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旗帜财经 玄青
PLUS版黄金周、双节合体、出境复苏……这一系列的关键词,调制出今年十一假期的“爆款”元素。为何黄金周旅游热度不减,是市场用脚投票还是商家无底线炒作?如果黄金周持续高烧不退,文旅产业泡沫化后谁来买单?
01、酒店“无上限调价”
进入九月中旬,假期流动性数据惊人:9月15日,中秋国庆假期火车票(9月29日)正式开售首日。开售30分钟后,北京出发到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多车次车票已售罄,创下单日售票量2287.7万张的历史新高。
综合多家在线旅行平台数据,节前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已超2019年同期两成,机票人均客单价为1293元,较暑期客单价上涨两成。国内旅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近5倍,机票、民宿等业态的周环比增长均超过50%,景区门票翻倍上涨。
“什么都涨得离谱,平时500元的机票,现在要1500元,平时600多元的酒店现在要2000多元!”一位网友感叹,春节游掏空看半个腰包,“五一”游清空了家底,“十一”则要“负债前行”。
有网友分享,“9月初看中了一家500多元的高档民宿,犹豫下并未预订。但9月中旬再看,已然涨到800元一晚。目前,该民宿同房型售价在2000元左右,并显示继续上扬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市场热情带动下的“普涨”,涨价幅度和景点热度深度捆绑。
近期,在亚运会的带动下,杭州热度直线上升,酒店价格也水涨船高。例如,桔子水晶杭州滨江奥体中心酒店,平常工作日期间榻榻米大床房低至361元,假期期间最高涨到993元,价格涨近3倍。
因“汉服文化”破圈的西安也是今年十一假期的热门旅游城市。西安市某经济型酒店平日最低价为257元/晚,十一期间最便宜的客房价为813元/晚,提价3.16倍。
统计发现,多个网红旅游目的地城市,经济型酒店房价直逼高端度假酒店。有网友直言:“北京、上海、成都的如家、汉庭酒店全部在涨价,日常300元/晚的大床房基本都涨到了700元甚至近千元。”
此外,境内外游出现倒挂现象。
因为近两个月航线增加、机票价格回落,很多旅行社上架了大批9—12月的出境游产品,不少东南亚游又回到了2000元左右的水平。运气好的,还能订到亚航“0元机票”湖,往返东南亚只需要几百元,大幅降低出游成本。
业内分析,东南亚局势动荡、人民币升值、公务人员出境严格管理等原因拉低了境外游的需求,让境内游的这把火烧得更旺了。
02、消费市场在悄然改变
抛开“人从众”,酒店大幅涨价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因为需求刚性,用户的议价能力变弱。今年,黄金周出游的消费性需求热度不减,而且过于集中,导致了景区“风口”式起飞,在供给方无底线涨价的同时,需求依然客观。这是支撑商家有恃无恐的最大“底气”。
为什么旅游会在疫情后变为“刚需”,且持续释放?今年初,业内曾认为,报复性旅游消费是“短暂”现象。但目前来看,这个结论并不正确。因经济下行,居民支出下滑,有意压缩开支,节省的支出一部分流向储蓄,另一部分是以“非常规”消费形式出现,如深造学习、人工成本、康养休闲。这类支出不像大宗商品及奢侈品消费巨大而空泛,却“实用”“小而美”,弥补了经济压力下个体对身心消耗的需求,类似“口红效应”。诚然,过卷的时代,消费降级,预期不佳,花钱的偏好会悄然改变。
第二,疫情三年,国内商务酒店布局“深度洗牌”,头部、集团化酒店开始清理、整合、并购小型单体酒店,扩围高端。如2021年,锦江、华住、首旅的中高端酒店占比分别提升至52.0%、38.1%、23.4%。锦江收购维也纳、铂涛和丽笙切入中高端和高端市场;华住自创禧玥品牌,外购美居、城际、花间堂、美爵、施柏阁等中高端及高端品牌;首旅自创璞隐、和颐,与凯悦集团合资成立逸扉品牌,布局中高端市场……跨速增长的高端市场进一步对中低端酒店造成挤压。
目前,集团化酒店已占据市场总量的70%以上,进而导致酒店控价能力“过硬”,且对市场形成反向控制影响。数据显示,多个集团旗下酒店第二季度的ADR(平均每日房价)同比涨幅超30%。如华住酒店旗下中国境内酒店的ADR为305元/晚,同比增长39.8%,较2019年同期增长28.9%;亚朵集团旗下酒店ADR为474.8元/晚,同比增长31.23%;首旅酒店旗下酒店的ADR为240元,同比增长32.8%……
因为商务酒店,最大的客流不是旅游者,而是商旅人士,他们解禁后的巨大流动性,直接稳定了中高端酒店的核心客流,《2022-2023商旅管理市场白皮书》显示,84.5%的企业预计2023年国内差旅预算将会增长。这类人群注重品质,且复购率高,因工作要求离不开智能化设备。因此,对于溢价更高的中高端酒店,他们的价格边际感反而较弱。
03、另类穷游出现
“飞商务舱,住最贵的酒店,但手捧的是方便面,喝的是凉白开。”来的时候钱就花没了,还怎么玩?目前来看,很多人的住宿和交通支出占旅游总支出的70%,直接挤压了景区商业消费空间。
于是,一种另类穷游出现了。在同等预算的情况下,游客们大幅减少景区游乐体验、餐饮文创等开支,主打“走马观花,以看为先”。
预算实在有限的人干脆放弃“垄断市场”,找一个自驾营地,自己带一套锅碗瓢盆、板凳和小餐桌,要么睡车里,要么睡帐篷。又或者,转向“非景区”,自驾川西、新疆、青海时等地时,不去打卡网红景区,反而开启低速油门、悠长视野的“佛系自驾游”模式,寻找大理廊桥、夫妻树、S湾等网红免费小众景点。
“不是花不起两三百元的门票,而是排队、拥挤和吵闹让旅游变得无趣。”这句话反映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从这种另类现象可以看出,一部分市场价格导向开始重启,旅游本质开始回归。但如果泡沫过大,将如何平安落地?
近日,位于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的牛背山景区宣布,将免费供游客参观。不仅门票免费,而且连观光车费也不用交费。之前,该景区门票160元,观光车往返80元,加上山顶上千元一晚的帐篷、两千元一晚的酒店,被吐槽消费太贵。有网友调侃其为“牛贵山”,一传十,十传百,游客对牛背山的刻板印象形成。如今,牛背山显然是要花血本揽客,重塑好感。
“旅游业是脆性产业,受环境、政策、思潮的影响很大。”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下旅游业火爆,但发展前景难测,因疫情而暴露的脆弱,让商家感受到切肤之痛,也让投资人十分犹豫。而正因为是强波动、弱周期性的市场,短视经营普遍,很多店家本着“能捞一笔是一笔”的心理,过度薅羊毛,过快销薄产业信誉。
当旅游消费风向在此突变,商旅支持缺失,旅游产业泡沫终有被戳破的一天,谁来买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