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蓄力三年后回归,本届工博会有这些关键词| 2023工博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蓄力三年后回归,本届工博会有这些关键词| 2023工博会

本届工博会的展商数量、展览面积、首发展品、观展人次均创新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高菁

界面新闻高级编辑 | 庄键

“相较于疫情前,今年工博会的人流量更大了。在疫情导致工博会停办的三年间,有很多新的技术、产品诞生,大家都会比较好奇,想要来一探究竟。”

9月22日,一家参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的工业机器人公司销售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对他来说,观众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潜在客户会变得更多。

同一天,在工业机器人展区参观的一位制造业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逛展的一大收获,是发现了一台具备视觉识别功能的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形状,把它们挑选出来并且归类。“这项技术很有潜力,或许能对我的企业有所帮助。”该人士称。

当天已是第23届工博会开幕的第四天,参会人员依旧不少。受到疫情影响,这场工业界的盛会在2021年和2022年曾两度停办,这是其时隔三年再度召开。

根据主办方的统计,本届工博会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共有2800余家企业参展。为期五天的展会上,发布了近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展览规模、能级和新展品均创历届工博会之最。截至工博会闭幕当天9月23日下午2点,到场专业观众20.5万人次,较上届同期增长6.89%。

工博会参观者排队入场,摄影:高菁

工业机器人展区是工博会核心展区之一,占据了国家会展中心7.1和8.1两个展馆,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吸引了发那科、安川电机等3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参展。这也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参与数最多的展会,新品发布数量达到320项。

人机协作成为工业机器人展区的关键词之一。有别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合作,在多种制造业场景中得到应用。

优傲机器人中国区总裁徐奕临称,在该公司所处的工业机器人展区,就有超过20家公司推出了协作机器人产品。

“虽然这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但也体现出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市场对于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据咨询机构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到2026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接近1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元。

在今年的工博会上,这家总部位于丹麦的公司展示了其新一代的UR20协作机器人,其有效载荷能力达到20千克,作业范围可达1.75米,这是该产品首次在工博会上亮相。

同样位于8.1馆的发那科,展示了多款CRX系列的协作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采用白绿相间的外壳,有别于该公司工业机器人的传统黄色用色,可用于装配、焊接、上下料、检测等不同工序。

另一家日系机器人巨头安川电机,则主推针对锂电池市场的人机协作。其展台展示了一款人机协作电池盒焊接系统,可由协作机器人焊接电池壳,并通过软件收集焊接数据,自主分析焊接质量。

工业机器人展区,摄影:高菁

工业机器人展区外,工业自动化是工博会的另一核心展区,其展览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占据了会展中心的两个展馆。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该展区的两大重要关键词。

本届工博会展出面积最大的公司西门子,就位于工业自动化展区,其展示面积为1000平方米。西门子在展会上宣布Industrial Operations X正式落地中国,将通过技术(IT)赋能运营(OT),实现高度自主的工业生产。IT指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OT指与实际物理运营相关的技术,两者的融合将实现降本增效的成果。

台达集团在工博会的展台则以“零碳工厂”为主题,展示其低碳制造、智慧照明、能碳管理平台等方案。

施耐德电气同样在展会期间主打数字化与低碳概念,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公开表示,今年工博会现场人潮涌动,给他的印象很深,折射出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后,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在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助力工业经济稳增长之外,今年的工博会也被赋予了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使命。

因此,国际合作成为此次展会的另一大关键词。

本届工博会,共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国际品牌参展比例增至30%,超越了在新冠疫情前举行的2019年工博会。

参与本届工博会的展商,既有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也有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古巴等首次参展的“一带一路”国家。

其中,德国还在本届工博会还专门设立了国家馆,展览面积近500平方米,奥迪、舍弗勒等27家德国工业巨头及隐形冠军作为联合展商参展,展示该国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优质产品,以及中德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的最新成果。

在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国际合作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加强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被赋予更为深远的意义。

在出席工博会同期举行的中德绿色制造大会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提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制造业国家之一,希望中国和德国携手打造绿色制造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分享各自能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他还引用了德国谚语“一个人努力是加法,一群人努力是乘法,”作为其发言的注脚。显然,这句谚语不只适用于中德两国的制造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蓄力三年后回归,本届工博会有这些关键词| 2023工博会

本届工博会的展商数量、展览面积、首发展品、观展人次均创新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高菁

界面新闻高级编辑 | 庄键

“相较于疫情前,今年工博会的人流量更大了。在疫情导致工博会停办的三年间,有很多新的技术、产品诞生,大家都会比较好奇,想要来一探究竟。”

9月22日,一家参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的工业机器人公司销售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对他来说,观众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潜在客户会变得更多。

同一天,在工业机器人展区参观的一位制造业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逛展的一大收获,是发现了一台具备视觉识别功能的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形状,把它们挑选出来并且归类。“这项技术很有潜力,或许能对我的企业有所帮助。”该人士称。

当天已是第23届工博会开幕的第四天,参会人员依旧不少。受到疫情影响,这场工业界的盛会在2021年和2022年曾两度停办,这是其时隔三年再度召开。

根据主办方的统计,本届工博会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共有2800余家企业参展。为期五天的展会上,发布了近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展览规模、能级和新展品均创历届工博会之最。截至工博会闭幕当天9月23日下午2点,到场专业观众20.5万人次,较上届同期增长6.89%。

工博会参观者排队入场,摄影:高菁

工业机器人展区是工博会核心展区之一,占据了国家会展中心7.1和8.1两个展馆,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吸引了发那科、安川电机等35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参展。这也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参与数最多的展会,新品发布数量达到320项。

人机协作成为工业机器人展区的关键词之一。有别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合作,在多种制造业场景中得到应用。

优傲机器人中国区总裁徐奕临称,在该公司所处的工业机器人展区,就有超过20家公司推出了协作机器人产品。

“虽然这意味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但也体现出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市场对于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据咨询机构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到2026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量将接近1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元。

在今年的工博会上,这家总部位于丹麦的公司展示了其新一代的UR20协作机器人,其有效载荷能力达到20千克,作业范围可达1.75米,这是该产品首次在工博会上亮相。

同样位于8.1馆的发那科,展示了多款CRX系列的协作机器人产品,这些机器人采用白绿相间的外壳,有别于该公司工业机器人的传统黄色用色,可用于装配、焊接、上下料、检测等不同工序。

另一家日系机器人巨头安川电机,则主推针对锂电池市场的人机协作。其展台展示了一款人机协作电池盒焊接系统,可由协作机器人焊接电池壳,并通过软件收集焊接数据,自主分析焊接质量。

工业机器人展区,摄影:高菁

工业机器人展区外,工业自动化是工博会的另一核心展区,其展览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占据了会展中心的两个展馆。

数字化和绿色化,是该展区的两大重要关键词。

本届工博会展出面积最大的公司西门子,就位于工业自动化展区,其展示面积为1000平方米。西门子在展会上宣布Industrial Operations X正式落地中国,将通过技术(IT)赋能运营(OT),实现高度自主的工业生产。IT指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OT指与实际物理运营相关的技术,两者的融合将实现降本增效的成果。

台达集团在工博会的展台则以“零碳工厂”为主题,展示其低碳制造、智慧照明、能碳管理平台等方案。

施耐德电气同样在展会期间主打数字化与低碳概念,该公司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公开表示,今年工博会现场人潮涌动,给他的印象很深,折射出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后,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在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助力工业经济稳增长之外,今年的工博会也被赋予了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使命。

因此,国际合作成为此次展会的另一大关键词。

本届工博会,共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国际品牌参展比例增至30%,超越了在新冠疫情前举行的2019年工博会。

参与本届工博会的展商,既有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也有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古巴等首次参展的“一带一路”国家。

其中,德国还在本届工博会还专门设立了国家馆,展览面积近500平方米,奥迪、舍弗勒等27家德国工业巨头及隐形冠军作为联合展商参展,展示该国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优质产品,以及中德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的最新成果。

在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国际合作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德两国加强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被赋予更为深远的意义。

在出席工博会同期举行的中德绿色制造大会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提出,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制造业国家之一,希望中国和德国携手打造绿色制造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分享各自能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他还引用了德国谚语“一个人努力是加法,一群人努力是乘法,”作为其发言的注脚。显然,这句谚语不只适用于中德两国的制造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