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纸片人”男友走进现实,女孩们在谈一种很新的恋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纸片人”男友走进现实,女孩们在谈一种很新的恋爱

委托人和coser双方大多都是国产恋爱模拟游戏里的女性玩家;明明是相识不久的“陌生人”,却仿佛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

扮演“罗密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李彦慧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董子琪

跨次元约会的热度正持续走高。对于这一场恋爱热潮,人们称之为“委托cos”——委托人付费委托coser扮演自己在模拟恋爱游戏里喜欢的角色,进行一场包含吃饭逛街、拍照打卡以及亲密互动的甜蜜的约会。

在这场完全由委托人掏钱打造的理想约会里,coser们扮演的角色大多出自国产模拟恋爱游戏(又称“乙女游戏”),人设从温柔体贴的“邻家哥哥”到元气活泼的“年下弟弟”,从英俊多金的“霸道总裁”到幽默可靠的“青梅竹马”。这些约会对象跨越次元而来,用妆造、服设让二次元世界里的“纸片人”进入三次元的真实世界。

国产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里的男主角们(图片来源:《恋与制作人》官方微博)

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有7万余条关于委托cos的讨论,一些相关视频达到了百万级的播放量。不明所以的人或许真的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约会,可事实并非如此——委托人和coser双方大多都是国产恋爱模拟游戏里的女性玩家;明明是相识不久的“陌生人”,却仿佛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看似只是购买一种恋爱体验,双方却在其中“真情实感”。

01 幻想缝合现实与欲望

真实的人类可能爱上虚拟角色吗?实际上,人类对虚拟角色产生感情并非新鲜事。

早在1956年,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就发现人们会对电视角色产生迷恋,并发展出一种单向的、想象的社会关系——准社会交往。这种社会关系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建立的,对方不会对你有所求,也不会对你失望、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朱莉·莱瑟和艾米丽·莫耶-古斯在研究(How Do We React When Our Favorite Characters Are Taken Away An Examination of a Temporary Parasocial Breakup)中发现,女性更容易陷入准社会交往之中。如果电视节目停播,与节目中虚拟角色建立了强烈准社会交往的人往往会产生分手般的痛苦。

爱情也并非唯一的社会关系想象,与虚拟角色建立单向的友情、亲情也时有发生。社会学家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里提到过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拓麻歌子”,它们被很多孩子视为最亲密的伙伴,“提供陪伴的幻想,但不会提出建立友谊的要求。”对于一些成年人而言,迪士尼达菲家族的角色之一玲娜贝儿是“宝贝女儿”,满足了对可爱活泼的“孩子”的幻想,又不会提出任何与亲情有关的索求。模拟恋爱游戏里的“老公”们也是如此,为玩家提供被爱的陪伴感与理想的爱情。这份爱情的理想之处在于,女性在其中不会被伤害,也没有争吵、失恋的痛苦,可以随时主动切断连接,如果感到厌烦,她们只需关闭软件。

电子宠物“拓麻歌子”(图片来源:拓麻歌子官网)

即便虚拟角色提供的陪伴感与情绪价值是真的,但模拟恋爱游戏里的恋爱对象仍是数据,此时便需要想象出场,来填补现实与虚拟的沟壑。在《爱,为什么痛?》一书里,法国社会学家伊娃·伊洛斯指出了想象对现代情感形成的中心作用,爱情则越来越多地承载着虚构的憧憬对象。想象的滤镜塑造了美好的情感,进而塑造了一种对完满生活的向往。

委托cos是委托人为自己造梦的方式,这场“梦”的是勾连现实与欲望的桥梁。在《“我将在你身边”——粉丝、幻想和埃尔维斯的形象》一文里,学者斯蒂芬·海纳曼写道,幻想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我总还可以做个梦”。委托cos走红的表象之下涌动着年轻女性的情感需求,现实伴侣与理想伴侣的差距唯有靠“幻想”填补。这场“白日梦”的甜美之处不难理解,更何况游戏男主角们不仅外表完美无缺,还具备各式各样的理想品格。

在将二次元纸片人的情感投射在真实人类身上的委托cos“恋爱”里,想象是双重的:喜欢上虚拟世界里的游戏男主角,与之构建浪漫的恋爱,是第一重;借由coser“看到”破次元壁而来的线下恋人,是第二重。第二重想象是第一重的延伸,两重想象的区别在于,委托人自己能够多大程度参与到这一浪漫爱情的创作与内容之中。

玩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随时抽离,与男主角恋爱是“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的消费行为。但在委托cos的约会中,委托人超越了游戏规则,自行生产内容,续写的是一个超出游戏的、属于自己的故事,如此一来,自己也便化为了浪漫爱情想象的一部分。

02 心知肚明的扮演游戏

在“造梦”之外,委托cos也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扮演游戏。“扮演”是cosplay文化里最明显的特征,妆容、服饰和假发的使用,一方面区隔了扮演情境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抹平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界线的尝试。

2023年7月,上海一漫展内的COSER

Cosplay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扮演者本身,包括姓名、年龄和性别,只要能够“演活”虚拟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并不重要。假发、妆容和服装为委托cos双方撑开了安全区。在委托cos里,“理想男友”的扮演者往往也是女性。从安全方面考量,知道“皮下”同样是女性,反而会让女性委托人更加放心。但委托cos并非同性间的约会,女性扮演者会尽量从外形上贴近自己扮演的虚拟男性角色——增高垫、垫肩、裹胸是从身形上淡化自己的女性特征;假发、美瞳、妆容以及“焊”在脸上的口罩则是从容貌上接近扮演的角色。在社交平台上与委托cos有关的帖子里,我们能看到高温天气里还坚持穿全套西装的扮演者,为的只是不OOC(扭曲人物设定)、不破坏这场扮演游戏里的基本规则。

对于一次委托cos而言,“神”比“形”更重要。要做到“形”像,穿上游戏里男主角们的服装是基本条件;而“神”像才是委托cos一日约会恋爱的核心,扮演者要思考如何将游戏世界里的浪漫恋爱具象化,以及如何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反应、说出符合人物设定的话。出于在扮演者身上看到另一个次元的恋人的愿望,一些委托人会明文要求扮演者“熟悉游戏”、对角色“有理解”。如果委托人想与《光与夜之恋》里的查理苏约会,那扮演者称委托人“未婚妻”或许比其他称呼更有代入感。

女性Coser卡琳娜cos查理苏的照片(图片来源:卡琳娜的小红书)

在相关话题里,有经验的扮演者会写下委托cos里“提升恋爱感”的小技巧:比她提前到、主动拿包、走在外侧、打伞的时候偏向她、准备惊喜……这些技巧或许适用于所有的约会,但在这场实际是扮演和造梦的委托cos里却显得耐人寻味——心知肚明的双方,是在努力扮演“爱”与“被爱”吗?

尾声

甜蜜的梦境总是暗含风险。科幻电影《她》讲述了人工智能系统萨曼莎与男主角西奥多相恋的故事,在尾声部分,西奥多质问萨曼莎,怎么能在与他恋爱的同时与六百多人保持恋爱关系?萨曼莎回答道:“我属于你,又不属于你。”在委托cos里,委托人与扮演者的关系也是一样——情感不是真的,双方也并非不可替代。

电影《她》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乙女类电子游戏对女性玩家理想恋爱观的影响》一文直言,乙女游戏营造的恋爱幻境让女性玩家对亲密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委托cos则是将游戏中的恋爱幻境直接投射到了现实之中。玩家们在虚拟世界里邂逅越完美的恋爱对象,在线下委托cos里达成越理想的浪漫爱情想象,她们就越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失望和沮丧。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委托cos的分享里,不少委托人诉说一日恋爱结束后产生的“戒断反应”和悲伤心绪。她们陷入理想化的爱情想象,对现实感到沮丧,在虚拟与现实的切换中,我们依稀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包法利夫人综合征”。

参考资料:

《爱,为什么痛?》,[法]伊娃·易洛斯 著,叶嵘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Lather, J., & Moyer-Guse, E. (2011). How do we react when our favorite characters are taken away? an examination of a temporary parasocial breakup. 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4(2), 196-215. https://doi.org/10.1080/15205431003668603

吴玥,孙源南,朱宁,师晓炜.乙女类电子游戏对女性玩家理想恋爱观的影响[J].青年研究,2020,(4): 56-70,96

《粉丝文化读本》,陶东风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邱天娇. Cosplay:赛博空间中的幻想与认同[D].苏州大学,2012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纸片人”男友走进现实,女孩们在谈一种很新的恋爱

委托人和coser双方大多都是国产恋爱模拟游戏里的女性玩家;明明是相识不久的“陌生人”,却仿佛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

扮演“罗密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李彦慧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董子琪

跨次元约会的热度正持续走高。对于这一场恋爱热潮,人们称之为“委托cos”——委托人付费委托coser扮演自己在模拟恋爱游戏里喜欢的角色,进行一场包含吃饭逛街、拍照打卡以及亲密互动的甜蜜的约会。

在这场完全由委托人掏钱打造的理想约会里,coser们扮演的角色大多出自国产模拟恋爱游戏(又称“乙女游戏”),人设从温柔体贴的“邻家哥哥”到元气活泼的“年下弟弟”,从英俊多金的“霸道总裁”到幽默可靠的“青梅竹马”。这些约会对象跨越次元而来,用妆造、服设让二次元世界里的“纸片人”进入三次元的真实世界。

国产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里的男主角们(图片来源:《恋与制作人》官方微博)

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有7万余条关于委托cos的讨论,一些相关视频达到了百万级的播放量。不明所以的人或许真的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约会,可事实并非如此——委托人和coser双方大多都是国产恋爱模拟游戏里的女性玩家;明明是相识不久的“陌生人”,却仿佛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亲密关系;看似只是购买一种恋爱体验,双方却在其中“真情实感”。

01 幻想缝合现实与欲望

真实的人类可能爱上虚拟角色吗?实际上,人类对虚拟角色产生感情并非新鲜事。

早在1956年,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就发现人们会对电视角色产生迷恋,并发展出一种单向的、想象的社会关系——准社会交往。这种社会关系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建立的,对方不会对你有所求,也不会对你失望、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朱莉·莱瑟和艾米丽·莫耶-古斯在研究(How Do We React When Our Favorite Characters Are Taken Away An Examination of a Temporary Parasocial Breakup)中发现,女性更容易陷入准社会交往之中。如果电视节目停播,与节目中虚拟角色建立了强烈准社会交往的人往往会产生分手般的痛苦。

爱情也并非唯一的社会关系想象,与虚拟角色建立单向的友情、亲情也时有发生。社会学家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里提到过风靡一时的电子宠物“拓麻歌子”,它们被很多孩子视为最亲密的伙伴,“提供陪伴的幻想,但不会提出建立友谊的要求。”对于一些成年人而言,迪士尼达菲家族的角色之一玲娜贝儿是“宝贝女儿”,满足了对可爱活泼的“孩子”的幻想,又不会提出任何与亲情有关的索求。模拟恋爱游戏里的“老公”们也是如此,为玩家提供被爱的陪伴感与理想的爱情。这份爱情的理想之处在于,女性在其中不会被伤害,也没有争吵、失恋的痛苦,可以随时主动切断连接,如果感到厌烦,她们只需关闭软件。

电子宠物“拓麻歌子”(图片来源:拓麻歌子官网)

即便虚拟角色提供的陪伴感与情绪价值是真的,但模拟恋爱游戏里的恋爱对象仍是数据,此时便需要想象出场,来填补现实与虚拟的沟壑。在《爱,为什么痛?》一书里,法国社会学家伊娃·伊洛斯指出了想象对现代情感形成的中心作用,爱情则越来越多地承载着虚构的憧憬对象。想象的滤镜塑造了美好的情感,进而塑造了一种对完满生活的向往。

委托cos是委托人为自己造梦的方式,这场“梦”的是勾连现实与欲望的桥梁。在《“我将在你身边”——粉丝、幻想和埃尔维斯的形象》一文里,学者斯蒂芬·海纳曼写道,幻想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我总还可以做个梦”。委托cos走红的表象之下涌动着年轻女性的情感需求,现实伴侣与理想伴侣的差距唯有靠“幻想”填补。这场“白日梦”的甜美之处不难理解,更何况游戏男主角们不仅外表完美无缺,还具备各式各样的理想品格。

在将二次元纸片人的情感投射在真实人类身上的委托cos“恋爱”里,想象是双重的:喜欢上虚拟世界里的游戏男主角,与之构建浪漫的恋爱,是第一重;借由coser“看到”破次元壁而来的线下恋人,是第二重。第二重想象是第一重的延伸,两重想象的区别在于,委托人自己能够多大程度参与到这一浪漫爱情的创作与内容之中。

玩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随时抽离,与男主角恋爱是“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的消费行为。但在委托cos的约会中,委托人超越了游戏规则,自行生产内容,续写的是一个超出游戏的、属于自己的故事,如此一来,自己也便化为了浪漫爱情想象的一部分。

02 心知肚明的扮演游戏

在“造梦”之外,委托cos也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扮演游戏。“扮演”是cosplay文化里最明显的特征,妆容、服饰和假发的使用,一方面区隔了扮演情境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抹平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界线的尝试。

2023年7月,上海一漫展内的COSER

Cosplay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扮演者本身,包括姓名、年龄和性别,只要能够“演活”虚拟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并不重要。假发、妆容和服装为委托cos双方撑开了安全区。在委托cos里,“理想男友”的扮演者往往也是女性。从安全方面考量,知道“皮下”同样是女性,反而会让女性委托人更加放心。但委托cos并非同性间的约会,女性扮演者会尽量从外形上贴近自己扮演的虚拟男性角色——增高垫、垫肩、裹胸是从身形上淡化自己的女性特征;假发、美瞳、妆容以及“焊”在脸上的口罩则是从容貌上接近扮演的角色。在社交平台上与委托cos有关的帖子里,我们能看到高温天气里还坚持穿全套西装的扮演者,为的只是不OOC(扭曲人物设定)、不破坏这场扮演游戏里的基本规则。

对于一次委托cos而言,“神”比“形”更重要。要做到“形”像,穿上游戏里男主角们的服装是基本条件;而“神”像才是委托cos一日约会恋爱的核心,扮演者要思考如何将游戏世界里的浪漫恋爱具象化,以及如何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反应、说出符合人物设定的话。出于在扮演者身上看到另一个次元的恋人的愿望,一些委托人会明文要求扮演者“熟悉游戏”、对角色“有理解”。如果委托人想与《光与夜之恋》里的查理苏约会,那扮演者称委托人“未婚妻”或许比其他称呼更有代入感。

女性Coser卡琳娜cos查理苏的照片(图片来源:卡琳娜的小红书)

在相关话题里,有经验的扮演者会写下委托cos里“提升恋爱感”的小技巧:比她提前到、主动拿包、走在外侧、打伞的时候偏向她、准备惊喜……这些技巧或许适用于所有的约会,但在这场实际是扮演和造梦的委托cos里却显得耐人寻味——心知肚明的双方,是在努力扮演“爱”与“被爱”吗?

尾声

甜蜜的梦境总是暗含风险。科幻电影《她》讲述了人工智能系统萨曼莎与男主角西奥多相恋的故事,在尾声部分,西奥多质问萨曼莎,怎么能在与他恋爱的同时与六百多人保持恋爱关系?萨曼莎回答道:“我属于你,又不属于你。”在委托cos里,委托人与扮演者的关系也是一样——情感不是真的,双方也并非不可替代。

电影《她》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乙女类电子游戏对女性玩家理想恋爱观的影响》一文直言,乙女游戏营造的恋爱幻境让女性玩家对亲密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委托cos则是将游戏中的恋爱幻境直接投射到了现实之中。玩家们在虚拟世界里邂逅越完美的恋爱对象,在线下委托cos里达成越理想的浪漫爱情想象,她们就越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失望和沮丧。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委托cos的分享里,不少委托人诉说一日恋爱结束后产生的“戒断反应”和悲伤心绪。她们陷入理想化的爱情想象,对现实感到沮丧,在虚拟与现实的切换中,我们依稀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包法利夫人综合征”。

参考资料:

《爱,为什么痛?》,[法]伊娃·易洛斯 著,叶嵘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Lather, J., & Moyer-Guse, E. (2011). How do we react when our favorite characters are taken away? an examination of a temporary parasocial breakup. 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4(2), 196-215. https://doi.org/10.1080/15205431003668603

吴玥,孙源南,朱宁,师晓炜.乙女类电子游戏对女性玩家理想恋爱观的影响[J].青年研究,2020,(4): 56-70,96

《粉丝文化读本》,陶东风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邱天娇. Cosplay:赛博空间中的幻想与认同[D].苏州大学,2012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