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截至去年底汽车市场召回量已占保有量三成,监管部门考虑将“沙盒监管制度”纳入法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截至去年底汽车市场召回量已占保有量三成,监管部门考虑将“沙盒监管制度”纳入法规

到2022年底,我国的汽车召回已经高达2628次,涉及近1亿辆汽车。这意味着,市场召回的车辆已经占到保有量的30%。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蔡星卓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在近日召开的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随着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速度逐渐加快,我国汽车因技术导致的车辆安全问题,随后引发召回的比例也在逐渐走高。因此,监管总局在进行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机制。

肖凌云指出,到2022年底,我国的汽车召回已经高达2628次,涉及近1亿辆汽车。这意味着,市场召回的车辆已经占到保有量的30%。

随着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新的安全问题逐渐浮现。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中,出现了场景无法识别、误识别、目标丢失和预测不足等安全隐患。事实上,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在内的多个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此前都发生过相关事故,并在发生之时引发争议。

据肖凌云表示:“2018年,监管总局与国内机构合作,对8家企业的产品进行了安全测试。结果显示,有63%的车辆存在安全漏洞,其中许多车辆甚至可能被远程控制。”这种现象与一些数据报告相呼应,预示着未来安全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回溯到2015年,监管沙盒机制由英国金融监管局首次提出,当时主要服务于金融领域,帮助降低创新企业的市场准入障碍和监管不确定性。此后,我国于2019年也在金融科技领域探索并成功实施了这一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沙盒机制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那些技术快速演进的领域。汽车产业作为现代科技和创新的前沿领域,也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融合,因此也亟需这种机制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

为此,2022年中国的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汽车领域试行监管沙盒机制的通告。

沙盒监管的核心思路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企业可以在受限条件下测试其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提前发现并规避风险。为了确保监管的有效性,沙盒制度明确了工作流程,从企业申请、评估、深度测试,再到结果报告和退出。

不同于传统的强制性监管,这种监管模式强调企业的自主性,鼓励它们主动应对和改进技术中的问题。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对其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持续进行评估,并在发现与测试相关的事故时,需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给监管部门。

具体到汽车领域的监管沙盒,通告中表明,对于试行范围,沙盒监管将专注于汽车中使用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前沿技术,或是实现自动驾驶、远程升级等新功能新模式的技术。被监管的车辆必须满足市场准入条件并取得强制性认证。

此外,申请进入沙盒的企业必须主动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与监管部门合作研究未知风险,并具备必要的测试和应急处理资源。

通告还详细描述了沙盒监管的工作流程,包括企业的申请、评估、测试、报告和退出五个阶段。特别提到的是,企业在测试中应对车辆的质量和安全风险进行持续评估,如果发现与测试相关的事故,需在48小时内向监管部门报告。

肖凌云最后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计划将沙盒监管制度纳入法律法规,使其与召回机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截至去年底汽车市场召回量已占保有量三成,监管部门考虑将“沙盒监管制度”纳入法规

到2022年底,我国的汽车召回已经高达2628次,涉及近1亿辆汽车。这意味着,市场召回的车辆已经占到保有量的30%。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蔡星卓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在近日召开的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随着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速度逐渐加快,我国汽车因技术导致的车辆安全问题,随后引发召回的比例也在逐渐走高。因此,监管总局在进行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机制。

肖凌云指出,到2022年底,我国的汽车召回已经高达2628次,涉及近1亿辆汽车。这意味着,市场召回的车辆已经占到保有量的30%。

随着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新的安全问题逐渐浮现。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中,出现了场景无法识别、误识别、目标丢失和预测不足等安全隐患。事实上,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在内的多个新能源新势力品牌此前都发生过相关事故,并在发生之时引发争议。

据肖凌云表示:“2018年,监管总局与国内机构合作,对8家企业的产品进行了安全测试。结果显示,有63%的车辆存在安全漏洞,其中许多车辆甚至可能被远程控制。”这种现象与一些数据报告相呼应,预示着未来安全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回溯到2015年,监管沙盒机制由英国金融监管局首次提出,当时主要服务于金融领域,帮助降低创新企业的市场准入障碍和监管不确定性。此后,我国于2019年也在金融科技领域探索并成功实施了这一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沙盒机制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那些技术快速演进的领域。汽车产业作为现代科技和创新的前沿领域,也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融合,因此也亟需这种机制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

为此,2022年中国的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汽车领域试行监管沙盒机制的通告。

沙盒监管的核心思路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企业可以在受限条件下测试其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提前发现并规避风险。为了确保监管的有效性,沙盒制度明确了工作流程,从企业申请、评估、深度测试,再到结果报告和退出。

不同于传统的强制性监管,这种监管模式强调企业的自主性,鼓励它们主动应对和改进技术中的问题。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对其产品质量和安全风险持续进行评估,并在发现与测试相关的事故时,需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给监管部门。

具体到汽车领域的监管沙盒,通告中表明,对于试行范围,沙盒监管将专注于汽车中使用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前沿技术,或是实现自动驾驶、远程升级等新功能新模式的技术。被监管的车辆必须满足市场准入条件并取得强制性认证。

此外,申请进入沙盒的企业必须主动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与监管部门合作研究未知风险,并具备必要的测试和应急处理资源。

通告还详细描述了沙盒监管的工作流程,包括企业的申请、评估、测试、报告和退出五个阶段。特别提到的是,企业在测试中应对车辆的质量和安全风险进行持续评估,如果发现与测试相关的事故,需在48小时内向监管部门报告。

肖凌云最后表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计划将沙盒监管制度纳入法律法规,使其与召回机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