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0年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除了“特斯拉速度”,上海自贸区还有哪些秘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0年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除了“特斯拉速度”,上海自贸区还有哪些秘诀?

十年来,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

图片: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特斯拉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的受益者。"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在2023年9月20日于上海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上说,“从2018年与上海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交付,特斯拉创造了速度第一,到现在为止,在世界范围也是行业内的标杆。”

当天,论坛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100个创新案例涵盖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航运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国家战略等多个领域,重点突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具体实践。其中,“特斯拉速度”入选。

自2018年7月与上海市政府战略签约到开工建设到投产交付,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创纪录地打造了投资项目的“特斯拉速度”。

今年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就在上周,特斯拉全球第500万辆整车也在临港整车下线。

“特斯拉的发展,与自贸区优化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密不可分。”陶琳表示,建厂之初,特斯拉面临很多供应链的引进问题,特斯拉与政府共同探讨在符合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地简化流程。

“特斯拉速度”得益于临港新片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临港以企业视角、项目视角来定制全链条审批服务,包括一线统筹协同大平台、一站式全流程审批服务、主辅线并行审批、扩大告知承诺+容缺后补及“竣工即投产”的综合验收机制等。

“制度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落地,还能在后续的经营中,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陶琳说,这给予企业非常大的信心。尤其是,目前超过36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都入驻了临港以及周边的自贸区范围内。

当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白皮书》显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十年来,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

白皮书还显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截至2022年底,浦东新区累计新设外资项目18691个,累计外资注册资本2172.74亿美元,累计实到外资749.94亿美元。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74的GDP。

今年2月16日,汉领资本上海办公室正式落地上海自贸区,这是汉领资本在亚太地区的第六个办公室,也是国内首家办公室。汉领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资产管理机构,截至2022年12月31日,汉领资本总管理资产规模约8320亿美元。

汉领资本上海办公室的落地,得益于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

作为新一轮金融业开放承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也在进一步集聚。国家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地。

2021年11月,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2021年12月,上海启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简称QFLP)依托份额转让试点探索开展跨境基金份额转让业务。

2022年5月,汉领资本宣布获得上海QFLP试点资格,成为上海市第一家通过QFLP设立的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 。

“上海在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方面经验,拥有丰富的配套政策,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汉领资本亚太投资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夏明晨在论坛现场表示,机构对亚太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机会长期保持信心,上海办公室的成立将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促进汉领资本中国业务的发展。

夏明晨透露,获得QFLP试点资格以来,目前机构正积极开展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机会,未来计划将业务领域逐渐扩展至境内人民币基金,在完成管理人登记后设立O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向境内投资人募集人民币S基金。“希望带来国际市场的投资经验,助力上海打造S基金生态系统。”

白皮书显示,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经营主体创造了更优的制度环境,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较高。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企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八成以上企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改善或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营商环境;八成以上企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政策信息的可获得性较强,法律及政策透明度不断提高;大部分企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创新措施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较强并对未来的改革创新充满期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特斯拉

8.7k
  • 马斯克:美国加州莫斯兰丁发电站起火事故与特斯拉无关,Megapack运行良好
  • 特斯拉2024年全球销量史上首次超过奥迪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0年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除了“特斯拉速度”,上海自贸区还有哪些秘诀?

十年来,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

图片:界面新闻/匡达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特斯拉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的受益者。"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在2023年9月20日于上海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上说,“从2018年与上海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交付,特斯拉创造了速度第一,到现在为止,在世界范围也是行业内的标杆。”

当天,论坛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100个创新案例涵盖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航运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国家战略等多个领域,重点突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具体实践。其中,“特斯拉速度”入选。

自2018年7月与上海市政府战略签约到开工建设到投产交付,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创纪录地打造了投资项目的“特斯拉速度”。

今年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就在上周,特斯拉全球第500万辆整车也在临港整车下线。

“特斯拉的发展,与自贸区优化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密不可分。”陶琳表示,建厂之初,特斯拉面临很多供应链的引进问题,特斯拉与政府共同探讨在符合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地简化流程。

“特斯拉速度”得益于临港新片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临港以企业视角、项目视角来定制全链条审批服务,包括一线统筹协同大平台、一站式全流程审批服务、主辅线并行审批、扩大告知承诺+容缺后补及“竣工即投产”的综合验收机制等。

“制度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落地,还能在后续的经营中,使企业始终保持活力。”陶琳说,这给予企业非常大的信心。尤其是,目前超过36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都入驻了临港以及周边的自贸区范围内。

当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白皮书》显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十年来,通过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主体活跃,外资不断涌入,经济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同一区域挂牌前20年的2.35倍。

白皮书还显示,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下,截至2022年底,浦东新区累计新设外资项目18691个,累计外资注册资本2172.74亿美元,累计实到外资749.94亿美元。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74的GDP。

今年2月16日,汉领资本上海办公室正式落地上海自贸区,这是汉领资本在亚太地区的第六个办公室,也是国内首家办公室。汉领资本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资产管理机构,截至2022年12月31日,汉领资本总管理资产规模约8320亿美元。

汉领资本上海办公室的落地,得益于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

作为新一轮金融业开放承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也在进一步集聚。国家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落地。

2021年11月,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2021年12月,上海启动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简称QFLP)依托份额转让试点探索开展跨境基金份额转让业务。

2022年5月,汉领资本宣布获得上海QFLP试点资格,成为上海市第一家通过QFLP设立的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 。

“上海在金融、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等方面经验,拥有丰富的配套政策,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汉领资本亚太投资联席主管、董事总经理夏明晨在论坛现场表示,机构对亚太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机会长期保持信心,上海办公室的成立将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促进汉领资本中国业务的发展。

夏明晨透露,获得QFLP试点资格以来,目前机构正积极开展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机会,未来计划将业务领域逐渐扩展至境内人民币基金,在完成管理人登记后设立O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向境内投资人募集人民币S基金。“希望带来国际市场的投资经验,助力上海打造S基金生态系统。”

白皮书显示,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经营主体创造了更优的制度环境,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较高。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企业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八成以上企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改善或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营商环境;八成以上企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政策信息的可获得性较强,法律及政策透明度不断提高;大部分企业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创新措施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较强并对未来的改革创新充满期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