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百年东芝走向退市?上市74年的巨头东芝为啥会沦落至此?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百年东芝走向退市?上市74年的巨头东芝为啥会沦落至此?

东芝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江瀚视野观察

在世界品牌市场上,东芝无疑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作为日系企业的巨头,东芝一度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东芝的产品甚至被认为是市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然而就是这家百年的巨头却在最近走向了退市,上市74年之久,东芝为什么会待不下去了?

一、百年东芝走向退市?

据证券日报的报道,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2万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根据发行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实际价格算)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达到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JIP目前持有该公司78.65%的股份,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关于“东芝”的故事最早开始于1875年,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炼瓦街创立了店铺兼工厂,成为东芝的前身。东芝中国官网信息显示,这一年是公司创始人开启创业的起点,之后从1882年起,公司改名为田中制造所。从最早的白炽灯到后来的家电产品,东芝的业务逐步扩张至生活产品、信息通信、半导体等等。1949年公司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这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日企经历了二战的影响和反弹,也一度创造过许多“日本首创”,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日本第一台晶体管电视与微波炉、第一部彩色影像电话、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DVD等。鼎盛时期,家电业务收入占到东芝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夏普、松下成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

据北京商报的研究,东芝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在家电、电气、能源、基建等领域都有巨大影响力。东芝还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曾发明NAND闪存芯片。2015年,东芝在被曝光会计造假丑闻后陷入财务危机,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

这期间,东芝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均告流产。有分析说,东芝的重组方案迟迟难以确定,与东芝握有敏感技术、日本有关方面对投资方的选定特别慎重相关。2017年,东芝为化解资不抵债困境引入外部资金,增资6000亿日元,得以避免退市。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参与增资的海外股东等行使发言权,会影响东芝经营。

2021年4月,私募股权公司CVC就提出了对东芝的私有化要约。当时东芝公司拒绝了这一提议,但表示会考虑可靠的要约方案。2022年,东芝开始寻找收购方,以便与上述海外投资者切割,当年10月选定“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作为优先收购方。

二、上市74年的巨头东芝为啥会沦落至此?

自1940年代末以来,东芝一直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然而,这个曾经的市场巨头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却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最终在2023年宣布退市。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曾经的世界级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快地衰落?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日本制造业的整体衰落。东芝的衰落是日本制造业衰落的一个缩影。纵观工业革命至今的几百年时间,全世界的产业在全球各地不断转移和变动,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兴衰荣辱,从早年间英国兴起到欧洲大陆逐渐崛起,再到美国承接了欧洲的产业转移,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日本曾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并因此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产业巨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崛起,并且成为了市场少有的制造业巨头企业。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的全面崛起,中国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就逐渐追赶并且超过了主要的发达国家,在中国制造巨大的性价比优势之下,大量的制造业企业都开始逐渐被中国制造的产品所冲击。与此同时,美国还在不断推动制造业回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制造业就有一种不上不下的中间层状态,说起大规模制造,日本其实不如中国优势明显,说起高端制造业,日本又不如美国基础雄厚,这就导致日本的制造业优势逐渐丧失,许多曾经的市场领导者逐渐被市场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东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其次,东芝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之内形成的。东芝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作为曾经的日本制造业巨头,东芝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这是东芝长期市场优势的必然结果。然而,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环境下,东芝的市场基础逐渐被侵蚀,但是毕竟东芝也是家大业大,那种不明显的衰退是很多东芝的管理者都没有察觉或者发现的事情。

然而,受到东京大地震的影响,东芝的核电业务被重创,再加上一些核心产业的不景气,东芝的经营状况一落千丈。为了维持账面上的繁荣,东芝迫不得已铤而走险,最终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结果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财务造假也早晚有被发现的那一天,2015年东芝虚报盈利被揭露,导致股价暴跌。此后,该公司不断卷入各种财务丑闻和会计欺诈案件,信誉受到严重打击。这些事件使得投资者对东芝的信任度下降,公司的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恶化。为了摆脱困境,东芝被迫寻找收购方,以换取资金和资源,这其实就是东芝当前退市的根源与背景。

第三,东芝虽然不是破产但损失并不小。虽然退市对于东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东芝就此破产。事实上,退市只是表明东芝将不再是公开上市公司,而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运营和管理。然而,这需要东芝找到新的投资者和融资渠道,同时也需要其在未来的运营和管理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话我们是这么说,但具体到东芝身上就会发现,东芝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多次资产出售,导致其业务版图大幅缩水。这种频繁的资产交易使东芝失去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了其衰落过程,所以被收购之后,东芝再从资本市场退市,东芝的机会开始越来越少,市场的压力其实也会越来越大,这对于一家在走下坡路的公司来说,可谓是压力巨大,这也给东芝后续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四,东芝的兴衰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当国家经济蓬勃发展时,制造业企业也随之兴盛;而当国家经济陷入低迷时,制造业企业也难逃衰败的命运。虽然说“时势造英雄”“大势不可违”,但是每家企业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与方式,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不断求新求变、保持空杯心态、持续创新和改变,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关键。这个案例反复提醒我们,企业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战略,不断创新和改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东芝最终走到了退出资本市场的这一步,但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的那句经典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希望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能够以此为鉴,真正做好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东芝

3.8k
  • 铠侠在东交所挂牌上市,总市值超7000亿日元
  • 东芝:到11月底,约有3500名员工提前退休或调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百年东芝走向退市?上市74年的巨头东芝为啥会沦落至此?

东芝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文|江瀚视野观察

在世界品牌市场上,东芝无疑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作为日系企业的巨头,东芝一度在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东芝的产品甚至被认为是市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然而就是这家百年的巨头却在最近走向了退市,上市74年之久,东芝为什么会待不下去了?

一、百年东芝走向退市?

据证券日报的报道,东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牵头的2万亿日元(约合135亿美元、根据发行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实际价格算)要约收购已获得成功,超过一半的股东参与此次收购,达到将公司私有化的门槛。JIP目前持有该公司78.65%的股份,该交易完成后,东芝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关于“东芝”的故事最早开始于1875年,日本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炼瓦街创立了店铺兼工厂,成为东芝的前身。东芝中国官网信息显示,这一年是公司创始人开启创业的起点,之后从1882年起,公司改名为田中制造所。从最早的白炽灯到后来的家电产品,东芝的业务逐步扩张至生活产品、信息通信、半导体等等。1949年公司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这家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日企经历了二战的影响和反弹,也一度创造过许多“日本首创”,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日本第一台晶体管电视与微波炉、第一部彩色影像电话、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DVD等。鼎盛时期,家电业务收入占到东芝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夏普、松下成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

据北京商报的研究,东芝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在家电、电气、能源、基建等领域都有巨大影响力。东芝还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曾发明NAND闪存芯片。2015年,东芝在被曝光会计造假丑闻后陷入财务危机,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

这期间,东芝多次传出并购重组方案,均告流产。有分析说,东芝的重组方案迟迟难以确定,与东芝握有敏感技术、日本有关方面对投资方的选定特别慎重相关。2017年,东芝为化解资不抵债困境引入外部资金,增资6000亿日元,得以避免退市。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参与增资的海外股东等行使发言权,会影响东芝经营。

2021年4月,私募股权公司CVC就提出了对东芝的私有化要约。当时东芝公司拒绝了这一提议,但表示会考虑可靠的要约方案。2022年,东芝开始寻找收购方,以便与上述海外投资者切割,当年10月选定“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作为优先收购方。

二、上市74年的巨头东芝为啥会沦落至此?

自1940年代末以来,东芝一直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然而,这个曾经的市场巨头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却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最终在2023年宣布退市。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一个曾经的世界级企业为什么会这么快地衰落?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日本制造业的整体衰落。东芝的衰落是日本制造业衰落的一个缩影。纵观工业革命至今的几百年时间,全世界的产业在全球各地不断转移和变动,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兴衰荣辱,从早年间英国兴起到欧洲大陆逐渐崛起,再到美国承接了欧洲的产业转移,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日本曾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并因此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以东芝为代表的日本产业巨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崛起,并且成为了市场少有的制造业巨头企业。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的全面崛起,中国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就逐渐追赶并且超过了主要的发达国家,在中国制造巨大的性价比优势之下,大量的制造业企业都开始逐渐被中国制造的产品所冲击。与此同时,美国还在不断推动制造业回流,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制造业就有一种不上不下的中间层状态,说起大规模制造,日本其实不如中国优势明显,说起高端制造业,日本又不如美国基础雄厚,这就导致日本的制造业优势逐渐丧失,许多曾经的市场领导者逐渐被市场所取代。在这种背景下,东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其次,东芝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之内形成的。东芝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作为曾经的日本制造业巨头,东芝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这是东芝长期市场优势的必然结果。然而,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环境下,东芝的市场基础逐渐被侵蚀,但是毕竟东芝也是家大业大,那种不明显的衰退是很多东芝的管理者都没有察觉或者发现的事情。

然而,受到东京大地震的影响,东芝的核电业务被重创,再加上一些核心产业的不景气,东芝的经营状况一落千丈。为了维持账面上的繁荣,东芝迫不得已铤而走险,最终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结果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财务造假也早晚有被发现的那一天,2015年东芝虚报盈利被揭露,导致股价暴跌。此后,该公司不断卷入各种财务丑闻和会计欺诈案件,信誉受到严重打击。这些事件使得投资者对东芝的信任度下降,公司的财务状况也进一步恶化。为了摆脱困境,东芝被迫寻找收购方,以换取资金和资源,这其实就是东芝当前退市的根源与背景。

第三,东芝虽然不是破产但损失并不小。虽然退市对于东芝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东芝就此破产。事实上,退市只是表明东芝将不再是公开上市公司,而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运营和管理。然而,这需要东芝找到新的投资者和融资渠道,同时也需要其在未来的运营和管理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话我们是这么说,但具体到东芝身上就会发现,东芝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多次资产出售,导致其业务版图大幅缩水。这种频繁的资产交易使东芝失去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加剧了其衰落过程,所以被收购之后,东芝再从资本市场退市,东芝的机会开始越来越少,市场的压力其实也会越来越大,这对于一家在走下坡路的公司来说,可谓是压力巨大,这也给东芝后续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第四,东芝的兴衰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当国家经济蓬勃发展时,制造业企业也随之兴盛;而当国家经济陷入低迷时,制造业企业也难逃衰败的命运。虽然说“时势造英雄”“大势不可违”,但是每家企业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与方式,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不断求新求变、保持空杯心态、持续创新和改变,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关键。这个案例反复提醒我们,企业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战略,不断创新和改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东芝最终走到了退出资本市场的这一步,但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的那句经典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希望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能够以此为鉴,真正做好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