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
缀·梦Dreamer——天野喜孝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日-10月29日
展览地点:艺仓美术馆
门票:58-158元
继2019年举办的国内首次美术馆大展之后,日本插画艺术家天野喜孝的第二次大型个展“缀·梦Dreamer”本月起再次在艺仓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130件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开篇为天野喜孝2022年以来最新创作的“baby'ZOO”系列。有感于孙辈出生,艺术家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其核心意象是一个含着奶嘴的婴儿,出现在各种色彩斑斓、充满童趣的画面里,可以说与天野喜孝经典的作品风格大相径庭,颇有返璞归真之感。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特地为了本次中国展览,在这一系列中描绘了不少熊猫的形象。
深入展厅,观众将在“Original Painting”区域看到最为人熟知的天野喜孝——《飞天》《魔天》等作品展示了艺术家精细的笔触、对东西方文化传统的融合以及神秘冷峻的作品气质。“PANSA”区域围绕天野喜孝预计于2026年推出的原创剧场版动画《DEVA ZAN》主人公ZAN的故事展开,塑造了一幅充满未来幻想的视觉图景。“Parallela”区域展示了艺术家首次公开展示的全新创作,这组“平行宇宙中的美少女”绘画有着大大的脑袋和大大的眼睛,似乎是在回应或补充日本流行文化中常见的美少女形象。展览最后设立了特别邀请艺术家专区,“SUSPENSEGIRL天野飞奈”。
跨界:可能与回响
展览时间:2023年9月3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
门票:60元
余德耀美术馆与福布斯中国的首个项目合作群展“跨界:可能与回响”本月举办。本次展览是福布斯中国首个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榜单的线下延伸,展出了30组生于80-90年代的艺术家的作品。上榜的30位中国艺术家年龄差最大17岁,其中40%以上拥有海外求学经历。艺术家在市场上的拍卖价格、收藏其作品的机构知名度、近期个展的传播反馈、评审委员会的专业意见等因素是榜单制作的重要考量。
本次展览学术顾问巫鸿在展览开幕现场表示,创作、收藏和介绍当代艺术应当有两个方面的考量。其一是厘清当代艺术的来路,把它置于艺术史的连续体中去分析和定义;其二是面向未来,思考从未来反观当下,它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比如这一次的展览,我想如果十年、二十年以后回过头来看,它在当代艺术史的发展中将有怎样的地位,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奥纳·泰特斯:观赏距离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3日-10月25日
展览地点:经纬艺术中心
门票:免费
在奥纳·泰特斯(Honor Titus)的首个机构个展“观赏距离”中,观众将通过艺术家新近创作的13幅绘画作品,了解这位美国黑人艺术家的创作旨趣。泰特斯描绘的多为美国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瞬间——中央公园附近的酒店门房、褐石公寓内跳舞的夫妻、赛马、划船、舞会中的盛装贵妇、私立学校中的女学生……观者以偷窥的视角观看这些面无表情的独处者,他们似乎是在某个神游出自身处境之外的瞬间被定格在了画面里。更加有趣的是艺术家对种族-阶级这一美国社会中有着沉重历史包袱的问题进行了某种解构:他将黑人放入了许多通常意义上的白人生活场景中,并且在画面醒目之处加入“H”——艺术家名字的首字母——至于艺术家的意图是主张某种平等权利还是嘲讽既有社会偏见,每位观众或许会有自己的见解。
泰纳斯生于1989年,目前生活在洛杉矶。作为一名自学成才的画家,泰纳斯的作品深受自身作为音乐家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的影响。在2016年搬到洛杉矶之前,他曾在艺术家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 Pettibon)的工作室里担任助理。泰特斯常常描绘身处极简城市风景中的普世面容,揭示因都市环境下的匿名状态所产生的孤独感与孤立状态。泰特斯的极简构图与扁平色块受到了法国纳比派的启发。在大胆直接与强调平面、装饰图案方面,泰特斯的画面呼应了图形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践行这一风格的艺术家大多受到美国广告文化的启发。
米修米修 收到信号了吗?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10月25日
展览地点:天线空间
门票:免费(预约邀请制)
策展人岳鸿飞是这样介绍本次展览的标题的:“米修米修,你收到信号了吗?”是2009年台剧《下一站,幸福》中的台词,剧中的单亲妈妈告诉儿子,他的父亲是生活在遥远星球上的外星人,因此当男孩试图联系爸爸,他们的暗号就是“米修米修”——“想你,想你”。英文标题“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则来自Pink Floyd1979年的摇滚乐专辑《The Wall》。这首单曲描绘了主角正在关闭自我,发出听不懂的求救信号。“信号”的这一意象巧妙地呼应了展览空间的名称,而展览标题暗含的“徒劳”意味也似乎对如今地缘政治张力凸显、信息茧房加剧冲突的后疫情时代特征有所指涉。
成立十周年之际,天线空间在本次展览中集结了代理和合作过的众多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展览空间,观众的第一印象除了展出作品的数量众多、媒介和题材多元之外,还有展厅内没有任何说明文字。观众需要更努力地调动自身的感受,去觉察作品的意涵和作品之间的联系。这意味着,虽然策展人把展览分为了八个章节,但观众可以自行决定观展顺序,拣选对自己有意义的内容。
【北京】
玛丽亚·拉斯尼格:火星来客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日-2024年1月7日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108-238元
从2023年9月2日至2024年1月7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呈现奥地利画家玛丽亚·拉斯尼格(1919-2014)在中国的首个重要个展。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拉斯尼格以她开创性的“身体意识”绘画为人所熟知,而在此次展览中,将会展出拉斯尼格于各时期创作的36幅绘画,对艺术家70年余载的艺术生涯进行梳理。
自1940年代以来,拉斯尼格开创了一种专注自我观察的绘画方法,也就是从内心出发,描绘身体带给自身的感受,而非他人眼中的模样。于是,她用近乎经验主义的方式,创作出一系列针对身体研究的绘画,比如在《有头脑的女士》(约1990-1999)中描绘出露在外面的大脑,创造出内心体验与可见的外部世界的联结。她也对自我肖像与动物的混合形态进行探索,或者像作品《迎难而上》(2003)那样将艺术家与牛并置呈现,来质疑人与动物的边界,为受环境恶化威胁的生物发声。在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女性力量》(1979)中,艺术家像超人一样在曼哈顿的大楼上昂首阔步,拉斯尼格对这幅作品获得成功的矛盾态度体现了她与女性意识觉醒的微妙关系——她既对女性意识的觉醒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却又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仅被圈定为“女性艺术”。
拉斯尼格艺术的动人之处在于其令人惊异的脆弱感。她将自己描摹成怪兽、机器,甚至是外星人,在画面中坦然展现了那些无从消解的焦虑与欲望。这也是本次展览名为“火星来客”的原因。她在画作中勇敢地揭露了自己的创伤、幻想与噩梦,记录下万千世界如何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迹。她的画作就像是折射人类境况的寓言集,其现实意义仍在不断深化。
新朦胧系列展:场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10月21日
展览地点:東京画廊+BTAP
门票:免费
“新朦胧主义”是一次发起于2013年的艺术思想实践,由東京画廊+BTAP总监田畑幸人、日本批评家峯村敏明、艺术家王舒野共同发起,旨在以中国、日本、韩国共享的东方美学精神为基点,在新的艺术语境中发掘更具东方美学特征的作品。它的出发点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希望借东方传统绘画中的哲学理念,反省西方艺术界不断僵化和泛滥的形式主义,来对现代性进行修正。朦胧指的不是画面图像层面的朦胧,而是多重感知的重叠,从现象学的层面重新思考人与绘画对象的关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朦胧主义与西方的印象主义绘画也有着相通之处。
近十年来,在来自中日韩的九位理论家和策展人(田畑幸人、峯村敏明、王舒野、鲁晓波、皮道坚、夏可君、金福基、Kate Lim、魏祥奇)的支持下,新朦胧主义在東京画廊+BTAP、798艺术工厂、红专厂当代艺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州市美术馆,共推出了7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
“新朦胧主义系列展:场”是東京画廊+BTAP主办的第12场新朦胧主义系列展,展出朱建忠、王舒野、叶剑青、田卫、蒋非默这五位艺术家的作品。相较往年的展览,本展览重新设计了空间,让作品和空间形成了更统一的场域。东方哲学讲求的是由物及心,再由心至物,也就是在心物之间推演、伸展、衍化,形成一种特有的场。
史国威:2021-2023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10月21日
展览地点:魔金石空间
门票:免费
史国威将自己的作品形容为“摄影-绘画”,先用胶片相机拍下照片,使用传统方法冲洗照片,继而运用水彩来上色。照片上色听上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与试图还原当时的场景的做法不同,史国威并不试图写实,反而削弱和质疑了观者在一张照片中体会到的现实,这既是赋予照片灵魂与生命的过程,也是在对抗这个过度信任信息复制复制的时代。如他本人所说:“为照片手工上色与速度滑冰截然不同,它是一种缓慢、沉思的过程,常常要求你在添加一种颜色之前先退回一两步。”近年来,史国威的创作中心集中在无人场景系列,比如一片园林风景,或者荒凉的石碓。由于没有文化特征,这些场景摆脱了特定的意识形态,可以容纳现实的多义。
在魔金石画廊的此次个展中,史国威进一步将传统的相片上色改造成一个双层结构,世界被拆分成现实和感知两个图层,这样一来,客观性就得到了破坏——石头被篡改成肉、树林分裂出异空间、冰瀑变得电子化……史国威称这种降临在现实上的非现实景观为“事件”,目的是以色彩打断现实逻辑,并揭示出如下道理:我们往往以为透明的可见性创造了信任,维持了社会的运转,但实际上,透明并不是真相的担保,篡改常常就在眼下发生。
大型群展——聚合宇宙(Polyreality)
展览时间:2023年9月16日-10月24日
展览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免费
二元对立是人类熟悉已久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很难通过它意识到更加复杂冲突的情景。于是在本次展览上,荷兰独立作家与策展人萨沙·波格捷夫(Saša Bogojev)邀请了来自全球的28名艺术家共同参展,希望通过复合的二元性形成多重的现实,也就是一种聚合宇宙。
聚合宇宙的概念并不是将传统的二元性排除在外,毕竟就绘画而言,这种媒介本来就由两个对立面构成——液体与石粉混合在一起形成颜料,然后用颜料创造出全新的世界;绘画实践也遵循着逻辑性的构图和感性的笔触这个二元论。几个世纪以来,画家们沿袭二元机制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发掘了在谱系两端的不同张力,比如明与暗、热与冷、喜与悲。然而,这些几乎都是在同一认知的现实中提出的二元性,“聚合宇宙”展览希望呈现出不同事实情态下混合交缠的现实,激发出潜在的叙事。在展出的作品中,观众可以看到无生命的物件和人物形象产生对话、现代意象在传统美学中的介入,或者是各种元素无秩序地聚合成匪夷所思的新情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