都不离开图书馆,但如果这样做,意识上的自我就会感到空虚。他不应错过去做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即使这样做有时会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你内心的需要。对于所有内向的人来说,从每天一睁眼到放松着读书入睡前,他们一直生活在“外向者”的世界里。有数不尽的日子可以让他们呆在家里。然而,内向者的特质却不能完全控制他们,总会有某些人或事足以刺激内向者去超越性格的极限。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原标题:内向怎么了?未来更需要内向型领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比尔·盖茨

  • 特朗普称比尔·盖茨受邀拜访海湖庄园
  • 写在智能体大爆发前夜:全民 Agent时代即将来临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企业为什么更需要比尔·盖茨这类内向型CEO?

不仅因为他们善于授权、懂得倾听,还因为他们更容易打破僵化的模式。

我们的世界很明显更推崇外向的人——从小组学习式的课堂到开放计划的办公室有无数的会议,仿佛工作的质量就取决于嗓门的大小。

人们通常认为,社交能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就像必须经常锻炼身体那样重要。在学校里,胆大的孩子更容易博得老师的关注,安静的孩子经常憔悴地待在教室后排。

西北大学英语教授克里斯托弗·雷恩在其专著《害羞:日常行为如何成为一种病》中认为:“我们的文化希望人们性格开朗并爱好交际。这是一条隐含的标准,使得与之不同的内向的人被看做是有问题的。”

果真如此吗?事实上,性格内向的人也会带来大量潜在益处:

· 他们可能会适合倾听朋友的电话倾诉,这种感情往往是深厚而有价值的;

· 他们比外向的人更加谨慎和细心,更容易把事情想得透彻并作出明智的决定。

凡此种种,使得内向的人更适合做商业领袖,尤其是当雇员们希望被授权做原创性工作的时候。仅仅是坐得住、够专注这样的优点,就让内向领导者更适合于长时间做单独的工作,而这正是产生新想法和掌握新技术的最佳工作方式。

内向的人远离风险,技艺精湛

尽管人人都追求回报,但外向的人似乎更加渴望成功。这一点的好处是使他们拥有更多雄心壮志,但坏处是忽略风险。凯恩就说:外向的人更容易被可能性的回报所刺激,因此经常会不顾风险信号的存在,内向的人则更加慎重。

据观察,具有内向型基因变种的人比其他人遭遇的经济风险少28%左右。外向型性格中的过度自信会导致很多错误。约翰·肯尼迪总统就是一个超级外向的人,他策划的猪湾入侵行动由于没有预见到古巴人的反抗强度而失败。研究同时发现,内向的人由于对风险的警觉而在博弈中表现得更好,沃伦·巴菲特成为最伟大的投资家并不是巧合,他是一个公认的家庭至上、喜欢读年度报告和打桥牌胜于外出社交的人。

内向的优势不仅仅是规避风险。

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森认为,那些喜欢独自训练的人更容易获得精湛技艺,无论是在体育、乐器演奏或其他职业技能方面都如此。在一项研究中,埃里森和他的同事们让柏林音乐学会的专家把小提琴手分为三组,让小提琴手保持训练记录。结果发现,尽管三组人都保持了每周50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间,但演奏水平更好的两组人都是大部分时间里单独训练的。随后,埃里森和他的同事们在国际象棋大师、运动员甚至普通大学生准备考试的活动中都得到了相似结论。

在这些群体中,单独训练保证了在集体训练时无法达到的练习强度和精力集中程度。人在单独工作时无疑会更有成效,而内向性格的人往往会更喜欢独自工作。

未来的商业领袖

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越来越难以有机会独自沉思或练习了。这并非是由于电子邮件、手机和其他社交媒体的冲击。事实上内向的人更喜欢这些工具,因为较之电话和面对面的会谈,它们带来了一个缓冲空间。真正的原因是,如今工作环境的设计正强迫人们呆在一起。这种变化都是以加强合作的名义完成的,然而强迫的合作会使创新窒息。如果你想让员工把事情做好,一定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

当工作变成无休止的会议和头脑风暴,受害的不仅仅是内向的人。好的创意与会议的数量没有任何关系。埃默里大学的神经经济学家乔治·博恩发现,当人们反对集体意见时,大脑的杏仁体会发亮,表示恐惧和拒绝。集体思考风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陪审团制度,社会凝聚的需要时常会构成对正义的戕害。

好的领导者需要打破这种僵化模式,内向的人可能会更加胜任。电影中经常见到控制力强、语言流利的管理者,事实上内向的CEO比我们通常以为的要多。根据一项统计,美国40%的商业权力掌握在性格偏于内向的人手里,其中就有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谷歌的CEO拉里·佩奇。《内向型领导》一书的作者,著名高管教练詹妮弗·卡维勒内就认为,内向型领导更加细节导向,能够更好地倾听员工的声音。

也许,内向型CEO才是属于未来的商业领袖。

超越性格极限

内向的人尽管具有上述的先天特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够突破性格的极限。以布莱恩·里特为例,他是心理学家和学术明星,在哈佛开设的有关个性的课程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严肃而内向的人,在社交过程中也紧张得时常需要逃出去独处一下,甚至也要不时地躲进洗手间放松。

里特感叹这种压力是一直存在的,然而他克服了个性的限制,因为学术演讲和与学生交流的社会价值帮他战胜了内向性格带来的不适应。里特将这种现象概括为自由特质理论,即为了实现自己核心目标,个人能够克服性格方面的障碍,方法是在不同的“我”之间找到平衡。

内向或者外向的性格是先天的,这是生物意义上的“我”。文化、家庭和宗教的期望则塑造了社会意义上的“我”。个人的需要、判断和感觉,这是意识上的自“我”。

像里特一样内向的人尽管可以选择一种让神经放松而满足的生活方式,整天都不离开图书馆,但如果这样做,意识上的自我就会感到空虚。他不应错过去做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即使这样做有时会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你内心的需要。对于所有内向的人来说,从每天一睁眼到放松着读书入睡前,他们一直生活在“外向者”的世界里。有数不尽的日子可以让他们呆在家里。然而,内向者的特质却不能完全控制他们,总会有某些人或事足以刺激内向者去超越性格的极限。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原标题:内向怎么了?未来更需要内向型领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