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底基金乱象,监管层用这一招踩下了急刹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底基金乱象,监管层用这一招踩下了急刹车

基金募集新规出台,为加速前进的基金发行踩下急刹车。

文 | 刘信凤

今年新基金发行数量突破千只大关,创立公募基金19年来单年度成立基金数新纪录,确实可喜可贺!但在基金业整体欣欣向荣的背后,新基金“超期未募集”、“迷你基金”数量激增、基金经理“一拖多”、新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

通常,新基金获批后需在6个月内完成募集,但最近两年“超期未募集”情况逐渐突出。权威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超过6个月未募集的基金达到412只。基金公司申报了大量产品批文却迟迟不募集,甚至许多产品的批文拿在手里直到过期,不仅影响基金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搅乱整个基金业的稳定秩序。

实际上,从四季度开始,有关部门即着手调控基金产品申报节奏。某些前期申请产品数目过多的基金公司再次申报时,受到“窗口指导”,新基金募集被“暂缓受理申请”。同时,有关部门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是否胜任新基金的管理做具体说明。

为管控基金发行情况,专门针对新产品发行方面的基金募集新规正式出台。文件对下列六种情况的基金管理人做出现场核查规定:

一、超期未募集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募集基金产品总数的60%(分级基金及因外汇额度受限导致未能募集的QDII基金除外)的基金管理人;

二、短时间大量申报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

三、存在较多同质化基金产品未募集而再次申报同类型产品的基金管理人;

四、“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

五、基金经理“一拖多”管理基金产品现象较突出的基金管理人;

六、一年内被采取两次以上行政监管措施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

从2017年1月起,以上类型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时,将由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现场核查。

此外,为便于了解基金产品募集情况,支持基金管理人理性、科学申报产品,推动行业行程良性发展态势,从2016年12月起,证监会将每个月发布基金产品募集及超期未募集情况。

临近年末的敏感节点,基金公司规模大战一触即发,为在排名战中赢得理想席位,各家基金公司使劲浑身解数,扎堆发行新产品便是惯用伎俩。数据显示,每到11月,当年的基金发行就会提速。在以往的基金排名大战中,货币基金是主要的冲量工具,而今年,银行委外资金成为新的规模增长点。委外定制基金的批量发行,又导致基金新品同质化严重。各家基金公司“为了发行而发行”,不仅打乱自身管理秩序,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新基金发行井喷,数量激增的同时质量难以保障,大量“迷你基金”应运而生。根据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共有700只迷你基金,其中更是有200只规模低于5000万的迷你基金触及清盘红线,占全部基金的5.94%,而且接近清盘线的基金数量也在逐季递增。迷你基金的清盘危机犹如市场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对整个基金业的有序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新基金发行井喷之势,也对基金公司的人才储备造成极大挑战。在新品不断涌现、专业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一拖多”成业内普遍现象。但基金经理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分散管理中难免力不从心,造成名下基金收益良莠不齐甚至全军覆没。这不仅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也严重损害基金公司的名誉。

如今,基金募集新规出台,为加速前进的基金发行踩下急刹车。笔者期待管理层能够借此良机,整顿基金公司年初以来大量、高速、同质化发行新品的乱象,拉动基金公司重回主动管理轨道,让基金投资更加贴近价值投资主线,从而推动整个基金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底基金乱象,监管层用这一招踩下了急刹车

基金募集新规出台,为加速前进的基金发行踩下急刹车。

文 | 刘信凤

今年新基金发行数量突破千只大关,创立公募基金19年来单年度成立基金数新纪录,确实可喜可贺!但在基金业整体欣欣向荣的背后,新基金“超期未募集”、“迷你基金”数量激增、基金经理“一拖多”、新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

通常,新基金获批后需在6个月内完成募集,但最近两年“超期未募集”情况逐渐突出。权威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超过6个月未募集的基金达到412只。基金公司申报了大量产品批文却迟迟不募集,甚至许多产品的批文拿在手里直到过期,不仅影响基金公司的正常经营,也搅乱整个基金业的稳定秩序。

实际上,从四季度开始,有关部门即着手调控基金产品申报节奏。某些前期申请产品数目过多的基金公司再次申报时,受到“窗口指导”,新基金募集被“暂缓受理申请”。同时,有关部门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对是否胜任新基金的管理做具体说明。

为管控基金发行情况,专门针对新产品发行方面的基金募集新规正式出台。文件对下列六种情况的基金管理人做出现场核查规定:

一、超期未募集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募集基金产品总数的60%(分级基金及因外汇额度受限导致未能募集的QDII基金除外)的基金管理人;

二、短时间大量申报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

三、存在较多同质化基金产品未募集而再次申报同类型产品的基金管理人;

四、“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管理人;

五、基金经理“一拖多”管理基金产品现象较突出的基金管理人;

六、一年内被采取两次以上行政监管措施等情形的基金管理人。

从2017年1月起,以上类型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时,将由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现场核查。

此外,为便于了解基金产品募集情况,支持基金管理人理性、科学申报产品,推动行业行程良性发展态势,从2016年12月起,证监会将每个月发布基金产品募集及超期未募集情况。

临近年末的敏感节点,基金公司规模大战一触即发,为在排名战中赢得理想席位,各家基金公司使劲浑身解数,扎堆发行新产品便是惯用伎俩。数据显示,每到11月,当年的基金发行就会提速。在以往的基金排名大战中,货币基金是主要的冲量工具,而今年,银行委外资金成为新的规模增长点。委外定制基金的批量发行,又导致基金新品同质化严重。各家基金公司“为了发行而发行”,不仅打乱自身管理秩序,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新基金发行井喷,数量激增的同时质量难以保障,大量“迷你基金”应运而生。根据Wind数据显示,三季度共有700只迷你基金,其中更是有200只规模低于5000万的迷你基金触及清盘红线,占全部基金的5.94%,而且接近清盘线的基金数量也在逐季递增。迷你基金的清盘危机犹如市场上的一颗定时炸弹,对整个基金业的有序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新基金发行井喷之势,也对基金公司的人才储备造成极大挑战。在新品不断涌现、专业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一拖多”成业内普遍现象。但基金经理个人的精力有限,在分散管理中难免力不从心,造成名下基金收益良莠不齐甚至全军覆没。这不仅严重损害投资者权益,也严重损害基金公司的名誉。

如今,基金募集新规出台,为加速前进的基金发行踩下急刹车。笔者期待管理层能够借此良机,整顿基金公司年初以来大量、高速、同质化发行新品的乱象,拉动基金公司重回主动管理轨道,让基金投资更加贴近价值投资主线,从而推动整个基金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