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宏玮与符绩勋,执掌“新纪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宏玮与符绩勋,执掌“新纪源”

18年前,李宏玮带着一箱现金现身上海,开启了纪源资本的故事。

文|融中财经 王涛

编辑|吾人

今早,纪源资本宣布正式变为独立运营,后续将不再使用GGV这一英文品牌。

其中有几个关键要素:

其一、GGV将成为两家完全独立的机构,并使用新的品牌名。

其二、独立后,亚洲地区将由李宏玮和符绩勋继续负责,而GGV人民币基金将继续使用纪源资本品牌,由合伙人徐炳东负责。

其三、欧美地区,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将和Glenn Solomon、Jeff Richard和Oren Yunger一起,继续执掌。

纪源资本表示,独立运营后将更加专注中国的本地化投资,也将拥有更为敏捷的决策过程。未来将会以新的形象继续深耕中国科技行业,推动助力创新创业。

至此,纪源资本成为第三家宣布独立运营的美元基金。

01 纪源资本入华的18年,让梦想触手可及

目前,纪源资本的官网、邮箱、公众号均已发生变更,而在新官网最醒目的部分上挂着一行大字“让梦想触手可及”。

2004年,一批美国顶级风投组团来华考察市场并埋下种子。第二年,这颗种子随着大批海外投资精英纷纷投身中国而开花结果。自此,开始了一段美元基金集体逐鹿中原的故事。

2005年,现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带着一箱现金现身上海,拉开纪源资本在中国的故事帷幕。同一年,纪源资本另一位合伙人符绩勋也搬迁至上海并应邀加入纪源资本。两人也在此刻成为了这支美元基金在华投资的1号和2号人物。

据公开消息,李宏玮是全球知名女风投家,业内知名大咖。曾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科技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榜单上位列全球第16位,是亚洲地区唯一上榜的投资人。

而符绩勋曾担任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总监,领导了包括百度、龙旗和Gmedia在内的多个重要的亚洲地区投资项目并担任其董事会成员,在风险投资领域拥有10年的丰富工作经验。

在二位合伙人组建的团队进入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共募集了两期基金,分别为1.6亿美元和2.4亿美元。其中,用于中国市场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二期基金。当时的文思海辉、易才等,都是GGV中国团队第一批投资的项目,并且初战告捷。当年的文思海辉在GGV的投资下从100多人的小公司成长为超过万人的大企业并成功在美国上市。

到2006年,GGV开始了第三期基金的募集。该期基金则投出了去哪儿、YY、UC等一系列代表性项目。

但是根据纪源资本在华投资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在两位合伙人大展身手之前,纪源资本就已经开始关注国内市场的投资。比如2000年投资的上海新进和2004年投资的阿里巴巴等。

2008年3月,刚募集完成超6亿美元第三期基金的寰慧投资(GGV前身)宣布合并思格资本(海外VC)及旗下人民币基金——上海科星创业投资基金,并正式更名为GGV纪源资本。

思格资本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海外VC。旗下的上海科星创投基金,在2006年11月成立,是首批获国家商务部通过的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之一。这是中国VC史上首例中美两家基金合并,并突破了外资创投“两头在外”的传统模式,也实现了GGV曲线涉足人民币基金的战略。

2010年之后的第三个五年,GGV募集了第四、五期基金,总额15亿美元。在这个阶段,GGV投资了滴滴出行、小红书、作业帮、等知名公司。

之后,随着前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前海纳亚洲董事总经理徐炳东、前去哪儿网COO彭笑玫的陆续加入,GGV中国团队俨然变成了中国投资江湖中的一支铁打队伍。

从2005年入华开始到现在已过18年,按他们自己的话来说“18年,对一家风投基金而言是成功穿越若干个周期的里程碑。”从最初募集的1.6亿美元到现在共管理17支基金,92亿美元规模。对于纪源资本来说,这18年更像是一场美元基金在中国创业的圆梦电影。目前为止,纪源资本投资过阿里巴巴、滴滴出行、字节跳动、满帮集团、Airbnb等500多家公司,截止2023年初,GGV共有399家在管企业。

02 美元基金纷纷独立,下一个会是谁?

其实,在纪源资本前,还有红杉资本宣布美欧、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独立拆分,以及蓝驰创投将其英文品牌改成“Lanchi Ventures”,不再与硅谷风险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这些信号都在昭示着:美元基金正在向人民币看齐。

与GGV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红杉资本分别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东南亚建立了本土化运营的基金,并采用不设总部和去中心化的管理机制。在募、投、管、退上均由各个市场独立决策。

今年6月红杉对外宣布,该公司将进一步拥抱本地化策略,并在2024年3月31日前实现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大区域完全独立,并分别采用不同品牌运营。

其中,红杉美欧将继续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名,红杉中国将继续使用“红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而红杉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将启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

对于此次拆分独立,红杉表示:各区域更加深度地本地化发展,使得部分后台职能的全球集中化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负担,而随着红杉不同区域投资企业的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角逐,难免会出现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会给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困扰。

有了红杉中国的成功经验,后来者独立的速度开始加快。

就在一周前,蓝驰创投也加入了独立行列。

9月13日,蓝驰创投正式宣布将英文品牌名称变更为“Lanchi Ventures”,不再与硅谷风险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而事实上,蓝驰创投已经在中国独立运营许久。蓝驰方面对此表示,之所以一直沿用BlueRun Ventures China的英文名称,更多是出于与BlueRun Ventures相同的投资理念和深厚情谊。

2022 年,蓝驰创投已经募集了约55 亿元的双币基金,创造了国内早期基金和美元基金募集的新纪录,或许这也是蓝驰创投从美元迈向人民币的重要信号。

截至目前,蓝驰投资领域也覆盖硬科技和创新交互、企业科技、新消费、医疗健康等,累计投资超过150家创业企业。目前,蓝驰创投在中国管理多支美元及人民币双币基金,在管资金规模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早期基金之一,投资阶段集中于Pre-A、A轮,投资领域覆盖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累计投资近200家创业企业,包括理想汽车、水滴公司、青云、瓜子二手车、趣店、赶集网、怪兽充电、高仙机器人、松果出行、云途半导体、宏景智驾、云圣智能、安芯网盾、百图生科等。

当下,中国科创领域迎来大爆发,科技的浪潮正席卷中国科创圈。蓝驰创投根据自身投资的定位,在这个时刻选择“不再与硅谷风险投资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也是大势所趋。

回看纪源资本,独立后投资策略发生变化已是必然趋势,但本土化的主旋律是确定的。面对中国市场,纪源资本会像其官宣中所说:“也将拥有更为敏捷的决策过程,以及更加多元的投后服务能力”。当然,纪源资本不会是最后一个独立的美元基金,至于下一个是谁,还不得而知。

03 美元基金向人民币看齐

不得不承认,在7、8年前,美元基金还是中国创投行业的“主角”,他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诞生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凭借着投资阿里,京东,字节,拼多多等公司,包括纪源资本,红杉资本在内的各类美元基金均获得了巨大的财务回报。

但如今,随着赛道变迁,如今的风口行业也出现了转向,硬科技领域成了VC/PE眼中最可期的未来,至于美元基金所擅长的TMT、医疗等赛道已经显得性感不再。人民币基金走上了舞台的中央。

对于美元基金而言,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是其最核心的退出方式,可一旦在退出环节出现风险,对于进一步募集后续资金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时,在涉及技术和数据安全的初创企业,在融资时对美元基金尤其谨慎。如果要进行排序的话,一定是人民币作为优先考虑。在这些条件下,硬科技领域中,美元基金像是一个局外人。

面对这样的核心问题,美元基金一直在求变的道路中。从2021年开始,大量的美元基金试图转型,值得关注的是,大批美元基金不断下沉,纷纷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设立基金,这一景象在过去是难得一见的。

根据《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人民币基金的募集金额大约19086亿元人民币,外币基金募资金额仅有2496亿元人民币,总募资金额相差近百倍,募资额的差距也决定的投资数量的差距。2022年人民币基金投资数量9624起,外币基金则仅投资了1003起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基金的出资人属性和美元基金过往的调性不合所致。

国内人民币基金出资方主要来自三类:政府,险资,高净值群体。其中,高净值群体包括了母基金、三方财富、银行私行、上市公司、企业家、家办以及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的散户等等。

而在这其中,政府和险资是绝对的主体,也是人民币募资上规模的基石。

但险资的硬性门槛规定:GP要有至少30亿人民币规模的过往管理记录。这一门槛,几乎把人民币基础薄弱的美元基金挡在门外,业绩再好也无济于事。

有一才有二,在红杉中国独立至今,3家美元VC宣布拆分或独立,未来,这一景象,可能还会上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宏玮与符绩勋,执掌“新纪源”

18年前,李宏玮带着一箱现金现身上海,开启了纪源资本的故事。

文|融中财经 王涛

编辑|吾人

今早,纪源资本宣布正式变为独立运营,后续将不再使用GGV这一英文品牌。

其中有几个关键要素:

其一、GGV将成为两家完全独立的机构,并使用新的品牌名。

其二、独立后,亚洲地区将由李宏玮和符绩勋继续负责,而GGV人民币基金将继续使用纪源资本品牌,由合伙人徐炳东负责。

其三、欧美地区,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将和Glenn Solomon、Jeff Richard和Oren Yunger一起,继续执掌。

纪源资本表示,独立运营后将更加专注中国的本地化投资,也将拥有更为敏捷的决策过程。未来将会以新的形象继续深耕中国科技行业,推动助力创新创业。

至此,纪源资本成为第三家宣布独立运营的美元基金。

01 纪源资本入华的18年,让梦想触手可及

目前,纪源资本的官网、邮箱、公众号均已发生变更,而在新官网最醒目的部分上挂着一行大字“让梦想触手可及”。

2004年,一批美国顶级风投组团来华考察市场并埋下种子。第二年,这颗种子随着大批海外投资精英纷纷投身中国而开花结果。自此,开始了一段美元基金集体逐鹿中原的故事。

2005年,现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带着一箱现金现身上海,拉开纪源资本在中国的故事帷幕。同一年,纪源资本另一位合伙人符绩勋也搬迁至上海并应邀加入纪源资本。两人也在此刻成为了这支美元基金在华投资的1号和2号人物。

据公开消息,李宏玮是全球知名女风投家,业内知名大咖。曾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科技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榜单上位列全球第16位,是亚洲地区唯一上榜的投资人。

而符绩勋曾担任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总监,领导了包括百度、龙旗和Gmedia在内的多个重要的亚洲地区投资项目并担任其董事会成员,在风险投资领域拥有10年的丰富工作经验。

在二位合伙人组建的团队进入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共募集了两期基金,分别为1.6亿美元和2.4亿美元。其中,用于中国市场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二期基金。当时的文思海辉、易才等,都是GGV中国团队第一批投资的项目,并且初战告捷。当年的文思海辉在GGV的投资下从100多人的小公司成长为超过万人的大企业并成功在美国上市。

到2006年,GGV开始了第三期基金的募集。该期基金则投出了去哪儿、YY、UC等一系列代表性项目。

但是根据纪源资本在华投资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在两位合伙人大展身手之前,纪源资本就已经开始关注国内市场的投资。比如2000年投资的上海新进和2004年投资的阿里巴巴等。

2008年3月,刚募集完成超6亿美元第三期基金的寰慧投资(GGV前身)宣布合并思格资本(海外VC)及旗下人民币基金——上海科星创业投资基金,并正式更名为GGV纪源资本。

思格资本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海外VC。旗下的上海科星创投基金,在2006年11月成立,是首批获国家商务部通过的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之一。这是中国VC史上首例中美两家基金合并,并突破了外资创投“两头在外”的传统模式,也实现了GGV曲线涉足人民币基金的战略。

2010年之后的第三个五年,GGV募集了第四、五期基金,总额15亿美元。在这个阶段,GGV投资了滴滴出行、小红书、作业帮、等知名公司。

之后,随着前启明创投合伙人童士豪、前海纳亚洲董事总经理徐炳东、前去哪儿网COO彭笑玫的陆续加入,GGV中国团队俨然变成了中国投资江湖中的一支铁打队伍。

从2005年入华开始到现在已过18年,按他们自己的话来说“18年,对一家风投基金而言是成功穿越若干个周期的里程碑。”从最初募集的1.6亿美元到现在共管理17支基金,92亿美元规模。对于纪源资本来说,这18年更像是一场美元基金在中国创业的圆梦电影。目前为止,纪源资本投资过阿里巴巴、滴滴出行、字节跳动、满帮集团、Airbnb等500多家公司,截止2023年初,GGV共有399家在管企业。

02 美元基金纷纷独立,下一个会是谁?

其实,在纪源资本前,还有红杉资本宣布美欧、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独立拆分,以及蓝驰创投将其英文品牌改成“Lanchi Ventures”,不再与硅谷风险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这些信号都在昭示着:美元基金正在向人民币看齐。

与GGV同时进入中国市场的红杉资本分别在美国/欧洲、中国、印度/东南亚建立了本土化运营的基金,并采用不设总部和去中心化的管理机制。在募、投、管、退上均由各个市场独立决策。

今年6月红杉对外宣布,该公司将进一步拥抱本地化策略,并在2024年3月31日前实现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三大区域完全独立,并分别采用不同品牌运营。

其中,红杉美欧将继续使用“Sequoia Capital”的品牌名,红杉中国将继续使用“红杉”中文品牌名和采用新的英文品牌名“HongShan”,而红杉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将启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

对于此次拆分独立,红杉表示:各区域更加深度地本地化发展,使得部分后台职能的全球集中化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负担,而随着红杉不同区域投资企业的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角逐,难免会出现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会给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困扰。

有了红杉中国的成功经验,后来者独立的速度开始加快。

就在一周前,蓝驰创投也加入了独立行列。

9月13日,蓝驰创投正式宣布将英文品牌名称变更为“Lanchi Ventures”,不再与硅谷风险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而事实上,蓝驰创投已经在中国独立运营许久。蓝驰方面对此表示,之所以一直沿用BlueRun Ventures China的英文名称,更多是出于与BlueRun Ventures相同的投资理念和深厚情谊。

2022 年,蓝驰创投已经募集了约55 亿元的双币基金,创造了国内早期基金和美元基金募集的新纪录,或许这也是蓝驰创投从美元迈向人民币的重要信号。

截至目前,蓝驰投资领域也覆盖硬科技和创新交互、企业科技、新消费、医疗健康等,累计投资超过150家创业企业。目前,蓝驰创投在中国管理多支美元及人民币双币基金,在管资金规模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早期基金之一,投资阶段集中于Pre-A、A轮,投资领域覆盖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累计投资近200家创业企业,包括理想汽车、水滴公司、青云、瓜子二手车、趣店、赶集网、怪兽充电、高仙机器人、松果出行、云途半导体、宏景智驾、云圣智能、安芯网盾、百图生科等。

当下,中国科创领域迎来大爆发,科技的浪潮正席卷中国科创圈。蓝驰创投根据自身投资的定位,在这个时刻选择“不再与硅谷风险投资基金BlueRun Ventures同名共享”也是大势所趋。

回看纪源资本,独立后投资策略发生变化已是必然趋势,但本土化的主旋律是确定的。面对中国市场,纪源资本会像其官宣中所说:“也将拥有更为敏捷的决策过程,以及更加多元的投后服务能力”。当然,纪源资本不会是最后一个独立的美元基金,至于下一个是谁,还不得而知。

03 美元基金向人民币看齐

不得不承认,在7、8年前,美元基金还是中国创投行业的“主角”,他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诞生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

凭借着投资阿里,京东,字节,拼多多等公司,包括纪源资本,红杉资本在内的各类美元基金均获得了巨大的财务回报。

但如今,随着赛道变迁,如今的风口行业也出现了转向,硬科技领域成了VC/PE眼中最可期的未来,至于美元基金所擅长的TMT、医疗等赛道已经显得性感不再。人民币基金走上了舞台的中央。

对于美元基金而言,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是其最核心的退出方式,可一旦在退出环节出现风险,对于进一步募集后续资金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时,在涉及技术和数据安全的初创企业,在融资时对美元基金尤其谨慎。如果要进行排序的话,一定是人民币作为优先考虑。在这些条件下,硬科技领域中,美元基金像是一个局外人。

面对这样的核心问题,美元基金一直在求变的道路中。从2021年开始,大量的美元基金试图转型,值得关注的是,大批美元基金不断下沉,纷纷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设立基金,这一景象在过去是难得一见的。

根据《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人民币基金的募集金额大约19086亿元人民币,外币基金募资金额仅有2496亿元人民币,总募资金额相差近百倍,募资额的差距也决定的投资数量的差距。2022年人民币基金投资数量9624起,外币基金则仅投资了1003起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基金的出资人属性和美元基金过往的调性不合所致。

国内人民币基金出资方主要来自三类:政府,险资,高净值群体。其中,高净值群体包括了母基金、三方财富、银行私行、上市公司、企业家、家办以及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的散户等等。

而在这其中,政府和险资是绝对的主体,也是人民币募资上规模的基石。

但险资的硬性门槛规定:GP要有至少30亿人民币规模的过往管理记录。这一门槛,几乎把人民币基础薄弱的美元基金挡在门外,业绩再好也无济于事。

有一才有二,在红杉中国独立至今,3家美元VC宣布拆分或独立,未来,这一景象,可能还会上演。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